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体组件、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98102发布日期:2021-11-15 23:09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壳体组件、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壳体组件、包括该壳体组件的室内机和包括该室内机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样式种类越来越多,但各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结构各存在优缺点。下面以现有技术中的几款产品为例进行说明。
3.专利号为cn104748238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室内机的机壳,该空调器室内机包括底盘、换热器、风轮以及一体式面罩。换热器设在底盘上,风轮设在底盘上,一体化面罩可枢转地设在底盘上且面罩通过卡扣结构定位在底盘上,面罩上设有与出风口对应的透风孔。此方案可有效提高面罩的安装、拆卸效率,进而方便空调器室内机的维护和清洗。但是该方案的面罩为一体式结构,不利于实现外观的多样化,若要改变整机外观必须新开模一体式面罩,开模成本及工作量巨大,无法满足市场对于产品外观多样化的需求。
4.专利号为cn10747783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室内机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室内机壳体组件包括面板、围板体和基板,其中,围板体包括出风框和上框。此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室内机壳体组不方便拆装的问题。但是该方案的围板体由面框拆分而来,其结构强度大幅减弱,对整机装配的稳定性有影响。
5.专利号为cn209263310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包括面框和与面框后部连接的底盘,面框的下部开设有开口;风道部件,安装于底盘并显露于开口;下面板,下面板开设有与风道部件连通的出风口,下面板周缘与开口的边缘或风道部件可拆卸连接,下面板于出风口处与风道部件螺钉连接。此方案提高了清洗风道部件的便利性,同时下面板的拆分便于内外机连接管的连接安装。专利号为cn20994470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易拆洗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该专利也是这种拆分出风框的方案,其目的也是为了便于底壳风道的拆卸与清洁。但是以上两个方案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其面板结构均为后端活页加前端卡扣的装配形式,活页固定在面板体后端轴孔上,使面板可绕转轴转动,实现面板开合,此种配合方式导致面板与面板体配合处存在间隙,若生产波动势必存在出风口处的配合间隙大,有漏风隐患进而导致凝露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活页加卡扣的布置方案,对于外观的局限性较大,一些较为新颖的外观若采用此方式的装配结构无法实现,而且面板无法实现便捷快速拆装。
6.综上分析,目前现有技术中室内机的外观壳体至少还存在以下问题:(1)空调器产品的外观单一,若要满足外观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需要新开多份外观差异化大的中框(面板体)及面板的模具,特别是中框(面板体)的开模费用极高,导致开发成本及开发周期延长;(2)面板采用活页加卡扣的布置方案,此方案对于外观的局限性较大,一些较为新颖的外观若采用此方式的装配结构是无法实现的,而且面板无法实现便捷快速拆装;(3)面板盖住中框(面板体)的装配方案,由于面板拱变形量大,导致出风口前沿配合处存在缝隙,导致
漏风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7.因此,急需对现有技术中室内机的外观壳体装配方案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壳体组件、室内机和空调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采用活页加卡扣的装配方案对外观的局限性较大以及面板无法便捷快速拆装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10.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包括面板体、左侧板、右侧板、出风框、面板和进风框,其中,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出风框、所述面板和所述进风框分别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并且所述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扣,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锁紧部,将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时,通过所述第一限位扣使所述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卡接,通过所述第一定位部对所述面板定位,推动所述面板滑动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部将所述面板固定于所述面板体上。
11.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面板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扣,所述第二限位扣位于所述面板分别与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相接触面的侧边前沿,并且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时,所述第二限位扣位于所述面板体、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出风框三者装配后形成的第一限位槽,以及所述面板体、所述右侧板与所述出风框三者装配后形成的第二限位槽中。
