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及桌下空气净化系统和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56612发布日期:2021-12-17 22:2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及桌下空气净化系统和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具体是一种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及桌下空气净化系统和油烟机。


背景技术:

2.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生活空间中空气的洁净度,为此市面上关于空气过滤净化的产品受到用户青睐,其中,涉及到空气过滤净化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油烟机、空气净化器、油烟机、空气净化桌等;其中,空气过滤净化是这类产品的核心技术,然而,传统的空气过滤净化产品中,污染气体经过一次过滤净化后就会直接排走,导致污染气体的过滤净化程度有限,污染气体没有完全净化就排出会污染环境,过滤净化性能较差的产品形同虚设。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0292029u公开了一种桌下空气净化装置,具体公开了:包括抽风电机以及过过滤箱体,抽风电机上设有若干个用于与桌面连接的抽风口,抽风电机的送风口与过滤箱体连接,过滤箱体包括上箱体以及下箱体,上箱体呈竖向设置且设有与送风口连接的进风口,下箱体呈横向设置,其后侧设有出风口,上箱体内设有上导风板,下箱体内设有下导风板,上、下导风板形成使气流由上箱体进入下箱体的导风面。此种桌下空气净化装置中,污染气体就是只经过一次过滤净化,实际使用中,污染气体没有得到完全净化,所以只能排放到室外,导致产品安装麻烦,且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3.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及桌下空气净化系统和油烟机,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能对污染气体进行循环过滤净化,保证污染气体得到完全净化,大大提升净化性能,有效避免污染环境。
5.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包括循环风道、第一过滤净化组件、以及净化风机;所述循环风道分别连通空气污染源和排风口;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和净化风机分别设置于循环风道上;空气污染源中的污染气体经循环风道输送至第一过滤净化组件,使污染气体过滤净化成净化气体,一部分净化气体经排风口排走,另一部分净化气体在循环风道上循环输送以由第一过滤净化组件循环过滤净化。
6.所述循环风道包括彼此首尾连通的第一净化风道和第二净化风道;所述空气污染源连通第一净化风道;所述第二净化风道连通排风口。
7.所述循环风道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净化组件,一部分净化气体经第二过滤净化组件过滤净化后经排风口排走和/或另一部分净化气体经第二过滤净化组件过滤净化后循环输送;所述排风口连通室外和/或室内。
8.一种桌下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桌体;所述桌体上设置有上述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
9.所述桌体上设有用于容纳加热器具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构成所述空气污染源;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循环风道;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和净化风机依次位于第一腔体下方;所述循环风道至少部分包围于第一腔体外围。
10.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相对水平面倾斜式设置于净化风机进风端;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的低位端设置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导油槽,导油槽低位端设置有接污盘。
11.所述接污盘可拆式设置于桌体上。
12.所述净化风机进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过滤净化组件的支撑架,第一过滤净化组件可拆装的设置于支撑架。
13.所述桌体上设置有隔板,桌体内腔由隔板分隔成上风道和下风道;所述下风道进风端连通空气污染源,第一过滤净化组件和/或净化风机设置于下风道上;所述上风道的进风端通过隔板上的进风口连通下风道的出风端,上风道的出风端上设置有回风口和所述排风口,所述回风口连通下风道的进风端。
14.一种油烟机,包括上述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中,空气污染源中的污染气体在负压作用下进入循环风道,污染气体在第一过滤净化组件作用下变成净化气体,然而经过一次过滤净化作用是不够的,因此至少净化气体在循环风道的引导下进行循环输送,以使循环风道上的气体由第一过滤净化组件多次循环净化,实现多级过滤净化,确保循环风道内的气体得到完全过滤净化,大大提升净化效果;循环输送过程中,一部分净化气体排放至外界,另一部分净化气体则进行循环输送以进行多次过滤净化,在不影响排气的基础上实现多级净化;由于内部气体得到完全过滤净化,因此尾气不局限于排放至室外,甚至可以排放至室内,使安装、应用更加方便。
16.上述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可应用于多种空气处理产品上,包括桌下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器、油烟机(包括集成灶上的油烟机)等。
17.对于桌下空气净化系统,把上述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应用到桌下空气净化系统中,加热锅具烹制食材产生的油烟为空气污染源,其可被直接吸入下方的循环风道中,以循环输送并循环过滤净化;循环风道至少部分包围于第一腔体外侧,使第一腔体与桌体外侧壁之间形成隔热层,以免日常使用中第一腔体产生的热量影响用户体感,进而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此外,气体在循环风道内循环输送,使气体温度不断降低至室温或略低于室温,低温气体更容易分离出油污,以进一步提升过滤净化效果;另外,系统作业产生的油污经引导可统一由接污盘集中收纳,方便统一处理,使清洁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的原理图。
