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干装置及其烘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8345发布日期:2021-07-02 21:15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干装置及其烘干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烘干机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烘干装置及其烘干工艺。



背景技术:

经过水洗后的布料中含有大量水分,烘干机就是将布料中的水分烘干的设备。

在相关技术中,烘干机包括机架,机架上水平转动设置有六个相互平行的烘筒,六个烘筒呈蛇形并竖向分布在机架上,机架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和驱动电机,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转动连接在烘筒的两端,驱动电机驱动烘筒转动;布料蛇形缠绕在六个烘筒上后,热水通过进水管进入烘筒内,进入烘筒内的热水对烘筒的侧壁进行加热,降温后的水通过出水管排出,使烘筒能够不断的对布料进行烘干,驱动电机带动烘筒转动,烘筒带动布料前进,从而使烘筒能够不断的烘干布料。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对烘筒进行加热时,需要先在烘筒内注满热水,烘筒内注满热水后通过出水管将热水排出,容易使烘筒内的部分热水未对烘筒加热就被排出烘筒,增加了加热烘筒所需的热水量,从而增加了热量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热量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烘干装置及其烘干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烘干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烘干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水平转动设置有多个烘筒,所述烘筒包括两个转盘、第一套管、第二套管、进水管和出水管,两个所述转盘分别转动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第二套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转盘上,所述第一套管同轴套设在第二套管上,所述第一套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转盘上,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连接在两个转盘上,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布料进行烘干时,将布料蛇形缠绕在多个第一套管上,通过进水管向第一套管内注入热水,热水进入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热水对第一套管进行加热,使第一套管能够对布料进行加热烘干,热水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穿过时,热水能够充分的与第一套管进行接触,使热水中的热量充分的传递到第一套管上,减少了加热第一套筒所需的热水量,从而提高了热水中热量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

可选的,所述转盘上开设有与第二套管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多个与烘筒一一对应的吸气件,所述吸气件包括吸气管和吸气风扇,所述吸气管安装在转盘上并覆盖通气孔,所述吸气风扇安装在机架上并与吸气管连接,所述吸气风扇对准相邻两个第一套管之间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管对布料进行加热烘干时,布料上的水分蒸发并产生水蒸汽,部分水蒸汽会停滞在多个第一套管之间,从而阻碍布料上水分的蒸发,热水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穿过时,同时会对第二套管进行加热,使第二套管对第二套管中间的空气进行加热,吸气风扇向相邻两个第一套管之间的间隙吹气时,在吸气管内产生负压吸力,使吸气管将第二套管内的热空气吸出,吸气风扇将热空气吹向两个第一套管之间,热空气将停滞的蒸汽吹走,同时能够加快布料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布料上水分的蒸发速度。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冷凝组件,所述冷凝组件包括冷凝板、吹气风扇和多个导向板,所述冷凝板竖向安装在机架远离吸气风扇的一侧,所述吹气风扇安装在机架上,多个所述导向板竖向间隔并倾斜安装在冷凝板上,所述导向板远离冷凝板的一侧向上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风扇将两个第一套管之间的蒸汽吹向冷凝板时,吹气风扇向下吹气,使导向板与冷凝板之间的空气向下流动并产生负压吸力,使蒸汽被吸入冷凝板和导向板之间,从而降低了蒸汽冷凝后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烘干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烘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其特征在于:

s1、水洗:布料通过水洗装置进行水洗;

s2、上料:将s1中水洗后的布料缠绕在如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第一套管上;

s3、烘干:s2中的布料缠绕在第一套管上后,第一套管对布料进行烘干;

s4、收料:对s3中烘干的布料进行折叠收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进入水洗装置后进行水洗,然后直接缠绕在第一套管上,减少了布料水洗完成后先缠绕在a字架上再缠绕在第一套管上所需的时间,从而减少了布料烘干所需的流程,通过提高第一套管对热量的利用率,从而使第一套管均匀的对布料进行烘干并提高布料烘干的效率增高。

