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膜组件、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10135发布日期:2021-10-27 18:38阅读:98来源:国知局
湿膜组件、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湿膜组件、空气处理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空气处理装置内设置有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的湿膜组件,但是湿膜组件的湿度较低,空气在流经湿膜组件时,可以带走的湿量相对有限,影响了加湿组件对空气的加湿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湿膜组件,所述湿膜组件具有加湿效果好的优点。
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上述湿膜组件。
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上述空气处理装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膜组件,包括:第一湿膜,所述第一湿膜包括侧面;和第二湿膜,所述第二湿膜形成为中空的环形,所述第二湿膜的端面与所述侧面连接。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膜组件,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和第二湿膜,第二湿膜可以环绕在打水转筒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可以遮挡打水转筒的出水孔,打水转筒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内水通过打水转筒的出水孔甩向第二湿膜,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膜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时,第一湿膜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湿膜与所述第二湿膜为一体成型件。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湿膜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湿膜组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盖设在所述水箱的出风口处,所述支撑架上设有透气孔,所述第一湿膜设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贯穿孔,所述第二湿膜穿设在所述贯穿孔内。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透气孔为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孔呈蜂窝状排布。
1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水箱;打水转筒,所述打水转筒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水箱内,所述打水转筒用于将所述水箱内的水通过出水孔甩出;上述湿膜组件,所述湿膜组件盖设在所述水箱的出风口处,所述第一湿膜盖设在所述水箱的出风口处,且所述第一湿膜位于所述打水转筒的上侧,所述第二湿膜位于所述第一湿膜的邻近所述水箱的底壁的一侧,所述第二湿膜环绕在所述打水转筒的外侧以遮挡所述出水孔,且所述第二湿膜的内周壁与所述打水转筒间隔开。
1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和第二湿
膜,第二湿膜可以环绕在打水转筒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可以遮挡打水转筒的出水孔,打水转筒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内水通过打水转筒的出水孔甩向第二湿膜,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膜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时,第一湿膜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二湿膜的下边沿位于所述进风口的下侧。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湿膜的下边沿与所述进风口的下边沿的间距为d,且满足:10mm≤d≤20mm。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限定出盛水空间,所述水箱具有与所述盛水空间连通的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位于所述第二湿膜的下侧。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出风口处设有支撑凸台,所述支撑凸台沿所述水箱的周向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湿膜设在所述支撑凸台上。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水箱连接,且所述挡板遮挡在所述出水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空气进口和空气出口,所述水箱可拆卸地设在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水箱限定出盛水空间,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所述盛水空间连通,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空气进口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空气出口连通。
2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空气处理装置。
2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和第二湿膜,第二湿膜可以环绕在打水转筒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可以遮挡打水转筒的出水孔,打水转筒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内水通过打水转筒的出水孔甩向第二湿膜,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膜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时,第一湿膜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是图1中a

a处的剖视图;
25.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6.图4是图1中的空气处理装置的爆炸图;
27.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膜组件和打水转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湿膜组件和打水转筒的主视图;
29.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30.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示意图;
31.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局部爆炸图。
32.附图标记:
33.空调器1000;
34.空气处理装置100;
35.水箱10;进风口101;出风口102;
36.湿膜组件1;
37.第一湿膜11;第二湿膜12;支撑架13;透气孔131;
38.打水转筒2;出水孔21;挡板3;
39.壳体20;前面板201;后壳体202;空气进口2021;空气出口2022;
40.底盘30;进风格栅40;出风格栅50;安装支架60;抽拉口601;
41.霍尔传感器70;净化组件80;风机90;
42.电机901;电机罩902;风轮903;