12.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定位部位于所述面板的下端,所述第一锁紧部位于所述面板的上端,将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时,推动所述面板向靠近所述出风框的方向滑动并使所述面板的下端边沿搭配于所述出风框的背部。
1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框上设置有挡风筋,所述出风框和所述面板安装于所述面板体后,所述挡风筋位于所述出风框与所述面板之间的间隙处。
1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所述出风框和所述进风框分别通过卡扣组件和/或螺钉组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
1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分别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体的左侧和右侧,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插扣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锁紧部,并且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时,通过所述第二定位部对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定位并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分别与所述面板体贴合后,推动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滑动并通过所述插扣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对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限位。
1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出风框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和锁紧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体的出风口处,所述锁紧组件为螺钉组件和/或第三卡扣组件,并且所述出风框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时,通过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对所述出风框定位,推动所述出风框滑动并通过所述锁紧组件将所述出风框固定于所述面板体上。
1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进风框通过第四卡扣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所述第四卡扣组件包括第三定位部和第三锁紧部,并且所述进风框安装于所述面板体上时,通过所述第三定位部对所述进风框定位,通过所述第三锁紧部将所述进风框固定于所述面板体上,并通过固定于所述面板体上的所述进风框限制所述面板滑动。
18.本实用新型的室内机,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壳体组件。
19.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室内机。
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组件、室内机和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21.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包括面板体、左侧板、右侧板、出风框、面板和进风框,其中,左侧板、右侧板、出风框、面板和进风框分别安装于面板体上,并且面板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一限位扣,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锁紧部,将面板安装于面板体上时,通过第一限位扣使面板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和右侧板卡接,通过第一定位部对面板定位,推动面板滑动并通过第一锁紧部将面板固定于面板体上,即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中的面板,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活页加卡扣的装配方案不同,具体的,本实用新型的面板通过两侧设置的第一限位扣、以及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锁紧部装配,可实现推拉式快速拆装面板的装配效果;而且该种装配结构对外观的局限性较小,对结构新颖的外观同样适用,灵活性高。即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采用活页加卡扣的装配方案对外观的局限性较大以及面板无法便捷快速拆装的技术问题。
22.此外,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还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23.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第一定位部位于面板的下端,第一锁紧部位于面板的上端,将面板安装于面板体上时,推动面板向靠近出风框的方向滑动并使面板的下端边缘搭配于出风框的背部,由于气流正对出风框流动,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将出风框与面板前沿之间的配合间隙隐藏于出风框背面,保证了二者配合的密封性,避免了气流的正面冲击;另一方面,加上出风框上设置的挡风筋,使气流无缝可钻,进一步保证了面板和出风框配合的密封性,从而可从根本上避免凝露问题。即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装配方案导致出风口前沿配合处存在缝隙,存在漏风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24.