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火延燃稳焰器以及明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8315发布日期:2021-09-18 01:35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火延燃稳焰器以及明火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通风炉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火延燃稳焰器以及明火炉。


背景技术:

2.现有自然进风的明火炉采用薪柴类或生物质颗粒燃料为固体燃料,在炉筒内部放置固体燃料,燃料将会在内部进行燃烧,正常燃烧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燃烧不充分的情况,未经充分燃烧的可燃气体和烟气在燃烧室内停留时间短,且将会马上排出燃烧室,具有高消耗及烟尘排放高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提高在炉筒内的燃烧效率,尽可能地充分燃烧燃料,本技术提供一种导火延燃稳焰器以及明火炉。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火延燃稳焰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导火延燃稳焰器,包括用于架设在炉筒上的结构架,所述结构架设有用于伸入至炉膛内的延燃件,所述延燃件在竖直投影面上具有用于面向火焰的挡焰面,所述挡焰面为圆锥面的部分。
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火焰燃烧的过程中,由于火焰以及气体均会朝上方运动,此时会受到挡焰面的阻挡,首先燃烧的气体将会受到阻碍,此时将会延长气体在燃烧室内的时间,从而提高燃烧的效率,尽可能地充分燃烧燃料,火焰低而稳定。
6.优选的,所述延燃件为类圆锥状的空心壳体,所述延燃件的较小端朝向远离结构架一侧设置,所述延燃件的中心轴线垂直于所述结构架的截面,所述延燃件的较小端为封闭结构。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心壳体设置能够减小吸热量,也便于后续散热,同时在气体向上运动时,将会先与延燃件的较小端接触,而由于封闭结构的存在,其将会较为顺利地沿挡焰面朝较大端一侧运动,导焰效果较好。
8.优选的,所述延燃件通过可调连接件连接于所述结构架,所述结构架为环状,所述可调连接件沿结构架周向设置有不少于三个。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可将延燃件伸入至炉筒内,在炉筒内部便能将火焰进行阻挡,形成较好的阻挡效果,并且可通过可调连接件对延燃件进行调节,从而使适用于多种情况。
10.优选的,所述延燃件可沿所述可调连接件的长度方向可定位的滑移。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根据下部安置的固体燃料的不同,其达到的火焰高度将会不同,此时需要通过可调连接件来调节延燃件与燃料之间的距离,以控制在燃烧室内的燃烧时间。
12.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明火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明火炉,包括炉筒,还包括导火延燃稳焰器,所述结构架架设在所述炉筒顶端,所述炉筒的内径大于所述延燃件的外径。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的过程中,结构架将会架设在炉筒上,而延燃件将会伸入至内部,在燃烧的过程中阻燃面将会在竖直投影面上形成阻挡,但是火焰还能够从延燃件和炉筒内壁之间窜出,而延燃件将会通过外表面对火焰进行引导,在具有延燃的效果,且也不会影响出焰。
14.优选的,所述炉筒包括炉外筒、燃烧内筒,所述延燃件伸入至所述燃烧内筒内,且所述延燃件的上端面低于所述燃烧内筒的上端面。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焰的过程将会在炉筒内部进行,当火焰上升至挡焰面上时,将会被引导后再与被加热件进行接触,此时的温度将会比较均匀,能够较好地进行加热。