43.换热模块200。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5.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6.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湿膜组件1,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处理装置100具有水箱10和打水转筒2,打水转筒2可转动地设在水箱10内,打水转筒2用于将水箱10内的水通过出水孔21甩出,湿膜组件1盖设在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
47.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湿膜组件1,包括: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湿膜组件1包括: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第一湿膜11包括侧面,第二湿膜12形成为中空的环形,第二湿膜12的端面与第一湿膜11的侧面连接。
48.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湿膜11盖设在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且第一湿膜11位于打水转筒2的上侧。通过在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设置第一湿膜11,气流在从出风口102排出时需要首先穿过第一湿膜11,因为气流可以与第一湿膜11上的水接触,从而可以将第一湿膜11中的部分水分带出,进而可以实现对气流的加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湿膜11形成为平板状,第一湿膜11上设有出气孔,第一湿膜11具有吸水的特性,水分可以留存在第一湿膜11上,气流在穿过出气孔时,可以将第一湿膜11上的水分带出,从而实现加湿。
49.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湿膜12形成为中空的环形,第二湿膜12与第一湿膜11连接,且第二湿膜12位于第一湿膜11的邻近水箱10的底壁的一侧,第二湿膜12环绕在打水转筒2的外侧以遮挡出水孔21,且第二湿膜12的内周壁与打水转筒2间隔开。
50.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且第二湿膜12环绕在打水转筒2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12可以遮挡出水孔21,打水转筒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10内水通过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甩向第二湿膜12,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12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膜11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11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11时,第一湿膜11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均具有吸水的特性,而且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存储的水分可以根据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的相对湿度存在相互的传递,具体地,打水转筒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10内水通过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甩向第二湿膜12,因为可以提升第二湿膜12的湿度,使得第二湿膜12的湿度大于第二湿膜12的湿度,此时,第二湿膜12上的水分可以传递给第一湿膜11,从而提升第一湿膜11的湿度。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二湿膜12可以提升湿膜组件1与水的接触面积,使得湿膜组件1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从而增加了对空气的加湿量。
5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为一体成型件。由此,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的装配效率,保证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还有,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可以采用相同的材质加工而成,水分在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之间传递时,不存在水分渗透系数的不同,从而可以提升水分传递的顺畅性。
5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空气处理装置100的湿膜组件1,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且第二湿膜12可以环绕在打水转筒2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12可以遮挡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打水转筒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10内水通过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甩向第二湿膜12,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12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膜11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11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11时,第一湿膜11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湿膜12的横截面的内轮廓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具体而言,可以根据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型号、尺寸以及应用的环境选择设定,从而可以提升第二湿膜12的多样性以及应用的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二湿膜12的横截面行程中中空的圆环形。
5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湿膜组件1还包括:支撑架13,支撑架13盖设在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支撑架13上设有透气孔131,第一湿膜11设在支撑架13上,支撑架13上还设有贯穿孔,第二湿膜12穿设在贯穿孔内。其中,支撑架13对第一湿膜11具有支撑和限位的作用,通过支撑架13可以避免气流流经第一湿膜11时发生第一湿膜11与空气处理装置100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可以保证湿膜组件1工作的可靠性。通过在支撑架13上设置贯穿孔,贯穿孔可以与第二湿膜12避让开,第二湿膜12可以穿设在贯穿孔内内,
从而可以为第二湿膜12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避免第二湿膜与支撑架13发生干涉。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透气孔131为多个,多个透气孔131呈蜂窝状排布。采用蜂窝状的排布方式,不仅可以提升支撑架13的结构强度,还可以提升透气孔131的整体面积,从而减小支撑架13对气流流动的阻碍,进而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使得空气处理装置100的能耗得到降低。
57.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00。
