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风模块、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2565769发布日期:2022-12-16 19:39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送风模块、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送风模块、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现有空调器,例如柜式空调器一般直接从正面吹出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气流,所述换热气流例如是温度很低的冷风,直接吹向用户,容易引起用户体感不适;但若换热气流完全避开用户,容易弱化换热效果,降低用户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送风模块、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空调器无法均衡换热效果和用户体感舒适度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送风模块,包括:
5.壳体,设有多个出风口以及至少两个风道,两个所述风道用于一一对应接入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空气,多个所述出风口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且各所述出风口与至少一所述风道可选择性地连通;以及,
6.调节件,活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两个所述风道的通断,以控制经由各所述出风口排出的两种所述空气各自的流量。
7.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道通过连通口连通;
8.所述调节件活动设于两个所述风道之间,以能够活动至打开和关闭所述连通口,以使得在所述调节件打开所述连通口时,两种所述空气在至少一所述风道内混合。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两个所述风道之间的隔板,所述连通口设置在所述隔板上;
10.所述调节件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以能够朝向至少一所述风道转动至打开所述连通口、以及朝向所述隔板转动至关闭所述连通口。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构成所述风道的一侧壁,所述调节件在靠近和远离所述风道的另一侧壁的方向上转动设置。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两个所述风道连通,以为两个所述风道接入外部空气;
13.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于两个所述风道中的一个内。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风机用于驱动外部空气自所述进风口分别接入两个所述风道;或者,
15.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两个风机,两个所述风机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风道内。
16.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道并排布设;其中,
17.所述调节件邻近两个所述风道的出风端设置;和/或,
18.所述调节件邻近两个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设置。
19.在一实施例中,设有所述换热器的所述风道为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沿上下向
延伸;
20.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上端和/或旁侧的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风道。
21.在一实施例中,余下的所述风道为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自后至前依次并排布设;
22.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
2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相对所在位置处的出风方向呈倾斜设置。
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以能够活动至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
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以能够翻转至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
26.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包括:
27.壳体,设有多个出风口以及至少两个风道,两个所述风道用于一一对应接入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空气,多个所述出风口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且各所述出风口与至少一所述风道可选择性地连通;以及,
28.调节件,活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两个所述风道的通断,以控制经由各所述出风口排出的两种所述空气各自的流量。
29.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获取用户的设定模式;
31.根据所述设定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的出风方式和出风方向;
32.根据所述出风方式,控制所述调节件工作;
33.根据所述出风方向,控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与至少一所述风道连通。
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出风方式,控制所述调节件工作的步骤包括:
35.在确定所述出风方式为混风模式时,获取用户的设定温度;
36.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调节件工作。
37.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风道分别为自后至前依次布设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设有换热器,两个所述风道通过连通口连通,所述调节件转动安装于所述连通口,以能够朝向所述第一风道转动和朝向所述第二风道转动,所述调节件包括靠近两个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设置的第一调节件、以及靠近出风端设置的第二调节件;
38.所述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调节件工作的步骤包括:
39.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朝向所述第一风道转动且所述第二调节件朝向所述第二风道转动;
