加湿装置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37027发布日期:2021-05-04 11:28阅读:96来源:国知局
加湿装置及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及取暖器。



背景技术:

电暖器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取暖产品。随着我国供暖制度的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新颖先进的取暖方式正在不断涌现,其中用电采暖占据着目前大部分的市场,也是用户选择的主流产品。

在冬季时,由于气候比较干燥,电暖器产生的热风直接吹向用户很容易造成用户皮肤缺水,引起干裂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般都会在取暖器内集成加湿装置,通过加湿装置产生的湿气缓解干燥问题。

然而,传统的取暖器中的加湿装置加湿效果并不理想,影响用户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取暖器中的加湿装置加湿效果并不理想,加湿效率较低,影响用户使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加湿装置及取暖器,该加湿装置及取暖器在使用时可以提升加湿效果。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包括:储水箱、吸水组件及湿帘,所述储水箱的侧壁围设形成有通风风道,所述储水箱设有储水腔及与所述储水腔连通的安装孔;所述吸水组件包括第一吸水件和第二吸水件,所述第二吸水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吸水件的横截面的面积,所述第一吸水件的吸水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第一吸水件的出水端与所述第二吸水件的吸水面接触配合;所述湿帘与所述第二吸水件的出水面接触配合,所述第二吸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水件和所述湿帘之间,且所述湿帘朝向所述储水箱的正投影覆盖所述通风风道的出风口。

上述加湿装置在使用时,第一吸水件吸取储水腔内的水,由于所述第一吸水件与所述第二吸水件的吸水面接触配合,所以所述第一吸水件能将水传递至所述第二吸水件上,所述第二吸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水件和所述湿帘之间,所述湿帘与所述第二吸水件的出水面接触配合,如此,所述第二吸水件可以将水传递至湿帘上;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吸水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吸水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因此,相对与直接将第一吸水件与湿帘接触配合而言,通过所述第二吸水件作为中间传递媒介将所述第一吸水件的水传递至所述湿帘可以增大湿帘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湿帘的吸水量,提升加湿效果。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加湿区,每个所述加湿区均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吸水件一一对应,所述第二吸水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所述第二吸水件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加湿区,所述湿帘搭设于所述第二吸水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加湿区一一对应,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两个第一限位凸起,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间隔连接于所述储水箱位于所述加湿区的侧壁,所述安装孔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之间,所述第一吸水件突出所述储水箱的侧壁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对所述储水腔的侧壁的高度,所述第二吸水件限位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间隔连接于所述储水箱的侧壁,所述湿帘限位安装于所有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围设的安装空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加湿区中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且所述第二限位凸起相对所述储水箱的侧壁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对所述储水箱的侧壁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限位凸起形成与所述湿帘的边角插接配合的安装缺口,所述安装缺口的形状与所述湿帘的边角的形状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水件弯折形成所述安装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箱的侧壁形成有环形安装槽,所述通风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环形安装槽的内圈部分围设的区域内,所述储水箱位于所述环形安装槽处的侧壁形成有所述加湿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水件呈柱状,所述第二吸水件呈块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帘的横向长度大于所述湿帘的纵向厚度,所述湿帘横向搭设于所述第二吸水件的出水面。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

