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源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0165发布日期:2022-03-16 01:28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气源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气源燃气灶。


背景技术:

2.燃气灶是一种常用的家用器具,燃气灶可使用的燃气有多种,不同的燃气有着不同的特性,其热负荷、燃烧势、华白数等参数均有不同,因此不同的燃气须采用不同的阀门,从而使燃气充分燃烧,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燃气的热能,现有的燃气灶中配置的燃气阀只能用于一种气源,如果遇到改变气源的情况,则必须重新更换阀门,或更换阀门内部的部件,以达到使另一种气源在同一台燃气灶上稳定燃烧的目的。
3.然而,上述操作会令到生产商和用户感到非常不便,同时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由用户自行更换,则又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容易导至灾难性事故的发生。为此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820928655.9提供一种适用于不同气源的双气源燃气灶用来解决上述问题,该双气源燃气灶沿燃气行走路径依次包括:气压检测装置,用于对流经的燃气的压力进行检测;气源选择阀,用于根据燃气不同燃气种类选择内部气流通路;喷嘴组件,用于根据燃气不同燃气种类选择不同的出气通路;燃烧器,接收喷嘴组件输送的燃气并在燃烧器输出端点燃。可根据接入的燃气类型控制气源选择阀切换内部的气流通路,控制喷嘴组件选择不同的出气通路,以适应该燃气的特性,进而可以适用于不同的燃气,切换燃气种类时不需要更换阀体或者零部件,另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403326.x提出一种风门可调双气源燃气阀,该双气源燃气阀上接入不同的接头时,会触动联动杆,从而改变一次风门的大小,从而改变燃气与空气的比例,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此外,还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20521243.6提出一种双气源阀门灶具,由于设有双气源阀门,且该双气源燃气阀门可自动根据压力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喷嘴出气,从而达到不同压力的燃气时喷嘴大小也不同的目的,阀门上设有的双气源喷嘴可以不需要更换喷嘴和相关零件就可以实现高压燃气和低压燃气之间的转换。
4.但是上述双气源燃气灶包括现有的双气源燃气灶的灶头均未设置可靠的防护结构,灶头直接裸露在外界容易落入水和油污,长期以往容易造成灶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现有的双气源燃气灶的灶头均未设置可靠的防护结构,灶头直接裸露在外界容易落入水和油污,长期以往容易造成灶头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气源燃气灶。
6.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气源燃气灶,包括安装于燃气灶台上端的一对灶头和一对启闭阀,且一对启闭阀分别控制一对灶头的启闭,所述灶头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二支撑座和第一支撑座,且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固定连接,所述灶头上端连接有防护机构,且防护机构与灶头之间设置有支撑环。
7.优选地,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多个独立防护单元,且多个独立防护单元相互紧密排
列。
8.优选地,所述防护单元包括防护板、活动板和楔形支锅块,所述防护板位于第二支撑座内侧的端部设置有供活动板放置的收纳槽,所述防护板上端设置有与收纳槽相连通的滑孔,所述楔形支锅块下端固定连接有l型滑块,所述l型滑块贯穿滑孔并与活动板位于收纳槽内侧的端部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防护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安装板,且弧形安装板卡设于第二支撑座外侧,所述弧形安装板与第二支撑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活动板与收纳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拉伸方向为朝向第二支撑座的圆心方向,活动板顶部外壁远离压缩弹簧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结构的集流槽,多个活动板上的集流槽构成一个环状结构,集流槽的两端穿透设置,集流槽的深度自两端开口向中间位置逐渐增加。
11.优选地,所述防护板远离第二支撑座圆心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弹性卷轴收纳盒,所述弹性卷轴收纳盒中设置有弹性卷轴,所述弹性卷轴上卷设有耐高温防护带,所述耐高温防护带的自由端与楔形支锅块固定连接,且耐高温防护带位于滑孔正上侧。
12.优选地,所述支撑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座上端,所述支撑环上端面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支高点和底谷点,多个防护单元分别安装于支撑环上的支高点处。
