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7024发布日期:2021-11-06 05:06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干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粮食干燥机。


背景技术:

2.粮食烘干机是指热风烘干箱,采用回旋式加热装置,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热风,它能通过高温处理达到烘干粮食及杀死虫卵的用途,以彻底解决粮食干燥问题。
3.对于粮食的干燥,通常需要用车将粮食拉到固定场所进行干燥处理,这便增加了粮食干燥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解决对于粮食的干燥,通常需要用车将粮食拉到固定场所进行干燥处理,这便增加了粮食干燥的处理成本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移动式粮食干燥机,包括:车体、内部具有干燥腔的干燥箱、用于转运粮食的第一提升机、用于抛洒粮食的第二提升机和用于输出热风的热交换器,所述干燥箱、所述第一提升机、所述第二提升机和所述热交换器设置在所述车体上;
7.所述干燥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提升机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进口用于接收第一提升机输送的粮食;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进口用于接收热交换器输出的热风;
8.所述第二提升机位于所述干燥腔内,所述第二提升机的接收端位于所述干燥腔下端,所述第二提升机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干燥腔上端。
9.所述干燥腔底部为斜面状,所述第二提升机的接收端位于所述干燥腔底部的斜面底部一侧。
10.所述第二提升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斜板;
11.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干燥腔内。
12.所述干燥腔顶部还具有第三进口,所述干燥箱内设置有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位于所述干燥箱的侧壁内,所述热交换器通过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通风管道的入口连接,所述通风管道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干燥腔连接。
13.所述移动式粮食干燥机还包括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入风口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管道连接。
14.所述移动式粮食干燥机还包括上料机,所述上料机的上料口与所述第一提升机的输入端连接。
15.所述移动式粮食干燥机还包括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入风口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干燥腔连接。
16.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源输出部、流体输送装置和第一热交换部,所述热源输出
部用于持续输出携带热量的流体;所述流体输送装置用于输送所需加热的流体;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包括第一过流管,所述第一过流管体内部具有第一过流腔,所述第一过流腔的横街面为环状或多环相套状,所述第一过流腔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热隔离片,所述第一导热隔离片沿所述第一过流腔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一过流腔内部隔成若干第一过流通道和若干第二过流通道,相邻的所述第一过流通道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一导热隔离片导热连接,若干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若干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出口;所述热源输出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接,所述流体输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接。
17.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包括横截面为环状的第二过流管体,所述第二过流管体内部具有横截面为环状的第二过流腔,所述第二过流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过流管体外侧;所述第二过流腔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热隔离片,所述第二导热隔离片沿所述第二过流腔的轴向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二过流腔内部隔成若干第三过流通道和若干第四过流通道,相邻的所述第三过流通道和所述第四过流通道通过所述第二导热隔离片导热连接,若干所述第三过流通道的入口并联形成第三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三出口,若干所述第四过流通道的入口并联形成第四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四出口;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四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
18.所述第一提升机和所述第二提升机均为斗式提升机。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干燥箱、第一提升机、第二提升机和热交换器设置在车体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具有可移动性,其可以通过拖车拉到需要粮食干燥的地方,节省拉粮食所产生的的运费,其经济成本高以,粮食干燥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图1中c

c处的侧视的剖视图;
22.图3为图1中b

b处的侧视的剖视图;
23.图4为图1中a

a处的侧视的剖视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正向剖视图;
25.图6为图5的俯视图;
26.图7为图5中a

a处的侧面剖视图;
27.图8为图5中b

b处的侧面剖视图;
28.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正向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热源输出部;2、流体输送装置;3、第一过流管;4、第一过流腔;5、第一导热隔离片;6、第二导热隔离片;7、第一过流通道;8、第二过流通道;9、导热壁;10、第一容纳腔;11、第二容纳腔;12、流体输送管;13、携带热量的流体;14、所需加热的流体;15、第四过流通道;16、第三过流通道;17、通腔;18、粮堆;19、电器控制箱;20、热交换器;21、第一提升机;22、第二提升机;23、牵引转向器;24、车体;25、上料机;26、上料口;27、第一风机;28、出料输送机;29、第二风机;30、通风管道;31、加热区;32、抛洒区。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方案进行详细介绍说明。
31.实施例1
32.请参考图1