可选的,所述水洗装置包括水洗箱、多个过滤网、多组与过滤网一一对应的转动辊和挤水组件,所述水洗箱安装在机架上,多个所述过滤网水平间隔安装在水洗箱内,所述转动辊水平转动安装在水洗箱内,多组所述转动辊与多个过滤网间隔分布,所述挤水组件安装在水洗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布料进行水洗时,将布料穿入水洗箱内,布料蛇形缠绕在转动辊上并从多个过滤网之间穿过,然后穿过挤水组件,挤水组件对布料进行挤压,使布料上的水分被挤出,减少布料烘干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布料烘干的效率;布料从多个过滤网之间穿过时,布料上的碎屑散入水中,通过多个过滤网将水洗箱的内部划分成多个区域,使相邻两个区域中的碎屑不会混合,从而使最后对布料进行水洗的区域中碎屑最少,从而降低了碎屑重新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挤水组件包括驱动气缸、支撑杆、多个第一挤水辊和多个第二挤水辊,所述驱动气缸安装在水洗箱上,所述支撑杆安装在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并呈倾斜状,多个所述第一挤水辊竖向间隔并水平转动安装在水洗箱内,多个所述第二挤水辊均水平转动安装在支撑杆上并沿支撑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一一对应,所述第二挤水辊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与对应的第一挤水辊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布料在水中水洗完成后,从第一挤水辊和第二挤水辊之间穿过,驱动气缸驱动支撑板水平移动,支撑板带动第二挤水辊移动并靠近第一挤水辊,第一挤水辊与第二挤水辊对布料进行挤压,使布料上的水分流回水洗箱内,倾斜的支撑杆使第一挤水辊与第二挤水辊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少,从而能够逐渐减少布料上的水分。

可选的,所述水洗箱远离驱动气缸的一端设置有回水管,所述水洗箱远离回水管的一端设置有滤水管,所述水洗箱上设置有驱动水泵,所述驱动水泵与滤水管和回水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水泵的作用下,水洗箱内的水进入滤水管内,再通过驱动水泵进入回水管内,然后通过回水管进入水洗箱内,从而使水洗箱内的水流动起来,水流动后,能够将布料上的碎屑冲下来,同时使水中的碎屑不断附着在过滤网上,从而能够降低碎屑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并提高布料的质量,同时能够对水洗箱内的水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与水洗箱连通;所述冷凝板与水洗箱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水从第一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穿过后,通过出水管进入水洗箱内,能够对水洗箱内的水进行更换,并使降温后的热水能够提高水洗箱内的水温,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使布料的清洗更干净,冷凝板上吸收的蒸汽被吹入水洗箱内,能够减少蒸汽中热量的浪费,同时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可选的,所述转盘上滑移设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上设置有与第一套管连接的定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管连接在转盘上时,移动限位环,限位环带动定位件移动并与第一套管连接,使限位环的位置固定,布料缠绕在第一套管上时,布料的两侧与限位环接触,布料产生倾斜时,限位环将布料引导回第一套管上,从而减少了布料与转盘的接触。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板和定位块,所述定位板安装在限位环上并与转盘滑移配合,所述定位块安装在定位板上,所述第一套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定位块卡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套管连接在转盘上时,移动限位环,限位环带动定位板和定位块移动,使定位块卡接在卡槽内,从而使限位环固定在第一套管上,定位块与第一套管卡接配合,能够限制第一套管与转盘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降低了第一套管转动并从转盘上脱离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设置,热水能够充分的与第一套管进行接触,使热水中的热量充分的传递到第一套管上,减少了加热第一套筒所需的热水量,从而提高了热水中热量的利用率,节约了资源。

2.通过吸气件的设置,能够将停滞的蒸汽吹走,同时能够加快布料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布料上水分的蒸发速度。

3.通过冷凝组件的设置,使蒸汽被吸入冷凝板和导向板之间,从而降低了蒸汽冷凝后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

4.通过水洗装置的设置,能够减少布料烘干所需的时间,从而能够提高布料烘干的效率;同时降低了碎屑重新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

