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6309发布日期:2021-12-08 15:12阅读:60来源:国知局
换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节约生产和装配成本的换气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今换气装置中,通过增设wifi模块,可以实现手机应用程式对换气装置的各种控制操作,通过该类无线信息传输功能,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对产品的控制操作。wifi模块通常为小型电路板状结构,其既可以统合于产品的总电路板上,也可以与总电路板分别设置。当分别设置wifi模块与总电路板的情况下(例如产品追加增设wifi模块的情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会设置一个收纳wifi模块的收纳空间,以防止水雾或气流等对其造成损坏。
3.然而,在换气装置上设置收纳wifi模块的空间,需要额外增加相关部件的生产成本或制造工时。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可以在收纳wifi模块的同时,减少在增设wifi模块时对换气装置的生产成本或制造工时,另外,还可以减轻wifi模块接收的信号削减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节约生产和装配成本的换气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增设收纳wifi模块的空间而导致生产成本或制造工时增加的问题。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气装置,包括形成换气装置外廓的外壳,外壳包括:面罩;以及与面罩组合,且由顶壁和侧壁连接形成的框体,面罩包括进风口和循环出风口,框体内部一侧设有电路板盒,电路板盒内包括:电路板以及wifi模块,电路板盒设有包括定位卡槽的wifi模块定位部,在wifi模块的安装状态下,wifi模块的两侧分别卡陷于定位卡槽内。
8.根据一个实施例,wifi模块定位部还包括:定位延伸部,从电路板盒的接近面罩的内侧面向顶壁方向突出延伸为板形状筋,定位卡槽设于定位延伸部的端部。
9.根据一个实施例,定位延伸部设有两条,且互相平行地相对而设置。
10.根据一个实施例,定位卡槽包括定位突筋,定位突筋为两条以上,且互相平行地分隔设置,定位突筋与另一定位卡槽的定位突筋彼此相向突出。
11.根据一个实施例,定位突筋进一步包括第一定位突筋,第一定位突筋位于定位延伸部的最末端,并且第一定位突筋的突出长度大于其他定位突筋的突出长度。
12.根据一个实施例,wifi模块为矩形板状,且设有信号接收面,信号接收面上设有天线部,在wifi模块的安装状态下,信号接收面朝向面罩方向。
13.根据一个实施例,框体为六面体形状,其中与顶壁相对的一侧面设为框体开口,在
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
29.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省略面罩后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电路板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板盒省略电路板盒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wifi模块的形状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安装有电器部件等的电路板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0.本实施例中的换气装置具体为将室内空气吸入内部后再向室外吹出,从而使室内外空气交换的空气调节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的换气装置中,除换气功能外,还可以通过设置加热器来对一部分空气进行加热后再排向室内,以实现室内取暖的功能。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换气装置为家用吊顶式安装装置,即,换气装置安装于室内的天花板位置,并通过排气管道进行连接,从而可以将室内空气吸入其内部后再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到室外,以满足用户对室内换气的需求。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描述换气装置的结构。
3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省略面罩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2.根据图1和图2所示,换气装置设有形成换气装置外廓的外壳,外壳包括框体200和面罩100。
33.框体200具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形成容纳多个部件的内部空间。为方便生产和便于安装等原因,优选地,框体200设计为矩形六面体形状。另外,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此,框体200也可以根据内部部件的形状而设为不规则形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框体200底部,即,面向室内的一面形成水平方向横截面为矩形的框体200开口,换言之,框体200为设有五块壁连接形成的六面体形状。
