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0360发布日期:2021-09-15 08:45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热风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


背景技术:

2.热风炉是热动力机械,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热风炉品种多、系列全,以加煤方式分为手烧、机烧两种,以燃料种类分为煤、油、气炉等。
3.相关技术中,将燃烧的煤加入热风炉内产生热风,然后热风炉将热风输送至其他工序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当热风炉用于煤粉生产中的烘干工序时,热风炉所排出的热风温度过高会将煤粉引燃,从而影响煤粉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方便对热风炉排出的热风温度进行调控,减少对煤粉生产的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包括长方体形的炉体,所述炉体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炉体内沿炉体长度方向放置有用于输送燃烧的煤的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进料端穿过炉体一端从炉体内伸出,所述炉体另一端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炉体内设置有用于降低热风温度的温控装置。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装置将燃烧的煤运输进入炉体内,炉体内产生热风并从排风口处排出,温控装置将热风温度降至后续工序所需要的温度,从而使热风符合煤粉烘干工序的需求,减少因热风温度过高对煤粉生产的影响。
9.可选的,所述炉体内竖直固定连接有第四墙体,所述第四墙体与炉体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四墙体将炉体分隔为燃烧室和净化室,所述进料装置位于燃烧室内,所述第四墙体上开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将燃烧室和净化室连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四墙体将燃烧室和净化室分隔,燃烧的煤在燃烧室内继续燃烧,产生的热风和飞灰只能经第一通风口进入净化室内,从而增加热风在燃烧室内的留置时间,热风中的飞灰在重力作用下落于燃烧室内,减少进入净化室内的飞灰,从而减少从排风口中排出的飞灰,减少飞灰对后续工序的污染。
11.可选的,所述净化室内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五墙体,所述第五墙体将净化室分隔为储灰室和温控室,所述第五墙体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第一通风口到地面距离大于第二通风口到地面距离,所述温控装置位于温控室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经第一通风口进入储灰室后,再经第二通风口进入温控室内,第二通风口有效增加热风在储灰室内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热风在储灰室内的流动时间,进一步减少从排风口排出的飞灰。
13.可选的,所述温控室侧壁开设有配风口,所述温控装置位于配风口处,在竖直方向上排风口到地面距离大于配风口到地面距离,所述排风口到地面距离大于第二通风口到地面距离。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热风达到排风口处之前对热风进行降温处理,从而使从排风口处排出的热风温度符合后续工序需求。
15.可选的,所述温控装置包括安装于配风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和鼓风机,所述温度传感器和鼓风机通过电信号连接,所述温控室通过鼓风机与外界环境连通。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温度传感器设置指定温度,热风到达配风口处后,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热风温度大于指定温度,温度传感器通过电信号传输使鼓风机开启,鼓风机将外界空气导入炉体内从而对热风进行混合降温,使热风温度降至后续工序所需温度。
17.可选的,所述炉体上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导风筒,所述导风筒与温控室内连通,所述导风筒上安装有电动阀。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炉体建成后需要先进行烘干,此时将排风口进行封闭,电动阀打开,水蒸气经导风筒排出,操作简单方便。
19.可选的,所述配风口开设于炉体竖直侧壁上,所述配风口所在炉体侧壁与第五墙体垂直。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效减少因配风口与第二通风口相对设置而对热风流动造成的阻碍。