40.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均朝向所述第一风道转动;
41.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三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朝向所述第一风道转动且所述第二调节件盖合对应的所述连通口;
42.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四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分别盖
合各自对应的所述连通口;
43.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依次增大。
44.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出风口包括位于所述壳体上端和/或旁侧的第一出风口、以及位于所述壳体的前侧的第二出风口;两个所述风道分别为自后至前依次布设的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设有换热器,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转动安装于第一出风口;
45.所述根据所述出风方向,控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与至少一所述风道连通的步骤包括:
46.在确定所述出风方向包括上出风模式时,控制所述盖体转动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
47.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出风口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且各出风口与至少一风道可选择性地连通,使得风道内的空气能够选择性地从多个朝向出风,避免全部朝前出风,直接吹向用户,导致用户体感不适;两个风道分别流通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空气,当调节件调节两个风道断开,也即两个风道独立过风时,两个风道能够从两个出风口分别出风,使得室内形成至少两种气流的循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果;当调节件调节两个风道连通时,也即两个风道的两种气流在某处混合,且混合气流中的两种气流的比例可通过调节件的活动行程进行具体调节,使得即使混合气流朝前出风,同样兼具换热效果良好和用户体感舒适的特点。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50.图2为图1中空调器的前视示意图;
51.图3为图1中空调器的后视示意图;
52.图4为图1中空调器的俯视示意图;
53.图5为图4中a-a处的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54.图6为图4中a-a处的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55.图7为图4中a-a处的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56.图8为图4中a-a处的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57.图9为图4中a-a处的第五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58.图10为图4中a-a处的第六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59.图11为图4中a-a处的第七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60.图12为图4中a-a处的第八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61.图13为图4中a-a处的第九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62.图14为图4中a-a处的第十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63.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出风循环示意图;
64.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65.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66.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67.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68.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
[0069][0070][0071]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72]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73]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74]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
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75]
现有空调器,例如柜式空调器的外形一般是圆形或者方形,其中,圆形的柜式空调器一般采用一套或者多套的贯流风机系统;而方形的柜式空调器一般采用一套会做的好多套的离心风机系统。空调器一般设有一到两个出风口,且一般是正面出风(也即前侧出风)居多,所有从进风口进入风机的空气均要经过换热器换热后形成换热空气,换热空气经由前侧出风口吹出,并送入室内。
[0076]
以换热器制冷为例,经换热器换热后的换热空气一般具有较低的温度(大概12℃左右),直接吹到用户身上,与人体体表温度之间形成较大的温差(大约25℃左右),导致人体体感不适。且针对圆形柜式空调器而言,出风口面积较大,用户难以避让;若设置出风口避让用户,则又容易降低换热效果,使得室内降温速度慢,无法满足用户换热需求。
[0077]
鉴于上述,本发明提供一种送风模块,所述送风模块应用在空调器内。可以理解,所述空调器可以是柜式空调器。请参阅图1至图15,附图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送风模块应用在柜式空调器中的具体实施例。
[0078]
请参阅图1、图4至图5,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送风模块10包括壳体100以及调节件200,其中,所述壳体100设有多个出风口110以及至少两个风道120,两个所述风道120用于一一对应接入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空气,多个所述出风口110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且各所述出风口110与至少一所述风道120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调节件200活动设于所述壳体100,所述调节件200用于调节两个所述风道120的通断,以控制经由各所述出风口110排出的两种所述空气各自的流量。