19.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桌下空气净化系统的剖视立体图。
20.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桌下空气净化系统的俯视截面图。
21.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桌下空气净化系统的局部分解图。
22.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桌下空气净化系统的剖视图。
23.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系统的原理图。
24.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桌下空气净化系统的剖视立体图。
25.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桌下空气净化系统的俯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7.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包括循环风道、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以及净化风机400;循环风道分别连通空气污染源100和排风口600;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和净化风机400分别设置于循环风道上;净化风机400通电作业使循环风道进风端形成负压,空气污染源100中的污染气体(图1以实心箭头表示)在负压作用下进入循环风道,并经循环风道引导输送至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使污染气体过滤净化成净化气体,该净化气体继续于循环风道中输送,且最终一部分净化气体经循环风道排风端上的排风口600排走,另一部分净化气体则循环输送以由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循环过滤净化。其中,污染气体经过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一次过滤净化变成一级净化气体(图1以双线箭头表示),一级净化气体经过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一次以上过滤净化变成多级净化气体(图1以单线箭头表示)。
28.本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中,至少净化气体在循环风道的引导下进行循环输送,以使循环风道上的气体由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多次循环净化,实现多级过滤净化,确保循环风道内的气体得到完全过滤净化,大大提升净化效果;循环输送过程中,一部分净化气体排放至外界,另一部分净化气体则进行循环输送以进行多次过滤净化,在不影响排气的基础上实现多级净化;由于内部气体得到完全过滤净化,因此尾气不局限于排放至室外,甚至可以排放至室内,使安装、应用更加方便。
29.进一步地,循环风道包括彼此首尾连通的第一净化风道200和第二净化风道500;空气污染源100连通第一净化风道200的进风端,第一净化风道200的出风端连通第二净化风道500的进风端;第二净化风道500的出风端连通排风口600及第一净化风道200的进风端。进一步地,循环风道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一部分净化气体经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过滤净化后经排风口600排走、另一部分净化气体则经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过滤净化后循环输送,以对循环风道内部气体进行多级过滤净化;根据应用产品的实际需要,排风口600可连通室外或室内;本实施例中,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具体设置于第二净化风道500的出风端,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对一部分外排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使外排的气体至少是经过两次过滤净化的二级净化气体,进一步保证气体的过滤净化效果;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对另一部分内循环的气体进行过滤净化,使内部气体在循环风道上实现两次过滤净化,进一步提升气体的过滤净化效果。
30.进一步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和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根据实际需要可包含多种过滤层,过滤层包括五金网层、过滤布层、海绵层、hepa层、活性炭层中一种或两种以上。
31.参见图2

图5,本实施例涉及的桌下空气净化系统包括桌体1;桌体1内腔设置有上述的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此类产品上会设置有用于加热的加热器具2和用于装载食材的锅具(图中未标示),加热器具2能对锅具进行加热,进而烹制锅具中的食材(如:打火锅,
烤肉等);然而,加热锅具烹制食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油烟,本桌下空气净化系统可抽取油烟进入循环风道进行过滤净化,经过多级过滤净化的多级净化气体最终可排放至室内或室外,因此可保证室内外环境的洁净,有效提升此类产品的使用体验。