21.可选的,所述储灰室侧壁开设有第三清灰口,所述第三清灰口开设于炉体竖直侧壁下端,所述第三清灰口所在炉体侧壁与第四墙体垂直,所述第三清灰口处铰接有清灰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风在储灰室内流动时,热风内的飞灰在重力作用下落至储灰室底壁,需要清理储灰室时,通过第三清灰口即可对储灰室内进行清理。
23.可选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放置于燃烧室内的链板输送机,所述链板输送机输送方向与炉体长度方向平行,所述链板输送机远离第四墙体一端穿过燃烧室侧壁从燃烧室内伸出,所述炉体下方地面内开设有储灰槽,所述储灰槽与炉体内连通,所述储灰槽内放置有用于输送燃烧后的煤的刮板输送机,所述刮板输送机进料端位于链板输送机出料端下方,所述刮板输送机出料端从炉体下方伸出。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链板输送机将燃烧的煤输送进入燃烧室内,随着链板输送机运行,链板输送机上燃烧的煤从链板输送机出料端滑落至刮板输送机上,刮板输送机将燃烧后的煤从炉体内导出,减少燃烧后的煤在炉体内积聚。
25.可选的,所述链板输送机输送方向与链板输送机输送方向垂直,所述刮板输送机倾斜设置,所述刮板输送机进料端位于地面内。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输送机出料端从炉体长度方向一侧伸出,从而使燃烧后的煤落至炉体长度方向一侧,方便工人对燃烧后的煤进行清理。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燃烧的煤进入燃烧室后,热风经燃烧室进入储灰室内再进入温控室内,鼓风机将外界空气导入温控室内与热风进行混合降温,从而使排风口处排出的热风符合后续工序需求;
29.2.第四墙体和第五墙体均增加热风在炉体内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热风在炉体内
的流动时间,热风流动过程中热风中的飞灰在重力作用下沉降至炉体内,减少从排风口处排出的热风中的飞灰;
30.3.热风先从流经燃烧室和储灰室,进入温控室内的热风所含飞灰大幅度减少,从而有效减少温控室内沉降的飞灰,配风口开设于温控室内,当对热风进行混合降温时,有效减少因鼓风机配风吹起的飞灰,减少混入热风中的飞灰。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进料装置;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俯视图,主要用于展示刮板输送机;
34.图4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拨火孔;
3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导向机构;
3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用于展示温控装置。
37.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11、第一墙体;12、第二墙体;13、第三墙体;131、拨火孔;132、第一清灰口;133、第二清灰口;134、第三清灰口;135、配风口;14、第四墙体;141、第一通风口;15、第五墙体;151、第二通风口;2、进料装置;21、链板输送机;22、刮板输送机;23、进料斗;3、导向机构;31、前拱部;32、后拱部;321、第一支撑板;322、第二支撑板;323、导流块;4、鼓风机;5、排风口;6、储灰槽;7、导风筒;8、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38.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9.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参照图1,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包括炉体1,炉体1内设置有用于输送燃烧的煤的进料装置2,进料装置2进料端穿过炉体1侧壁从炉体1内伸出,炉体1内设置有对热风进行导向的导向机构3,导向机构3位于进料装置2上方,炉体1远离进料装置2一端开设有排风口5,炉体1内设置有控制热风温度的温控装置。
40.将燃烧的煤放置于进料装置2进料端,进料装置2将燃烧的煤输送进入炉体1内,热风经导向机构3导至温控装置处,热风经温控装置调温后从排风口5排至后续工序中,从而满足后续工序需求。
41.参照图1,炉体1形状为长方体形,炉体1长度方向水平设置,炉体1长度方向两端侧壁分别为第一墙体11和第二墙体12,炉体1竖直设置的两侧壁为第三墙体13,第三墙体13与炉体1长度方向平行,排风口5开设于第二墙体12上。炉体1内固定连接有第四墙体14,第四墙体14沿炉体1长度方向将炉体1分隔为燃烧室和净化室,第四墙体14上端开设有第一通风口141。
42.燃烧的煤经进料装置2输送进入燃烧室内,燃烧室内产生的热风经第一通风口141进入净化室内,第四墙体14减小燃烧室与净化室之间的连通面积,当热风到达第四墙体14上时,煤燃烧产生的飞灰在第四墙体14处下落积聚,减少进入净化室内的热风中的飞灰。
43.参照图1,第四墙体14和第二墙体12之间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五墙体15,第五墙体15与第四墙体14平行,第五墙体15将净化室分隔为储灰室和温控室,第五墙体15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51,在竖直方向上,第一通风口141距地面高度大于第二通风口151距地面高度。
第三墙体13下端开设有第三清灰口134,第三清灰口134位于储灰室内,第三清灰口134处铰接有清灰门。