[0079]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出风口110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且各出风口110与至少一风道120可选择性地连通,使得风道120内的空气能够选择性地从多个朝向出风,避免全部朝前出风,直接吹向用户20,导致用户20体感不适;两个风道120分别流通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空气,当调节件200调节两个风道120断开,也即两个风道120独立过风时,两个风道120能够从两个出风口110分别出风,使得室内形成至少两种气流的循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果;当调节件200调节两个风道120连通时,也即两个风道120的两种气流在某处混合,且混合气流中的两种气流的比例可通过调节件200的活动行程进行具体调节,使得即使混合气流朝前出风,同样兼具换热效果良好和用户20体感舒适的特点。
[0080]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实施例中,涉及到的上下向一般是竖直方向、或者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的其他方向;涉及到的前后向一般指的是水平方向上朝向和背对用户20的方向。
[0081]
在本设计中,所述壳体100的形状不做限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适宜形状。以所述壳体100为方形或者其他多边形时为例,请参阅图2至图4,所述壳体100一般具有上端板102、前面板101、背板104以及沿所述壳体100的周向分别连接前面板101与背板104的至少两个旁侧板103。
[0082]
所述壳体100设有多个出风口110,且多个出风口110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可以理解,每一所述出风口110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上端板102、前面板101或者旁侧板103,且当所述出风口11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旁侧板103时,可以具体设置在壳体100的旁侧板103的靠上区域或者靠下区域。多个出风口110不集中设置在壳体100的同一侧,这使得
送风模块10至少形成有至少两种送风方向。
[0083]
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形成有多个风道120,以其中的两个风道120为例,两个所述风道120用以一一对应流通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气流。两种气流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做限制,具体而言,两种气流可以直接由外部接入所述送风模块10,也即由所述空调器1的外部直接接入两种温度和/或湿度的气流、或者由所述空调器1的内部且不同于所述送风模块10的其他构件接入两种温度和/或湿度的气流;当然,也可以设置为同种气流(例如外部空气)进入两个风道120后,经过两个风道120作用,形成不同的温度和/或湿度的两种气流。
[0084]
为便于理解,在以下实施例中,均以两种气流其中之一为常温空气,其中另一为制冷空气或者制热空气,并且具体是制冷空气为例进行说明。基于此,制冷空气的温度低于常温空气,且制冷空气的湿度大于常温空气,通过对两种气流进行混合,则能够得到介于两种气流之间的多种温度、多种湿度的混合空气。
[0085]
此外,两个风道120中,用于流通之冷空气的风道120为第一风道121,用以流通常温空气的风道120为第二风道122。
[0086]
两个所述风道120的具体布设不做限制,可以设置为沿出风方向依次连通,或者设置为并排布设,或者设置为一所述风道120的出风端与另一所述风道120的中部相连通等;每一所述风道120可以设置为直行通道,也可以设置为至少进行依次弯折的弯曲通道;两个所述风道120各自的具体形状、过风面积等均不作限制,且可相同设置,也可以作不同设置。
[0087]
各出风口110与至少一风道120可选择性地连通。可以理解,所述出风口110开设在所述壳体100外壁,所述出风口110可与至少一所述风道120连通,且通过额外设置的例如阀体结构、盖板结构等,实现该出风口110的打开和关闭,其中,当所述出风口110打开,则所述出风口110连通所述风道120和室内环境;当所述出风口110关闭,则所述出风口110断开所述风道120和室内环境之间的连通。
[0088]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所述调节件200的活动,同时实现对出风口110的打开和关闭,具体参见下文。
[0089]
调节件200能够调节两个风道120的通断,具体可以是任一风道120的通断、或者两个风道120之间的通断。以调节件200能够调节两个风道120之间的通断为例:所述调节件200在其活动行程上,能够断开两个风道120之间的连通,此时,常温空气可以在第二风道122内流通,并经由对应的出风口110排出至室内环境中;制冷空气可以在第一风道121内流通,并经由对应的出风口110排出至室内;当然,调节件200在其活动行程上,也能够导通两个风道120之间的连通,此时,常温空气与制冷空气可以通过所述连通处,汇聚在第一风道121或者第二风道122内,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后的空气经由对应的出风口110排出至室外。
[0090]
可以理解,调节件200能够分别调节常温空气的流量、制冷空气的流量,从而能够调节最终排出至室内环境中的混合空气中,常温空气与制冷空气之间的比例,使得多种温度、多种湿度可调节。
[0091]
结合上述多个出风口110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的方案,具体应用时,可设置例如通过前侧出混合风,其他侧或者上端出冷风,能够同时实现更好的体感舒适度和室内降温效果。
[0092]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两个风道120的出风端设置一混合腔,两个风道120的出风端分别连通该混合腔,调节件200可用于调节两个风道120的出风端的开度,使得进入混合
腔的常温空气与制冷空气的流量分别可调节。出风口110可通断地连通所述混合腔。
[0093]
而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两个所述风道120通过连通口140连通;所述连通口140的形状、尺寸、深度及布设位置均不做限制。所述调节件200活动设于两个所述风道120之间,以能够活动至打开和关闭所述连通口140,以使得在所述调节件200打开所述连通口140时,两种所述空气在至少一所述风道120内混合。如此设置,使得无需额外设置上述混合腔等结构,即能实现对两种气流的混合,从而有助于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0094]
所述调节件200的活动方式不做限制:
[009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200可大致呈板状设置,且沿所述连通口140的所在平面平移设置,能够朝向连通口140平移至盖合该连通口140、以及远离连通口140平移至至少部分显露出该连通口140。
[0096]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200可包括多个调节单板,多个调节单板具有相互靠近和相互远离的活动行程,且在多个调节单板相互靠近时,共同拼合构成盖合整个连通口140的盖板结构、以及在至少一个调节单板与余下的多个调节单板相互远离时,能够至少部分地打开所述连通口140。
[0097]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包括位于两个所述风道120之间的隔板130,所述连通口140设置在所述隔板130上;其中,所述隔板130可以设置为两个,且两个隔板130具体表现为两个风道120上相互靠近、且相向设置的两个侧壁;或者,所述隔板130可设置为一个,该隔板130构成两个所述风道120的共用侧壁。