34.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框体200的壁包括:顶壁220和侧壁210,顶壁220是换气装置在安装状态下平行于天花板且远离地面的面,位于框体200的顶部,与框体200开口相向;侧壁210是连接顶壁220与框体200开口、且垂直于框体200开口所在平面延伸而形成的壁面,框体200开口由框体200的侧壁210底边围绕形成。
35.进一步地,框体200的侧壁210上设有换气出风口(图中未示),用于连接排风管道,使空气从装置内部排出。
36.通常地,为方便连接换气出风口和排气管道以及为了保持气密性,在换气出风口处设有管道接头230。在安装状态下,管道接头230一端覆盖该换气出风口,另一端接入排气管道。
37.另外,为使换气装置安装于天花位置上,根据本实施例的框体200还可以设有安装支架300,用于连接龙骨等天花板固定结构。
38.另外,为方便安装面罩100至框体200上,根据本实施例的框体200的侧壁210底边还可以向外侧突出设有法兰部240,法兰部240上设有螺丝孔,通过螺丝连接方式,将面罩100安装并固定至框体200上。
39.根据本实施例的面罩100呈类平板状,可通过面罩100覆盖框体200开口,以闭合内部空间,并使得框体200的顶壁220、侧壁210以及面罩100共同形成换气装置的外壳。当换气
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面罩100通常直接面向室内。面罩100上设有使室内的空气进入框体200内的进风口110和将进入框体200的空气经加热后再向室内吹出的循环出风口120。
40.进风口110可以在面罩100上形成为呈矩形形状的多个开口,其设于面罩100上与框体200开口位置相对的位置。当换气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进风口110面向室内。室内的空气可依次通过进风口110、框体200开口,从而进入框体200的内部空间。
41.循环出风口120可以在面罩100上形成为呈长方形形状的开口,并且与进风口110间隔一定距离,以减少进风口110和循环出风口120之间的空气气流相互干扰。循环出风口120可以设置于换气出风口的近旁处。当换气装置处于安装状态时,循环出风口120面向室内,且连通室内与框体200的内部空间。框体200内的空气通过循环出风口120向室内送风。通常地,循坏出风口120处还设有可转动叶片,用于调节出风方向。
42.在本实施例中,循环出风口120与换气出风口之间的位置关系相互垂直,可以在循环出风口120与换气出风口之间利用切换板(图中未示)来进行开闭切换操作,从而将框体200内的空气排出至室内或室外。
43.另外,面罩100上还可以根据各种需要增设其他部件,例如光源、控制按钮、显示面板等。
44.下面,继续参照图2,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框体200的内部空间进行说明。框体200的内部空间收纳包含送风部、加热器、以及电路板盒500。
45.送风部设置于框体200内部,用于带动空气流动,即,驱使空气从换气装置外部通过进风口110进入换气装置内部,然后再通过换气出风口以及连接换气出风口的排风管道排放到室外,和/或通过循环出风口120排出到室内。送风部包括风扇、马达以及风扇蜗壳400。
46.本实施例的风扇为多叶离心式风扇,其侧面具有多个叶片,通过风扇的转动,可以驱动换气装置内外的气流流动。
47.本实施例中,马达贴近框体200的顶壁220内侧而设置,其具有向框体200开口方向突出且连接风扇的转轴。通过接通电源,马达转动其转轴,从而驱动固定在转轴上的风扇转动。
48.风扇蜗壳400为围绕设置在风扇的外周的包围结构。通过结合框体200的顶壁220,风扇蜗壳400引导空气从进风口110向换气出风口和/或循环出风口120流动。
49.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的加热器位于送风部的下游侧与循环出风口的上游侧之间。本实施例中,与送风部相比,加热器设于更靠近循环出风口120的一侧。加热器用于加热送风部吹向循环出风口120的空气,可提高由循环出风口120送入室内的空气的温度。本实用新型对加热器的类型不加以限定,例如,可以是ptc加热器等。
50.电路板盒500通常为中空的长方体形状,与风扇蜗壳400并排设置。电路板盒500内设置有电气部件,电气部件连接并控制马达和加热器等部件。为了充分利用框体200的内部空间以实现框体200整体更加小型化,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盒500可位于贴近框体200的一侧壁210而设置。
51.下面,通过图3和图4对电路板盒500结构作进一步说明。
52.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换气装置的电路板盒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板盒500省略电路板盒盖510后的立体结构
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风扇蜗壳400与电路板盒500(除下述电路板盒盖510)以及部分支撑结构600一体成型。当然,风扇蜗壳400也可以与电路板盒500分别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定。
