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居家智能暖气

文档序号:27580647发布日期:2021-11-25 11:53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居家智能暖气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感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居家智能暖气。


背景技术:

2.在北方地区,冬天供暖的主要方式是由暖气片散热的方式来完成,实际上并不是每个房间都有暖气片,因此就会造成没有暖气片的房间会很冷。由于暖气片只能安装在室内空间的某一侧,所以有的房间即便安装了暖气片,也会造成房间内靠近暖气片的空间温度高,远离暖气片的空间温度相对较低,使得室内温度分布十分不均衡。如果加热时房间内很长时间处于没人状态,还会造成能源和金钱的浪费。而且北方冬天的天气非常干燥,使得人们的皮肤处于缺水的状态,容易加速人们的衰老,同时对呼吸系统不好的人群来说也显得极其不友好。传统加湿方式是当人们感受到了空气干燥之后才会使用加湿器用来加湿空气,湿度上升是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这无疑降低了用户对于传统加湿器的使用体验。也有很多人在冬季选择使用空调,然而长期使用空调,一方面需要紧闭门窗,这使得室内空气无法流通,时间一长,室内空气环境变得十分糟糕,影响身体健康,对于家庭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来说,很容易产生疾病 ;另一方面,长时间开空调会造成空气非常干燥,如果不及时补水的话,会让人觉得非常不舒服。
3.因此设计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居家智能暖气,此智能暖气采用红外传感技术,一旦检测到室内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没人状态,控制器便会自动降低暖气供应至最小状态,对于没有暖气片的屋子,可以把智能暖气推到该屋子进行取暖,此智能暖气可以实时检测室内温湿度,从而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解决了传统暖气使屋内受热不均,加湿器加湿空气延迟的问题,此外还能够实时监控室内温湿度,该智能暖气还是一种可充电式暖气,充电口通过充电模块给智能暖气充电,由于暖气在北方冬天的其它季节很少使用,且该智能暖气实现的功能是自动进行的,为了保证智能暖气只在冬天使用,因此设置了一个开关,且该开关通过相应的指令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居家智能暖气。
5.为了实现上诉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居家智能暖气,包括暖气片主体、壳体、处理器控制系统、声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红外感应模块、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度显示器、湿度显示器、风扇、支撑腿、万向轮、开关、加湿模块、充电模块、充电口、散热器。
7.所述的,暖气片主体放在壳体底座上,处理器控制系统,声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红外感应模块,温湿传感器,温度显示器,湿度显示器,风扇,加湿模块,散热器安装在壳体上,支撑腿、万向轮安装在壳体底座上,开关,充电口,充电模块安装在暖气片主体上,红外
传感器与红外感应模块连接,红外感应模块与处理器控制系统连接,声音传感器与处理器控制系统连接,处理器控制系统与开关连接,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与处理器控制系统连接,处理器控制系统与温度显示器、湿度显示器、风扇、加湿模块连接。
8.优选的,风扇安装在壳体上,暖气片主体安装在壳体底座上,壳体底座为良性热导材料,通过良性热导材料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驱动风扇,加快空气流动,能够使热量散布的更快,室内受热更加均匀平衡。
9.优选的,壳体为热的不良导体,避免过热以保证连接在壳体上的器件的正常工作。
10.优选的,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壳体上,通过红外感应模块检测室内一段时间是否有人,并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无人时控制器可以降低暖气供应至最小状态。
11.优选的,声音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的声音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所述的处理器控制系统,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与预先设定的声控命令进行比较,如果匹配则执行其对应的声控命令,进而控制开关的开断。
12.优选的,支撑腿与万向轮安装在壳体底座上,所述的万向轮能够实现暖气在室内的自由移动,使其能够不仅限于在一个房间使用,并能够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节省空间。
13.优选的,温度显示器和湿度显示器与处理器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实时监控室内温湿度。
14.优选的,充电口和充电模块安装在暖气片主体上,充电口通过充电模块给智能暖气充电。
15.优选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受室内的温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当采集到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驱动风扇运转,将传递到散热器的热量以热风的形式吹到室内,加速热对流,使室内温度逐渐趋于平衡;所述的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湿度,将采集到的湿度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并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当采集到的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处理器控制系统驱动风扇转动,同时驱动加湿模块喷出水雾,水雾被散热器加热温度升高而汽化,汽化的水雾随着风扇吹出的热风逐渐遍布整个房间,从而起到智能加湿的效果。