[0098]
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00的内部可设置为形成一空腔,所述空腔大致沿自所述进风口150至所述出风口110的送风方向延伸;所述隔板130沿所述送风方向延伸设置在空腔内,将所述空腔分隔成并排布设的两个腔段,两个腔段构成了上述的两个风道120。
[0099]
所述调节件200转动安装于所述隔板130,以能够朝向至少一所述风道120转动至打开所述连通口140、以及朝向所述隔板130转动至关闭所述连通口140。具体而言,所述调节件200大致呈板状,调节件200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连通口140的一侧,使得所述调节件200能够沿两个风道120之间的布设方向翻转。如此设置,使得通过一所述调节件200,即可对两个风道120进行调节;并且,当调节件200朝向一风道120转动时,调节件200处限定出一导向通道,能够将该风道120内的气流导向至另一所在风道120内。所述调节件200的翻转角度越大,则该导向通道的过风面积越大,进风量越大,越有益于对两种气流进行快速混合。
[0100]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30构成所述风道120的一侧壁,所述调节件200在靠近和远离所述风道120的另一侧壁的方向上转动设置。可以理解,两个所述侧壁之间流通有气流。当所述调节件200在靠近和远离所述风道120的另一侧壁转动时,能够对经过的气流进行至少部分遮挡,从而能够同时调节该风道120的出风量。
[0101]
例如,当所述调节件20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时,越靠近与隔板130相对设置的另一侧壁,则进入第二风道122的制冷气流的流量越大,且直接经由第一风道121的出风端排出的制冷气流的流量越少;反之,当调额几件越是远离与隔板130相对设置的另一侧壁,则进入第二风道122的制冷气流的流量越少,且直接经由第一风道121的出风端配出的制冷气流的流量越多。
[0102]
如上所述,两个风道120一一对应流通的两种气流,可以直接由外部接入所述送风模块10;也可以设置为同种气流进入两个风道120后,经过两个风道120作用,形成不同的温
度和/或湿度的两种气流。
[0103]
基于此,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还设有进风口150,所述进风口150与两个所述风道120连通,以为两个所述风道120接入外部空气;所述进风口150一般与所述出风口110间隔布设,且所述进风口150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任一侧部或者底部;在具体应用时,所述进风口150可以设置在出风口110的下方;所述进风口150可以设置为一个,该进风口150同时连通两个所述风道120;或者,所述进风口150可以设置为至少两个,两个所述进风口150一一对应连通两个所述风道120。具体地,定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21的进风口150为第一进风口151,连通所述第二风道122的进风口150为第二进风口152。
[0104]
所述送风模块10还包括换热器300,所述换热器300设于两个所述风道120中的一个内。具体而言,所述换热器300可以是蒸发器;所述换热器300设置在第一风道121内,以使得所述进风口150直接为第一风道121、第二风道122接入常温空气,第二风道122中的常温空气直接朝向其出风端流动;第一风道121中的常温空气在经过所述换热器300时,在所述换热器300的作用下被冷却降温,形成制冷空气,所述制冷空气继续朝向第一风道121的出风端流动。
[0105]
所述换热器300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做限制,可以是单折单排换热器、单折多排换热器、多折单排换热器或者多折多排换热器等;所述换热器300的具体布设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沿大致垂直于送风方向的方向延伸布设,并隔开所述第一风道121的上游段和下游段;或者,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300相对所在位置处的出风方向呈倾斜设置。具体而言,当所述第一风道121大致沿上下向延伸布设时,所述换热器300可以是在远离所述隔板130的方向上,呈逐渐朝上或者朝下倾斜设置。可以理解,倾斜设置的所述换热器300,能够增大与第一风道121内的常温空气的换热面积,从而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换热更多的常温空气、获得更多的制冷空气。
[0106]
进一步地,还可在所述换热器300的下方设置接水盘105,例如,当所述换热器300如上所述倾斜设置时,在所述换热器300的靠下端的下方设置所述接水盘105,从而使得换热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被接水盘105收集,避免冷凝水向下掉落至例如下方进风口150处的风机400上,导致风机400功能失效。
[0107]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进风口150如上所述设置为一个时,所述送风模块10还包括风机400,所述风机400可以是离心风机400、贯流风机400或者其他适宜的风机400;所述风机400设于所述进风口150,具体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侧,也可以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外侧;所述风机400用于驱动外部空气自所述进风口150分别接入两个所述风道120内,从而增加两个所述风道120的进风量。
[0108]
或者,在一实施例中,当所述进风口150如上所述设置为两个时,所述送风模块10还包括两个风机400,两个所述风机400一一对应设于两个所述风道120内。与上述同理地,每一所述风机400可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风道120内侧,也可设置在对应的所述风道120外侧。
[0109]
基于此,两个所述风机400可以相同设置,也可相异设置。通过设置两个风机400,使得两个风道120各自的进风量可分别调节,使得常温空气的出风量、制冷空气的出风量以及混合空气的出风量可分别调节。
[0110]
接着,当两个风道120分别沿上下向延伸,且并排布设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200邻近两个所述风道120的出风端设置。为便于区分,定义设置在邻近两个所述风道120
的出风端设置的调节件200为第一调节件210;当具体将第一调节件210转动安装于隔板130上时,该第一调节件210活动盖合的连通口140为第一连通口141,从而有助于通过第一调节件210的活动,实现常温空气与制冷空气各自的出风量的调节。
[0111]
和/或,当两个风道120分别沿上下向延伸,且并排布设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200邻近两个所述风道120的进风端设置。为便于区分,定义设置在邻近两个所述风道120的进风端设置的调节件200为第二调节件220;当具体将第二调节件220转动安装于隔板130上时,该第二调节件220活动盖合的连通口140为第二连通口142,从而有助于通过第二调节件220的活动,实现常温空气在第一风道121内、第二风道122内的进风量的调节。
[0112]
具体当所述进风口150对应两个所述风道120设为两个,且两个进风口150连通两个风道120的进风端时,具体而言,当调节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一风道121翻转时,可使得第一进风口151与第二进风口152同时为第二风道122接入常温空气,增加第二风道122的进风量;反之,当调节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二风道122翻转时,可使得第一进风口151与第二进风口152同时为第一风道121接入常温空气,增加第一风道121的进风量。
