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0450发布日期:2021-12-22 15: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扁管以及与扁管交替排列的翅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集流管组件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组件的换热器,由此例如可以简化换热器的制造和装配工艺。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流管组件,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包括集流管壁,所述集流管壁具有贯穿集流管壁的通孔;以及连接管组件,所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包括:沿与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位于所述集流管的外部的管状部分;以及在所述管状部分的朝向集流管的端部从所述管状部分的内表面向内凸出的台阶部;以及转向件,所述转向件包括:端壁;从所述端壁沿与集流管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壁;以及在所述连接壁的远离所述端壁的端部从所述连接壁向外凸出的台阶部,所述转向件通过所述转接件的内孔插入所述集流管的通孔中,所述转向件的所述台阶部的朝向所述端壁的一侧与所述转接件的所述台阶部抵接,并且所述连接壁的插入所述集流管内的部分具有贯穿所述连接壁的开口。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转向件的所述连接壁是管状壁,所述连接壁的开口是贯穿所述管状壁的多个开口。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所述转向件的所述端壁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沿所述端壁的周边的部分延伸,并且所述连接壁包括一个部分或分开的多个部分。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所述转向件的所述端壁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是沿所述端壁的周边延伸的、相面对的、分开的两个部分。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端壁的周边的设有连接壁的两段沿同一个圆的两段圆弧延伸。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转向件的所述端壁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在所述转向件的所述端壁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是沿所述端壁的周边延伸的、相面对的、分开的两个部分。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转向件的所述端壁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在所述转向件的所述端壁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是沿所述端壁的周边的部分延伸的一个部分。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转接件还包括从所述管状部分的朝向集流管的端部和所述转接件的所述台阶部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到所述集流管的通孔中的连接部,所述转接件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集流管的通孔的内壁。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转接件还包括从所述管状部分的朝向集流管的端
部向外延伸的凸缘。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转接件的凸缘在朝向集流管的一侧具有凹部,所述集流管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转接件的凹部中以将所述转接件的凸缘连接于所述集流管。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集流管组件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插入所述转接件的所述管状部分中,并且与所述转向件抵接。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转向件的所述连接壁的远离所述端壁的端部和所述转向件的所述台阶部中的至少一个抵接。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上述的集流管组件。
17.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集流管组件和换热器,例如,可以简化换热器的制造和装配工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示意主视图;
19.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图1所示的部分a的剖视图;
20.图3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透视图;
21.图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剖视图;
22.图3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转向件的透视图;
23.图4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透视图;
24.图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剖视图;
25.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转向件的透视图;
26.图5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透视图;
27.图5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剖视图;
28.图5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转向件的透视图;
29.图6a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透视图;
30.图6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剖视图;以及
31.图6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换热器的集流管组件的转向件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33.参见图1至图6c,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热器100包括集流管8、连接管5、转接件6、转向件7、换热管3和翅片2。连接管5、转接件6、转向件7构成连接管组件,并且集流管8、连接管5、转接件6、转向件7构成集流管组件10。转向件7用于避免进入换热器100的流体直接冲击诸如扁管的换热管,从而避免了由于冲击造成的换热管泄露或者失效。
34.下面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集流管组件10。
35.参见图2至图6c,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集流管组件10包括集流管8以及连接管组件。所述集流管8包括集流管壁80,所述集流管壁80具有贯穿集流管壁80的通孔81。所
述连接管组件包括:转接件6和转向件7。所述转接件6包括:沿与集流管8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位于所述集流管8的外部的管状部分61;以及在所述管状部分61的朝向集流管8的端部62从所述管状部分61的内表面向内凸出的台阶部63。所述转向件7包括:端壁70;从所述端壁70沿与集流管8的轴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连接壁71;以及在所述连接壁71的远离所述端壁70的端部72从所述连接壁71向外凸出的台阶部73,所述转向件7通过所述转接件6的内孔插入所述集流管8的通孔81中,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台阶部73的朝向所述端壁70的一侧与所述转接件6的所述台阶部63抵接,并且所述连接壁71的插入所述集流管8内的部分具有贯穿所述连接壁71的开口75。
36.参见图2至图3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连接壁71是管状壁,所述连接壁71的开口75是贯穿所述管状壁的多个开口75。
37.参见图4a至图6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端壁70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71沿所述端壁70的周边701的部分延伸,并且所述连接壁71包括一个部分或分开的多个部分。
38.参见图4a至图5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端壁70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71是沿所述端壁70的周边701延伸的、相面对的、分开的两个部分。例如,参见图4a至图4c,在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端壁70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71和所述端壁70在与所述两个部分相面对的方向(从所述两个部分中的一个到另一个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尺寸,例如,所述连接壁71和所述端壁70具有相同的宽度。所述端壁70的周边701设有连接壁71的两段可以沿同一个圆的两段圆弧延伸。
39.参见图5a至图5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端壁70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在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端壁70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71是沿所述端壁70的周边701延伸的、相面对的、分开的两个部分。
40.参见图6a至图6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端壁70具有圆形的形状,并且在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端壁70的厚度方向上观看时,所述连接壁71是沿所述端壁70的周边701的部分延伸的一个部分。
41.参见图2至图6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6还包括从所述管状部分61的朝向集流管8的端部62和所述转接件6的所述台阶部63中的至少一个延伸到所述集流管8的通孔81中的连接部,所述转接件6的连接部连接于所述集流管8的通孔81的内壁。
42.参见图2至图6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6还包括从所述管状部分61的朝向集流管8的端部62向外延伸的凸缘6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所述转接件6的凸缘64在朝向集流管8的一侧具有凹部65,所述集流管8的一部分配合在所述转接件6的凹部65中以将所述转接件6的凸缘64连接于所述集流管8。
43.参见图2至图6c,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管组件10还包括: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一端插入所述转接件6的所述管状部分61中,并且与所述转向件7抵接。
44.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转向件7的台阶部73由于卡在所述转接件6的所述台阶部63和连接管5之间,从而可以固定转向件7,转向件7可以与转接件6焊接在一起或不焊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转接件6的所述管状部分61存在间隙,该间隙用于填充焊料。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转向件7抵接,例如,所述连接管5与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连接壁71的远离所述端壁70的端部72和所述转向件7的所述台阶部73中的至少一个抵接。
45.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集流管组件10和换热器100可以防止换热器入口附近的诸如扁管的换热管受流体直接冲击。从而避免了由于冲击造成的换热管泄露或者失效。此外,所述转向件7也可以起到分配制冷剂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管组件采用分体式结构,制造和装配简单,成本低。
46.尽管描述了上述实施例,但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些特征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