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04734发布日期:2021-05-18 23:2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通风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通风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器,对于家用空调,常将房间封闭来保证制冷或制热效果,这样会因为房间内的空气基本上无法与室外流通,导致房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细菌等不断增加,使室内空气质量变差。
3.现有的空调器中虽然具有新风系统,但是只能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无法将室内浊气排出至室外,由于房间封闭,随着新风量的增加,室内压力增加,会导致用户感到不适;若使室内空气与室外流通,则无法保证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给用户使用空调带来了不便,无法利用空调实现室内外气流的流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设备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利用空调实现室、内外气流的流通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包括:壳体;第一导风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通道,以通过第一导风通道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第二导风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导风通道,以通过第二导风通道将室外气流引入至室内;其中,室外气流沿第一方向流经壳体后流入第二导风组件内,第二导风组件的引风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
6.进一步地,通风设备还包括:连接部,设置在壳体上,连接部具有连接端面,连接端面与壳体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二预定夹角,第二导风组件连接在连接端面上。
7.进一步地,连接端面包括第一连接端面和第二连接端面,连接部包括:第一支撑板筋,设置在壳体上;第二支撑板筋,设置在壳体上并与第一支撑板筋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端面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筋上,第二连接端面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筋上,第二导风组件分别与第一连接端面和第二连接端面连接。
8.进一步地,通风设备还包括:第一连通腔室,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导风通道与第一连通腔室连接;第二连通腔室,设置在壳体上,第二导风通道与第二连通腔室连接,第二连通腔室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板筋、第二支撑板筋和壳体之间。
9.进一步地,通风设备还包括:过滤组件,设置在第二连通腔室内并与第二导风通道的进风口相对,以使室外气流流经过滤组件后流入室内。
10.进一步地,通风设备还包括:第三支撑板筋,设置在壳体上,第三支撑板筋位于第一支撑板筋远离第二支撑板筋的一侧,第三支撑板筋与第一支撑板筋间隔设置,以在第三支撑板筋、壳体和第一支撑板筋之间围成避让腔。
11.进一步地,避让腔位于第一连通腔室下方,第一导风组件分别与第三支撑板筋和第一支撑板筋连接。
12.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蜗壳,安装在壳体上,第一导风通道设置在第一蜗壳内;第一引风风机,安装在第一导风通道内,以将室内气流引入至第一导风通道内。
13.进一步地,第一导风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分别与第一蜗壳和壳体连接,第一蜗壳通过第一固定板安装在壳体上。
14.进一步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蜗壳,安装在壳体上,第二导风通道设置在第二蜗壳内;第二引风风机,设置在第二导风通道内,以使室外气流通过第二导风通道引入至室内。
15.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机体和通风设备,通风设备安装在机体内,通风设备为上述的通风设备。
16.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风设备包括壳体、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第一导风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通道,以通过第一导风通道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第二导风组件设置在壳体上,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导风通道,以通过第二导风通道将室外气流引入至室内;其中,室外气流沿第一方向流经壳体后流入第二导风组件内,第二导风组件的引风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这样设置使通风设备实现了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同时,还能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使用户根据不同需求来实现引风与排风,提高了室内控制质量,还能在室内密封的条件下保证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第二导风组件的引风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还能够增加气流的流通面积,增加室内进风量。
附图说明
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8.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19.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设备的安装示意图;以及
24.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爆炸图。
25.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6.1、壳体;10、第一连通腔室;11、第二连通腔室;2、第一导风组件;3、第二导风组件;4、第一进风口;5、第一出风口;20、第一蜗壳;201、第一导风通道;21、第一引风风机;22、第一固定板;6、第二出风口;7、第二进风口;8、过滤组件;30、第二蜗壳;301、第二导风通道;31、第二引风风机;32、第二固定板;33、引风口;12、连接部;13、第一支撑板筋;14、第二支撑板筋;15、第三支撑板筋;16、避让腔;100、机体;200、通风设备;300、换热器部件;400、底盘;101、第一面板;102、第二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8.请参考图1至图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风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导风组件2,设置在壳体1上,第一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通道201,以通过第一导风通道201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第二导风组件3,设置在壳体1上,第二导风组件3包括第二导风通道301,以通过第二导风通道301将室外气流引入至室内;其中,室外气流沿第一方向流经壳体1后流入第二导风组件3内,第二导风组件3的引风口3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
