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6591发布日期:2022-03-12 14:23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送风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


背景技术:

2.空调作为一种常用的家电设备,其工作时产生的暖空气或冷空气从出风口排出,并与室内的空气进行对流交换,从而达到提高温度或降低温度的目的,进而提高人们在室内环境的舒适度。目前,在市面上使用的空调较多的有以下几类:挂壁式空调、立式空调、吸顶式空调、吊顶式空调,而像吸顶式空调、吊顶式空调一般都会应用在一些大型的商场、办公楼等大型区域,进行集中制冷或制热或换风。
3.目前,在市场上使用中的吊顶式空调或吸顶式空调,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由于该类空调都是需要进行集中供风,因此在进行安装时都是选择安装在房间的顶面上的,而出风口则设计在空调的底面上,即底面出风,这样的设计就会带来一定的缺陷,由于采用底面出风,因此风都是直接朝下吹的,而且大部分的吊顶式空调或吸顶式空调的风口都是固定不变的,这样存在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风都是朝下吹的,这样的方式就导致风向四周扩散的力不够,即风不能很好的向四周扩散,还有部分的风会在碰触到地面后才会向四周扩散,不管是制冷、制热还是换风的效果都不是很好,另一问题,由于采用集中供风,因此风口处的风是最强烈的,在人员通过风口时,会明显的感觉到强风从头顶吹过,给人带来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扩散效果好、能够跟人舒适感的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由同轴设置的内筒体、外壳体共同组成,在内筒体内具有一空气处理内腔,在外壳体内具有一容内筒体安装的通孔,所述内筒体嵌入外壳体内的通孔后与外壳体固定;一置于内筒体内的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包括一将空气处理内腔分隔为上空腔与下空腔的隔板,在隔板的中部位置还开有连通上空腔与下空腔的通孔,在上空腔内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过滤器、换热器、凝水盘,所述过滤器与换热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换热器的中间具有一上下贯穿换热器并容空气通过的路径,所述凝水盘安装在隔板的上端面上,且在凝水盘的中部位置开有一容空气通过的通孔,在下空腔内安装有一无蜗壳风机,所述无蜗壳风机安装在隔板的下端面上,且无蜗壳风机的进风口与隔板上的通孔相连通;一置于外壳体内的分布单元,所述分布单元包括数个呈环形状分布在外壳体内的布气管道,布气管道的进气口伸出外壳体的圆周内壁,并与内筒体的下空腔相连通,布气管道的出气口伸出外壳体的圆周外壁。
6.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呈圆柱状,外壳体呈圆盘状,所述内筒体的底端面与外壳体的底端面相齐平,内筒体的顶端面超出外壳体的顶端面,所述内筒体与外壳体连接后形成的外壳的横截面呈倒t字形状。
7.进一步的,所述内筒体的顶端还安装有一对弹簧减震器,两个弹簧减震器分别位于内筒体的两侧。
8.进一步的,所述凝水盘呈圆环状,在凝水盘的圆周外侧具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环形状第一挡水板,在凝水盘的圆周内侧具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环形状第二挡水板,所述凝水盘、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共同配合形成一接水空腔,在内筒体上还安装有与接水空腔相连通的凝水管,所述凝水管位于接水空腔的底部位置。
9.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上位于各个布气管道的出气口处还安装有一一对应的喷口,所述喷口包括依次连接的一连接段、一出风段,其中连接段置于外壳体内,并与布气管道相连,且连接段的外壁与布气管道的内壁相嵌合,在连接段内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第一通孔,所述出风段位于外壳体的外侧,在出风段内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布气管道的出气口的直径。
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与出风段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一限位段,该限位段呈圆环状,且限位段位于外壳体的外壁上,并与外壳体相贴合,所述限位段的外壁的直径大于出风段的外壁的直径,所述出风段与限位段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的直径为布气管道的出气口的直径的1/2-1/3。
12.进一步的,所述布气管道呈喇叭口状,且布气管道的直径自布气管道的进气口至布气管道的出气口方向逐渐增大。
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内还设置有静压箱。
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本发明中,通过外壳、处理单元、分布单元之间的配合来实现供风,采用环形分布的布气管道来实现风向的改变,实现了向四周水平出风的目的,这样的供风方式,保证了四周风力的基本均等,提高制冷或制热或换热的效果,而且这种出风方式为水平出风,不会直接向人体吹风,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15.外壳采用圆柱形的内筒体与圆盘型的外壳体共同组合的结构形式,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减少安装所需的空间,而且这样的外壳整体更加的美观。
16.弹簧减震器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整个外壳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避免因风的快速流通或外壳内的元器件的工作而导致整个外壳产生很大的震动,影响到空调的稳定运行。
