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

文档序号:26979100发布日期:2021-10-16 11:3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优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2.喷雾就是人工造雾,通过加压或升温等方式将水变为液滴,并通过气流送入空气中,从而提高空气中的湿度,现有的喷雾装置虽能喷出水雾,但其制造出的水雾液滴很大,不能将水滴进行多次雾化,导致喷出的雾中水滴大就会容易聚合变重,不能随空气流动充实整个房间,往往在随空气流动过程中,水滴相互碰撞,形成更大的水滴,会滴落下去,导致其雾化效果不好,而水滴在空气中聚集变大,会使水滴蒸发速度变慢,常常粘附在房间的天花板或墙体上,长时间如此会腐蚀墙体,也会使墙体容易变脏,同时会使喷雾装置内部附着大量水滴无法排出,另一方面,现有的喷雾装置不能随房间湿度来控制雾化工作的进行,不能保证室内湿度处于一个稳定的范围,经常会使房间内湿度过高或过低,而且不能控制水雾的温度,冬天温度过低时,会使雾化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水雾中的水滴变得细小,不易聚集,能多次雾化,防止水滴粘附在墙体上,可以根据房间湿度来控制喷雾装置的启停,可以控制水雾温度。
4.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包括风道筒,所述风道筒的外侧安装有感应总成,所述风道筒的内部前端通过固定架ⅰ安装有动力总成,所述风道筒的内部后端通过固定架ⅱ安装有内筒总成,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外侧安装有雾化总成,所述雾化总成的前端与所述动力总成连接,所述风道筒的前端安装有圆形过滤网,所述风道筒的后端内侧与环形过滤网的外侧套接,所述环形过滤网的内侧套接所述内筒总成的后端外侧,所述风道筒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上设有六个等角度分布的安装螺孔。
6.所述感应总成包括控制盒、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显示屏、控制开关组、单片机,所述风道筒的外侧固定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所述湿度传感器,所述控制盒的外侧分别安装有所述显示屏和所述控制开关组,所述控制盒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单片机,所述控制开关组分别与外部电源和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
7.所述动力总成包括保护壳、电机ⅰ、扇叶、电机ⅱ,所述保护壳的外侧通过所述固定架ⅰ与所述风道筒连接,所述保护壳的内部设有前后两个内腔,所述保护壳的前端内腔中安装有所述电机ⅱ,所述电机ⅱ的前端输出轴上安装有所述扇叶,所述保护壳的后端内腔中安装有所述电机ⅰ,所述电机ⅰ的后端输出轴连接所述雾化总成,所述电机ⅰ和所述电机ⅱ均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
8.所述雾化总成包括雾化筒、雾化喷头、排水管、雾化孔,所述雾化筒的前端中心与
所述电机ⅰ的后端输出轴连接,所述雾化筒的侧面设有均与分布的所述雾化孔,所述内筒总成的前端伸入所述雾化筒的内部,所述内筒总成外侧设有螺旋分布的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雾化喷头。
9.所述内筒总成包括内筒、液泵、进水管、加热管,所述内筒的后端通过所述固定架ⅱ与所述风道筒连接,所述内筒的内部后端安装有所述液泵,所述液泵的输出口连接所述排水管的输入口,所述液泵的输入口通过所述进水管连接外部水源,所述内筒的内部前端设有螺旋分布的所述加热管,所述内筒的外侧与所述雾化筒的后端通口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液泵和所述加热管均与所述单片机电性连接。
1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通过扇叶转动形成空气流动,带动雾化的水汽进入室内,通过环形过滤网防止外部空气中的杂质进入雾化水汽中,使水汽保持干净,通过液泵带动水并从雾化喷头喷出,再配合雾化筒转动,将水雾中的液滴通过雾化孔甩出,使雾化水汽中的液滴更加细小,从而使喷出的水雾进行多次雾化,雾中水滴细小不易聚合变重,方便随空气流向整个室内,水滴相互碰撞也不会形成过大的液滴,不会滴落,雾化效果好,水雾中液滴较小还能加快蒸发速度,不会粘附在房间的天花板或墙体上,避免腐蚀墙体或弄脏墙体,另一方面防止液滴过大而不能随空气流出,避免装置内部附着大量水滴,通过湿度传感器可以感应室内的空气湿度,从而能随房间湿度来控制雾化工作的进行,保证室内湿度处于一个稳定的范围,不会使房间内湿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现象,通过温度传感器配合加热管,可以感应室内的温度,并控制水雾的温度,当温度过低时不会影响喷雾工作,防止低温导致的雾化效果变差。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感应总成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筒内部剖切结构示意图;