上述取暖器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因此该取暖器在使用时,第一吸水件吸取储水腔内的水,由于所述第一吸水件与所述第二吸水件的吸水面接触配合,所以所述第一吸水件能将水传递至所述第二吸水件上,所述第二吸水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吸水件和所述湿帘之间,所述湿帘与所述第二吸水件的出水面接触配合,如此,所述第二吸水件可以将水传递至湿帘上;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吸水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吸水件的横截面的面积,因此,相对与直接将第一吸水件与湿帘接触配合而言,通过所述第二吸水件作为中间传递媒介将所述第一吸水件的水传递至所述湿帘可以增大湿帘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湿帘的吸水量,提升加湿效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书用于解释说明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5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剖视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加湿装置;100、储水箱;110、储水腔;120、安装孔;130、环形安装槽;132、环形安装槽的内圈部分;140、加湿区;150、通风风道;152、通风风道的出风口;200、吸水组件;210、第一吸水件;220、第二吸水件;300、湿帘;400、第一限位部;410、第一限位凸起;510、第二限位凸起;512、安装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照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10,包括储水箱100,储水箱100的侧壁围设形成有通风风道150,储水箱100设有储水腔110及与储水腔110连通的安装孔120;该通风风道150的形成可以是储水箱100在制造过程中一体成型而成,也可以是通过后期加工开设而成。储水腔110用于储存加湿过程中需要的水,水通过安装孔120排出。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和图3,该加湿装置10还包括吸水组件200,吸水组件200包括第一吸水件210和第二吸水件220,第二吸水件220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吸水件210的横截面的面积;第一吸水件210的吸水端插设于安装孔120,第一吸水件210的出水端与第二吸水件220的吸水面接触配合,如此,第一吸水件210可以将从储水腔110内的水吸收后传递至第二吸水件220上;具体地,请参照图1和图3,第二吸水件220的吸水面搭设于第一吸水件210的出水端。

请参照图3、图4和图5,该加湿装置10还包括湿帘300,湿帘300与第二吸水件220的出水面接触配合,第二吸水件220设置于第一吸水件210和湿帘300之间,如此,第二吸水件220的上水可以传递至湿帘300上;进一步地,由于湿帘300朝向储水箱100的正投影覆盖通风风道的出风口152,因此,气流可以通风风道的出风口152吹向湿帘300,将湿帘300上的水吹至加热件,进行加热。

请参照图1和图5,进一步地,湿帘300的横向长度(h)大于湿帘300的纵向厚度(l),为了提升湿帘300的吸水量和吸水效率,在安装时,湿帘300横向搭设于第二吸水件220的出水面。如此,相对于传统的加湿装置将湿帘纵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将湿帘300横向设置可以使得水快速地转移到湿帘300上,从而提升加湿效率和加湿效果。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可知该加湿装置10在使用时,第一吸水件210吸取储水腔110内的水,由于第一吸水件210与第二吸水件220的吸水面接触配合,所以第一吸水件210能将水传递至第二吸水件220上,第二吸水件220设置于第一吸水件210和湿帘300之间,湿帘300与第二吸水件220的出水面接触配合,如此,第二吸水件220可以将水传递至湿帘300上;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吸水件220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吸水件210的横截面的面积,因此,相对与直接将第一吸水件210与湿帘300接触配合而言,通过第二吸水件220作为中间传递媒介将第一吸水件210的水传递至湿帘300可以增大湿帘300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湿帘300的吸水量,提升加湿效果。

可选地,请参照图1,第一吸水件210呈柱状,第二吸水件220呈块状。第一吸水件210可以是吸水棒,第二吸水件220可以是块状吸水棉。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100的侧壁设有至少两个加湿区140,每个加湿区140均设有安装孔120,安装孔120与第一吸水件210一一对应,第二吸水件22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一个第二吸水件220对应设置于一个加湿区140,湿帘300搭设于第二吸水件220。如此,在储水箱100的侧壁设置至少两个加湿区140,每个加湿区140均设置一个第二吸水件220可以增加传递至湿帘300的水量。可选地,所有加湿区140可以间隔设置,或者是所有加湿区140沿储水箱的100底壁围成圆形或者是方形或者是其他形状。

作为其中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请参照图2、图3及图4,加湿区14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加湿区140围成一个方形,每个加湿区140均设置有三个安装孔120,每个安装孔120均插设有第一吸水件210,第二吸水件220的数量也为四块,三个第一吸水件210的出水端均与第二吸水件220搭接配合,三个第一吸水件210可以起到支撑第二吸水件220的作用;同时,四个第二吸水件220也围成一个方形,四个第二吸水件220的出水面均与湿帘300进行搭接配合,四个第二吸水件220可以起到支撑湿帘300的作用。