13.优选地,所述支撑环上的底谷点处一体化设置有分隔凸块,且分隔凸块位于相邻两个防护单元之间的缝隙处。
14.优选地,所述活动板的底部开设有嵌入槽,且嵌入槽的宽度向着靠近楔形支锅块的一侧逐渐增加,嵌入槽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隔片,隔片的长度向着靠近楔形支锅块的一侧逐渐增加。
15.优选地,所述防护板、活动板和楔形支锅块表面均镀有疏油涂层,且防护板、活动板和楔形支锅块均采用隔热金属材料。
16.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7.1、该双气源燃气灶,通过在灶头上端连接防护机构,且在防护机构与灶头之间设置支撑环,防护机构包括多个独立防护单元,且多个独立防护单元相互紧密排列,该防护机构的设置可在灶头闲置时多灶头进行遮挡防护,有效防止外界油污或者水滴直接落入灶头内侧,保护灶头,且在使用时无需手动打开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在加热锅具放置的同时自动打开,在移开加热锅具的同时自动关闭,实时保护灶头,且通过弹簧机构自动关闭防护机构避免人为遗忘,且避免手动作业造成烫伤。
18.2、该双气源燃气灶,通过在活动板与收纳槽内壁之间固定连接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拉伸方向为朝向第二支撑座的圆心方向,未放置加热锅具的状态下,多个活动板在自身重力以及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下处于相贴的状态,外界油污或者水滴不易直接落入灶头内侧,有效保护灶头,放置加热锅具时,活动板是依靠锅具自身重力而向外移动张开的,加热锅具底部与活动板顶部紧贴,而使活动板顶部的集流槽处于加热锅具的底部,利用集流槽向中间位置凹陷的弧形结构而在使用加热锅具时将锅具外部液体收集,而避免滴入以进一步提高对灶头的保护效果。
19.3、该双气源燃气灶,通过防护板、活动板和楔形支锅块均采用隔热金属材料,一方
面可减少热量的损失,使得热量集中于加热区域进行高效加热,并且利用活动板底部嵌入槽的宽度变化使其靠近火源的气流运动更剧烈,配合弹性材料的隔片在嵌入槽震动,而向靠近压缩弹簧一侧挤压气腔,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的高温情况下进一步向外压缩,而使活动板之间张开以保证燃气灶的正常供火使用效果,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压缩弹簧过度受热将其其弹性性能,在防护板、活动板和楔形支锅块表面均镀设疏油涂层,便于用户清理残留的污渍。
20.4、该双气源燃气灶,通过在防护板远离第二支撑座圆心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弹性卷轴收纳盒,在弹性卷轴收纳盒中设置弹性卷轴,在弹性卷轴上卷设有耐高温防护带,耐高温防护带的自由端与楔形支锅块固定连接,且耐高温防护带位于滑孔正上侧,灶头闲置时,多个活动板在自身重力以及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下处于相贴的状态,外界油污或者水滴不易直接落入灶头内侧,有效保护灶头,耐高温防护带在楔形支锅块的拉动作用下遮挡在滑孔处,可有效防止外界油污或者水滴落入滑孔中造成活动板滑动困难。
21.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发明通过在灶头上端连接多个独立防护单元相互紧密排列的防护机构,该防护机构的设置可在灶头闲置时多灶头进行遮挡防护,有效防止外界油污或者水滴直接落入灶头内侧,保护灶头,且在使用时无需手动打开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在加热锅具放置的同时自动打开,在移开加热锅具的同时自动关闭,实时保护灶头。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气源燃气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气源燃气灶放置加热锅具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气源燃气灶放置加热锅具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气源燃气灶的灶头分散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气源燃气灶的防护板部分剖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气源燃气灶的防护板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燃气灶台;2、启闭阀;3、灶头;4、加热锅具;5、第一支撑座;6、第二支撑座;7、支撑环;8、分隔凸块;9、支高点;10、底谷点;11、防护板;12、弧形安装板;13、活动板;1301、集流槽;1302、嵌入槽;1303、隔片;14、收纳槽;15、l型滑块;16、楔形支锅块;17、滑孔;18、压缩弹簧;19、弹性卷轴收纳盒;20、耐高温防护带。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1.实施例1
32.参照图1-6,一种双气源燃气灶,包括安装于燃气灶台1上端的一对灶头3和一对启
