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道可多向出风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22792发布日期:2021-11-22 19:44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风道可多向出风的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风道可多向出风的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的家庭也使用空气净化器。
3.空气净化器主要由马达、风扇、空气过滤器等系统组成,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大都只单风道结构,空气从进风口进入后过滤净化从出风口吹出,为了提高净化效率,达到好的净化效果,往往需要将风机高速运行,这样势必会造成大的噪音,尤其是晚上,严重影响人们睡眠质量。
4.经查,现有专利号为cn201721895026.2的中国专利《一种双风道双向进风的空气净化器结构》,包括主体,主体内设有左出风组件、右出风组件,左出风组件、右出风组件各包括滤网框、蜗壳、电机、双面风轮,电机连接于滤网框上,双面风轮连接于电机转轴上,蜗壳与滤网框连接构成风道结构,电机、双面风轮位于风道结构内的腔室内;左出风组件、右出风组件中的风道结构的出风口与主体的顶部的顶开口连通;左出风组件、右出风组件平排在一起;左出风组件、右出风组件中各自的滤网框设置位置分别与相应的所述左开口、右开口对应的。使用了两套组件:经过上半段出风口的整合,出风会均匀。该净化器设有二个风道,但是出风口只有一个,不利于出风后周围空气的流通,在结构上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噪音低、出风均匀的双风道可多向出风的空气净化器。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风道可多向出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是由顶板、底板、前板、后板及左右侧板装配而成的箱体结构,壳体内设有电机风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上下双风道,电机风轮组件为对应的上下二组,上风道和下风道具有各自的出风口,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口可为同侧或不同侧,左右侧板为带有过滤器的滤网架,滤网架上设有过滤器和进风网板,当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口为同侧时,前板、后板中的对应出风口一侧的为出风板,其上下位置均设有出风格栅,当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口为不同侧时,前板、后板均为出风板,其对应于上风道或下风道的出风口位置设有出风格栅。
7.作为改进,所述滤网架为中部镂空的矩形架,镂空部为矩形,镂空部向后延伸形成供过滤器置入的凹腔,过滤器为对应的矩形的hepa过滤器,过滤器嵌置在滤网架的镂空部内,通过进风网板与滤网架固定。
8.进一步,所述双风道设置在壳体内、位于左右二个滤网架之间,双风道是由左半风道和右半风道堆叠而成的上下双蜗壳风道,二组电机风轮组件分别设置在上风道和下风道内,上风道和下风道均为左右双向进风,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口为前侧或后侧。
9.再进一步,所述左半风道的四角边缘以及围绕蜗壳的边缘开设有若干沉孔,右半风道上设有对应的连接柱,通过螺丝将左半风道和右半风道连接固定。
10.再进一步,所述上风道和下风道的出风口均为前侧,前板上对应与上下出风口的位置设有上、下出风格栅。
11.再进一步,所述上风道出风口为后侧,下风道的出风口为前侧,前板的下部对应下风道出风口的位置设有出风格栅,后板的上部对应上风道出风口的位置设有出风格栅。
12.进一步,所述壳体内、双风道与顶板之间设有防火的电池盒,顶板上设有显示屏及触控开关。
13.进一步,所述滤网架的外端面、过滤器的外侧设有用进风网板嵌入的内凹面,进风网板的上端凸设有卡条,进风网板的下端内侧设有卡扣,进风网板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滤网架相连接。