[0113]
接着,在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定义设有所述换热器300的所述风道120为第一风道121,所述第一风道121沿上下向延伸。多个所述出风口110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0的上端和/或旁侧的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21。
[0114]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风道121在所述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将第一出风口111设置在壳体100的上端板102和/或所述壳体100的旁侧板103,能够在经由第一出风口111排出制冷空气时,避免朝前直接吹出,导致用户20体感舒适度降低。
[0115]
接着,在一实施例中,如上所述,定义余下的所述风道120为第二风道122,所述第一风道121与所述第二风道122自后至前依次并排布设。多个所述出风口110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前侧的第二出风口112,所述第二出风口112连通所述第二风道122。
[0116]
可以理解,所述第二风道122可直接排出常温空气;将第二出风口112设置在壳体100的前侧,也即前面板101上,使得前侧可排出常温空气,促进室内空气流通;或者前侧可排出混合空气,既能提高室内的换热效果,而且将混合空气直接朝前吹出时,即使吹向用户20,也不会引起用户20不适。
[0117]
此外,也可具体设置第一进风口151开设在壳体100的背板104上,且靠下设置;第二进风口152开设在壳体100的前面板101上,且靠下设置。如此设置,有助于适配第一风道121与第二风道122的自后至前依次布设,使得进气更为简单高效。
[0118]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5,当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第一风道121翻转时,第一风道121内的部分制冷空气可经由第一连通口141进入第二风道122内,与第二风道122内的常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且混合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朝前吹出至室内,并在经过处于预设距离内的用户20后,被第一进风口151吸入,构成小循环,有助于提高用户20体感舒适度。第一风道121内的余下制冷空气可经由第一出风口111朝上或者朝旁侧吹出至室内,并在经过处于预设距离内的用户20后,被第一进风口151和/或第二进风口152吸入,构成大循环,有助于优化室内的换热效果。
[0119]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10还包括盖体500,所述盖体500活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00,以能够活动至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110。
[0120]
所述盖体500的活动方式可以有多种方案,其中例如,所述盖体500相对所述出风
口110所在平面平移设置,以朝向所述出风口110平移至盖合所述出风口110、或者朝远离所述出风口110的方向平移至打开所述出风口110。
[0121]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的一端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100,以能够翻转至打开和关闭所述出风口110。如此设置,使得当所述盖体500翻转至打开所述出风口110的同时,能够构成在出风口110的导风板,对经由该出风口110排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从而有助于进一步调节该气流的出风方向。
[0122]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1,所述空调器1包括送风模块10,所述送风模块10包括壳体100以及调节件200,其中,所述壳体100设有多个出风口110以及至少两个风道120,两个所述风道120用于一一对应接入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空气,多个所述出风口110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且各所述出风口110与至少一所述风道120可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调节件200活动设于所述壳体100,所述调节件200用于调节两个所述风道120的通断,以控制经由各所述出风口110排出的两种所述空气各自的流量。
[0123]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多个出风口110的朝向至少部分相异设置,且各出风口110与至少一风道120可选择性地连通,使得风道120内的空气能够选择性地从多个朝向出风,避免全部朝前出风,直接吹向用户20,导致用户20体感不适;两个风道120分别流通具有不同湿度和/或温度的两种空气,当调节件200调节两个风道120断开,也即两个风道120独立过风时,两个风道120能够从两个出风口110分别出风,使得室内形成至少两种气流的循环,有助于提高换热效果;当调节件200调节两个风道120连通时,也即两个风道120的两种气流在某处混合,且混合气流中的两种气流的比例可通过调节件200的活动行程进行具体调节,使得即使混合气流朝前出风,同样兼具换热效果良好和用户20体感舒适的特点。
[0124]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空调器1内的送风模块1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送风模块10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由于在本发明的空调器1中使用了上述送风模块10,因此,本发明空调器1的实施例包括上述送风模块10全部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且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也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0125]
接着,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器1具体是柜式空调器1。
[0126]
所述空调器1一般还包括机壳,可以理解,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可与所述送风模块10的壳体100分体设置,具体而言,所述机壳限定出安装腔,所述送风模块10容设在所述安装腔内;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也可与所述壳体100一体设置,也即,所述壳体100直接构成所述机壳。所述机壳的外形不做限制,可以是方形、圆形或者其他适宜形状。
[0127]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10和/或所述空调器1还可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以通过驱动装置,分别驱动上述中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以及盖体500的活动,实现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以及盖体500的活动自动智能化。