5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水箱10、打水转筒2和上述湿膜组件1,打水转筒2可转动地设在水箱10内,打水转筒2用于将水箱10内的水通过出水孔21甩出,湿膜组件1盖设在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
59.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湿膜11盖设在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且第一湿膜11位于打水转筒2的上侧。通过在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设置第一湿膜11,气流在从出风口102排出时需要首先穿过第一湿膜11,因为气流可以与第一湿膜11上的水接触,从而可以将第一湿膜11中的部分水分带出,进而可以实现对气流的加湿。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湿膜11形成为平板状,第一湿膜11上设有出气孔,第一湿膜11具有吸水的特性,水分可以留存在第一湿膜11上,气流在穿过出气孔时,可以将第一湿膜11上的水分带出,从而实现加湿。
60.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且第二湿膜12环绕在打水转筒2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12可以遮挡出水孔21,打水转筒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10内水通过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甩向第二湿膜12,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12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膜11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11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11时,第一湿膜11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6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100,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第二湿膜12可以环绕在打水转筒2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12可以遮挡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打水转筒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10内水通过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甩向第二湿膜12,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12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膜11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11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11时,第一湿膜11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水箱10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01,第二湿膜12的下边沿位于进风口101的下侧。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湿膜12对进风口101具有保护的作用,从打水转筒2甩出的水在朝向进风口101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被第二湿膜12有效的阻断,从而可以避免打水转筒2甩出的水从进风口101飞出,进而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装置100工作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第二湿膜12与水的接触面积。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进风口101设置有多个,多个进风口101在水箱10侧壁的周向方向间隔开。通过设置多个进风口101,可以提升气流流动的顺畅性,减少气流流动的阻力。此外,空气从水箱10的进风口进入水箱,打水转筒2转动将水甩出后可以产生天然的负离子,从而可以对流进的空气进行净化。
6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二湿膜12的下边沿与进风口101的下边沿的间距为d,且满足:10mm≤d≤20mm。换言之,第二湿膜12的下边沿位于进
风口101的下边沿的下侧,且第二湿膜12的下边沿比进风口101的下边沿低10mm

20mm。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升第二湿膜12对进风口101的防护效果,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湿膜组件1与水的接触面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示例中,第二湿膜12的下边沿比进风口101的下边沿可以低10mm、12mm、14mm、16mm、18mm或20mm。具体而言,进风口101的下边沿与第二湿膜12的下边沿的间距可以根据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型号、尺寸以及应用的环境选择设定。
6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水箱10限定出盛水空间,水箱10具有与盛水空间连通的溢水管,溢水管位于第二湿膜12的下侧。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将第二湿膜12伸入水箱10内的水中,第二湿膜12会长期处于浸泡状态,容易导致第二湿膜12变形,影响第二湿膜12的使用寿命,而且,第二湿膜12长期处于浸泡状态也容易滋生细菌,不利于人体的健康。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溢水管,且溢水管位于第二湿膜12的下侧,从而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将第二湿膜12与水面分隔开,从而可以延长第二湿膜12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提升空气的洁净度。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箱10的出风口102处设有支撑凸台,支撑凸台沿水箱10的周向方向延伸,第一湿膜11设在支撑凸台上。支撑凸台对第一湿膜11具有支撑和限位的作用,通过设置支撑凸台可以省去多余的用于连接第一湿膜11的连接件,而且可以提升第一湿膜11的装配效率。
6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支撑凸台和水箱10为一体成型件。由此,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支撑凸台和水箱10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支撑凸台和水箱10的装配效率,保证支撑凸台和水箱10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6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水箱10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101,进风口101与出风口102连通,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挡板3,挡板3与水箱10连接,且挡板3遮挡在出水孔21与进风口101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挡板3对进风口101具有保护的作用,从打水转筒3甩出的水在朝向进风口101运动的过程中,可以被挡板3有效的阻断,从而可以避免打水转筒2甩出的水从进风口101飞出,进而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装置100工作的可靠性。