44.通过第五墙体15增加热风在储灰室内的流动路径,从而增加热风在储灰室内的流动时间,热风内的飞灰在重力作用下落于储灰室底壁,进一步减少热风内的飞灰。通过第三清灰口134即可将落至储灰室内的飞灰导出。
45.参照图2和图3,进料装置2包括放置于燃烧室内的链板输送机21,链板输送机21输送方向与炉体1长度方向平行,链板输送机21进料端穿过第一墙体11从炉体1内伸出。第一墙体11背离第四墙体14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斗23,在竖直方向上,进料斗23位于链板输送机21进料端上方。地面内开设有储灰槽6,储灰槽6与炉体1内连通,储灰槽6内倾斜放置有刮板输送机22,刮板输送机22输送方向与炉体1长度方向垂直,刮板输送机22进料端位于储灰槽6内,刮板输送机22出料端从储灰槽6内伸出,刮板输送机22进料端位于链板输送机21出料端下方。
46.燃烧的煤经进料斗23到达链板输送机21上,链板输送机21带动燃烧的煤进入燃烧室内,从链板输送机21出料端落下的煤落至刮板输送机22进料端,然后经刮板输送机22输送至地面上统一收集处理。
47.参照图2和图4,第三墙体13上开设有五个拨火孔131,五个拨火孔131沿链板输送机21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拨火孔131位于链板输送机21上方。链板输送机21上燃烧的煤分布不均匀时,工人通过拨火孔131拨动燃烧的煤,从而使煤的燃烧均匀进行,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48.参照5,导向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第一墙体11朝向第四墙体14一侧的前拱部31,前拱部31朝向第三墙体13的两侧均与相邻第三墙体13固定连接。第四墙体14朝向第一墙体11一侧固定连接有后拱部32,后拱部32朝向第三墙体13的两侧均与相邻第三墙体13固定连接,在竖直方向上后拱部32与第四墙体14连接处位于第一通风口141下方。前拱部31和后拱部32沿炉体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前拱部31和后拱部32均由耐火粘土砌筑而成。
49.燃烧的煤随链板输送机21输送进入燃烧室内,煤燃烧产生烟气和飞灰,在前拱部31和后拱部32阻挡下,飞灰落于链板输送机21上;前拱部31和后拱部32受热辐射温度升高,从而使可燃烧烟气与前拱部31或后拱部32接触时进一步燃烧。
50.参照图5,前拱部31背离第一墙体11一侧开设有导向面,导向面与连板输送机输送方向夹角为锐角。导向面对热风流向起导向作用,从而使热风流通更顺畅。
51.参照图5,后拱部32包括水平固定连接于第四墙体14朝向第一墙体11一侧的第一支撑板321,第一支撑板321背离第四墙体14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322,第二支撑板322倾斜设置,第二支撑板322朝向链板输送机21一侧与链板输送机21输送方向夹角为锐角。第二支撑板322背离链板输送机21一侧竖直固定连接有导流块323,导流块323位于第二支撑板322上表面远离第一支撑板321一端。热风在第二支撑板322导向作用下向前拱部31和后拱部32间隙流动,热风流动的过程中,热风中的飞灰在重力作用下落于链板输送机21上。
52.参照图5,第三墙体13上开设有第一清灰口132和第二清灰口133,第一清灰口132位于第二支撑板322上方,第二清灰口133位于第一支撑板321上方,第一清灰口132和第二清灰口133处均铰接有清灰门。热风流动过程中,飞灰在重力作用下落于第二支撑板322背
离链板输送机21一侧后,通过第一清灰口132即可将第二支撑板322上的飞灰导出;飞灰在重力作用下落于第一支撑板321背离链板输送机21一侧后,通过第二清灰口133将第一支撑板321上的飞灰导出。
53.参照图6,第三墙体13下端开设有配风口135,温控装置包括安装于配风口135处的温度传感器和鼓风机4,温度传感器和鼓风机4通过电信号连接,温度传感器设置指定数值。
54.温控室内热风温度高于温度传感器设置的指定数值时,电动阀8开启使温控室通过导风筒7与外界环境连通,温度传感器传输电信号将鼓风机4打开,鼓风机4将外界环境中的空气导入温控室内,对温控室内热风进行混合降温,热风经出风口进入下一工序。
55.参照图6,炉体1上表面竖直固定连接有导风筒7,导风筒7位于温控室上方,导风筒7下端与温控室内连通,导风筒7上安装有电动阀8。初建成的热风炉需要烘干除湿,电动阀8开启,水蒸气经导风筒7导出。
56.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煤粉烘干专用热风炉的实施原理为:将燃烧的煤通过进料斗23放置于链板输送机21进料端,链板输送机21带动燃烧的煤向燃烧室内移动,燃烧过的煤在链板输送机21出料端滑出落于刮板输送机22进料端,刮板输送机22将燃烧过的煤转移至地面上。
57.热风沿前拱部31导向面移动时,热风内的飞灰在重力作用下落于链板输送机21上。热风沿第一支撑板321下表面移动,并经第二支撑板322移动至前拱部31与后拱部32间隙,在此过程中热风中的可燃烧气体进一步燃烧,热风中的飞灰落于链板输送机21上。热风继续移动直至到达第四墙体14处,热风经第一通风口141进入储灰室内,再经第二通风口151进入温控室内。
58.配风口135处的温度传感器对热风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热风温度大于温度传感器设定的指定数值时,温度传感器通过电信号将鼓风机4打开,从而对热风温度进行调节。
5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