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燃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69178发布日期:2021-12-18 00:0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燃具,具体为一种餐饮等行业常用的且可多方位调整火焰大小的小型燃烧炉。


背景技术:

2.小型燃烧炉是餐饮等行业常用的器具,比如酒精炉、燃气炉等,其是在炉体中加入液态或固态的酒精,或是配套燃气瓶,点燃后可用于火锅等食物的加热,特别是在饭店或家庭的餐桌上极为常见常用。
3.现有的酒精炉是在炉体中间设置一个可盛放酒精的腔体,腔体上方设置一个可开启或关闭的调节盖板,在腔体中放入酒精并点燃酒精后,可通过调整调节盖板的开合度来调整酒精燃烧火焰的大小(调节盖板完全打开时,酒精燃烧充分,火焰较大,当调节盖板适当关闭后,冒出的火焰较小,当调节盖章完全关闭后,火焰熄灭),从而控制上方所放的火锅的烧煮温度。此种酒精炉的缺点是:1、中间盛放酒精的腔体较小,所能盛放的酒精量不多,如果火锅的时间较长,则在酒精烧完后需要熄火另行添加酒精,而在添加酒精的时候,又需要端起烧得滚烫的火锅,因此,使用极为不方便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2、此种酒精炉盛放酒精的腔体位于整体炉体的中间位置,而火锅同样会放置在炉体中部的上方位置,如此就造成了火焰仅能对火锅的底部中间位置进行加热,使得炉体对火锅的加热较慢且加热不均匀;3、众所周知,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但在使用酒精炉对火锅进行加热的时候,因盛放酒精的腔体固定,而支撑火锅的支撑架的位置也是固定的,如此就使得火锅与炉体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火焰时大时小,而火锅的形状也有所不同(有平底的,有各同不同程度的尖底的),实际就很难做到真正利用火焰的外焰对火锅底部进行加热,如果不能用温度最高的外焰对火锅加热,就会造成火焰能量的大量损失,节能效果很差;4、因为使用酒精作为燃料,而酒精极易燃烧,就算是滴撒在餐桌桌面上仍会燃烧,在使用时,盛放酒精的腔体是敞开的,当炉体或是餐桌受到碰撞时酒精极易从腔体中洒出从而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
4.而对于采用小瓶燃气瓶作为燃料的燃气炉来讲,虽然无需象酒精炉那样去添加酒精,也不存在酒精洒出等安全隐患,但仍存在如上述酒精炉缺点第2、3条所述的无法用外焰对火锅加热且加热较慢与不均匀的情况,且在更换燃气瓶的时候极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可多方位调整火焰大小的小型燃烧炉,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6.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小型燃烧炉,主要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炉体,壳体的顶面设置有调节盖板及四个对称的支撑脚,壳体顶面的中间开有燃烧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体主要由用以盛放燃烧液的密封腔体,以及安装在密封腔体上方的燃烧组件构成,所述密封腔体的顶面
设置有燃烧液添加口并延伸至壳体外表,所述的燃烧组件主要由外围筒、可升降的燃烧架、内围筒组装构成,所述的外围筒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底端固定于密封腔体顶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燃烧架由外圈骨架,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于外圈骨架中心位置且与外圈骨架面垂直的升降套,以及均匀安装在外圈骨架外围并用以安放燃烧绳的多个安装架组装构成,所述升降套的外圆面设置有轮齿,升降套的内圆套接在垂直安装于密封腔体顶面且设置于外围筒中心位置的升降杆上,所述升降套可在所述升降杆上上下滑动,所述的升降套还配备有一根可调节其在升降杆上上下位置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露于壳体外部便于用手拧动,另一端为齿轮并与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配套为换向齿轮,所述安放在安装架上的燃烧绳通过密封腔体顶面设置的小孔插入密封腔体中,所述的内围筒的顶端面中心位置开有孔洞并通过该孔洞套接在升降杆上,内围筒的四周侧壁开有与燃烧架上支撑架配套的槽,所述燃烧架的外圈骨架及安装架安放于内围筒与外围筒所形成的中间空隙中。
8.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围筒的顶端外沿设置有一圈向外延伸的边沿部,用以支撑起壳体,防止火锅放到支撑脚上后壳体受力塌陷变形。
9.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外圈骨架外围的安装架为框形架或平放的柱体等,只需能安放燃烧绳且燃烧绳不会掉落即可。
10.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燃烧绳为缠绕在安装架上的一根或多根,燃烧绳的两端通过密封腔体顶面设置的小孔插入密封腔体中,该插入燃烧绳的小孔设置于内围筒与外围筒所形成的中间空隙处的密封腔体顶面。
11.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为周向设置(外圆面设置有多条一整圈的轮齿)或单侧面设置,当采用周向设置时,调节杆一端的齿轮只要水平从任意方向与其配套成换向齿轮即可,当采用单侧面设置时,调节杆一端的齿轮则从该侧面与其配套成换向齿轮。
12.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调节杆通过套筒或卡环水平固定在壳体内,在壳体与炉体组装完成后,调节杆与升降套形成换向齿轮。
13.对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顶面设置的调节盖板由两块可同步逆向转动的弧形盖板组成,两块弧形盖板在合拢后覆盖于内围筒与外围筒所形成的中间空隙的上方。
14.有益效果:1、盛放燃烧液的密封腔体空腔大,盛放的燃烧液较多,增加了燃烧时间,减少了换液次数,同时,本燃烧炉采用环保油作为燃烧液,且燃烧液完全处于密封的密封腔体中,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碰撞等原因而撒落出来,使用过程更安全;2、通过一圈燃烧绳上的火焰对火锅底部大面积加热,火锅加热更均匀;3、中间的燃烧架可上下调节其高度,在使用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燃烧架从而充分利用火焰的外焰加热,加热速度更快,更节能环保,这是最重要的一点;4、本燃烧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壳体的仰视立体结构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调节盖板的结构图;
18.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密封腔体的立体结构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燃烧架的立体结构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内围筒的立体结构图;
21.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调节杆的立体结构图;
22.图9为本实用新型之壳体的立体结构图;
23.图10为对应部件连接的结构放大图。
24.图中:1