6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壳体20,壳体20限定出容纳空间,壳体20具有与容纳空间连通的空气进口2021和空气出口2022,水箱10可拆卸地设在容纳空间内,水箱10限定出盛水空间,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均与盛水空间连通,且进风口101与空气进口2021连通,出风口102与空气出口2022连通。可以理解的是,壳体20外侧的空气可以通过空气进口2021进入容纳空间,然后通过进风口101进入盛水空间内,在盛水空间内经过净化处理后,依次从出风口102和空气出口2022输送至壳体20外侧的空间内。
7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可以安装在空调器1000内,空调器1000上设有安装空间,空气处理装置100可拆卸地设在安装空间内,安装空间的底壁和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一凸出部,安装空间的底壁和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一凸出部配合的第一凹入部。
71.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空调器1000的安装空间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凹入部,其中,第一凹入部与第一凸出部配合。或者,可以
是空调器1000的安装空间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凹入部,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出部,其中,第一凹入部与第一凸出部配合。
72.通过在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和空调器1000的安装空间的底壁中的一个上设置第一凸出部,且在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和空调器1000的安装空间的底壁中的另一个上设置第一凹入部,利用第一凸出部与第一凹入部的配合,可以实现空气处理装置100与空调器1000的连接和定位,而且空气处理装置100在安装时,可以直接推入安装空间内,不再需要借助相关技术中的盒体和导轨,从而可以简化空气处理装置100结构的复杂度,同时还可以降低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安装难度。
73.具体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凸出部设置在空调器1000的安装空间的底壁上,且第一凸出部朝向安装空间的内侧凸出,第一凹入部设置在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上,且第一凹入部朝向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内部空间凹入,空气处理装置100安装到位时,第一凸出部可以卡设在第一凹入部内,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1000与空气处理装置100之间的连接和定位。其中,第一凸出部和安装空间的底壁通过一体注塑成型,第一凹入部和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通过一体注塑成型。
74.此外,通过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凹入部的配合还可以帮助用户更为准确的判断空气处理装置100是否安装到位,当空气处理装置100未安装到位时,处于凸出状态的第一凸出部会造成空气处理装置100无法保持平整,只有当第一凸出部卡设在第一凹入部时,空气处理装置100才可以保持平整。
7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与第一凹入部配合的表面为弧形面。在安装空气处理装置100的过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与安装空间的底壁之间存在相对滑动接触,通过将第一凸出部的表面设置成弧形面,弧形面相对光滑,从而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与安装空间的底壁之间相对滑动的顺畅性,避免出现空气处理装置100在安装过程中出现卡死的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第一凹入部与第一凸出部配合的表面同样为弧形面。
7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和安装空间的底壁上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凹入部和多个第一凸出部,多个第一凸出部与多个第一凹入部一一对应配合,多个第一凹入部在空气处理装置100的第一方向上间隔开。每一对第一凸出部和第一凹入部的卡接配合均对空气处理装置100与空调器1000之间的配合具有连接和定位的作用,多个第一凸出部和多个第一凹入部一一对应配合,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装置100与空调器1000的连接强度和连接的可靠性,避免空气处理装置100与空调器1000发生相对的位移,从而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装置100工作的稳定性。
7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空间的底壁和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中的一个上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与第一凸出部或第一凹入部在空调器1000的第二方向上间隔开,安装空间的底壁和空气处理装置100的底壁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第二凸出部配合的第二凹入部,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通过设置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凹入部,利用第二凸出部和第二凹入部的配合,可以在多个位置实现空调器1000和空气处理装置100的连接和定位。
78.如图7

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100包括壳体20和底盘30,壳体20包括前面板201和后壳体202,前面板201和后壳体202相互连接,并且前面板
201和后壳体202的下端均设在底盘30上。后壳体202上设有空气进口2021和多个空气出口2022,多个空气出口2022间隔设置,空气进口2021位于多个空气出口2022的下方。空气进口2021处设有进风格栅40,每个空气出口2022处设有出风格栅50。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霍尔传感器70,霍尔传感器70设在前面板201的内侧壁上以检测前面板201是否安装到位,进而提高空气处理装置100工作的安全可靠性。
79.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20内设有安装支架60,安装支架60的下端固定在底盘30上,水箱10设在壳体20内且固定在安装支架60上以对进入到壳体20内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空气处理装置100还包括风机90和净化组件80,风机90位于水箱10的下方,风机90包括电机901、电机罩902和风轮903,电机901位于电机罩902内,电机901的电机轴伸出电机罩902后与风轮903相连以驱动风轮903转动。其中,风轮903位于电机901的下方。净化组件80为静电除尘器,净化组件80位于水箱10的靠近底盘30的一侧,在气体的流动方向上,净化组件80位于水箱10和风机90的上游,以对进入到壳体20内的空气最先进行净化除尘处理。具体地,安装支架60上设有抽拉口601,净化组件80通过抽拉口601可抽拉地设在安装支架60上。