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左侧板、右侧板、出风框和进风框分别通过卡扣组件和/或螺钉组件可拆卸安装于面板体上,其中,面板体为室内机外观的主框架,起支撑以及衔接各外观结构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出风框、面板和进风框)的作用,各外观结构件通过连接组件包裹装配在面板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可基于客户需求在同一面板体的基础上更换各外观结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此满足客户对壳体组件外观多样化的需求;并且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在实现外观多样化时,具有目标导向性(例如客户想要改变面板的外观,则只需新开面板的模具即可;或者客户想要改变出风框的外观,则只需新开出风框的模具即可),使得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在实现外观切换时,只需更换相应的外观结构件即可,可大幅节约开模成本,缩短开模周期。即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壳体无法满足外观多样化且低成本切换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第一优选实施方式的分解示意图;
28.图3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第二优选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用新型壳体组件第三优选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
30.图5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体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31.图5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插扣的示意图;
32.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孔的示意图;
33.图5c是本实用新型悬臂扣的示意图;
34.图5d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槽的示意图;
35.图5e是本实用新型锁紧槽的示意图;
36.图5f是本实用新型卡槽的示意图;
37.图6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体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38.图6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定位孔的示意图;
39.图6b是本实用新型螺钉固定座的示意图;
40.图7是本实用新型左侧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41.图8是本实用新型左侧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42.图9是本实用新型左侧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三示意图;
43.图9a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锁紧扣的示意图;
44.图10是本实用新型出风框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45.图11是本实用新型出风框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46.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定位插扣的示意图;
47.图11b是本实用新型螺钉固定台的示意图;
48.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卡扣组件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49.图13是本实用新型出风口气流导向图;
50.图13a是图13中a部分的放大图;
51.图14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52.图15是本实用新型面板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53.图15a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限位扣的示意图;
54.图15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定位扣的示意图;
55.图15c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锁紧扣的示意图;
56.图15d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限位扣的示意图;
57.图16本实用新型的左侧板和出风框装配于面板体后的示意图;
58.图16a是图16中a部分的放大图;
59.图1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限位扣与第一限位槽装配后的示意图;
60.图18是本实用新型进风框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一示意图;
61.图19是本实用新型进风框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第二示意图;
62.图19a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定位扣的示意图;
63.图19b是本实用新型第三锁紧扣的示意图;
64.图20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65.图21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与面板体装配结构的第一细节图;
66.图21a是图21中a部分的放大图;
67.图2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与面板体装配结构的第二细节图;
68.图22a是图22中a部分的放大图;
69.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框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70.图24是本实用新型的出风框与面板体装配结构的第一细节图;