[0128]
在具体应用时:
[0129]
所述第一风道121和所述第二风道122自后至前并排布设,且所述第一风道121和所述第二风道122分别沿上下向延伸。所述第一出风口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上端板102上,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21;所述盖体500可上下转动地盖设于所述上端板102,以能够翻转至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口111。
[0130]
所述第二出风口112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前面板101上,且连通所述第二风道122;所述第二进风口152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前面板101上,且连通所述第二风道122,所
述第二进风口152位于第二出风口112的下方;所述第一进风口151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背板104上,且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21,且大致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51位于同一高度上。
[0131]
所述隔板130构成所述第一风道121和所述第二风道122的共同侧壁。在所述隔板130邻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12处设置有第一连通口14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通口141,以转动至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连通口141;在所述隔板130邻近所述第一进风口151、所述第二进风口152处设置有第二连通口142,所述第二调节件220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通口142,以转动至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连通口142。
[0132]
所述风机400设有两个,两个风机400一一对应设置在第一风道121和第二风道122内;两个风机400设置在第二连通口142的下方。
[0133]
基于上述,请参阅图5,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盖合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盖合所述第一连通口14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盖合所述第二连通口142。此时,所述第一风道121内无法形成通路,不进行制冷空气的排出,所述第二风道122内自第二进风口152计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小风量常温风模式。
[0134]
请参阅图6,在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盖合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盖合所述第一连通口14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至关闭第一风道121。此时,所述第一风道121内无法形成通路,不进行制冷空气的排出,所述第二风道122内自第一进风口151、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大风量常温风模式。
[0135]
请参阅图7,在第三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盖合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至关闭第一风道12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二风道122转动至关闭第二风道122。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无法形成通路,不进行常温空气的排出,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进风口151、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制冷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大风量全冷风模式。
[0136]
请参阅图8,在第四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盖合第一流通口,所述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二风道122转动至关闭第二风道122。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无法形成通路,不进行常温空气的排出,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进风口151、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制冷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11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上出大风量全冷风模式。
[0137]
请参阅图9,在第五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但并不关闭第一风道12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二风道122转动至关闭第二风道122。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无法形成通路,不进行常温空气的排出,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进风口151、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制冷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11、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上出大风量全冷风模式。
[0138]
请参阅图10,在第六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盖合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至关闭第一风道12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盖合第二连通口142。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自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
