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管组件、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4526发布日期:2021-06-22 17:12阅读:36来源:国知局
风管组件、空气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管组件、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天空调器已成为必不可少的电气设备,但空调的使用也会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在使用空调器时,房间通常处于密闭状态,为了解决室内空气不流通的问题,新风空调应运而生。新风空调的新风管与外界相连通,外部环境中的细菌易随通过新风管进入到室内,新风管中同样易滋生细菌,为了防止细菌进入室内,现有技术中额外增加了杀菌装置,使第一段新风管的出口与杀菌装置的进口相接,第二段新风管的进口与杀菌装置的出口相接,但这种设置方式占用了较大空间,造成空间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风管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在减少进风中细菌量的同时,减少杀菌部所占用的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风管组件,包括第一风管和第二风管,所述第一风管套设在所述第二风管内,以在所述第一风管与所述第二风管之间形成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内设置有杀菌部。

可选的,所述杀菌部沿所述第一风管的周向设置。

可选的,所述杀菌部套设在所述第一风管上,所述杀菌部沿所述第一风管的延伸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杀菌部沿所述第一风管延伸方向的长度与所述第一风管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风管全部套设在所述杀菌部内。

可选的,所述杀菌部包括吸附件和第一杀菌件,所述吸附件套设在所述第一风管上,所述吸附件沿所述第一风管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杀菌件设置在所述吸附件和/或所述第一风管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吸附件由导电材质制成,所述吸附件与正电极电性连接。

可选的,所述吸附件上沿所述吸附件的径向设置有多个通孔。

可选的,所述第一杀菌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杀菌件沿所述第一风管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布。

可选的,所述杀菌部包括第二杀菌件,所述第二杀菌件能够加热所述进风通道,以杀灭所述进风通道内的细菌。

可选的,所述第二杀菌件沿所述第一风管的延伸方向延伸。

可选的,所述风管组件还包括散热件,所述散热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风管的外壁上,所述散热件位于所述杀菌部与所述第一风管之间。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管上设置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所述第一风管的径向凸出,所述凸出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凸出部沿所述第一风管内的过流方向排布,所述散热件在所述第一风管内的过流方向上沿所述凸出部的外壁延伸。

可选的,所述第一风管为排风管,所述第二风管为新风管,室内空气能够通过所述排风管排至室外,室外空气能够通过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排风管之间的所述进风通道排至室内。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如上述的风管组件。

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风管组件、空气处理设备,能够杀灭进风通道内的细菌,减少进风进入室内时所带的细菌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风管组件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第一风管;11、凸出部;2、第二风管;3、散热件;4、杀菌部;41、吸附件;42、第一杀菌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2所示,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一种风管组件,包括第一风管1和第二风管2,第一风管1套设在第二风管2内,以在第一风管1与第二风管2之间形成进风通道,进风通道内设置有杀菌部4。通过将第一风管1套设在第二风管2内以形成进风通道,可使第一风管1内的风与进风通道内的进风形成热交换,进而对进风进行预处理,提升空调器新风和排风运行效果,不占用多余空间,实现能量的重复利用,为客户从源头上节省经济。通过在进风通道内设置有杀菌部4,能够杀灭进风通道内的细菌,减少进风进入室内时所带的细菌量,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将杀菌部4设置在进风通道内,进一步减少了空间的占用,利于设备小型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翅片,或第二风管2为波纹管,以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管1和第二风管2均沿直线延伸,减少气体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管1内的气体流动方向与第二风管2内的气体流动方向相反,增加换热效率。

第一风管1为排风管,第二风管2为新风管,室内空气能够通过排风管排至室外,室外空气能够通过新风管与排风管之间的进风通道排至室内,减少室外空气随新风进入室内的细菌量,保证室内良好通道的同时,保证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新风和排风的温差较大,通过使新风与排风进行热交换,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减少能耗。