29.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通风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导风组件2和第二导风组件3,第一导风组件2设置在壳体1上,第一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通道201,以通过第一导风通道201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第二导风组件3设置在壳体1上,第二导风组件3包括第二导风通道301,以通过第二导风通道301将室外气流引入至室内;其中,室外气流沿第一方向流经壳体1后流入第二导风组件3内,第二导风组件3的引风口3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这样设置使通风设备实现了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同时,还能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使用户根据不同需求来实现引风与排风,提高了室内控制质量,还能在室内密封的条件下保证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第二导风组件3的引风口3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还能够增加气流的流通面积,增加室内进风量。
30.在具体实施时,通风设备还包括:连接部12,设置在壳体1上,连接部12具有连接端面,连接端面与壳体的安装端面之间具有第二预定夹角,第二导风组件3连接在连接端面上。其中,连接部12由壳体1的安装端面上朝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延伸,这样以便于安装第二导风组件3的同时,使第二导风组件3与壳体1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供气流通过。
31.为了提高第二导风组件3的安装稳定性,连接端面包括第一连接端面和第二连接端面,连接部12包括:第一支撑板筋13,设置在壳体1上;第二支撑板筋14,设置在壳体1上并与第一支撑板筋13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端面设置在第一支撑板筋13上,第二连接端面设置在第二支撑板筋14上,第二导风组件3分别与第一连接端面和第二连接端面连接。其中,引风口33所在平面与第一连接端面和第二连接端面之间的夹角为a,a的范围为0
°
至90
°

32.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通风设备还包括:第一连通腔室10,设置在壳体1上,第一导风通道201与第一连通腔室10连接;第二连通腔室11,设置在壳体1上,第二导风通道301与第二连通腔室11连接,第二连通腔室11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支撑板筋13、第二支撑板筋14和壳体1之间。其中,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进风口7,第一出风口5与第一连通腔室10连通,第二进风口7与第二连通腔室11连通,配合第一导风通道201和第二导风通道301,实现室内室外气流之间的流通。
33.具体地,通风设备还包括:过滤组件8,设置在第二连通腔室11内并与第二导风通道301的进风口相对,以使室外气流流经过滤组件8后流入室内。这样提高新风质量,以避免室外气流中的杂质吹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34.为了便于安装第一导风组件2,通风设备还包括:第三支撑板筋15,设置在壳体1上,第三支撑板筋15位于第一支撑板筋13远离第二支撑板筋14的一侧,第三支撑板筋15与第一支撑板筋13间隔设置,以在第三支撑板筋15、壳体1和第一支撑板筋13之间围成避让腔16。这样设置通过第一支撑板筋13和第三支撑板筋15共同对第一导风组件2提供支撑。具体
地,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孔沿避让腔16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一紧固件的至少部分依次穿过第一导风组件2和第一连接孔后,使第一导风组件2与壳体1连接,同时第一导风组件2与第三支撑板筋15和第一支撑板筋13贴合。第二连接孔为多个,多个第二连接口感沿第二连通腔室11的周向间隔设置,第二紧固件的至少部分依次穿过第二导风组件3和第二连接孔后,使第二导风组件3与壳体1连接,同时第二导风组件3与第一支撑板筋13和第二支撑板筋14贴合。
35.具体地,避让腔16位于第一连通腔室10下方,第一导风组件2分别与第三支撑板筋15和第一支撑板筋13连接。这样在第一导风组件2与壳体1连接时,能够使第一导风通道201的出风口直接与第一连通腔室10相对,便于室内气流排出。
36.在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蜗壳20,安装在壳体1上,第一导风通道201设置在第一蜗壳20内;第一引风风机21,安装在第一导风通道201内,以将室内气流引入至第一导风通道201内。其中,第一蜗壳20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4,室内气流通过第一进风口4被引入至第一导风通道201内。
37.为了便于第一蜗壳20与壳体1连接,第一导风组件2还包括:第一固定板22,第一固定板22分别与第一蜗壳20和壳体1连接,第一蜗壳20通过第一固定板22安装在壳体1上。其中,第一固定板22设置在第一蜗壳20的侧方并与第一蜗壳20连接,第一引风风机21位于第一固定板22与第一蜗壳20之间,第一导风通道201位于第一固定板22与第一蜗壳20之间,提高室内气流的排出效率。第一导风组件2与壳体1的安装端面相互平行,这样使第一导风通道201与第一连通腔室10相对,便于室内浊气由空调侧面上的风口进入第一导风通道201内以排出至室外。
38.具体地,第二导风组件3包括:第二蜗壳30,安装在壳体1上,第二导风通道301设置在第二蜗壳30内;第二引风风机31,设置在第二导风通道301内,以使室外气流通过第二导风通道301引入至室内。第二蜗壳30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6,室外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6被排入至室内。其中,第二导风组件3还包括第二固定板32,第二固定板32设置在第二蜗壳30的侧方并与第二蜗壳30连接,以在第二固定板32与第二蜗壳30之间形成第二导风通道301,以对室外新风进行导流。当需要引入新风时,气流由第二进风口7被进入到第二导风通道301内,气流流经过滤组件后新风通过第二出风口6排出。将第二导风组件3相对于壳体1倾斜设置,使过滤组件与第二蜗壳30之间形成一个类似三角形的空间,在第二引风风机31的作用下,使得在过滤组件靠近与第二蜗壳30的一侧也有气流经过过滤组件,增加进风量。
39.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如图6和图7所示,包括机体100和通风设备200,通风设备200安装在机体100内,通风设备200为上述实施例的通风设备。
40.在具体实施时,机体100还包括换热器部件300和底盘400,通风设备200安装在底盘400上,换热器部件300安装在机体100并位于通风设备200的上方,机体100包括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第二面板10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一出风口5相对,第二开口与第二进风口7相对。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机体100的上部具有第一风口,机体100的下部具有第二风口,通风设备200可根据第一风口出风和第二风口进风,或第一风口进风和第二风口出风的运行模式,来控制第一导风组件2和第二导风组件3的开启或关闭,以增加空调的功能,优化空调的运行模式。
4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42.根据本发明提供的通风设备,包括壳体1、第一导风组件2和第二导风组件3,第一导风组件2设置在壳体1上,第一导风组件2包括第一导风通道201,以通过第一导风通道201将室内气流排出至室外,第二导风组件3设置在壳体1上,第二导风组件3包括第二导风通道301,以通过第二导风通道301将室外气流引入至室内;其中,室外气流沿第一方向流经壳体1后流入第二导风组件3内,第二导风组件3的引风口3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这样设置使通风设备实现了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的同时,还能将室内空气排出至室外,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使用户根据不同需求来实现引风与排风,提高了室内控制质量,还能在室内密封的条件下保证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同时,第二导风组件3的引风口33所在的平面与第一方向之间具有第一预定夹角,还能够增加气流的流通面积,增加室内进风量。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