在别的实施例中,加湿区14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五个或六个等,加湿区140的排布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每个加湿区140中的安装孔120的数量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此不一一赘述。

请参照图2和图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储水箱100的侧壁形成有环形安装槽130,通风风道的出风口152设置于环形安装槽的内圈部分132围设的区域内,储水箱100位于环形安装槽130处的侧壁形成有加湿区140。可选地,通风风道150与环形安装槽130可以是一体成型形成的。

为了对第二吸水件220进行限位安装,请参照图3,该加湿装置10还包括至少两个第一限位部400,第一限位部400与加湿区140一一对应,第一限位部400包括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10,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10间隔连接于储水箱100位于加湿区140的侧壁,安装孔120设置于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10之间;请参照图4,第二吸水件220限位安装于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10之间。进一步地,第一吸水件210突出储水箱100的侧壁的高度小于第一限位凸起410相对储水腔110的侧壁的高度,如此,当第二吸水件220安装于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10之间时,第一吸水件210还能起到支撑第二吸水件220的作用,进而既能对第二吸水件220进行限位,又能提升第二吸水件220安装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第一限位凸起410的高度小于或等于环形安装槽的内圈部分132的高度,如此,环形安装槽的内圈部分132还能对第二吸水件220进行限位。

请参照图4和图5,为了对第二吸水件220进行限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该加湿装置10还包括第二限位部,第二限位部包括至少两个第二限位凸起510,第二限位凸起510间隔连接于储水箱100的侧壁,湿帘300限位安装于所有第二限位凸起510围设的安装空间内。如此,通过第二限位凸起510围设形成的安装空间对湿帘300进行限位。

请参照图4和图5,具体地,第二限位凸起51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二限位凸起510围成一个呈方形的安装空间,湿帘300设置于该安装空间内。

请参照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加湿区140中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10均设置于相邻的两个第二限位凸起510之间;如此,第二限位凸起510设置于第一限位凸起410围设的区域外,进而可以更大程度的对第二吸水件220进行限位;请参照图6,进一步地,第二限位凸起510相对储水箱100的侧壁的高度高于第一限位凸起410相对储水箱100的侧壁的高度。如此,当湿帘300安装于第二限位凸起510围设的安装空间时,第二吸水件220还能起到支撑湿帘300的作用,如此,既能对湿帘300进行限位,又能提升湿帘300安装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限位的可靠性,请参图5和图7,第二限位凸起510形成与湿帘300的边角插接配合的安装缺口512,安装缺口512的形状与湿帘300的边角的形状匹配。如此,在安装时,将湿帘300的边角对应设置于安装缺口512处,通过安装缺口512对湿帘300进行限位;可选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吸水件220弯折形成安装缺口512。

上述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10在装配时,先将第一吸水件210插设于安装孔120内,请参照图3;随后将第二吸水件220搭设于第一吸水件210上,并通过两个第一限位凸起410进行限位,如图4所示;最后将湿帘300搭设于第二吸水件220上并通过第二限位凸起510的安装缺口512进行限位,如图5所示。

此外,一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取暖器,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10。

上述取暖器由于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加湿装置10,因此该取暖器在使用时,第一吸水件210吸取储水腔110内的水,由于第一吸水件210与第二吸水件220的吸水面接触配合,所以第一吸水件210能将水传递至第二吸水件220上,第二吸水件220设置于第一吸水件210和湿帘300之间,湿帘300与第二吸水件220的出水面接触配合,如此,第二吸水件220可以将水传递至湿帘300上;进一步地,由于第二吸水件220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第一吸水件210的横截面的面积,因此,相对与直接将第一吸水件210与湿帘300接触配合而言,通过第二吸水件220作为中间传递媒介将第一吸水件210的水传递至湿帘300可以增大湿帘300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湿帘300的吸水量,提升加湿效果。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