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水盘组件、空调引水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43086发布日期:2021-10-24 07:0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接水盘组件、空调引水结构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接水盘组件、具有该接水盘组件的空调引水结构及具有该空调引水结构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消费者对空调器的需求也将更加多元化,空调器的发展趋势逐渐向多元化、高效化方向发展,按照安装方式和应用场合可将空调分为:壁挂式空调、立柜式空调和窗式空调。
3.在现有的立柜式空调中,其部分支架产生的冷凝水未能加以引水,导致部分冷凝水滞留在空调内部。此外,现有立柜式空调采用接水盘收集并排出空调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而现有接水盘的接水结构的底面呈水平状态,不利于水快速排至排水口,甚至造成部分水滞留。滞留在空调内部以及接水盘内的积水未能及时排除,容易产生发霉现象,影响用户体验,甚至危害用户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顺畅引水且快速排水的接水盘组件,避免出现因积水产生发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5.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接水盘组件的空调引水结构。
6.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引水结构的空调器。
7.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水盘组件,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内设置有安装座,安装座的第一端与第一接水盘的周壁连接,安装座的第二端与第一接水盘的周壁之间具有过槽,安装座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第一导流槽的第一端通过过槽与第二导流槽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二导流槽的第二槽底面开设有贯穿设置的排水孔,第一导流槽的第一槽底面朝向过槽倾斜设置,第二槽底面朝向排水孔倾斜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排水孔位于第二槽底面的最低位置,第一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之间的距离。
8.由上述方案可见,接水盘组件的第一接水盘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因此第一导流槽的第一槽底面与第二导流槽的第二槽底面之间具有高度差,同时第一导流槽的第一槽底面朝向过槽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导流槽内收集的冷凝水可顺畅地引流到第二导流槽内,避免出现积水现象。而且,第二导流槽的第二槽底面朝向排水孔倾斜设置,即在竖直方向上,排水孔位于第二槽底面的最低位置,使得第二导流槽内收集的冷凝水能够快速排出,避免出现积水现象。接水盘组件的第一接水盘通过设置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导流槽和第二导流槽,以及第一导流槽的第一槽底面和第二导流槽的第二槽底面均倾斜设置,使得接水盘组件达到顺
畅引水且快速排水的目的,在空调器使用完毕后实现接水盘组件快速进入干燥的状态,避免出现因积水产生发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解决了现有接水盘未能快速排水甚至造成部分水滞留的问题,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
9.进一步的方案是,安装座开设有第三导流槽,第三导流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流槽连通,第三导流槽的第三槽底面分别朝向第三导流槽的两端倾斜设置,或者,第三导流槽的第三槽底面朝向第三导流槽靠近排水孔的一端倾斜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第三导流槽的端部与排水孔之间的距离大于邻接第三导流槽端部的第二槽底面与排水孔之间的距离。
10.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接水盘靠近安装座的第一端开设有第四导流槽,第四导流槽具有与第二导流槽相连通的开口,第四导流槽的第四槽底面朝向开口倾斜设置。
11.进一步的方案是,排水孔靠近安装座的第二端设置。
12.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接水盘由泡沫塑料制成。
13.进一步的方案是,接水盘组件还包括第二接水盘,第一接水盘设置在第二接水盘上,第二接水盘开设有贯穿设置的出水孔,出水孔与排水孔对接。
14.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引水结构,包括接水盘组件,接水盘组件为上述的接水盘组件。
15.进一步的方案是,空调引水结构还包括蒸发器支架,蒸发器支架位于接水盘组件的第一接水盘的安装座上,蒸发器支架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引水槽,引水槽位于第一接水盘的第二导流槽上方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引水槽的槽底面开设有通槽,引水槽的槽底面朝向通槽倾斜设置。