9,其示意出了本实用新型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整体结构,该移动式粮食干燥机,包括:车体24、内部具有干燥腔的干燥箱、用于转运粮食的第一提升机21、用于抛洒粮食的第二提升机22和用于输出热风的热交换器20,所述干燥箱、所述第一提升机21、所述第二提升机22和所述热交换器20设置在所述车体24上;所述第一提升机21和所述第二提升机22均为斗式提升机。车体24上还可以设置牵引转向器23,方便车体被牵引。
33.所述干燥腔具有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所述第一进口和所述第一提升机2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进口用于接收第一提升机21输送的粮食;所述第二进口和所述热交换器2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进口用于接收热交换器20输出的热风;
34.所述第二提升机22位于所述干燥腔内,所述第二提升机22的接收端位于所述干燥腔下端,所述第二提升机22的输出端位于所述干燥腔上端。
35.上述实施例中,将粮食干燥机的工作部分集成在车体上,使粮食干燥机具有了可移动特性。上述工作部分具体包括干燥箱、第一提升机21、第二提升机22和热交换器20,干燥箱用于将热风与粮食充分接触,使粮食脱水干燥。第一提升机21用于将粮食从外界输送至干燥箱的干燥腔内。第二提升机22用于将粮食从干燥腔底部运送到顶部,将粮食抛洒。使粮食与热风充分接触。
36.热交换器20用于提取热源的热量,并将废气滤除。其中,热交换器20可以是现有技术中普通的散热式热交换器,也可以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
37.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包括:热源输出部1,所述热源输出部1用于持续输出携带热量的流体13。该处中的热源输出部1可以是电热驱动热源或可燃物热源。例如,热源输出部1具体可以为燃烧机或电热丝。当其为电热丝时,为了获得携带热量的流体,则可以增加鼓风机对鼓吹电热丝,进而产生携带热量的流体13。当其为燃烧机时,燃烧机工作时可直接产生携带热量的流体13。
38.流体输送装置2,所述流体输送装置2用于输送所需加热的流体14。流体输送装置2可以是风机或泵。
39.第一热交换部,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包括第一过流管3,所述第一过流管3体内部具有第一过流腔4,所述第一过流腔4的横街面为环状或多环相套状,所述第一过流腔4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导热隔离片5,所述第一导热隔离片5沿所述第一过流腔4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一过流腔4内部隔成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和若干第二过流通道8,相邻的所述第一过流通道7和所述第二过流通道8通过所述第一导热隔离片5导热连接,若干所述第一过流通道7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一出口,若干所述第二过流通道8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二出口。第一过流管3可以是筒体状或者内部空心的环型筒状。
40.上述的第一过流腔4为在第一过流管3内形成的传输通道。在第一过流腔4内,具有若干第一导热隔离片5,若干第一导热隔离片5将第一过流腔4分隔为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和第二过流通道8。第一过流通道7和第二过流通道8分别输送携带热量的流体13以及所需加
热的流体14。由于第一导热隔离片5的导热效果,因此携带热量的流体13以及所需加热的流体14会相互交换热量,实现热源交换的目的。
41.对于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和若干第二过流通道8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首尾相接串联的方式,或者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并联的方式。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采用并联的方式连接时,其通过流体时,横截面积较大,其对流体的阻力较小,流体可以方便的通过。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时,携带热量的流体13的路径增长,携带热量的流体13与所需加热的流体14的接触时间增长,
42.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导热隔离片5沿第一过流腔4的长度方向设置,将所述第一过流腔4内部隔成若干与第一过流腔4的长度方向平齐的第一过流通道7和第二过流通道8。
43.在一示例中,第一导热隔离片5为直板状或者弧形板状。如图2所示,第一导热隔离片5为直板状。并且所述第一导热隔离片5的两端分别与横截面为环状的第二过流管体的两内壁连接,并且若干的所述第一导热隔离片5之间相互首位相接排列。其便形成了若干横截面为三角状或至少一边为圆弧的三角形状的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和若干第二过流通道8。其中由于三角状或或至少一边为圆弧的三角状的形状特性,在相同流体流量的情况下,相邻的第一过流通道7和第二过流通道8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并且如图2所示,三角状的第二过流通道8的两边分别与其他的第一过流通道7导热接触,三角状的第二过流通道8的最后一个边处于第一过流管3的内部。上述结构有效的增加了热交换面积,增加了热交换效率。在另一示例中,第一过流通道7为矩形状,该结构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见结构,该结构由于加工方便,可以减少成本。