16.优选的,所述炉筒还包括设置在燃烧内筒外壁上的衬筒,所述衬筒的内壁和所述燃烧内筒的外壁之间形成二次进风腔,所述二次进风腔与所述燃烧内筒内部连通且与炉筒外侧连通。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二次进风腔使得在炉筒上部进行二次供氧,提供足够的氧气使得其燃烧更加充分,无论是火焰的稳定性还是资源利用情况都是可以进行显著提升。
18.优选的,所述延燃件的较大端具有朝靠近结构架一侧沿所述燃烧内筒中心轴线延伸的导焰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火焰的上升期间,可沿导焰环上升,此时火焰能够较为均匀的分布效果,在出焰时几乎不会乱窜,保持较好的加热效果。
20.优选的,所述燃烧内筒的侧壁上侧具有二次进风孔,所述二次进风孔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多个同一圆周上的二次进风孔为一组,沿轴向设有不少于两组,且所述导焰环位于多组所述二次进风孔分布的空间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次进风腔内的空气将会在延燃件处进入至燃烧内筒中,此时的燃烧介质运动的速度为较低的位置,便于氧气进入与其进行反应,也是最适合进行二次燃烧的位置,从而保证最佳的燃烧效果。
22.优选的,所述结构架包括挡火环和设在挡火环上侧面的挡火环搁脚,所述炉筒顶端面上沿周向均布有多个炉筒搁脚,所述挡火环搁脚套设于所述炉筒搁脚。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通过将结构架进行放置和取下,对应存在两种使用状态,当生物质固态燃料在燃烧时,结构架架设在炉筒上,其可对火焰进行阻挡,增加燃烧的时间,以适应火焰行程长且集中的特点;当生物质成型燃料燃尽并转化为生物质炭时,取离导火延燃稳焰器后,炉筒搁脚受热容器搁放,就能适应炭火的火焰短且分散的特点,让更多的炭焰可以直达受热容器底,受热面积增大,炭块充分得到利用因而零浪费。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延燃件,能够通过挡焰面将火焰进行阻挡,不会使得火焰直接窜出,在阻挡后,能够提高燃料在燃烧腔内的燃烧时间,提高了燃烧效率,从而节约能源;2、在燃烧内筒上设置二次进风孔,将外界的空气再次引入至燃烧内筒中,在阻挡火焰的过程中,提供二次燃烧的氧气;3、将导火延燃稳焰器设置为分离式,能够根据烧料的燃烧程度进行取放,从而适
应两种状态中火焰的程度,将火焰的燃烧程度把控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对被加热件提供较为均衡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中导火延燃稳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导火延燃稳焰器的结构示意图,用于展示可调连接件;图3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导火延燃稳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导火延燃稳焰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明火炉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明火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说明:100、结构架;110、挡火环;120、挡火环搁脚;130、延燃件;131、挡焰面;132、导焰环;140、可调连接件;141、长螺钉;142、螺母;143、连接耳;151、转动齿圈;152、转动螺母;153、调节螺杆;154、限位槽;155、限位块;156、罩圈;160、调节器;161、调节块;162、齿轮;200、炉筒;210、炉外筒;211、炉筒搁脚;220、燃烧内筒;221、炉栅;230、衬筒;231、二次进风腔;232、二次进风孔;233、封闭环;234、二次供风孔;240、积灰组件;241、积灰筒;242、积灰斗;243、底壳;244、风孔;245、第一限位件;246、第二限位件。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导火延燃稳焰器,参照图1,包括用于架设在炉筒200上的结构架100,本实施例中结构架100为环状,结构架100包括挡火环110和一体设置在挡火环110上侧面的挡火环搁脚120,挡火环搁脚120沿挡火环110周向均布有三个。结构架100设有用于伸入至炉膛内的延燃件130。在炉筒200内加装此种导火延燃稳焰器后,能够对火焰的燃烧速度进行把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提高资源利用率。