闭阀2,且一对启闭阀2分别控制一对灶头3的启闭,灶头3包括上下设置的第二支撑座6和第一支撑座5,且第一支撑座5与第二支撑座6固定连接,灶头3上端连接有防护机构,且防护机构与灶头3之间设置有支撑环7,防护机构包括多个独立防护单元,且多个独立防护单元相互紧密排列,防护单元包括防护板11、活动板13和楔形支锅块16,防护板11位于第二支撑座6内侧的端部设置有供活动板13放置的收纳槽14,防护板11上端设置有与收纳槽14相连通的滑孔17,楔形支锅块16下端固定连接有l型滑块15,l型滑块15贯穿滑孔17并与活动板13位于收纳槽14内侧的端部固定连接,防护板11下端固定连接有弧形安装板12,且弧形安装板12卡设于第二支撑座6外侧,弧形安装板12与第二支撑座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未放置加热锅具4的状态下,多个活动板13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力下处于相贴的状态,外界油污或者水滴不易直接落入灶头3内侧,有效保护灶头3,且通过弹簧机构自动关闭防护机构避免人为遗忘,且避免手动作业造成烫伤;放置加热锅具4时,加热锅具4底端挤压楔形支锅块16,楔形支锅块16通过l型滑块15带着活动板13朝向远离灶头3中心的方向滑动,多个活动板13相互远离,实现防护机构的打开,此时可利用启闭阀2启动灶头3对加热锅具4进行加热;该防护机构的设置可在灶头3闲置时多灶头3进行遮挡防护,有效防止外界油污或者水滴直接落入灶头3内侧,保护灶头3。
33.本发明中,活动板13与收纳槽14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18,且压缩弹簧18的拉伸方向为朝向第二支撑座6的圆心方向,活动板13顶部外壁远离压缩弹簧18的一侧开设有弧形结构的集流槽1301,多个活动板13上的集流槽1301构成一个环状结构,集流槽1301的两端穿透设置,集流槽1301的深度自两端开口向中间位置逐渐增加,未放置加热锅具4的状态下,多个活动板13在自身重力以及压缩弹簧18的作用力下处于相贴的状态,外界油污或者水滴不易直接落入灶头3内侧,有效保护灶头3,放置加热锅具4时,活动板13是依靠锅具自身重力而向外移动张开的,加热锅具4底部与活动板13顶部紧贴,而使活动板13顶部的集流槽1301处于加热锅具4的底部,利用集流槽1301向中间位置凹陷的弧形结构而在使用加热锅具4时将锅具外部液体收集,而避免滴入以进一步提高对灶头3的保护效果。
34.其中,支撑环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撑座6上端,支撑环7上端面设置有均匀间隔分布的多个支高点9和底谷点10,多个防护单元分别安装于支撑环7上的支高点9处,支撑环7上的底谷点10处一体化设置有分隔凸块8,且分隔凸块8位于相邻两个防护单元之间的缝隙处。
35.其中,活动板13的底部开设有嵌入槽1302,且嵌入槽1302的宽度向着靠近楔形支锅块16的一侧逐渐增加,嵌入槽1302的顶部内壁固定有等距离分布的隔片1303,隔片1303的长度向着靠近楔形支锅块16的一侧逐渐增加,隔片1303采用弹性材料制作而成,利用活动板13底部嵌入槽1302的宽度变化使其靠近火源的气流运动更剧烈,配合弹性材料的隔片1303在嵌入槽1302震动,而利用隔片1303向靠近压缩弹簧18一侧挤压气腔,从而在使用过程中的高温情况下进一步向外压缩,而使活动板13之间张开以保证燃气灶的正常供火使用效果。
36.其中,防护板11、活动板13和楔形支锅块16均采用隔热金属材料,一方面可减少热量的损失,使得热量集中于加热区域进行高效加热,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压缩弹簧18过度受热将其其弹性性能,防护板11、活动板13和楔形支锅块16表面均镀有疏油涂层,便于用户清理残留的污渍。
37.工作原理:首先利用螺栓将支撑环7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座6上端,接着将多个防护单元对照多个分隔凸块8排列好,并利用弧形安装板12卡设于第二支撑座6外侧,接着利用螺栓将弧形安装板12与第二支撑座6相固定;未放置加热锅具4的状态下,多个活动板13在自身重力以及压缩弹簧18的作用力下处于相贴的状态,外界油污或者水滴不易直接落入灶头3内侧,有效保护灶头3;放置加热锅具4时,加热锅具4底端挤压楔形支锅块16,楔形支锅块16通过l型滑块15带着活动板13朝向远离灶头3中心的方向滑动,多个活动板13相互远离,实现防护机构的打开,此时可利用启闭阀2启动灶头3对加热锅具4进行加热;该防护机构的设置可在灶头3闲置时多灶头3进行遮挡防护,有效防止外界油污或者水滴直接落入灶头3内侧,保护灶头3,此外,使用时,无需手动打开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在加热锅具4放置的同时自动打开,在移开加热锅具4的同时自动关闭,实时保护灶头3。
38.实施例2
39.参照图1-5,一种双气源燃气灶,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防护板11远离第二支撑座6圆心的上端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弹性卷轴收纳盒19,弹性卷轴收纳盒19中设置有弹性卷轴,弹性卷轴上卷设有耐高温防护带20,耐高温防护带20的自由端与楔形支锅块16固定连接,且耐高温防护带20位于滑孔17正上侧,灶头3闲置时,多个活动板13在自身重力以及压缩弹簧18的作用力下处于相贴的状态,外界油污或者水滴不易直接落入灶头3内侧,有效保护灶头3,耐高温防护带20在楔形支锅块16的拉动作用下遮挡在滑孔17处,可有效防止外界油污或者水滴落入滑孔17中造成活动板13滑动困难。
40.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本技术文件中使用到的电性控制方式是通过控制器来自动控制,并利用外部电源供电,控制器的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并且本技术文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技术文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