32.进一步地,桌体1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加热器具2的第一腔体101,第一腔体101顶部开口以便放置锅具;由于加热锅具烹制食材时会产生大量油烟,因此第一腔体101构成上述的空气污染源100,而污染空气为油烟;第一腔体101底部连通循环风道,确保油烟可顺利进入循环风道;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和净化风机400依次位于第一腔体101下方,即自上向下依次是第一腔体101、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和净化风机400;循环风道至少部分包围于第一腔体101外围,使第一腔体101与桌体1外侧壁之间形成隔热层,以免日常使用中第一腔体101产生的热量影响用户体感,进而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3.进一步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相对水平面倾斜式设置于净化风机400进风端,一方面保证进入净化风机400的空气得以过滤净化,另一方面有效引导附着于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上的废油向低位端汇集;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的低位端设置有相对水平面倾斜的导油槽107,导油槽107低位端设置有接污盘108,导油槽107的低位端与接污盘108顶部开口上下对应,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低位端的废油在导油槽107的导流传输作用下最终会落在接污盘108上进行统一收集,以便后期清理。
34.进一步地,接污盘108可拆式设置于桌体1上。具体地,接污盘108以抽拉方式可拆式设置于桌体1下部。
35.进一步地,净化风机400进风端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的支撑架111,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可拆装的设置于支撑架111上,支撑架111一方面可保证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的安装结构稳定可靠,另一方面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的可拆装结构方便日后维护、清洗,其操作方便简单。
36.进一步地,桌体1内侧设置有隔板109,桌体1内腔由隔板109分隔成上风道(相当于上述的第二净化风道500)和下风道(相当于上述的第一净化风道200);下风道进风端连通空气污染源100(即连通第一腔体101),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和净化风机400分别设置于下风道中,第一腔体101底部开设有通风孔102,第一腔体101通过通风孔102连通下风道;上风道的进风端通过隔板109上的进风口104连通下风道的出风端,上风道的出风端上设置有回风口105和排风口600,回风口105连通下风道的进风端。具体地,进风口104、回风口105和排风口600分别开设于隔板109上,上风道设置于第一腔体101外围,下风道通过中间风道110连通进风口104,进而连通上风道。
37.工作原理净化风机400通电,第一腔体101内产生负压,第一腔体101内的油烟经进风口104进入下风道(第一净化风道200),随后穿过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得以过滤净化成一级净化气体,然后一级净化气体进入净化风机400并依次到达中间风道110和上风道(第二净化风道500),一级净化气体穿过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得以过滤净化成二级净化气体,一部分二级净化气体经排风口600排放至外界,另一部分二级净化气体经回风口105回到下风道;循环风道中,新的油烟和另一部分回流的二级净化气体分别依次经过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和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最终一部分净化气体排放至外界,另一部分净化气体回流至下风道循环过滤。整个过滤净化过程可保证排放至外界的气体至少是经过两级过滤净化的二级
净化气体,部分净化气体在循环风道中经过多级过滤净化(甚至无限级过滤净化),进而彻底过滤净化气体,保证过滤净化效果。
38.第二实施例参见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一部分过滤净化气体经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后排放至外界,另一部分过滤净化气体则直接回流至循环风道(下风道)。
39.参见图7

图8,本实施例涉及的的桌下空气净化系统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桌体1内腔设有用于容纳锅具的第一腔体101、以及用于容纳加热器具2的第二腔体103,该第二腔体103位于第一腔体101下方,加热器具2为电磁炉、电陶炉或光波炉等,第一腔体101中的锅具可直接放置于加热器具2顶部;第一腔体101侧壁开设有若干通风孔102,第一腔体101通过若干通风孔102连通第二腔体103,第一腔体101通过第二腔体103连通下方的循环风道;循环风道至少部分环形包围于第一腔体101和/或第二腔体103外侧;由于循环风道至少部分包围于第二腔体103外侧,使第二腔体103与桌体1外侧壁之间形成隔热层,以免日常使用中第二腔体103产生的热量影响用户体感,进而可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0.进一步地,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3和循环风道自上向下依次排布,以迎合桌体1的具体结构,使整体布局更加紧凑合理;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与净化风机400侧部进风端对应,第一过滤净化组件300和净化风机400分别位于第二腔体103下方;净化风机400出风端设置于顶部。
41.进一步地,隔板109一侧开设有进风口104、另一侧开设有回风口105;净化风机400出风端通过进风口104连通上风道的进风端,上风道的出风端通过回风口105连通下风道的进风端;排风口600开设于上风道侧壁,第二过滤净化组件700设置于上风道侧壁且与排风口600对应;下风道上设置有倾斜的导流板106,导流板106高位端与回风口105上下对应,导流板低位端与导油槽107高位端连接,确保废油最终落在接污盘108上。
42.其他未述部分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43.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涉及的油烟机,其包括上述的多级过滤空气净化结构。
44.其他未述部分与第一实施例基本一致,这里不再详细分析说明。
45.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