29.本实施例中延燃件130为空心壳体,在另外的实施例中也可为实心体,整体呈类圆锥状,与圆锥不同之处在于,其顶端为圆润的圆球状,且此端为封闭结构,且延燃件130倒置设置,较大端连接于挡火环110。延燃件130的中心周向垂直于挡火环110所在的平面。延燃件130上的圆锥面背离挡火环110,此时在竖直投影面上具有用于面向火焰的挡焰面131,由于延燃件130并不为完整的圆锥状,故挡焰面131为圆锥面的部分。
30.在本实施例中,延燃件130的较大端具有导焰环132,导焰环132位于较大端朝靠近结构架100一侧,且导焰环132沿延燃件130的中心轴线延伸。能够对通过挡焰面131的火焰进行引导,引导为平行于炉筒200中心轴线方向的火焰。
31.参照图2,延燃件130通过可调连接件140连接于结构架100,本实施例中可调连接件140连接在挡火环110上,可调连接件140沿结构架100周向设置有不少于三个。可调连接件140包括长螺钉141与螺母142,长螺钉141的端部铆接在挡火环110上,且在导焰环132上具有连接耳143,长螺钉141将会穿过连接耳143,并且通过两个螺母142拧紧在长螺钉141上,通过在上下两侧将连接耳143夹紧的方式进行固定。在安装过程中,可通过调节长螺钉141和连接耳143的连接位置,可进行调节延燃件130的位置。并且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调连接件140也可为其中一根为螺钉,其余两根为光杆,这样变只需调节一个螺钉便能进行调
节,较为方便。
32.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图4,可调连接件140包括转动齿圈151、转动螺母152、调节螺杆153,转动齿圈151转动连接在挡火环110内壁上,调节螺杆153沿延燃件130周向均布有三根,转动螺母152与调节螺杆153一一对应,且转动螺母152转动连接在挡火环110的内圈。为了形成联动关系,转动齿圈151的外圈和内圈均具有齿槽,而在转动螺母152的外壁上也具有用于与转动齿圈151内圈齿槽配合的凸齿,也就是说当转动齿圈151进行转动时,三个转动螺母152也将同步转动,调节螺杆153穿过挡火环110且螺纹连接在转动螺母152上,调节螺杆153的一端连接在连接耳143上,另一端穿出至挡火环110上侧。在调节螺杆153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限位槽154,同时在挡火环110的上侧具有嵌入至限位槽154内的限位块155,能够起到对调节螺杆153在周向上的限位作用。为了安装和保护转动齿圈151,在挡火环110的内壁上还固定有一罩圈156。
33.为了使得转动齿圈151可以转动,在挡火环110上转动连接有一调节器160,调节器160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挡火环110,调节器160位于挡火环110上侧处为具有六角嵌槽的调节块161,调节器160位于挡火环110内壁处为与和转动齿圈151外壁啮合的齿轮162。当需要进行调节时,可直接转动调节块161,此时转动齿圈151将会同步使得三个转动螺母152进行转动,此时由于调节螺杆153被限位块155限位,故能够带动延燃件130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调节。这样的调节方式,一方面可以不接触挡火环110,只通过调节块161进行调节,安全且方便,同时可使得多个调节螺杆153同步运动,不会卡死。
34.基于上述的导火延燃稳焰器,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明火炉。
35.一种明火炉,参照图5,包括炉筒200、上述的导火延燃稳焰器,炉筒200包括炉外筒210和燃烧内筒220,炉外筒210的顶端面上周向均布有多个炉筒搁脚211,本实施例中为六个,而在本实施例中挡火环搁脚120设置为内空心结构,可套设在炉筒搁脚211上,在形成周向定位的同时,还能在放置被加热件时,被加热件能够压在挡火环搁脚120上从而对导火延燃稳焰器进行稳固作用。而挡火环搁脚120能够套设在其中三个炉筒搁脚211上,也较为方便。