16.由上述方案可见,引水槽收集蒸发器支架的第一侧壁上的冷凝水,并通过倾斜设置的引水槽的槽底面顺畅引流至下方的第一接水盘的第二导流槽内,使得蒸发器支架产生的部分冷凝水被收集并顺畅引流至第一接水盘内排出,避免这部分冷凝水滞留在空调内部,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
17.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竖直方向上,引水槽靠近第一接水盘设置。
18.进一步的方案是,蒸发器支架的第二侧壁设置有引水筋条,蒸发器支架邻接安装座的第一端面开设有贯穿槽,贯穿槽位于第一接水盘的第一导流槽上方,引水筋条朝向贯穿槽倾斜延伸设置。
19.进一步的方案是,在竖直方向上,引水筋条靠近蒸发器支架的第一端面设置。
20.进一步的方案是,蒸发器支架远离安装座的第二端面开设有多个贯穿孔,多个贯穿孔均位于第二导流槽上方。
21.进一步的方案是,一个贯穿孔与至少一个引流槽相连通,引流槽位于蒸发器支架的第二端面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引流槽的槽底面朝向贯穿孔倾斜设置。
22.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引水结构,空调引水结构为上述的空调引水结构。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的分解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中接水盘组件的结构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中第一接水盘的主视图。
27.图5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中第二接水盘的主视图。
28.图6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中蒸发器支架的结构图。
29.图7是图6在a处的放大图。
30.图8是图6在b处的放大图。
31.图9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中蒸发器支架的结构剖视图。
32.图10是图9在c处的放大图。
33.图11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34.图12是图11在d处的放大图。
35.图13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引水结构实施例中蒸发器支架的冷凝水引流示意图。
36.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37.参见图1和图2,空调引水结构1包括蒸发器支架2和接水盘组件3,蒸发器支架2位于接水盘组件3上,蒸发器支架2的第一侧壁安装有蒸发器6和电加热器5,接水盘组件3用于收集并排出蒸发器支架2和蒸发器6所产生的冷凝水。
38.参见图3至图5,本实施例接水盘组件3包括第一接水盘31和第二接水盘32,第一接水盘31内设置有安装座311,安装座311的第一端与第一接水盘31的周壁连接,安装座311的第二端与第一接水盘31的周壁之间具有过槽313。安装座3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导流槽312和第二导流槽314,第一导流槽312的第一端通过过槽313与第二导流槽314的第一端相连通,第二导流槽314的第二槽底面开设有贯穿设置的排水孔317,本实施例排水孔317靠近安装座311的第二端设置。第一导流槽312的第一槽底面朝向过槽313倾斜设置,第二槽底面朝向排水孔317倾斜设置。在竖直方向上,排水孔317位于第二槽底面的最低位置,第一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317之间的距离h1大于第二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317之间的距离h2。
39.本实施例接水盘组件3的第一接水盘31在竖直方向上,第一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317之间的距离h1大于第二槽底面的第一端与排水孔317之间的距离h2,因此第一导流槽312的第一槽底面与第二导流槽314的第二槽底面之间具有高度差,同时第一导流槽312的第一槽底面朝向过槽313倾斜设置,使得第一导流槽312内收集的冷凝水可顺畅地引流到第二导流槽314内,避免出现积水现象。而且,第二导流槽314的第二槽底面朝向排水孔317倾斜设置,即在竖直方向上,排水孔317位于第二槽底面的最低位置,使得第二导流槽314内收集的冷凝水能够快速排出,避免出现积水现象。本实施例接水盘组件3的第一接水盘31通过设置具有高度差的第一导流槽312和第二导流槽314,以及第一导流槽312的第一槽底面和第二导流槽314的第二槽底面均倾斜设置,使得接水盘组件3达到顺畅引水且快速排水的目的,在空调器使用完毕后实现接水盘组件3快速进入干燥的状态,避免出现因积水产生发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解决了现有接水盘未能快速排水甚至造成部分水滞留的问题,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
40.其中,本实施例安装座311开设有第三导流槽315,第三导流槽31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导流槽314连通,第三导流槽315的第三槽底面分别朝向第三导流槽315的两端倾斜设置,
