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25995761发布日期:2021-07-23 21:10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智能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多联空气处理机组占地容量大、占地面积小、安装简单、易维护且高效节能等诸多优点,并具备强大地兼容功能以及可用于空气净化上,目前多联式多联空气处理机组,被应用于大中型节能建筑当中。

空气处理机(简称组合柜)多用于引入新风,即类似新风机使用,但用于工况或负荷使用条件的不同,有些场景或条件是不引入新风的,即当作普通内机而言,即只要执行制冷、制热或送风即可。

由于是否引入新风,对系统参数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对能力控制、机组可靠性而言,有这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是否引入新风,传统的控制方式是采用人为手动控制/设定,这种设定往往容易遗漏、及伴有滞后性、错误性,无法实现对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可靠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技术中无法实现对多联空气处理机组可靠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可靠控制的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方法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包括:

若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新风输出比例,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

若不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回风输出比例,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新风输出比例包括:

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回风温度与目标出风设定温度的制冷温差,计算制冷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

在制热模式下,获取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制热温差,计算制热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包括:

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

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新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

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包括:

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

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回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以及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

判断差值集合中差值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

若是,则判定引入新风模式;

若否,则判定不引入新风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差值集合中差值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包括:

判断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

判断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二差值阈值;

判断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三差值阈值;

以及,判断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四差值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之前,还包括:

上电启动,在引入新风模式下持续运行预设第一时间段;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

继续持续运行预设第二时间段,并实时采集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

一种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装置,装置包括:

温度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模式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一种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分别采集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与线控器温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加载有计算机程序,控制模块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上述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的温度数据,主要包括回风温度、出风稳固、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根据上述这些数据自动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根据是否引入新风模式、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整个过程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基于采集到的温度参数来进行自动判定,无需人为干预设定,不存在滞后性和错误性,可以实现可靠的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应用实例中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针对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的深入研究发现,关于是否引入新风,对多联机系统参数控制是两个完全不同控制思路。具体来说,以制冷且非引入新风为例,室内侧为密闭空间,内机的制冷循环会让室内温度逐渐降低,最终让室内达到用户设定的温度(这种控制称之内机回风温度控制),但是由于引入新风后,不断有高温空气进入室内侧,致使室内温度无法降低,因此,相比于非引入新风后,系统需要增大能力输出,才能达到用户设定的温度,而这种控制称为出风温度控制。即引新风控制,相比于正常控制,其需要加大机组能力输出等。因此,会增加整个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能耗或增大整个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组件(例如多联室外机、膨胀阀部件、空气处理组合柜等)出现磨损的可能,因此需要考虑是否引入新风对整个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影响,才能实现多联空气处理机组可靠控制。

本申请提供的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正是在上述构思的前提下提出的具体技术方案,其具体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应用环境中。在图1中包括有多联室外机1、单电子膨胀阀部件2、双电子膨胀阀部件3、控制盒4、空气处理组合柜5、冷媒入管感温包6、冷媒出管感温包7、回风感温包8、出风感温包9以及线控器感温包10,其中上述的这些感温包采集对应位置的温度数据,并且将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盒4,控制盒4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感温包可以替换为其他采集温度的设备,例如温度传感器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于图1中的控制盒4为例进行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200: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可以通过多个设置于不同位置的温度传感组件来采集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这些温度传感组件将采集到的温度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获取到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需要指出的是,冷媒温度包括冷媒出管温度和冷媒入管温度。

s400: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如之前已述的,在有新风注入后,多联空气处理机组原本制冷或制热效果会减弱(变差),因此,包括出风、回风、线控器的温度会发生改变,基于这些温度改变的情况以及室外环境温度情况来考虑是否引入新风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是基于采集到的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自动判定的,其无需用户人为干预,并且采集数据是实时的数据,不存在传统技术中滞后性的缺陷,可以高效、准确判断是否需要引入新风模式。

s600: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指用户设置的期望室内环境温度,一般常规的温度在16℃~30℃之间。用户可以根据当前需要向多联空气处理机组输入所需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具体用户可以通过遥控、触摸、语音、按键等方式来实现目标出风设定温度设定。控制模块在获取到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可以预先缓存,在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之后再读取该数据,或者控制器直接读取用户通过其他设备(例如遥控器)发送的控制消息,在该控制消息中就携带有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控制器直接读取该控制消息,得到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例如读取到当前用户设置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为22℃。

s800: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在引入新风模式下,多联空气处理机组原本制冷或制热效果会减弱(变差),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尽快达到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因此,需要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上述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的温度数据,主要包括回风温度、出风稳固、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根据上述这些数据自动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根据是否引入新风模式、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整个过程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基于采集到的温度参数来进行自动判定,无需人为干预设定,不存在滞后性和错误性,可以实现可靠的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s800包括:

s820:若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新风输出比例,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

s840:若不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回风输出比例,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