壳体,2

调节盖板,3

支撑脚,4

燃烧口,5

密封腔体,6

燃烧液添加口,7

外围筒,8

内围筒,9

外圈骨架,10

支撑架,11

升降套,12

安装架,13

轮齿,14

升降杆,15

调节杆,16

齿轮,17

小孔,18

孔洞,19

槽,20

边沿部,21

燃烧绳,22

支撑体,23

限位切口,24

拨杆,25

调节杆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如下:
26.参见附图1

10所示,一种小型燃烧炉,主要包括壳体1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炉体,壳体为方形的中空腔体,壳体的顶面设置有调节盖板2(顶面的底侧)及四个对称的支撑脚3(顶面的上侧),支撑脚用以支撑火锅锅体,壳体顶面的中间开有燃烧口4,该燃烧口的大小与炉体的外围筒的大小一致,所述的炉体主要由用以盛放燃烧液的密封腔体5,以及安装在密封腔体上方的燃烧组件构成,所述密封腔体的顶面设置有燃烧液添加口6,该燃烧液添加口通过管子延伸至壳体外表,其最外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的燃烧组件主要由外围筒7、可升降的燃烧架、内围筒8组装构成,所述的外围筒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底端固定于密封腔体顶面中间位置,所述的燃烧架由圆形的外圈骨架9,通过支撑架10(该支撑架可以如附图中所示的四根或均匀分布的三根、五根或更多根)固定安装于外圈骨架中心位置且与外圈骨架面垂直的升降套11,以及均匀安装在外圈骨架外围并用以安放燃烧绳21的多个安装架12组装构成,所述升降套的外圆面设置有轮齿13,升降套的内圆套接在垂直安装于密封腔体顶面且设置于外围筒中心位置的升降杆14上,所述升降套可在所述升降杆上上下滑动,所述的升降套还配备有一根可调节其在升降杆上上下位置的调节杆15,所述调节杆的一端露于壳体外部便于用手拧动,另一端为齿轮16并与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配套为换向齿轮,所述安放在安装架上的燃烧绳通过密封腔体顶面设置的小孔17插入密封腔体中,所述的内围筒的顶端面中心位置开有孔洞18并通过该孔洞套接在升降杆上(套接在燃烧架的上方),内围筒的四周侧壁开有与燃烧架上支撑架配套的槽19,所述燃烧架的外圈骨架及安装架安放于内围筒与外围筒所形成的中间空隙中并可在该空隙中上下移动。
27.在具体实施时:
28.1、外围筒的顶端外沿设置有一圈向外延伸的边沿部20,该边沿部的顶面与壳体顶板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两块调节盖板安装在该间隙内并可通过拨杆使两块调节盖板在该间隙内自由平行摆动。由于两块调节盖板为薄片状,其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因本身重量而导致其片状体向下弯曲变形,因此,本边沿部的作用就是设置于调节盖板的下方从而防止/阻止两块调节盖板的弯曲变形。
29.2、在实际制作时,所述外圈骨架外围的安装架可以为框形架(如附图中所示),也可以是平放的柱体或钩状体(有一能钩住燃烧绳的弯钩)或其他结构,此安装架的形状与结构不受特定限制,只需能安放燃烧绳且燃烧绳不会掉落即可。
30.3、燃烧绳可采用普通的棉条燃烧绳等,燃烧绳的数量可以是一整根或者是多根。
为了能让燃烧绳更好的从密封腔体中吸取燃烧液燃烧,最好是采用多根燃烧绳,每根燃烧绳都缠绕在安装架上,燃烧绳的两端通过密封腔体顶面设置的小孔17插入密封腔体中吸收燃烧液,每根燃烧绳配备两个小孔,小孔设置于内围筒与外围筒所形成的中间空隙处的密封腔体顶面。在使用时,可用打火机等点火工具点燃燃烧绳,且燃烧绳从密封腔体中持续吸取燃烧液从而保证其能持续燃烧。