进风口151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制冷空气经由第一连通口141进入第二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2内的常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混合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小风量混合风模式。
[0139]
请参阅图11,在第七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但不关闭第一风道12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盖合第二连通口142。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自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进风口151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部分制冷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11直接排出,余下部分制冷空气经由第一连通口141进入第二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2内的常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混合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小风量混合风、上出小风量全冷风模式。
[0140]
请参阅图12,在第八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盖合第一连通口14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盖合第二连通口142。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自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进风口151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制冷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11直接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小风量常温风、上出小风量全冷风模式。
[0141]
请参阅图13,在第九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但并不关闭第一风道12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二风道122转动,但并不关闭第二风道122。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自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进风口151、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部分制冷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11直接排出,余下部分制冷空气经由第一连通口141进入第二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2内的常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混合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较冷混合风、上出全冷风模式。
[0142]
请参阅图14,在第十实施例中,所述盖体500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但并不关闭第一风道121,所述第二调节件220朝向第一风道121转动,但并不关闭第一风道121。此时,所述第二风道122内自第一进风口151、第二进风口152接入常温空气;所述第一风道121内自第一进风口151接入常温空气,常温空气在换热器300的作用下形成制冷空气,部分制冷空气经由第一出风口111直接排出,余下部分制冷空气经由第一连通口141进入第二风道122,与第二风道122内的常温空气混合,形成混合空气,混合空气经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此时,所述空调器1处于前出中冷混合风、上出全冷风模式。
[014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中的所述空调器1的所有送风模式的限制,所述空调器1还可进行其他送风模式的设置,此处不做限制。
[0144]
此外,请参阅图16至图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1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器1可参考上述至少部分的实施例,此处不做赘述。
[0145]
请参阅图16,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中,包括以下步骤:
[0146]
s100:获取用户20的设定模式;
[0147]
可以理解,在所述空调器1运行过程中,用户20可以通过操作空调器1控制面板上的机械按键或者触屏按键、也可以通过操作与空调器1进行智能通讯连接的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相关程序等方式,触发空调器1送风功能的开启,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空调器1的送风模式的设定,也即形成设定模式。
[0148]
s200:根据所述设定模式,确定所述空调器1的出风方式和出风方向;
[0149]
可以理解,当用户20触发设定模式的设置指令,所述空调器1可按照预设规则,确定出当前满足用户20需求的、和/或适宜当前环境的出风方式和出风方向。
[0150]
s300:根据所述出风方式,控制所述调节件200工作;
[0151]
可以理解,如上所述,所述出风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前出常温风、前出制冷风、前出混合风、上出制冷风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根据确定出的出风方式,可对应调节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盖体500工作,具体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
[0152]
s400:根据所述出风方向,控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110与至少一所述风道120连通。
[0153]
可以理解,如上所述,所述出风方向有多种选择,例如前出风和上出风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根据确定出的出风方向,可对应调节第一调节件210、盖体500工作,具体可参照上述第一实施例至第十实施例。
[0154]
接着,请参阅图17,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0:根据所述出风方式,控制所述调节件200工作的步骤包括:
[0155]
s310:在确定所述出风方式为混风模式时,获取用户20的设定温度;
[0156]
s320: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调节件200工作。
[0157]