14.进一步,所述底板上靠近外边缘的位置开设有若干连接沉孔,前板、后板及左右滤网架的底部设有对应的连接耳或者连接脚,通过螺丝将前板、后板及左右滤网架的底部与底板固定,底板的底部安装有便于移动的滑轮。
15.最后,所述前板、后板及左右滤网架的上端凸设有连接卡扣,顶板的下端设有对应的卡位点,顶板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前板、后板及左右滤网架的上端。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壳体内左右滤网架之间设有上下双风道,双风道为双向进风、双向出风,空气从左右两侧进风,过滤净化后从前后二侧出风,出风均匀,有利于机器周边空气的充分流通,而且噪音也大为降低;进风网板通过卡接的方式设置在滤网架上,拆装方便,便于过滤器的更换和清洁;顶板也采用卡接方式固定,便于更换电池和日常维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装配方便快捷,采用双风道结构,实现双向进风和双向出风,只需采用低转速运行即可到达单风道高转速运行的效果,大幅度降低了噪音,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实施例1的侧面纵向剖视图;
19.图3为实施例1的分解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实施例2的正面纵向剖视图;
22.图6为实施例2的侧面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4.实施例1
25.如图1~3所示,一种双风道可多向出风的空气净化器,包括壳体a以及设置在壳体
内的双风道9和电机风轮组件6,壳体a是由顶板1、底板2、前板3、后板4及左右侧板5装配而成的矩形截面箱体结构,其中左右侧板5为带有过滤器的滤网架,滤网架上设有过滤器7和进风网板8,滤网架5为中部镂空的矩形架,镂空部为矩形,镂空部向后延伸形成供过滤器7置入的凹腔,过滤器7为对应的矩形的hepa过滤器,过滤器7嵌置在滤网架5的镂空部内,在滤网架的外端面、过滤器7的外侧设有用进风网板8嵌入的内凹面,进风网板8的上端凸设有卡条81,进风网板8的下端内侧设有卡扣82,进风网板8通过卡接的方式与滤网架5相连接。双风道9设置在壳体a内、位于左右二个滤网架之间,双风道9是由左半风道91和右半风道92堆叠而成的上下双蜗壳风道,其中左半风道91的四角边缘以及围绕蜗壳的边缘开设有若干沉孔,右半风道92上设有对应的连接柱,通过螺丝将左半风道91和右半风道92连接固定。
26.电机风轮组件6为对应的上下二组,其中左半风道91上设有供电机风轮组件6的转动轴安装并转动的轴孔,电机风轮组件6设置在左半风道91和右半风道92堆叠而成的上风道93和下风道94内,上风道93和下风道94均为左右双向进风,本实施例的上风道93和下风道94的出风口90为前侧,前板3上对应与上下出风口90的位置设有上、下出风格栅30。壳体a内、双风道9与顶板1之间设有防火的电池盒10,顶板1上设有显示屏11及触控开关12。
27.底板2上靠近外边缘的位置开设有若干连接沉孔,前板3、后板4及左右滤网架5的底部设有对应的连接耳或者连接脚,通过螺丝将前板3、后板4及左右滤网架5的底部与底板2固定,底板2的底部安装有便于移动的滑轮20,前板3、后板4及左右滤网架5的上端凸设有连接卡扣,顶板1的下端设有对应的卡位点,顶板1通过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前板3、后板4及左右滤网架5的上端。
28.壳体a也不局限于矩形截面的箱体,还可以方形截面或其他形状截面的箱体。
29.使用时,电机风轮组件6开启运行,空气从左右两侧的进风网板8进入,经过滤器7过滤,从前板3的上、下二个出风格栅30排出,出风均匀,有利于机器周边空气的充分流通,而且噪音也大为降低。
30.实施例2
31.如图4~6所示,一种双风道可多向出风的空气净化器,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上风道93和下风道94的出风口90不在同侧,其中上风道93的出风口90均为后侧,下风道94的出风口90为前侧,前板3的下部对应下风道94出风口90的位置设有出风格栅30,后板4的上部对应上风道93出风口90的位置设有出风格栅,其他与实施例1类似。
32.使用时,电机风轮组件6开启运行,空气从左右两侧的进风网板8进入,经过滤器7过滤,从前板3与后板4的出风格栅30排出,实现双向出风,出风均匀,有利于机器周边空气的充分流通,而且噪音也大为降低。
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