31.4、调节杆通过套筒或卡环水平固定在壳体内(调节杆的杆体放置在套筒或卡环内并可自由转动,套筒或卡环则固定在壳体上),调节杆的一端露于壳体外表(壳体上开有用以让调节杆伸出的孔),使用时可通过其转动调节杆从而通过换向齿轮实现燃烧组件的上升与下降,调节杆另一端的齿轮则与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配套成换向齿轮。调节杆固定在壳体上的安装方式不受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保证调节杆在安装完成后调节杆可自由转动且调节杆一端的齿轮与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啮合稳定即可。在具体实施时,可在附图中所示的位置安装一支撑体22,支撑体上端固定一套筒,调节杆水平穿过该套筒后再从壳体上的孔穿出壳体。但要注意的是,在安装时,调节杆的杆体需要穿过内围筒才能使其一端与轮齿啮合而另一端露于壳体外表,如此的话,理论上来讲,则需要在内围筒侧壁上穿孔,但在内围筒侧壁上穿孔会增加安装难度并增加生产成本,为了便于安装并降低生产成本,则可以充分利用内围筒上与支撑架配套的槽,将调节杆安装于该槽的正下方,内围筒盖上后调节杆则从该槽中穿过内围筒侧壁,而无须在内围筒侧壁上穿孔,但是,调节杆同样需要穿过外围筒,需在外围筒上调节杆的安装位穿孔(如附图中调节杆安装孔25所示)以便于调节杆穿过。
32.当需要调节燃烧架的上下位置从而调整燃烧架上燃烧绳冒出的火焰的上下位置时,可以通过拧动露于壳体外的调节杆的端部来进行调整:当需要将燃烧架向上提升时,可以正向拧动调节杆,调节杆另一端的齿轮正向转动,并通过其与升降套的换向齿轮配合带动升降套向上运动从而带动燃烧架向上提升;当需要将燃烧架下降时,则反向拧动调节杆,调节杆另一端的齿轮反向转动并通过换向齿轮配合带动升降套向下运动从而带动燃烧架下降。
33.5、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可采用周向设置(外圆面设置有多条一整圈的轮齿,如螺纹状)或单侧面设置(如附图中所示),该轮齿与调节杆一端的齿轮相啮合,二者形成换向齿轮。在制作时应当注意:如果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是周向设置,则调节杆可以从任意角度水平安装并使其齿轮与轮齿啮合;如果升降套外圆面的轮齿是单侧面设置,则调节杆的齿轮一定要安装于升降套有轮齿的一侧面并二者啮合,同时,为了稳定升降套与调节杆的啮合位置(因调节杆的位置是固定的,则调节杆上齿轮的位置也是固定的,要保证齿轮与轮齿啮合,则升降套上单侧面轮齿的位置必须也是固定的),可在升降杆的外圆面及升降套的内圆面各切一条配套的限位切口23(沿径向切掉一部分)或是采用销轴方式,从而使升降杆与升降套形成固定位置的定位配合(升降杆只能从特定的方位才能插入升降套中),升降杆与升降套采用定位配合,就能充分保证单侧面的轮齿能与调节杆上的齿轮啮合。
34.6、壳体顶面(顶面的底侧)设置的调节盖板采用现有燃烧炉常用的调节盖板结构,由两块通过齿轮可同步逆向转动的盖板组成,两块盖板的一端活动安装在壳体上且啮合,其中一块的端部安装有拨杆24(壳体上开有弧形口,该拨杆的一端露于壳体外,另一端穿过弧形口后与调节盖板的端部固定。使用时,沿弧形口方向拨动拨杆,则与拨杆连接的其中一
块调节盖板摆动,另一块调节盖板则同步反向摆动),拨动拨杆可实现两块盖板的同步反向转动,与现在普通燃烧炉调节盖板不同的是,现有普通燃烧炉中间是一个圆形的、用以盛放燃烧液的燃烧腔,其两块盖板为半圆形,两块半圆形盖板关闭后形成一块圆形盖板覆盖于燃烧腔的上方,燃烧腔中的火焰会因被封闭缺氧而熄灭,而本实用新型的两块盖板则为弧形(如附图中所示),两块弧形盖板合拢关闭后形成一整圈弧形盖板,该一整圈的弧形盖板覆盖在内围筒与外围筒所形成的一整圈的中间空隙上方,安放在该中间空隙中的燃烧架上的燃烧绳同样会因被封闭缺氧而熄灭,从而将燃烧炉熄火,停止对火锅加热。
35.7、升降套应设置于燃烧架水平面的下方,且其长度要合适,在通过调节杆调节燃烧架的上下位置时,当燃烧架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升降套的底端会抵触到密封腔体的顶面板,有效防止在燃烧的情况下燃烧架过度靠近密封腔体的顶面板从而使密封腔体及其内部的燃烧液高温而引发爆炸等安全事故。