或者,第三导流槽315的第三槽底面朝向第三导流槽315靠近排水孔317的一端倾斜设置。在竖直方向上,第三导流槽315的端部与排水孔317之间的距离大于邻接第三导流槽315端部的第二槽底面与排水孔317之间的距离,即第三导流槽315和第二导流槽314之间具有高度差,同时第三导流槽315的第三槽底面倾斜设置,使得第三导流槽315内收集的冷凝水可顺畅地引流到第二导流槽314内,避免出现因积水产生发霉现象,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1.另外,本实施例第一接水盘31靠近安装座311的第一端开设有第四导流槽316,第四导流槽316具有与第二导流槽314相连通的开口,第四导流槽316的第四槽底面朝向开口倾斜设置,使得第四导流槽316内收集的冷凝水可顺畅地引流到第二导流槽314内,避免出现因积水产生发霉现象,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2.本实施例第一接水盘31设置在第二接水盘32上,第一接水盘31由泡沫塑料制成,第二接水盘32用于承托第一接水盘31。其中,第二接水盘32开设有贯穿设置的出水孔321,第二接水盘32的出水孔321与第一接水盘31的排水孔317对接,而且第二接水盘32的出水孔321外接有排水管4,从而能够快速排出冷凝水。
43.参见图6至图13,本实施例蒸发器支架2位于接水盘组件3的第一接水盘31的安装座311上。蒸发器支架2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引水槽23,引水槽23位于第一接水盘31的第二导流槽314上方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引水槽23的槽底面开设有通槽231,引水槽23的槽底面朝向通槽231倾斜设置。具体地,蒸发器支架2的第一侧壁设置有两个引水槽23,两个引水槽23分别邻接蒸发器支架2的开口两侧设置。在在竖直方向上,两个引水槽23靠近第一接水盘31设置,且两个引水槽23相对设置。两个引水槽23收集蒸发器支架2的第一侧壁的开口两侧上的冷凝水,并通过倾斜设置的引水槽23的槽底面顺畅引流至下方的第二导流槽314内,使得蒸发器支架2产生的部分冷凝水被收集并顺畅引流至第一接水盘31内排出,避免这部分冷凝水滞留在空调内部,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其中,为了让引水槽23内的冷凝水能够准确地引流至下方的第二导流槽314内,通槽231位于引水槽23远离蒸发器支架2的开口侧的一端。
44.其中,本实施例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侧壁设置有引水筋条24,蒸发器支架2邻接安装座311的第一端面开设有贯穿槽25,贯穿槽25位于第一接水盘31的第一导流槽312上方,引水筋条24朝向贯穿槽25倾斜延伸设置。具体地,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侧壁设置有两条引水筋条24,两条引水筋条24分别邻接蒸发器支架2的开口两侧设置。对应地,贯穿槽25的数量也为两个,一个贯穿槽25适配一条引水筋条24。在竖直方向上,两条引水筋条24靠近蒸发器支架2的第一端面设置,且两条引水筋条24相对设置。引水筋条24朝向贯穿槽25倾斜延伸设置,可顺畅引流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侧壁的开口两侧上的冷凝水至下方的第一导流槽312内,使得蒸发器支架2产生的部分冷凝水被顺畅引流至第一接水盘31内排出,避免这部分冷凝水滞留在空调内部,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其中,为了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侧壁的开口两侧上的冷凝水能够准确地引流至下方的第一导流槽312内,贯穿槽25位于引水筋条24远离蒸发器支架2的开口侧的一端。
45.此外,本实施例蒸发器支架2远离安装座311的第二端面开设有多个贯穿孔21,多个贯穿孔21均位于第二导流槽314上方,从而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端面上的冷凝水可通过多个贯穿孔21引流至下方的第二导流槽314内并排出,避免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端面上滞留冷凝水,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具体地,一个贯穿孔21与至少一个引流槽22相连通,引
流槽22位于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端面上并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引流槽22的槽底面朝向贯穿孔21倾斜设置,从而蒸发器支架2的第二端面上的冷凝水可顺畅通过引流槽22引流至贯穿孔21,之后在重力作用下引流至第二导流槽314内并排出。
46.本实施例接水盘组件3的第一接水盘31具有第一导流槽312、第二导流槽314、第三导流槽315和第四导流槽316,通过多个导流槽收集蒸发器支架2和蒸发器6不同部位的冷凝水并排出,解决现有空调器在使用过程中部分产生的冷凝水未能引流至接水盘内排出,造成部分冷凝水滞留在空调器内部,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在竖直方向上,多个导流槽之间具有高度差,使所收集的冷凝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实现冷凝水的快速排干,同时导流槽的槽底面倾斜设置,使得接水盘组件3达到顺畅引水且快速排水的目的,在空调器使用完毕后实现接水盘组件3快速进入干燥的状态,避免出现因积水产生发霉现象,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7.此外,本实施例蒸发器支架2通过设置引水槽23、引水筋条24和贯穿孔21等多个引水结构,使得蒸发器支架2不同部位产生的冷凝水能够被收集并顺畅地引流至第一接水盘31内的不同导流槽内排出,避免蒸发器支架2部分冷凝水滞留在空调内部,导致积水霉变影响用户健康。
48.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