44.其中,当第一过流腔4的横街面为多环相套状结构时。在多环中的每个环椎中,第一导热隔离片5在每个环中均隔离出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以及若干第二过流通道8。一个环中的若干第一过流通道7与另一个环中的若干第一过流通道需要串联连接;一个环中的若干第二过流通道7与另一个环中的若干第二过流通道需要串联连接;以此增加流体所流动的距离,进而增加流体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45.在一示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部之间导热连接;所述第二过流通道8和/或第四过流通道15分布在所述第一过流管3体的四周。在多环相套状结构时,为了提高携带热量的流体13与所需加热的流体14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热转换效率。如图2所示,可以将第一层的第二过流通道8以及第二层的第四过流通道15分布在第一过流管3体的四周。使携带热量的流体13与所需加热的流体14相互接触并充分传递热量。
46.所述热源输出部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进口连接,所述流体输送装置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进口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换热结构,主要采用第一热交换部进行换热,该第一热交换部包括第一过流管体,第一过流管体内具横截面为环状的第一过流腔,第一过流腔内具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由于环状的形状特性,环状中心是一个圆筒状,该圆筒状部分又与环状四面接触,该圆筒状部分也能对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内的不同热值流体进行换热。并且当第一过流腔为多环相套状时,多个环之间也能实现相互换热。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环形结构,实现了较好的换热效率。
4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具有可移动性,其可以通过拖车拉到需要粮食干燥的地方,节省拉粮食所产生的的运费,其经济成本高以,粮食干燥方便快
捷。
48.实施例2
4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干燥腔底部为斜面状,所述第二提升机22的接收端位于所述干燥腔底部的斜面底部一侧。
50.上述示例中,为了使干燥腔内的粮食干燥均匀,因此干燥腔设置为斜面状,通过斜面状结构,所有的粮食可以通过斜面聚集至斜面较底一侧。第二提升机22将斜面较底一侧的粮食充分抛洒。
51.实施例3
5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二提升机的输出端设置有斜板;所述热交换器20位于所述干燥腔内。
53.上述实施例中,斜板可以给粮食提供向外扩散的冲击力。
54.为了使热量充分的作用于粮食,因此将热交换器20设在干燥腔内,可以使热交换器20内的大部分热量进入干燥腔。其增加了热源的利用率。
55.实施例4
5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干燥腔顶部还具有第三进口,所述干燥箱内设置有通风管道30,所述通风管道30位于所述干燥箱的侧壁内,所述热交换器20通过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通风管道30的入口连接,所述通风管道30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干燥腔连接。
57.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热交换器20设在干燥腔内,并且需要将热交换器20内的热气从干燥腔顶部向干燥腔底部吹,因此,在干燥箱的侧壁设置通风管道30,热交换器20通过通风管道30将所输出的热气从干燥腔顶部向干燥腔底部输入至干燥腔。如图9所示,图中具有加热区31和抛洒区32,其均位于干燥腔顶部。加热区31为热风的出口,抛洒区32为粮食的抛洒口。
58.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移动式粮食干燥机还包括第一风机27,所述第一风机27的入风口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一风机27的出风口与所述通风管道30连接。
59.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风机27用于给通风管道30提供外界的冷风,用于在热交换器20所输出的热气过热时,给热气降温,避免粮食被高温伤害。第一风机27还用于热交换器20停止工作时,给干燥腔内的粮食降温。
60.干燥腔底部还设置有出料输送机,其用于将降温的粮食输送出去。
61.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粮食干燥机还包括电器控制箱19,电器控制箱19为现有的plc控制器,其用于控制通风管道30的通风量以及热交换器20的开启及关闭。
62.实施例6