71.图24a是图24中a部分的放大图;
72.图24b是图24中b部分的放大图;
73.图25是本实用新型的面板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74.图26是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与面板体装配结构的第一细节图;
75.图27是本实用新型的面板与面板体装配结构的第二细节图;
76.图27a是图27中a部分的放大图;
77.图27b是图27中b部分的放大图;
78.图28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框的安装步骤示意图;
79.图29是本实用新型的进风框与面板体装配结构的第一细节图;
80.图29a是图29中a部分的放大图;
81.图29b是图29中b部分的放大图。
82.图中:10、面板体;20、左侧板;30、右侧板;40、出风框;50、面板;60、进风框;101、第一插扣;102、第一定位孔;103、悬臂扣;104、第二定位孔;105、螺钉固定座;106、第二插扣槽;107、定位槽;108、锁紧槽;109、卡槽;201、插扣孔;202、第一插扣槽;203、第二定位扣;204、第二锁紧扣;401、定位插扣;402、螺钉固定台;403、第二插扣;404、挡风筋;501、第一限位扣;502、第一定位扣;503、第一锁紧扣;504、第二限位扣;505、第一限位槽;601、第三定位扣;602、第三锁紧扣。
具体实施方式
83.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8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1~29以及实施例1~3对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室内机和空调器进行详细说明。
85.实施例1
86.本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组件及其装配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87.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包括面板体10、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面板50和进风框60,如图1~4所示。优选的,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面板50和进风框60分别安装于面板体10上。更优选的,面板50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限位扣501,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锁紧部,将面板50安装于面板体10上时,通过第一限位扣501使面板50的左右两侧分别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卡接,通过第一定位部对面板50定位,推动面板50滑动并通过第一锁紧部将面板50固定于面板体10上。具体的,第一定位部位于面板50的下端
时,则第一锁紧部位于面板50的上端;或者是第一定位部位于面板50的上端时,则第一锁紧部位于面板50的下端。本实施例的面板体10也可以说是中框。本实施例的进风框60包括进风格栅和过滤网,不仅可起到进风作用,还具有过滤作用。本实施例所说的面板50下端是指面板50靠近出风框40的一端,上端是指面板50靠近进风框60的一端。
88.本实施例壳体组件中的面板50,与现有技术中采用活页加卡扣的装配方案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的面板50通过两侧设置的第一限位扣501、以及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的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锁紧部装配,可实现推拉式快速拆装面板50的装配效果;而且该种装配结构对外观的局限性较小,对结构新颖的外观同样适用,灵活性高。即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采用活页加卡扣的装配方案对外观的局限性较大以及面板无法便捷快速拆装的问题。
89.图14和15示出了面板50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面板50与面板体10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一锁紧部,使得面板50在与面板体10装配时,可通过第一定位部进行导向定位,通过第一锁紧部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将面板50准确的装配至面板体10上。面板50的左右两侧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扣501,通过将第一限位扣501插入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上的插扣孔201内,可对面板50的左右两侧进行定位,而且还能实现面板50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连接,防止面板50左右侧圆弧边起翘变形,如图8、图15和15a所示。
90.优选的,第一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扣502和定位槽107,其中,第一定位扣502设置于面板50上端和下端中的一者上,定位槽107设置于面板体10与面板50相接触的一面并与第一定位扣502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一定位部通过第一定位扣502与定位槽107的卡接对面板50上端和下端中的一者进行导向定位。如图15和15b所示,面板50与面板体10相接触面的上端和下端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扣502,多个第一定位扣502均匀分布在面板50上端和下端中的一者上,例如,面板50的下端设置有5个第一定位扣502,相应的,如图5和5d所示,面板体10上与第一定位扣50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定位槽107,在对面板5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第一定位扣502插入定位槽107内,可便于对面板50进行导向定位。如图15b所示,第一定位扣502具有一开口,开口朝向定位槽107,通过将第一定位扣502卡接于定位槽107上,可实现面板50的导向定位。