5.通过驱动水泵、滤水管和回水管的设置,能够将布料上的碎屑冲下来,同时使水中的碎屑不断附着在过滤网上,从而能够降低碎屑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并提高布料的质量,同时能够对水洗箱内的水进行循环利用,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6.通过出水管连通回水管的设置,能够对水洗箱内的水进行更换,并使降温后的热水能够提高水洗箱内的水温,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使布料的清洗更干净,同时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7.通过限位环和定位件的设置,能够减少布料与转盘的接触,能够限制第一套管与转盘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降低第一套管转动并从转盘上脱离的概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烘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烘干装置的烘筒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烘干装置的烘筒的局部爆炸示意图,转盘和吸气风扇局部剖视,以展示内部结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烘干装置的冷凝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冷凝板局部剖视,以展示内部结构;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烘干工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烘干工艺的水洗装置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烘干工艺的挤水组件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机架;101、安装孔;200、烘筒;210、转盘;211、转轴;212、第一固定环;213、第二固定环;215、流水通道;216、通气孔;217、第一滑槽;218、第二滑槽;219、卡槽;220、第一套管;230、第二套管;240、进水管;250、出水管;261、第一水泵;300、吸气件;310、吸气管;320、吸气风扇;400、冷凝组件;410、冷凝板;411、冷凝槽;420、吹气风扇;430、导向板;440、冷凝管;450、第二水泵;510、限位环;520、定位件;521、定位板;522、定位块;600、水洗装置;610、水洗箱;611、区域;612、固定块;620、过滤网;621、通孔;630、转动辊;640、挤水组件;641、驱动气缸;642、支撑杆;643、第一挤水辊;644、第二挤水辊;650、回水管;651、驱动水泵;652、滤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烘干装置。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烘干装置,包括机架100,机架100上水平间隔设置有两组烘筒200,每组烘筒200包括四个烘筒200,同一组的四个烘筒200竖向间隔分布在机架100上,八个烘筒200之间交错分布。

参照图2和图3,烘筒200包括两个转盘210、第一套管220、第二套管230、进水管240和出水管250,转盘210的一端同轴一体设置有圆柱状的转轴211,转轴211水平转动安装在机架100上,转盘210位于两个转轴211之间,两个转盘210相对的侧壁上均同轴一体设置有第一固定环212和第二固定环213,第一固定环212的内径大于第二固定环213的外径。

参照图3,第二套管230的内径与第二固定环213的外径相同,第二套管230的两端分别同轴螺纹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环213的外侧壁上,第一套管220的内径与第一固定环212的外径相同,第一套管220的两端分别同轴螺纹连接在两个第一固定环212的外侧壁上,第一套管220套设在第二套管230上且第一固定环212和第二固定环213同轴。

参照图1和图3,转盘210内开设有流水通道215,流水通道215的一端从转轴211背离转盘210的端面穿出,流水通道215的另一端从第一固定环212和第二固定环213之间的侧壁穿出,进水管240同轴转动连接在其中一个转轴211上并与流水通道215连通,进水管240与热水源连通,出水管250同轴转动连接在另一个转轴211上并与流水通道215连通,从而使进水管240和出水管250均与第一套管220和第二套管230之间的空间连通,机架100上固定设置有与进水管240连接的第一水泵261。

参照图2和图3,转轴211上开设有贯穿转轴211的通气孔216,通气孔216与第二套管230连通,连接有出水管250的转盘210上设置有吸气件300,吸气件300包括吸气管310和吸气风扇320,吸气管310的一端同轴转动连接在转轴211上并与通气孔216连通,吸气管310从出水管250的侧壁上穿出;机架100的侧壁上开设有矩形的安装孔101,吸气风扇320固定连接在安装孔101内并完全覆盖安装孔101,吸气管310远离转轴21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机架100的侧壁上并完全覆盖吸气风扇320,使吸气管310将第二套管230内的热空气吸出,吸气风扇320将热空气吹向相邻两个第一套管220之间的间隙。