可以理解,用户20通过上述中的:操作空调器1控制面板上的机械按键或者触屏按键、也可以通过操作与空调器1进行智能通讯连接的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的相关程序等方式,触发用户20设定温度。其中,用户20设定温度可以是点值,也可以是范围值。当所述设定温度确定后,所述空调器1可以根据所述设定温度,并根据预设规则,
[0158]
确定出最优的送风模式,所述送风模式可以是送风方式、或者送风方式与送风方向的结合,然后控制调节件200工作。
[0159]
具体地,请参阅图18,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当如上所述,两个所述风道120分别为自后至前依次布设的第一风道121和第二风道122,所述第一风道121设有换热器300,两个所述风道120通过连通口140连通,所述调节件200转动安装于所述连通口140,以能够朝向所述第一风道121转动和朝向所述第二风道122转动,所述调节件200包括靠近两个所述风道120的进风端设置的第一调节件210、以及靠近出风端设置的第二调节件220;
[0160]
所述步骤s320:根据所述设定温度,控制所述调节件200工作的步骤包括:
[0161]
s321: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一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所述第一风道121转动且所述第二调节件220朝向所述第二风道122转动;
[0162]
s322: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二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所述第二调节件220均朝向所述第一风道121转动;
[0163]
s323: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三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朝向所述第一风道121转动且所述第二调节件220盖合对应的所述连通口140;
[0164]
s324:在所述设定温度达到第四温度时,控制所述第一调节件210、所述第二调节
件220分别盖合各自对应的所述连通口140;
[0165]
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依次增大。
[0166]
可以理解,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一一设定;其中,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三温度及所述第四温度可以分别是具体点值,也可以是范围值。
[0167]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第一温度为大于12℃且小于16℃,此时,由于用户20需求很高的制冷效果,因此,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和盖体500等,使得所述空调器1处于上述第九实施例中的前出较冷混合风、上出全冷风模式。
[0168]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第二温度为大于16℃且小于20℃,此时,由于用户20需求较高的制冷效果,因此,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和盖体500等,使得所述空调器1处于上述第十实施例中的前出中冷混合风、上出全冷风模式。
[0169]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第三温度为大于20℃且小于24℃,此时,由于用户20需求较低的制冷效果,因此,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和盖体500等,使得所述空调器1处于上述第七实施例中的前出小风量混合风、上出小风量全冷风模式。
[0170]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设置第四温度为大于24℃且小于27℃,此时,由于用户20对制冷效果的需求不大,因此,可通过调节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和盖体500等,使得所述空调器1处于上述第八实施例中的前出小风量常温风、上出小风量全冷风模式。
[0171]
需要说明的是,当用户20设定温度为上述中的12℃、16℃、20℃、24℃及27℃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处于前一温度内、或者处于后一温度内,此处不做限制。
[0172]
当然,上述并不构成对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和盖体500的具体活动方式的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调节件210、第二调节件220和盖体500分别进行除转动以外的其他形式活动,达到上述目的,此处不作一一详述。
[0173]
具体地,请参阅图19,在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1的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中,当如上所述,多个所述出风口110包括位于所述壳体100上端和/或旁侧的第一出风口111、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00的前侧的第二出风口112;两个所述风道120分别为自后至前依次布设的第一风道121和第二风道122,所述第一风道121设有换热器300,且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111,所述第二风道122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112;所述空调器1还包括盖体500,所述盖体500转动安装于第一出风口111;
[0174]
所述步骤s400:根据所述出风方向,控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110与至少一所述风道120连通的步骤包括:
[0175]
s410:在确定所述出风方向包括上出风模式时,控制所述盖体500转动至打开所述第一出风口111。
[0176]
具体而言,当所述出风方向未包括上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出风口112保持打开,第一出风口111保持关闭,常温空气、制冷空气或者混合空气直接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当所述出风方向只包括上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出风口112保持打开但不通风,第一出风口111保持打开,制冷空气直接由第一出风口111排出;当所述出风方向包括上出风模式和前出风模式时,所述第二出风口112保持打开,第一出风口111保持打开,混合空气直接由第二出风口112排出,制冷空气直接由第一出风口111排出。
[0177]
具体应用时,请参阅图20,在一实施例中,当接收到用户20设定模式时,首先判断
设定模式是否为混风模式,若是混风模式,继续判断设定模式是否为上出风模式,若是上出风模式,则进行上述温度的判断;若不是上出风模式,则进行前出小风量混合风模式;
[0178]
当在判断设定模式是否为混风模式时,得到的结果是非混风模式时,继续判断设定模式是否为上出风模式,若是上出风模式,则继续判断是否前出风模式,若是前出风模式,则进行前出、上述大风量全冷风模式;若不是前出风模式,则进行上出大风量全冷风模式。若在判断是否为上出风模式时,结果为不是上出风模式时,则进行前出大风量全冷风模式。
[017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