91.优选的,第一锁紧部包括第一锁紧扣503和锁紧槽108,其中,第一锁紧扣503设置于面板50上端和下端中的另一者上,锁紧槽108设置于面板体10与面板50相接触的一面并与第一锁紧扣503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一锁紧部通过第一锁紧扣503和锁紧槽108的卡接将面板50与面板体10锁紧固定。如图15和15c所示,面板50与面板体10相接触面的上端和下端中的另一者上设置有多个第一锁紧扣503,多个第一锁紧扣503均匀分布在面板50上端和下端中的另一者上,例如,面板50的上端设置有6个第一锁紧扣503,相应的,如图5和5e所示,面板体10上与第一锁紧扣503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锁紧槽108,在对面板5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第一锁紧扣503卡接于锁紧槽108内,可便于对面板50进行锁紧。如图5e所示,锁紧槽108具有一凹槽,第一锁紧扣503具有一凸出部,通过将第一锁紧扣503的凸出部卡接于锁紧槽108的凹槽内,可实现面板50的锁紧固定。
92.面板50可通过左右两侧的第一限位扣501对左右两侧进行限位(后文详述),再通过上端或下端的第一定位扣502可对上端或下端进行定位,然后再通过下端或上端的第一
锁紧扣503进行锁紧固定。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第一定位扣502可以设置于面板50的上端或下端,相应的,第一锁紧扣503则位于面板50的下端或上端,二者的区别只是装配的方向不同。
93.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面板50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扣504,第二限位扣504位于面板50分别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相接触面的侧边前沿,如图15、图15d所示。优选的,面板50安装于面板体10上时,第二限位扣504位于面板体10、左侧板20与出风框40三者装配后形成的第一限位槽505,以及面板体10、右侧板30与出风框40三者装配后形成的第二限位槽中,如图16、图16a以及图17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面板50上还设置有第二限位扣504,通过将第二限位扣504卡接于第一限位槽505和第二限位槽中,可起到防止面板50两侧前沿边缘尖角处起翘的作用。
9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第一定位部位于面板50下端,第一锁紧部位于面板50上端,将面板50安装于面板体10上时,推动面板50向靠近出风框40的方向滑动并使面板50的下端边缘搭配于出风框40的背部。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使面板50的下端边缘搭配于出风框40的背部,由于气流正对出风框40流动,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将出风框40与面板50前沿之间的配合间隙隐藏于出风框40背面,保证了二者配合的密封性,避免了气流的正面冲击,可避免凝露问题。
95.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出风框40上设置有挡风筋404,出风框40和面板50安装于面板体10后,挡风筋404位于出风框40与面板50之间的间隙处。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出风口处面板50前沿搭配在出风框40的背部,且出风框40与面板50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挡风筋404,如图13和13a所示。如图13所示,气流是正对出风框40流动的,面板50前沿和出风框40的配合间隙隐藏在出风框40的背部,避免了气流的正面冲击,加上挡风筋404的作用,使气流无缝可钻,进一步保证配合的密封性,可从根本上避免凝露问题。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面板装配方案导致出风口前沿配合处存在缝隙,存在漏风而产生凝露的问题。
96.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和进风框60分别通过卡扣组件和/或螺钉组件可拆卸安装于面板体10上。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和进风框60分别通过卡扣组件和/或螺钉组件可拆卸安装于面板体10上,其中,面板体10为室内机外观的主框架,起支撑以及衔接各外观结构件(包括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面板50和进风框60)的作用,各外观结构件通过连接组件包裹装配在面板体10上,使得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可基于客户需求在同一面板体10的基础上更换各外观结构件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此满足客户对壳体组件外观多样化的需求;并且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在实现外观多样化时,具有目标导向性(例如客户想要改变面板50的外观,则只需新开面板50的模具即可;或者客户想要改变出风框40的外观,则只需新开出风框40的模具即可),使得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在实现外观切换时,只需更换相应的外观结构件即可,可大幅节约开模成本,缩短开模周期。即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壳体无法满足外观多样化且低成本切换的技术问题。图3示出了在图1基础上更改进风框60后的壳体组件装配示意图;图4示出了在图1基础上更改出风框40后的壳体组件装配示意图。不限于此,本实施例的壳体组件还可根据客户的需求任意组合替换,依次满足外观多样化以及个性化需求。
97.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通过卡扣组件和/或螺钉组件将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和进风框60可拆卸安装于面板体10上,在安装时,可实现快速拆装的装配效果;并且卡扣组件不局限于外观的形状,使得其灵活性非常高,在后期衍生产品外观时,可实现全新外观风格而对面板体10不用更改,无需新开面板体10的模具,可大大节省成本,并且缩短全新产品的开发时间。