参照图2和图4,机架100远离吸气风扇320的一端设置有冷凝组件400,冷凝组件400包括冷凝板410、吹气风扇420和多个导向板430,冷凝板410呈矩形,冷凝板410竖向固定连接在机架100的侧壁上,且冷凝板410位于两组转盘210之间,转轴211的轴线方向垂直于冷凝板410的端面;冷凝板410朝向吸气风扇320的侧壁上开设有矩形的冷凝槽411,导向板430的两端分别水平固定连接在冷凝槽411相对两侧的侧壁上,导向板430呈倾斜状,导向板430远离冷凝槽411的一侧向上倾斜,多个导向板430竖向间隔分布在冷凝槽411内。

参照图4,吹气风扇420固定连接在冷凝板410的上端,吹气风扇420向冷凝槽411内吹气,使冷凝槽411内的气体向下流动,从而使蒸汽穿过导向板430并进入冷凝槽411内,冷凝板410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冷凝槽411连通的冷凝管440,机架100上固定设置有与冷凝管440连通的第二水泵450,冷凝槽411内凝结的冷凝水进入冷凝管440内。

参照图2和图3,转盘210的外侧壁上同轴滑移设置有限位环510,限位环510的内径与转盘210的外径相同,限位环510的内侧壁上周向间隔设置有四个定位件520;定位件520包括定位板521和定位块522,定位板521呈矩形并可形变,定位板521的一端一体连接在限位环510的内侧壁上,定位块522呈长条状并一体连接在定位板521的另一端,定位块522位于定位板521背离限位环510的侧壁上。

参照图3,转盘210的外侧壁上周向间隔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217,第一滑槽217沿转盘210的轴线方向贯穿转盘210,定位板521与第一滑槽217滑移配合,第一套管220两端的外侧壁上均周向间隔开设有四个第二滑槽218,第二滑槽218与定位板521滑移配合,第二滑槽218的槽底开设有卡槽219,定位板521滑移安装在第二滑槽218内时,定位块522卡接在卡槽219内,从而将限位环510固定在转盘210上并限制转盘210和第一套管220的相对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烘干装置的工作原理为:

第一套管220安装在转盘210上后,移动限位环510,限位环510带动定位板521和定位块522在第一滑槽217和第二滑槽218内移动,使定位块522卡接在卡槽219内,从而将定位板521固定在第二滑槽218内,使限位环510的位置固定,定位块522与卡槽219卡接配合,能够限制第一套管220与转盘210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降低第一套管220转动并从转盘210上脱离的概率。

布料水洗完成后,将布料蛇形缠绕在八个第一套管220上,第一套管220转动时带动布料前进,第一水泵261将热水源内的热水压入进水管240内,热水通过进水管240和流水通道215进入第一套管220和第二套管230之间的间隙内,热水充满第一套管220和第二套管230之间的间隙后,热水分别对第一套管220和第二套管230进行加热,使第一套管220能够对布料进行加热烘干。

第二套管230对第二套管230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吸气风扇320向相邻两个第一套管220之间吹气时,使吸气管310内产生负压吸力,吸气管310将第二套管230内的热空气吸出,使吸气风扇320能够将热空气吹向两个第一套管220之间,热空气将两个第一套管220之间停滞的蒸汽吹向冷凝板410,能够加快布料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布料上水分的蒸发速度。

吹气风扇420向冷凝槽411内的下方吹气,使导向板430与冷凝板410之间的空气向下流动,吹向冷凝板410的蒸汽被吸入导向板430与冷凝板410之间,蒸汽在冷凝板410内冷凝成冷凝水或直接进入冷凝管440内,从而完成蒸汽的收集,并降低了蒸汽冷凝后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烘干工艺。