16.与现代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此智能暖气监测房间内部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没人状态,便会使智能暖气自动降低供应至最小状态,从而降低能耗。对于没有暖气片的屋子,可以把智能暖气推到该屋子进行取暖,此智能暖气也可以实时检测室内温湿度,从而对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解决了传统暖气使屋内受热不均,加湿器加湿空气延迟的问题,此外还可以用相应的指令控制暖气的开关,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手动控制开关这一操作,并且能够实时检测室内温湿度,提高了用户的居家体验和良好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暖气主体的结构侧视图。
18.图2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智能暖气主体的结构正视图。
19.图3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联系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温度调节结构示意图。
21.图5 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湿度调节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1、湿度显示器 2、温度显示器 3、湿度传感器 4、温度传感器 5、声音传感器 6、红外传感器7、暖气片主体 8、壳体底座9、壳体 10、支撑腿 11、万向轮 12、加湿模块 13、风扇 14、散热器 15、充电口 16、开关 17、充电模块 18、红外感应模块 19、处理器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子,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请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6.一种基于红外感应的居家智能暖气,包括暖气片主体7放在壳体底座8上,处理器控制系统19、声音传感器5、红外传感器6、红外感应模块18、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3、温度显示器2、风扇13、加湿模块12、散热器14安装在壳体9上,支撑腿10、万向轮11安装在壳体底座8上,开关16、充电模块17、充电口15安装在暖气片主体7上,红外传感器6通过红外感应模块18检测室内一段时间是否有人,并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19,处理器控制系统19便会使智能暖气自动降低供应至最小状态,声音传感器5通过采集室内声音信号,并将其传递给处理器控制系统19,处理器控制系统19控制开关16的开闭,通过温度传感器4感受室内温度变化,并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19,处理器控制系统19控制风扇13转动,温度显示器2显示当前的温度,通过湿度传感器3感受到室内湿度的变化,并将其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19,处理器控制系统19控制风扇13与加湿模块12运行,湿度显示器1显示当前的湿度。充电口15通过充电模块17给智能暖气充电,万向轮11通过支撑腿10可以使智能暖气自由移动。
27.所述的风扇安装在壳体上,暖气片主体安装在壳体底座上,壳体底座为良性热导材料,通过良性热导材料将热量传递给散热器,驱动风扇,加快空气流动,能够使热量散布的更快,室内受热更加均匀平衡。
28.所述的壳体为热的不良导体,避免过热以保证连接在壳体上的器件的正常工作。
29.所述的红外传感器安装在壳体上,通过红外感应模块检测室内一段时间是否有人,并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无人时控制器可以降低暖气供应至最小状态。
30.所述的声音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的声音信号,并将其传递给所述的处理器控制系统,控制器将接收到的声音信号与预先设定的声控命令进行比较,如果匹配则执行其对应的声控命令,进而控制开关的开断。
31.所述的支撑腿与万向轮安装在壳体上,所述的万向轮通过支撑腿能够实现暖气在室内的自由移动,使其能够不仅限于在一个房间使用,并能够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节省空间。
32.所述的温度显示器和湿度显示器与处理器控制系统连接,用于实时监控室内温湿度。
33.所述的充电口和充电模块安装在暖气片主体上,充电口通过充电模块给智能暖气充电。
34.所述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感受室内的温度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当采集到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控制器驱动风扇运转,将传
递到散热器的热量以热风的形式吹到室内,加速热对流,使室内温度逐渐趋于平衡;所述的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室内湿度,将采集到的湿度模拟量转化为数字量,并反馈给处理器控制系统,当采集到的湿度小于预设湿度时,处理器控制系统驱动风扇转动,同时驱动加湿模块喷出水雾,水雾被散热器加热温度升高而汽化,汽化的水雾随着风扇吹出的热风逐渐遍布整个房间,从而起到智能加湿的效果。
35.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智能暖气可以通过声音控制开关,可以检测室内一段时间是否有人,能够实现自由移动,能够实时监控室内温湿度,还可以实时检测室内温湿度并进行调节,给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用户提供了舒适的室内环境。
36.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为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