98.下面对各连接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可知的,卡扣组件不限于下述的结构。
9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分别通过第一卡扣组件安装于面板体10的左侧和右侧,第一卡扣组件包括插扣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锁紧部。优选的,并且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安装于面板体10上时,通过第二定位部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定位并使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分别与面板体10贴合后,推动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并通过插扣部和第二锁紧部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限位。更优选的,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为圆弧形,其圆弧与面板50的圆弧相衔接,如图2、图7~9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通过插扣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锁紧部与面板体10和面板50可拆卸连接,可使得壳体组件的各部分紧密连接,而且拆装方便。
100.优选的,插扣部包括第一插扣部,第一插扣部包括插扣孔201和第一限位扣501。其中,插扣孔201位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分别与面板50相接触的面上,第一限位扣501位于面板50的左右两侧,并且第一插扣部通过第一限位扣501与插扣孔201的扣接而对面板50左右侧限位并使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50可拆卸连接。如图8所示,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50相接触的面上设置有两个插扣孔201,两个插扣孔201分布于该面靠近前后两端的位置;如图15和15a所示,面板50的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两个第一限位扣501,在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第一限位扣501插入插扣孔201内,可实现对面板50左右侧的限位。如图15a所示,第一限位扣501具有倒扣结构,第一限位扣501插入插扣孔201内,并通过倒扣结构与插扣孔201扣接,可实现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50之间的固定连接。
101.优选的,插扣部包括第二插扣部,第二插扣部包括第一插扣槽202和第一插扣101。其中,第一插扣槽202位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后侧,第一插扣101位于面板体10左侧和右侧并与第一插扣槽202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二插扣部通过第一插扣101插入第一插扣槽202内而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限位。如图9所示,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相接触面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一插扣槽202。相应的,如图5和5a所示,面板体10左侧和右侧并与第一插扣槽20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扣101,在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第一插扣101插入第一插扣槽202内,可实现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上下两端的限位。
102.优选的,第二定位部包括第二定位扣203和第一定位孔102。其中,第二定位扣203设置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上侧、下侧、前侧和/或后侧,第一定位孔102设置于面板体10的左侧和右侧并与第二定位扣203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二定位部通过第二定位扣203与第一定位孔102的卡接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进行导向定位。如图9所示,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六个第二定位扣203,六个第二定位扣203分布在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上侧、下侧、前侧和后侧;如图5和5b所示,面板体10左侧和右侧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02,在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第二定位扣203插入第一定位孔102内可实现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导向定位。如图9所示,第二定位扣203
具有倒钩结构,第二定位扣203插入第一定位孔102内,并通过倒钩结构与第一定位孔102卡接,可实现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之间的连接。
103.优选的,第二锁紧部包括第二锁紧扣204和悬臂扣103,其中,第二锁紧扣204设置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后侧,悬臂扣103设置于面板体10的左侧和右侧并与第二锁紧扣204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二锁紧部通过第二锁紧扣204与悬臂扣103的卡接将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锁紧固定。如图9和9a所示,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相接触面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二锁紧扣204。相应的,如图5和5c所示,面板体10左侧和右侧并与第二锁紧扣204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悬臂扣103,在对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进行组装时,通过第二锁紧扣204与悬臂扣103的卡接可将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锁紧固定。