36.当挡火环110放置在炉外筒210顶端面上时,延燃件130将会伸入至燃烧内筒220中,延燃件130的上端面低于燃烧内筒220的上端面,且烧燃内筒的直径大于延燃件130的直径,火焰能够从两者之间通过。本实例中挡火环110的内圈边沿位于燃烧内筒220内部,在火焰上升时,挡火环110能够对火焰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起到集中火焰的作用。在燃烧内筒220的底部放置有炉栅221,用于放置燃料。
37.参照图6,炉筒200还包括衬筒230,衬筒230固定安装在燃烧内筒220的外壁上,衬筒230的内壁和燃烧内筒220的外壁之间形成二次进风腔231。燃烧内筒220的侧壁上侧具有二次进风孔232,二次进风孔232沿周向均布有多个,多个同一圆周上的二次进风孔232为一组,沿轴向设有不少于两组,两组二次进风孔232在竖直方向上交错设置,且导焰环132位于多组二次进风孔232分布的空间内。在燃烧的过程中,二次进风腔231能够提供新的空气进入,并通过二次进风孔232进入至燃烧内筒220中,此时火焰正好被延燃件130进行阻挡,上升的速度下降,空气进入后,能够进行较为稳定的二次燃烧,提高了燃烧稳定性。
38.本实施例中,二次进风腔231下端为敞口设置,且衬筒230的外壁和炉外筒210的内壁之间铆接固定有封闭环233。同时在炉外筒210的外壁上且位于封闭环233下方沿周向均
布有多个二次供风孔234,二次供风孔234呈腰型长孔状。空气可从二次供风孔234内进入并且进入至二次进风腔231内。
39.同时燃烧内筒220下方固定连接有积灰组件240,积灰组件240包括连接在燃烧内筒220下方的积灰筒241和积灰斗242,积灰筒241的内腔连通于炉外筒210的外壁,积灰斗242可滑移地连接在积灰筒241内。积灰筒241的底部还铆接有底壳243,底壳243上具有风孔244,且在竖直投影上积灰筒241底部沿径向延伸至燃烧内筒220外侧,且在延伸段上均布有多个风孔244,也能够从底壳243中供风至二次进风腔231内。在延伸段上形成风孔244后,其原本封堵在风孔244内板材将会被弯折竖起,并包覆在积灰筒241的外壁上,在制作时起到定位作用,并且可用于进行焊接固定的操作。
40.本实施例中,积灰斗242的底面与积灰筒241底壁之间具有间隙,且在段间隙中,积灰筒241底壁上具有斜向上朝燃烧内筒220设置的第一限位件245,同时在积灰斗242的底壁上也具有多个第二限位件246。第一限位件245、第二限位件246均为空心结构,在尺寸设计上,第一限位件245的端部可插接至第二限位件246中,使得在放置积灰斗242后,在拉动积灰斗242时,能够通过第一限位件245嵌入至第二限位件246内部,从而形成定位效果,控制积灰斗242的打开程度。也可将第一限位件245和第二限位件246直接设置为贯通的通道结构,在积灰筒241的底部也开设有风孔244,使得底部也能供风至燃烧内筒220中。
4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初期使用时,先将挡火环110取离,从而将固体燃料放置进燃烧内筒220的炉栅221上。在此时将积灰斗242放置在积灰筒241内,此时在底部并不需要过多的氧气量。同时火焰在上升的过程中,将会被延燃件130阻挡,挡焰面131能够延缓火焰上窜的速度,使得燃烧时间增加,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同时此时在二次进风孔232内进入的空气,将会提供额外的氧气,使得此时的可燃介质二次燃烧,使得燃烧更加充分。
42.火焰将会在导焰环132的作用下朝顶部运动,并且最终遇到挡火环110,挡火环110使得火焰集中后作用于被加热件,被加热件作用在挡火环搁脚120上,起到稳定整体导火延燃稳焰器的作用。整个过程燃烧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
43.而在生物质固态燃料燃尽并转化为炭块时,火焰的剧烈程度就会下降,此时需要维持积灰斗242大部分开启或者取走,让尽可能多的一次空气不断进入燃烧内筒220,加速生物质炭块燃烧,同时取走导火延燃稳焰器,让更多的火焰可以直达受热容底,受热面积增大,受热情况相较之前不会相差过多,整体的加热较为稳定。
44.当然在具体使用情况中,可搭配积灰斗242和导火延燃稳焰器的组合,也实现对火焰的控制,适用的情况较多,适合消费者使用,效果较佳,并且能够达到较好的节能效果。
4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