参照图5,一种烘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水洗:布料通过水洗装置600进行水洗;

s2、上料:将s1中水洗后的布料缠绕在第一方面中任意一项的第一套管220上;

s3、烘干:s2中的布料缠绕在第一套管220上后,第一套管220对布料进行烘干;

s4、收料:对s3中烘干的布料进行折叠收集。

参照图1和图6,s1中的水洗装置600包括水洗箱610、两个过滤网620、三组转动辊630和挤水组件640,水洗箱610呈矩形,水洗箱610固定连接在地面上,过滤网620竖向固定连接在水洗箱610内,两个过滤网620水平间隔分布在水洗箱610内并将水洗箱610分成三个区域611,三组转动辊630与三个区域611一一对应,三组转动辊630水平间隔安装在对应的三个区域611内;每组转动辊630包括三个转动辊630,转动辊630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安装在水洗箱610相对的两个侧壁上,相邻的两个转动辊630交错分布,过滤网620上开设有矩形的通孔621,布料从通孔621中穿过过滤网620。

参照图6,水洗箱610一端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回水管650,回水管650与水洗箱610的内部连通;水洗箱610另一端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滤水管652,滤水管652与水洗箱610的内部连通,滤水管652与回水管650固定连接并连通,水洗箱610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有驱动水泵651,驱动水泵651与回水管650固定连接,使水洗箱610内的水进入滤水管652内,再进入回水管650内,最后再流回水洗箱610内,从而使水洗箱610内的水产生流动。

参照图6,出水管250与水洗箱610的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冷凝管440与水洗箱610的侧壁固定连接并连通,从而能够使第一套管220内使用完的热水和冷凝板410上冷凝出来的冷凝水流入水洗箱610内,从而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提高热量的利用。

参照图6和图7,挤水组件640包括两个驱动气缸641、两个支撑杆642、三个第一挤水辊643和三个第二挤水辊644,水洗箱610背离回水管650一端的内侧壁上水平间隔并固定设置有两个矩形的固定块612,固定块612呈竖直状,第一挤水辊643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连接在两个固定块612相对的侧壁上,三个第一挤水辊643竖向间隔分布在固定块612上。

参照图7,两个驱动气缸641均水平固定连接在水洗箱610靠近固定块612一端的上端面,两个支撑杆642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驱动气缸641的活塞杆上,支撑杆642呈倾斜状且支撑杆642的上端倾斜靠近固定块612,第二挤水辊644的两端分别水平转动连接在两个支撑杆642相对的侧壁上,三个第二挤水辊644沿支撑杆642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三个第一挤水辊643和三个第二挤水辊644一一对应,在驱动气缸641的驱动作用下,支撑杆642滑移靠近固定块612,使第二挤水辊644与对应的第一挤水辊643滚动连接,且第一挤水辊643与第二挤水辊644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少。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烘干工艺的工作原理为:

布料水洗时,将布料穿入水洗箱610内并缠绕在转动辊630上,布料穿过通孔621并依次穿过两个过滤网620,使布料在三个区域611内清洗,布料上的碎屑被分别留在三个区域611内。

在驱动水泵651的作用下,水洗箱610内的水进入滤水管652内,然后进入回水管650内,并在驱动水泵651的压力下流回水洗箱610内,使水洗箱610内的水循环流动,水箱内流动的水将布料上的碎屑冲下并使碎屑不断附着在过滤网620上,从而能够降低布料离开水洗箱610时碎屑重新附着在布料上的概率,通过水的流动,同时减少了清理布料上碎屑时的用水量。

清洗完成的布料进入第一挤水辊643和第二挤水辊644之间,驱动气缸641驱动两个支撑杆642水平移动,支撑杆642带动三个第二挤水辊644水平移动,使第二挤水辊644靠近第一挤水辊643,倾斜安装的支撑杆642使第一挤水辊643与第二挤水辊644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少,布料从第一挤水辊643与第二挤水辊644之间穿过时,布料上多余的水分被挤出并流回水洗箱610内。

从第一挤水辊643与第二挤水辊644之间穿过的布料直接缠绕在第一套管220上,减少了布料转运过程中所需的时间,减少了布料生产的流程,从而提高了布料的生产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