若引入新风模式,则整个多联空气处理机组进入新风模式的工作状态,需要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来计算新风输出比例的计算,确认此时对应的新风输出比例,在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具体来说,新风输出比例可以通过先计算回风温度与目标出风设定温度的差值绝对值,再计算该差值绝对值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进一步的,多联空气处理机组常规有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回风温度与目标出风设定温度的制冷温差,计算制冷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即新风输出比例=(回风温度-目标出风设定温度)/回风温度。在制热模式下,获取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制热温差,计算制热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即新风输出比例=(目标出风设定温度-回风温度)/回风温度。

若不引入新风模式,则整个多联空气处理机组进入非新风模式(回风模式)工作状态,同样需要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回风输出比例,确认此时对应的回风输出比例,在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具体来说,获取回风温度与目标出风设定温度的差值,再计算该差值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回风输出比例,即回风输出比例=(回风温度-目标出风设定温度)/回风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包括:

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新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

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包括:

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回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

计算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时需要首先获取内机的额定容量,内机的额定容量作为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出厂参数可以直接读取得到,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新风/回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具体来说,是直接计算内机额定容量与新风/回风输出比例的乘积,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即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内机额定容量*新风输出比例,或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内机额定容量*回风输出比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包括: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以及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判断差值集合中差值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判定引入新风模式;若否,则判定不引入新风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主要计算多个差值,并将多个差值与对应的差值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判定引入新风模式,若否,则判定不引入新风模式,此时进入非新风模式,即回风模式。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若否”是指4个差值中只要有一个差值未能满足“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的情况,即判定为“否”,只有当4个差值中所有差值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才判定为“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判断差值集合中差值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包括:

判断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判断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二差值阈值;判断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三差值阈值;以及,判断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四差值阈值。

预设第一差值阈值、预设第二差值阈值、预设第三差值阈值以及预设第四差值阈值是预先设定的阈值,其通过实验标定的方式确定。具体来说,有新风注入后,原本制冷或制热效果变差,因此,包括出风温度、回风温度、线控器温度变化幅度都会发生改变,都不有较大温差。例如,非新风制冷模式下运行25min后,室内会有明显降温发生,而在行风制冷模式下运行25min后,室内降温不是特别明显(当然这里具体降温幅度还与环境温度、机组输出功率以及室内空间大小相关,在这里只讨论是否新风模式的区别)。在实际标定试验过程中,用通入一定比例的新风量(例如40%)后,实测数据,进行评估确认对应的第一差值阈值、预设第二差值阈值、预设第三差值阈值以及预设第四差值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之前,还包括:

上电启动,在引入新风模式下持续运行预设第一时间段;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继续持续运行预设第二时间段,并实时采集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

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上电启动,在启动的初始时刻,默认开始引入新风模式下持续运行一段时间,例如可以运行10分钟,以确保在冷媒已充分循环并可快速产生(制冷或制热)效果,在运行完10分钟之后,在继续持续运行预设第二时间段,例如继续运行15分钟,在这个时间段内持续实时采集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基于采集到的温度数据进行后续的是否进入引入新风模式的状态判定。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第一时间段和预设第二时间段是预先设定的时间段,例如预设第一时间段可以为10分钟,预设第二时间段可以为15分钟,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进行设定,具体来说,预设第一时间段是比预设第二时间段短的。

为了详细说明本申请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下面采用具体应用实例,并且结合图1所示的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4所示的整理流程示意图详细展开描述。如图4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系统启动后,先默认“在引入新风模式”运行10min,以确保在冷媒已充分循环并可快速产生(制冷或制热)效果;