104.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出风框40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和锁紧组件安装于面板体10的出风口处。优选的,锁紧组件为螺钉组件和/或第三卡扣组件。更优选的,出风框40安装于面板体10上时,通过第二卡扣组件对出风框40定位,推动出风框40滑动并通过锁紧组件将出风框40固定于面板体10上。图10和11示出了出风框40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出风框40与面板体10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组件和锁紧组件,使得出风框40在与面板体10装配时,可通过第二卡扣组件进行导向定位,通过锁紧组件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将出风框40准确的装配至面板体10上。
105.优选的,第二卡扣组件包括定位插扣401和第二定位孔104,其中,定位插扣401设置于出风框40的左右两侧和后侧,第二定位孔104设置于面板体10与出风框40相接触的一面上并与定位插扣401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二卡扣组件通过定位插扣401与第二定位孔104的插接对出风框40进行导向定位。如图11和11a所示,出风框40与面板体10相接触面的左右两侧和后侧设置有多个定位插扣401,多个定位插扣401均匀分布在出风框40的后侧和左右两侧,例如出风框40上设置有10个定位插扣401;相应的,如图6和6a所示,面板体10上与定位插扣40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04,在对出风框4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定位插扣401插入第二定位孔104内,可便于对出风框40进行导向定位。
106.优选的,螺钉组件包括螺钉固定台402和螺钉固定座105。其中,螺钉固定台402设置于出风框40的前侧,螺钉固定座105设置于面板体10上并与螺钉固定台402相对应的位置,并且螺钉组件通过安装于螺钉固定台402和螺钉固定座105的螺钉将出风框40和面板体10锁紧固定。如图11和11b所示,出风框40与面板体10相接触面的前侧设置有多个螺钉固定台402,多个螺钉固定台402均匀分布在出风框40的前侧,例如出风框40上设置有四个螺钉固定台402;相应的,如图6和6b所示,面板体10上与螺钉固定台40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螺钉固定座105,在对出风框4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螺钉安装于螺钉固定台402和螺钉固定座105内,可将出风框40和面板体10固定连接。
107.优选的,第三卡扣组件包括第二插扣403和第二插扣槽106。第二插扣403设置于出风框40的前侧,第二插扣槽106设置于面板体10上并与第二插扣403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三卡扣组件通过第二插扣403插入第二插扣槽106内将出风框40和面板体10锁紧固定。如图12所示,第二插扣槽106是由两个u型插扣组成的,两个u型插扣之间具有间隙,第二插扣403插入该间隙中。由于u型插扣具有一定弹性,将第二插扣403插入该间隙后,u型插扣恢复到原位可将第二插扣403卡紧,从而实现出风框40和面板体10锁紧固定。
108.本实施例优选技术方案的出风框40和面板体10之间可只通过螺钉组件锁紧固定,
也可只通过第三卡扣组件锁紧固定,也可通过螺钉组件和第三卡扣组件锁紧固定。当出风框40和面板体10之间只通过第三卡扣组件锁紧固定时,可以提高装配效率且减少螺钉物料成本;而且可使整个外观件的装配结构实现无螺钉装配,提高产品竞争力。若为了保证产品可靠性,也可采用通过螺钉组件和第三卡扣组件共同锁紧固定,当第三卡扣组件无法实现有效紧固时,可再通过螺钉组件增强出风框40和面板体10之间的紧固作用。
109.根据一个优选实施方式,进风框60通过第四卡扣组件安装于面板体10上,第四卡扣组件包括第三定位部和第三锁紧部。优选的,进风框60安装于面板体10上时,通过第三定位部对进风框60定位,通过第三锁紧部将进风框60固定于面板体10上,并通过固定于面板体10上的进风框60限制面板50滑动。图18和19示出了进风框60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进风框60与面板体10相接触的一面上设置第三定位部和第三锁紧部,使得进风框60在与面板体10装配时,可通过第三定位部进行导向定位,通过第三锁紧部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将进风框60准确的装配至面板体10上。
110.优选的,第三定位部包括第三定位扣601和第三定位孔,其中,第三定位扣601设置于进风框60的后侧,第三定位孔设置于面板体10与进风框60相接触的一面并与第三定位扣601相对应的位置,第三定位扣601凸出于进风框60的后侧,并且第三定位部通过第三定位扣601与第三定位孔的搭接对进风框60进行导向定位。如图19和19a所示,进风框60的后侧设置有多个第三定位扣601,多个第三定位扣601均匀分布在进风框60的后侧上,例如,进风框60的后侧设置有7个第三定位扣601,第三定位扣601凸出于进风框60的后侧,相应的,可在面板体10上与第三定位扣60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定位孔,第三定位孔为凹槽,在对进风框6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第三定位扣601搭接于凹槽内,可实现对进风框60的导向定位。