36.8、在实际生产制作时,壳体的底面还设置有一块底板,在所有部件组装完成后,最后再封装上壳体的底板,形成一个完整的、成型的成品。
37.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方法及优点是:
38.先通过燃烧液添加口将密封腔体中注满燃烧液,燃烧液与插入密封腔体中的燃烧绳接触并会慢慢浸润整根燃烧条,由于本实用新型壳体内绝大部分空间都可以是密封腔体,因此,密封腔体的空腔可以相对较大,相比于现有燃烧炉仅中间一个小的燃烧液盛放腔,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腔体也就能盛放更多甚至几倍的燃烧液,大大增加了一次添液后的使用时间,减少了燃烧液的添加次数,吃一次火锅,使用过程中完全不用因燃烧液用尽而另行添液,使用更方便、更安全。
39.添加足够的燃烧液后,需要对火锅加热时,开启调节盖板,使燃烧架露出来,用打火机或是其他点火设备将燃烧绳点燃后再将火锅放稳到壳体的支撑脚上即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燃烧绳安装在燃烧架上,而燃烧架又呈圈状,点燃燃烧绳后,一圈的燃烧绳火焰可对火锅底部一圈的较大面积进行加热,而不是象普通的燃烧炉一样仅能对火锅的最底部中心进行加热,如此就使得本实用新型对火锅的加热更均匀,加热效果更好,煮出来的火锅味道更好。
40.在吃火锅的时候,由于火锅份量或是食品的不同而会采用不同大小、形状的火锅锅体来对其进行加热,而普通燃烧炉的燃烧位是固定的,如此就使得采用不同的火锅锅体时,锅体底部相对于燃烧位的距离是变化的,也就导致无法保证其一定能用温度最高的火焰外焰对锅体底部进行加热,如果无法用温度最高的外焰来进行加热,一是火锅加热的速度慢,二是会造成大量燃烧液能量与资源的浪费,不符合节能的理念。而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在使用的过程中,当点火并将火锅放到燃烧炉的支撑脚上后,餐厅服务人员或是吃火锅的人可以观察火焰与火锅锅体底部的距离及加热情况,判断是否是在利用温度最高的火焰外焰对火锅底部进行加热,如果火锅底部距火焰的距离太远,则可以正向拧动调节杆,使燃烧架向上提升(插入密封腔体中的燃烧绳的长度应足够,防止向上提升燃烧架时燃烧绳两端从密封腔体中脱离出来),直到利用火焰外焰对火锅底部进行加热,如果火锅底部距离火焰太近,是在利用火焰的内焰对火锅底部进行加热,则可以反向拧动调节杆,使燃烧架下降从而使火焰与火锅底部的距离慢慢变远,直到下降到利用火焰外焰对火锅底部加热。由此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调整火焰的上下高度从而保证其利用火
焰温度最高的外焰对火锅底部进行加热,既使得火锅加热的速度更快,又能节省燃烧液,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
41.在使用完后,需要关火时,拨动调节盖板的拨杆,使两块半圆形盖板关闭,形成一块圆形盖板覆盖于燃烧腔的上方,燃烧绳因被封闭缺氧而熄灭即可。在不使用的时候,也要关闭调节盖板,防止燃烧液挥发。
42.同时,在吃火锅的过程中,餐桌或是燃烧炉被碰撞是难免的,对于普通的燃烧炉,在餐桌或是燃烧炉受到碰撞而不稳定时,中间燃烧腔中的燃烧液因裸露而极易撒落于桌面,就有可能引发火灾、烧伤消费者等安全事故,而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液盛放于密封腔体中,即使餐桌或是燃烧炉因碰撞而不稳定,燃烧液也不会撒落出来,完全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使用的安全性能更高。
43.本实用新型可采用酒精作为燃烧液,也可以采用环保油作为燃烧液, 环保油以其成本低,安全实用,燃烧性能好,与空气混合时有广泛的可燃范围,而且燃点高,燃烧速度快,不易挥发的特点而成为理想的替代燃料。
4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