2、启动运行10min后,再用如下控制,判断组合柜是否当前为引入新风状态

在连续15mim内,通过如下判断以下条件

(1)|当室外环境温度to-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x1℃(如x1=5);且

(2)|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出风感温包t9|≤x2℃(如x2=10);且

(3)|冷媒出(入)管温度t7(t6)-出风感温包t9|≤x3℃(如x3=5);在这里,冷媒出管温度t7以及冷媒入管温度t6与出风感温包t9差值的绝对值均需满足小于或等于x3℃;

(4)|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线控器感温包t10|≤x4℃(如x4=5)

3、如符合上述条件,则按引入新风控制;否则,按正常控制(即非引入新风控制);

4、能力输出阶段

a、当系统判断为引入新风模式后,

制冷-能力输出按照:

(1)外机能力输出=内机的额定容量*新风输出比例(%)

(2)新风输出比例=(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目标出风设定温度t设(设定范围为16-30℃))/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差值越大外机输出越大;差值越小外机输出越小;

制热-能力输出按照

(1)外机能力输出=内机的额定容量*新风输出比例(%)

(2)新风输出比例=(目标出风设定温度t设-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

b、当系统判断为非新风后,则能力输出按照

(1)外机能力输出=内机的额定容量*回风输出比例(%)

(2)回风输出比例=(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目标环境设定温度t1)/组合柜回风感温包t8。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上述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上述各流程图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装置,装置包括:

温度参数获取模块200,用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模式判断模块400,用于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读取模块600,用于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控制模块800,用于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上述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装置,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的温度数据,主要包括回风温度、出风稳固、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根据上述这些数据自动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根据是否引入新风模式、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整个过程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基于采集到的温度参数来进行自动判定,无需人为干预设定,不存在滞后性和错误性,可以实现可靠的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800还用于若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新风输出比例,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若不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回风输出比例,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800还用于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回风温度与目标出风设定温度的制冷温差,计算制冷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在制热模式下,获取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制热温差,计算制热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800还用于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新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以及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回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式判断模块400还用于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以及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判断差值集合中差值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判定引入新风模式;若否,则判定不引入新风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模式判断模块400还用于判断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判断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二差值阈值;判断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三差值阈值;以及,判断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四差值阈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温度参数获取模块200还用于上电启动,在引入新风模式下持续运行预设第一时间段;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继续持续运行预设第二时间段,并实时采集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

另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多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系统,包括温度采集模块和控制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分别采集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与线控器温度,并将采集的数据发送至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加载有计算机程序,控制模块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方法的步骤。

关于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装置/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装置/系统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预设的阈值参数等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联空气处理机组控制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新风输出比例,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若不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回风输出比例,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回风温度与目标出风设定温度的制冷温差,计算制冷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在制热模式下,获取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制热温差,计算制热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新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回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以及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判断差值集合中差值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判定引入新风模式;若否,则判定不引入新风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判断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二差值阈值;判断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三差值阈值;以及,判断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四差值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上电启动,在引入新风模式下持续运行预设第一时间段;继续持续运行预设第二时间段,并实时采集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包括回风温度、出风温度、冷媒温度以及线控器温度;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判断是否引入新风模式;

读取用户设定的目标出风设定温度;

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是否引入新风模式以及回风温度进行外机能力输出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若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新风输出比例,根据新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若不引入新风模式,则根据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以及回风温度,获取回风输出比例,根据回风输出比例,获取外机能力输出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回风温度与目标出风设定温度的制冷温差,计算制冷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在制热模式下,获取目标出风设定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制热温差,计算制热温差与回风温度的比值,得到新风输出比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新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获取多联空气处理机组的内机额定容量;根据内机额定容量与回风输出比例,得到外机输出能力输出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以及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得到差值集合;判断差值集合中差值是否均不大于对应的预设差值阈值;若是,则判定引入新风模式;若否,则判定不引入新风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判断室外环境温度与回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一差值阈值;判断回风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二差值阈值;判断冷媒温度与出风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三差值阈值;以及,判断回风温度与线控器温度的差值是否不大于预设第四差值阈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上电启动,在引入新风模式下持续运行预设第一时间段;继续持续运行预设第二时间段,并实时采集在预设第二时间段内室外环境温度以及多联空气处理机组中温度数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randomaccess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randomaccess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