111.优选的,第三锁紧部包括第三锁紧扣602和卡槽109,其中,第三锁紧扣602设置于进风框60的前侧、左侧和右侧,卡槽109设置于面板体10与进风框60相接触的一面并与第三锁紧扣602相对应的位置,并且第三锁紧部通过第三锁紧扣602和卡槽109的卡接将进风框60与面板体10锁紧固定。如图19和19b所示,进风框60与面板体10相接触面的前侧和左右两侧上设置有多个第三锁紧扣602,多个第三锁紧扣602均匀分布在进风框60的前侧和左右两侧,例如,进风框60的左右两侧各设置2个第三锁紧扣602,前侧设置有7个第三锁紧扣602,相应的,如图5和5f所示,面板体10上与第三锁紧扣602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109,在对进风框60进行组装时,通过将第三锁紧扣602卡接于卡槽109内,可便于对进风框60进行锁紧。如图5f和19b所示,第三锁紧扣602具有一凸出部,卡槽109具有一凹槽,通过将第三锁紧扣602的凸出部卡接于卡槽109的凹槽内,可实现进风框60的锁紧固定。
112.下面对本实施例的面板体10、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面板50和进风框60的装配顺序以及各零件之间的配合结构细节做如下说明。如图20~29所示,图中箭头方向为各零部件的装配方向。
113.图20示出了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安装步骤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装配方向和步骤。如图20所示,首先将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第二定位扣203与面板体10的第一定位孔102对齐插入,当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贴合上后,再将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沿图示箭头方向向上提拉卡入,使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第二锁紧扣204与面板体10的悬臂扣103锁紧并保证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上下方向的限位。如图21、图21a、图22和图22a所示,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与面板体10装配到位后,此时第二定位扣203
勾住面板体10,面板体10的第一插扣101卡入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第一插扣槽202内,保证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左右方向的限位。
114.图23示出了出风框40的安装步骤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出风框40的装配方向。如图23所示,首先将出风框40的定位插扣401对准面板体10的第二定位孔104,沿图示箭头方向推动出风框40滑动并与与面板体10装配到位,然后再用4颗螺钉将出风框40紧固在面板体10上。如图24、24a和24b为出风框40与面板体10装配结构细节图,此时出风框40的定位插扣401卡入面板体10的第二定位孔104中,起到限位作用;出风框40的螺钉固定台402搭接固定在面板体10的螺钉固定座105上,用螺钉连接紧固,保证装配可靠性。
115.图25示出了面板50的安装步骤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面板50的装配方向。如图25所示,首先将面板50左右侧的第一限位扣501对准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上的插扣孔201,沿图示箭头方向卡入;其次将面板50的两侧边贴合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沿着图示箭头方向向下推动面板50装配到位。如图26、27为面板50装配到位后的结构细节图,此状态下面板50的第一限位扣501与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上的插扣孔201紧紧贴合,面板50的第一限位扣501的头部钩状结构将左侧板20和右侧板30的插扣孔201勾住,防止面板50左右两侧起翘,同时保证缝隙均匀。如图27、27a和27b所示,面板50的第一定位扣502与面板体10的导向定位槽107紧贴配合,此结构起到面板50上下方向限位的作用。面板50上的第一锁紧扣503和面板体10的锁紧槽108咬合锁紧,起到锁紧且固定面板50的作用。面板50上的第一锁紧扣503的悬臂设计较长,使其具备锁紧功能的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弹性,便于面板50的安装及拆卸。
116.图28示出了进风框60的安装步骤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为进风框60的装配方向。如图28所示,首先将进风框60后侧的第三定位扣601卡进面板体10后侧的定位孔中,然后再将进风框60沿着如图28的箭头方向按压,使进风框60的第三锁紧扣602与面板体10的卡槽109锁紧配合,实现进风框60的紧固。如图29、29a和29b为进风框60装配到位后的结构装配细节图,此时进风框60的第三定位扣601搭接在面板体10的定位孔中,第三锁紧扣602卡入卡槽109中。
117.与常规面板采用活页加卡扣的装配方案不同,本实施例的面板50采用推拉式的装配方案,面板50前侧设计第一定位扣502,后侧设计第一锁紧扣503,左右两侧设计第一限位扣501,可实现推拉式快速拆装的装配效果。其次,本实施例面板50前沿和出风框40的装配形式,可实现气流导向和密封效果,防止发生凝露问题,提高用户体验。再次,本实施的壳体组件采用外观零件(左侧板20、右侧板30、出风框40、面板50和进风框60)包裹面板体10的结构装配方案,在同一个面板体10的基础上实现外观零件的任意切换,以此满足外观多样性且低成本的切换需求。
118.另一方面,本实施例的所有外观零部件全部装配在核心零件面板体10之上,面板体10通过各卡扣组件与外部的所有外观零部件配合,因此具有非常高的通配性;而且这种卡扣组件不局限于外观的形状,使得其灵活性非常高,在后期衍生产品外观时,只需按照前述展示的稍加更改外观设计的曲面,形成新的外观,即可实现全新外观风格,而内部极其复杂和高成本的面板体10不用更改,无需新开模具,可以大大节省成本,并且缩短全新产品的开发时间。
119.实施例2
120.本实施例的室内机,包括实施例1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壳体组件,该种室内机可实现推拉式快速拆装面板50的装配效果;而且该种装配结构对外观的局限性较小,对结构新颖的外观同样适用,灵活性高。
121.实施例3
122.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实施例2中任一技术方案的室内机,该种空调器可实现推拉式快速拆装面板50的装配效果;而且该种装配结构对外观的局限性较小,对结构新颖的外观同样适用,灵活性高。
1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