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内部剖面图;
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雾化总成内部剖面图;
18.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筒总成结构示意图;
19.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内筒总成内部剖面图。
20.图中:1、风道筒;2、安装环;3、感应总成;301、控制盒;302、温度传感器;303、湿度传感器;304、显示屏;305、控制开关组;306、单片机;4、圆形过滤网;5、安装螺孔;6、内筒总成;601、内筒;602、液泵;603、进水管;604、加热管;7、动力总成;701、保护壳;702、电机ⅰ;703、扇叶;704、电机ⅱ;8、固定架ⅰ;9、雾化总成;901、雾化筒;902、雾化喷头;903、排水管;904、雾化孔;10、固定架ⅱ;11、环形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21.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22.结合附图1~8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包括风道筒1,所述风道筒1的外侧安装有感应总成3,所述风道筒1的内部前端通过固定架ⅰ8安装有动力总成7,所述风道筒1的内部后端通过固定架ⅱ10安装有内筒总成6,所述内筒总成6的前端外侧安装有雾化总成9,所述雾化总成9的前端与所述动力总成7连接,所述风道筒1的前端安装有圆形过滤网4,所述风道筒1的后端内侧与环形过滤网11的外侧套接,所述环形过滤网11的内侧套接所述内筒总成6的后端外侧,所述风道筒1的外侧套接有安装环2,所述安装环2上设有六个等角度分布的安装螺孔5。
23.所述感应总成3包括控制盒301、温度传感器302、湿度传感器303、显示屏304、控制开关组305、单片机306,所述风道筒1的外侧固定有控制盒301,所述控制盒301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所述温度传感器302和所述湿度传感器303,所述控制盒301的外侧分别安装有所述显示屏304和所述控制开关组305,所述控制盒301的内部安装有所述单片机306,所述控制开关组305分别与外部电源和所述单片机306电性连接,所述单片机306分别与所述温度传感器302、所述湿度传感器303和所述显示屏304电性连接。
24.所述动力总成7包括保护壳701、电机ⅰ702、扇叶703、电机ⅱ704,所述保护壳701的外侧通过所述固定架ⅰ8与所述风道筒1连接,所述保护壳701的内部设有前后两个内腔,所述保护壳701的前端内腔中安装有所述电机ⅱ704,所述电机ⅱ704的前端输出轴上安装有所述扇叶703,所述保护壳701的后端内腔中安装有所述电机ⅰ702,所述电机ⅰ702的后端输出轴连接所述雾化总成9,所述电机ⅰ702和所述电机ⅱ704均与所述单片机306电性连接。
25.所述雾化总成9包括雾化筒901、雾化喷头902、排水管903、雾化孔904,所述雾化筒901的前端中心与所述电机ⅰ702的后端输出轴连接,所述雾化筒901的侧面设有均与分布的所述雾化孔904,所述内筒总成6的前端伸入所述雾化筒901的内部,所述内筒总成6外侧设有螺旋分布的所述排水管903,所述排水管903上设有均匀分布的所述雾化喷头902。
26.所述内筒总成6包括内筒601、液泵602、进水管603、加热管604,所述内筒601的后端通过所述固定架ⅱ10与所述风道筒1连接,所述内筒601的内部后端安装有所述液泵602,所述液泵602的输出口连接所述排水管903的输入口,所述液泵602的输入口通过所述进水管603连接外部水源,所述内筒601的内部前端设有螺旋分布的所述加热管604,所述内筒601的外侧与所述雾化筒901的后端通口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液泵602和所述加热管604均与所述单片机306电性连接。
27.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喷雾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过安装螺孔5和安装环2将喷雾装置安装在墙体上,接通电源,通过控制开关组305控制单片机306是否工作,而当室内的湿度较低时,根据预先设定,湿度传感器303感应到空气中湿度不够,将湿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输送给单片机306,由其控制显示屏304显示湿度数值并启动液泵602带动水从进水管603进入,并输送到排水管903内部,通过其上的雾化喷头902喷出大液滴,进入雾化筒901的内部,单片机306启动电机ⅰ702带动雾化筒901在内筒601外通过轴承转动,从而产生离心力,将雾化筒901的内部的大液滴通过雾化孔904甩出,形成内部水滴细小的水雾,进入风道筒1的内侧,单片机306启动电机ⅱ704带动扇叶703转动,产生从后向前的气流,将风道筒1内的水雾喷出,当室内温度过低时,根据预先设定,温度传感器302感应温度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输送给单片机306,由其控制显示屏304显示温度数值并启动加热管604提升水雾的温度。
28.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