80.综上可知,在空气处理装置100工作时,可控制风机90转动,进而室内空气可以通过空气进口2021进入到壳体20内,进入到壳体20内的空气首先流经净化组件80,净化组件80对空气进行净化除尘处理,从而可以使过滤出的灰尘积累后可直接掉落到底盘30上,进而不会影响空气处理装置100内各部件的正常运行。净化除尘后的空气可以流动至水箱10的箱体内,进而可以通过水箱10对空气进行加湿净化处理,经水箱10处理后的空气可通过多个空气出口2022排出至室内空间,由此可以提升室内空气的质量。
8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空气处理装置100可以应用于空调器1000上。具体地,如图7

图9所示,空调器1000还包括换热模块200,换热模块200与空气处理装置100沿上下方向排布。从而可知,空调器1000具体是通过换热模块200实现其换热功能的。其中换热模块200与空气处理装置100相互独立,从而使得空调器1000的工作更加灵活,可单独实现换热功能,还可以单独实现空气净化处理功能,还可以同时实现换热功能和空气净化处理功能。
8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水箱10限定出盛水空间,用于加湿的水可以加装在盛水空间内,水位检测装置设在水箱10内,水位检测装置可以检测盛水空间中的水位高度,水位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座和水位传感器。具体而言,固定座设在水箱10的底壁上,固定座上设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可以理解的是,固定座是用于对水位传感器进行连接限位的,将固定座设置在水箱10的底壁上,从而可以将水位传感器限定在邻近水箱10底壁的位置,进而可以更为准确的检测水内的水位高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固定座包括:第一连接座和第二连接座,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间隔设置,且第一连接座与第二连接座朝向彼此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枢转孔和第二枢转孔。
83.水位传感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第一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第一枢转孔内,第二转动轴可转动地设在第二枢转孔内。第一枢转孔对第一转动轴具有连接和限位的作用,第二枢转孔对第二转动轴具有连接和限位的作用。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同轴设置,水位传感器可以围绕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转动,当水箱10内有水时,在水的浮力的作用下,水位传感器可以向上转动。
84.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固定座可伸缩。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仅第一转动轴相对固定座可伸缩;或者,仅第二转动轴相对固定座可伸缩;或者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相对固定座均可以伸缩。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改变第一转动轴的自由端与第二转动轴的自由端的间距。具体地,水位传感器在安装时,可以将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中的一个首先插入固定座上,然后缩短第一转动轴的自由端和第二转动轴的自由端的间距,随后将第一转动轴与第二转动轴中的另一个也插入固定座中,从而可以实现水位传感器的安装,而且上述安装过程的步骤较为简单,从而可以降低水位传感器的安装难度。
8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位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本体具有检测水位高度的作用,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位于传感器本体的相对的两侧,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的至少一个与传感器本体可伸缩地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是仅第一转动轴与传感器本体可伸缩地连接;或者,仅第二转动轴相与传感器本体可伸缩地连接;或者第一转动轴和第二转动轴与传感器本体均可伸缩地连接。
8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第一转动轴与传感器本体采用固定连接,第二转动轴与传感器本体采用弹性可伸缩的连接。具体地,水位传感器在安装时,可以将第一转动轴首先插入第一枢转孔内,然后按压第二转动轴,随后将第二转动轴与第二枢转孔相对,并停止按压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在恢复原状的同时可以插设在第二枢转孔内,从而可以实现水位传感器的安装。
8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位传感器包括:连接臂,连接臂的一端与传感器本体固定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弹性连接。可以理解的是,连接臂与传感器本体之间是固定不动的,也就是说,连接臂和传感器本体之间不存在相对的伸缩,而第二转动轴是设置在连接臂上,且第二转动轴与连接臂是采用弹性连接的方式,也就是说,第二转动轴可以相对连接臂进行伸缩。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连接臂和第二转动轴之间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连接臂连接,连接臂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轴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枢转轴相对连接臂仅可以沿着第二枢转轴的轴向方向延伸。
88.具体地,水位传感器在安装时,可以将第一转动轴首先插入第一枢转孔内,然后按压第二转动轴,使得第二转动轴朝向靠近连接臂的方向移动,随后将第二转动轴与第二枢转孔相对,并松开第二转动轴,第二转动轴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恢复原状的同时可以插设在第二枢转孔内,从而可以实现水位传感器的安装。
8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中,连接臂和传感器本体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的结构不仅可以保证连接臂和传感器本体的结构、性能稳定性,并且方便成型、制造简单,而且省去了多余的装配件以及连接工序,大大提高了连接臂和传感器本体的装配效率,保证连接臂和传感器本体连接的可靠性,再者,一体成型的结构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较高,组装更方便,寿命更长。
90.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
9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包括:上述空气处理装置100。
9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1000,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第一湿膜11和第二湿膜12,第二湿膜12可以环绕在打水转筒2的外侧,形成为中空环形结构的第二湿膜12可以遮挡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打水转筒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将水箱10内水通过打水转筒2的出水孔21甩向第二湿膜12,这部分被甩出的水可以被第二湿膜12吸收,然后传导至第一湿
膜11上,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湿膜11的湿度,气流在流经第一湿膜11时,第一湿膜11可以对气流进行有效的加湿,从而可以提升对气流的加湿效果。
9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9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9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