杀菌部4沿第一风管1的周向设置,能够沿进风通道的横截面进行杀菌,保证进风均能得到杀菌处理,保证杀菌质量。

杀菌部4套设在第一风管1上,杀菌部4沿第一风管1的延伸方向延伸,进一步确保进风均能得到杀菌处理,使杀菌部4沿第一风管1的延伸方向延伸,能够增加杀菌作业的路径长度,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杀菌部4沿第一风管1延伸方向的长度与第一风管1的长度相等,第一风管1全部套设在杀菌部4内,最大化杀菌作业的路径长度,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杀菌部4包括吸附件41和第一杀菌件42,吸附件41套设在第一风管1上,吸附件41沿第一风管1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杀菌件42设置在吸附件41和/或第一风管1的外壁上,通过设置吸附件41,能够对进风通道内的灰尘进行吸附,避免灰尘进入到室内,同时避免灰尘上附着的细菌进入室内。将附着有细菌的灰尘吸附在吸附件41上,能够提高杀菌质量,进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附件41可大致为筒形或半筒形套设在第一风管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吸附件41上可设置有多个孔,进一步增大与进风通道内气体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杀菌件42设置在吸附件41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杀菌件42为离子发生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吸附件41由导电材质制成,吸附件41与正电极电性连接,以使吸附件41带正电,通常空气中的灰尘带负电,可使吸附件41吸引空气中的灰尘,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吸附件41可由吸附性材料制成,且吸附件41不与电极相接,依靠自身特性吸附灰尘,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吸附件41由导电材质制成或由吸附性材料制成时,吸附件41上可均沿吸径向设置有多个通孔,增大吸附面积。

第一杀菌件4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第一杀菌件42沿第一风管1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布,进一步提高杀菌效果,保证空气质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杀菌件42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第一杀菌件42沿第一风管1的延伸方向均匀排布在第一风管1上,提高杀菌效果。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杀菌部4包括第二杀菌件,第二杀菌件能够加热进风通道,以杀灭进风通道内的细菌。在本实施方式中,不设置吸附件41和第一杀菌件42,通过第二杀菌件对进风通道内的细菌进行消杀,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杀菌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杀菌件将进风通道气体温度加热至56℃以上,保证杀菌质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杀菌件为电热丝或电热丝交错形成的电热网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杀菌件在第一风管1的周向方向上均匀设置,且第二杀菌件沿第一风管1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管组件设置在空调器上,且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时,启用第二杀菌件还能提高进风的温度。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杀菌部4同时包括吸附件41、第一杀菌件42和第二杀菌件,第二杀菌件设置在吸附件41靠近第一风管的一侧,第一杀菌件42设置在吸附件41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风管组件设置在空调器上,且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时,启用第二杀菌件。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时,启用第一杀菌件42。

风管组件还包括散热件3,散热件3设置在第一风管1的外壁上,散热件3位于杀菌部4与第一风管1之间,通过设置散热件3,能够加速第一风管1内气体与第二风管2内气体的热交换速度,使热量快速传递,进一步减少能源浪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件3的热传导率大于第一风管1和空气的热传导率,以加快热交换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件3套设在第一风管1上,保证散热件3与第一风管1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增加热交换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件3沿第一风管1内的过流方向的长度与第一风管1的长度相等,最大化散热件3与第一风管1之间的接触面积。

第一风管1上设置有凸出部11,凸出部11沿第一风管1的径向凸出,凸出部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凸出部11沿第一风管1内的过流方向排布,散热件3在第一风管1内的过流方向上沿凸出部11的外壁延伸。通过设置凸出部11,并且将散热件3设置在凸出部11上,进一步增大换热面积,加快热交换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件3的内壁完全与凸出部11的外壁贴合,保证最大的换热面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凸出部11为翅片,或第一风管1为波纹管,增大换热面积,加快热交换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散热件3的壁面沿第一风管1内的过流方向呈s形延伸。

本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如上述的风管组件。

空气处理设备可为空调器或空气净化器。

当空气处理设备为空调器,且空调器处于制冷工况时,室内空气温度低于室外空气温度,新风管中的新风为热风,排风管中的排风为冷风,通常情况排风的温度为空调房间的温度,约24℃左右,排风带走的能量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使空调消耗加大,通过设置散热件3,并使第一风管1套设在第二风管2内,将排风中的能量通过热传导的方式转移至新风中,使新风在进入室内机进行冷热交换之前已经进行降温预处理。

空调器处于制热工况时,室内空气温度高于室外空气温度,排风管中的排风为热风,约26℃左右,新风管中的新风为冷风,通过设置散热件3,并使第一风管1套设在第二风管2内,可将排风的能量转移至新风中,使新风在进入室内机之前已经进行预处理升温过程,大大降低了资源的浪费,提升能源的利用率。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风管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在减少进风中细菌量的同时,减少杀菌部所占用的空间,避免空间浪费。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