17.对于凝水盘的结构的设计,采用凝水盘、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的共同配合来形成一个接水空腔,从而方便接取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避免这部分冷凝水流向内筒体内部,而影响到其他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18.布气管道整体采用喇叭口状的设计,使得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布气管道后能够实现扩散,减缓空气的流速,使得风更加的柔和。
19.喷口的设计,采用直径不一致的连接段与出风段的配合,则是为了与布气管道相配合,使得从布气管道的出气口出来的空气在通过直径小的出风段时能够提高风速,使得吹出的风的力度更大,向外吹的距离更远,提高扩散效果;而连接段与出风段之间的限位段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整个喷口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喷口与布气管道、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固定,避免出现窜动的现象。
20.对于外壳体内设置的静压箱,则是为了与布气管道相配合,来达到降噪的目的。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2.图1为本发明的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的示意图。
23.图2为本发明的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的正视图。
24.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26.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包括一外壳,外壳由同轴设置的内筒体2、外壳体1共同组成,在内筒体2内具有一空气处理内腔,在外壳体1内具有一容内筒体2安装的通孔,内筒体2嵌入外壳体1内的通孔后与外壳体1固定,形成一个整体。
27.内筒体2呈圆柱状,外壳体1呈圆盘状,内筒体2的底端面与外壳体1的底端面相齐平,内筒体2的顶端面超出外壳体1的顶端面,内筒体2与外壳体1连接后形成的外壳的横截面呈倒t字形状。外壳采用圆柱形的内筒体2与圆盘型的外壳体1共同组合的结构形式,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的紧凑,减少安装所需的空间,而且这样的外壳整体更加的美观。
28.在内筒体2的顶端还安装有一对弹簧减震器9,两个弹簧减震器9分别位于内筒体2的两侧。弹簧减震器9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整个外壳起到一定的减震效果,避免因风的快速流通或外壳内的元器件的工作而导致整个外壳产生很大的震动,影响到空调的稳定运行。
29.一置于内筒体2内的处理单元,处理单元包括一将空气处理内腔分隔为上空腔4与下空腔5的隔板3,在隔板3的中部位置还开有连通上空腔4与下空腔5的通孔,在上空腔4内自上而下依次安装有过滤器6、换热器7、凝水盘8,在过滤器6与换热器7之间留有容空气流通的间隙,在换热器7的中间具有一上下贯穿换热器7并容空气通过的路径,在换热器7的侧端还分别设置有上下分布的一进水口13、一出水口12,凝水盘8安装在隔板3的上端面上,且在凝水盘8的中部位置开有一容空气通过的通孔。
30.凝水盘8呈圆环状,在凝水盘8的圆周外侧具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环形状第一挡水板,在凝水盘8的圆周内侧具有一竖直向上延伸的环形状第二挡水板,凝水盘8、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共同配合形成一接水空腔,在内筒体上2还安装有与接水空腔相连通的凝水管11,凝水管11位于接水空腔的底部位置。对于凝水盘的结构的设计,采用凝水盘8、第一挡水板、第二挡水板的共同配合来形成一个接水空腔,从而方便接取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避免这部分冷凝水流向内筒体内部,而影响到其他元器件的正常工作。
31.在下空腔4内安装有一无蜗壳风机10,无蜗壳风机10安装在隔板3的下端面上,且无蜗壳风机10的进风口与隔板3上的通孔相连通,无蜗壳风机10的出风口与下空腔4相连通。
32.一置于外壳体1内的分布单元,分布单元包括数个呈环形状分布在外壳体1内的布气管道14,布气管道14的进气口伸出外壳体1的圆周内壁,并且布气管道14与内筒体2的下
空腔4相连通,布气管道14的出气口伸出外壳体1的圆周外壁。
33.布气管道14呈喇叭口状,且布气管道14的直径自布气管道14的进气口至布气管道14的出气口方向逐渐增大。布气管道14整体采用喇叭口状的设计,使得空气从进气口进入布气管道14后能够实现扩散,减缓空气的流速,使得风更加的柔和。
34.在外壳体1上位于各个布气管道14的出气口处还安装有一一对应的喷口,喷口包括依次连接的一连接段17、一出风段15,其中连接段17置于外壳体1内,并与布气管道14相连,且连接段17的外壁与布气管道14的内壁相嵌合,在连接段17内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第一通孔,出风段15位于外壳体1的外侧,在出风段15内具有一容空气流通的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的直径小于布气管道14的出气口的直径。喷口的设计,采用直径不一致的连接段17与出风段15的配合,则是为了与布气管道14相配合,使得从布气管道14的出气口出来的空气在通过直径小的出风段15时能够提高风速,使得吹出的风的力度更大,向外吹的距离更远,提高扩散效果。
35.在连接段17与出风段15的连接处还设置有一限位段16,该限位段16呈圆环状,且限位段16位于外壳体1的外壁上,并与外壳体1相贴合,限位段16的外壁的直径大于出风段15的外壁的直径,出风段15与限位段16之间通过弧形过渡连接。连接段17与出风段15之间的限位段16的设计,则是为了对整个喷口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保证喷口与布气管道14、外壳之间的相对位置的固定,避免出现窜动的现象。
36.第二通孔的直径为布气管道14的出气口的直径的1/2-1/3。通过对第二通孔的直径与布气管道14的出气口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进行设计控制,从而来控制空气从出气口喷出的风力、流速,以达到最佳的出风效果。
37.在外壳体1内还设置有静压箱。对于外壳体1内设置的静压箱,则是为了与布气管道相配合,来达到降噪的目的。
38.本发明中的大空间智能变风送风岛装置,通过外壳、处理单元、分布单元之间的配合来实现供风,采用环形分布的布气管道来实现风向的改变,实现了向四周水平出风的目的,这样的供风方式,保证了四周风力的基本均等,提高制冷或制热或换热的效果,而且这种出风方式为水平出风,不会直接向人体吹风,提高使用的舒适度。
39.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