6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粮食干燥机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移动式粮食干燥机还包括上料机25,所述上料机25的上料口26与所述第一提升机21的输入端连接。上料机25用于将粮堆18的粮食输送给第一提升机21。
64.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式粮食干燥机还包括第二风机29,所述第二风机29的入风口与外界连接,所述第二风机29的出风口与所述干燥腔连接。第二风机29用于快速的给干燥腔内的粮食降温。
65.实施例7
66.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二热交换部,所述第二热交换部包括横截面为环状的第二过流管体,所述第二过流管体内部具有横截面为环状的第二过流腔,所述第二过流管体套设在所述第一过流管3体外侧;所述第二过流腔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二导热隔离片6,所述第二导热隔离片6沿所述第二过流腔的轴向方向设置,并将所述第二过流腔内部隔成若干第三过流通道16和若干第四过流通道15,相邻的所述第三过流通道16和所述第四过流通道15通过所述第二导热隔离片6导热连接,若干所述第三过流通道16的入口并联形成第三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三出口,若干所述第四过流通道15的入口并联形成第四进口和与外部连通的第四出口;
67.所述第三进口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四进口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
68.上述实施例中,第二热交换部为第一热交换部的扩展部分,当需要增加整个热交换器的转换效率时,可以增加第二热交换部,只需将第二热交换部与第一热交换部串联即可。第二热交换部的第三出口为废气排出口,所述第二热交换部的第四出口为所需加热的流体14。
69.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热源输出部1和所述流体输送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部两端;
70.所述热源输出部1、所述流体输送装置2和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工作时,所述第一过流通道7和第二过流通道8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
71.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热交换器更为匀称,因此将热源输出部1和流体输送装置2设置在第一热交换部两端。该结构中,热源输出部1和流体输送装置2输出的方向相反,第一过流通道7和第二过流通道8内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反。该结构可以保证携带热量的流体13和所需加热的流体14之间所交换的热量均匀。
7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第三热交换部,所述第三热交换部包括第一容纳腔10、第二容纳腔11和导热壁9,所述第一容纳腔10通过所述导热壁9与所述第二容纳腔11导热连接;
73.所述热源输出部1通过所述第一容纳腔10与所述第一进口连接,所述流体输送装置2通过所述第二容纳腔11与所述第二进口连接,其中,所述热源输出部1的输出端正对所述导热壁9,所述流体输送装置2的输出端正对所述导热壁9。
74.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热源输出部1一般都有热源中心,因此首先将所需加热的流体14集中与热源中心换热,可以在开始阶段,给所需加热的流体14迅速升温。在之后的阶段对所需加热的流体14均匀升温。因此采用第三热交换部。第三热交换部中具有导热壁9,热源输出部1将携带热量的流体13集中输出在该导热壁9上,流体输送装置2也将所需加热的流体14集中输出于该导热壁9上,完成携带热量的流体13和所需加热的流体14的初次热交换。之后,进行首次交换热量后的携带热量的流体13进入第一热交换部。进行首次交换热量后的所需加热的流体14也进入第一热交换部。进行再次热交换。
7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热交换部内部具有沿第一热交换部的长度方向的通腔17;所述第三热交换部位于所述通腔17内。
76.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更为紧凑,因此将第三热交换部设置于第一热交换部的中部。其充分利用环件中部具有柱状通腔17的特性。最终使得整个热
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提高以及使得热交换器的结构更紧凑。
77.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热交换器的另一实施例,所述热交换器还包括流体输送管12;所述导热壁9位于所述热源输出部1一侧,所述流体输送装置2通过所述流体输送管12将所需加热的流体14送入至所述导热壁9上。
78.上述实施例中,由于热源输出部1一般热源中心较近,如燃烧机。因此通过流体输送管12将所需加热的流体14延长输送到热源输出部1的热源处。可以提高热源输出部1和流体输送装置2第一次热交换的热交换效率。
79.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80.另外,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81.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