53.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盒500位于贴近框体200一侧壁210而设,电路板盒500大致为中空六面体,并且设有电路板盒盖510。电路板盒盖510位于电路板盒500中靠近框体200的侧壁210的面上,并可装拆地覆盖电路板盒500的靠近框体200的侧壁210的一面。
54.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盒500大致呈板状,朝向并贴近框体200的侧壁210的面为电路板盒盖510外侧面,朝向框体200内部空间的面为电路板盒盖510内侧面,电路板盒盖510外侧面和电路板盒盖510内侧面互相相对。
55.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盒盖510外侧面上设有一组人工装配凹部511和一组机械装配凹部512。
56.一组人工装配凹部511分别为两个向框体200的内部空间方向凹陷的凹部,通常用于当人员在装置生产或维护过程中,通过手指夹紧人工装配凹部511,从而装拆电路板盒盖510于电路板的情况。考虑到人员的手指夹紧操作的方便性,优选地,一组人工装配凹部511相近而设,且凹陷面积不应设计太小。
57.一组机械装配凹部512分别为两个向框体200的内部空间方向凹陷的凹部,通常用于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臂通过夹紧机械装配凹部512,从而安装电路板盒盖510于电路板的情况。由于自动化生产的操作精准性,机械装配凹部512面积无需太大,一般地,机械装配凹部512面积小于人工装配凹部511面积;同时,考虑到一般机械手臂的规格,两个机械装配凹部512之间的距离应大于两个人工装配凹部511之间的距离而设置,即,机械装配凹部512分别位于人工装配凹部511外侧。换言之,电路板盒盖510同时满足生产时人工装配和机械装配的共用情景,因此,可提高共用化程度。
58.电路板盒500的内部为中空结构,用于收纳电路板、各种电气部件和wifi模块700等部件。
59.下面,结合图4、图5以及图6,对wifi模块700及其安装于电路板盒500的结构和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60.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电路板盒500省略电路板盒盖510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wifi模块700的形状示意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安装有电器部件等的电路板盒5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61.wifi模块700属于无线通讯模块,其可具有以下作用,例如:wifi模块700与远程平台连接,远程平台与产品终端(即本实施例所提及的换气装置)连接;在换气装置中设置空气质量监测模块及远程控制系统,通过空气质量监测模块收集室内的空气质量数据,并将空气质量数据通过wifi模块700上传到远程平台上进行分析和储存,产品终端从远程平台上下载空气质量数据和分析结果;根据空气质量数据和分析的结果显示,可以通过操作产品终端向远程平台发出换气装置控制命令,控制命令信号传递到远程平台上,wifi模块700将控制命令从远程平台上下载,再传输到产品终端的相关控制器上,从而可以对马达或各种部件进行控制,以实现远程控制换气装置的开启、关闭、风机的转速、页面转动等动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例如智能手机程序发送操作指令至wifi模块700,wifi模块700输送相
关指令到远程平台上,并通过如上所述的步骤实现对产品终端的控制。wifi模块700的作用不仅限于此,由于通过wifi模块700实现远程操控的方式在现有远程控制或物联网家电领域已相对成熟,因此在此不再进行更多地展开。
62.市面上大部分的现有wifi模块700形状为板状,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wifi模块700为长方形板状,wifi模块700的其中一面为信号接收面710,信号接收面710上设有天线部720。天线部720为用于接收和发送无线信号的部件。为了更好地接收到来自用户的信号,天线部720被设为面向室内方向(即,面向面罩100方向),换言之,wifi模块700的信号接收面710面向面罩100方向而设。在本实施例中,wifi模块700的信号接收面710设为平行于框体200开口所在的面。
63.结合图4和图6,由于电路板盒500的设计本意为在收纳电器部件的同时,起到对电器部件的防水或防雾等安全保护功能,因此,把wifi模块700放置于电路板盒500内部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安全保护功能,而无需另外增设收纳wifi模块700的收纳部件,从而可以节约生产和装配成本。
64.同时,为尽可能减少部件阻挡导致信号削弱,且最大程度地贴近用户以取得较好的信号强度,本实施例的wifi模块700配设于电路板盒500内的靠近面罩100方向的一侧(即,图6所示电路板盒500的内部上侧)。
65.继续结合参照图4和图6,为使wifi模块700方便地安装至电路板盒500内,电路板盒500内部空间设有wifi模块定位部520。wifi模块定位部520包括定位延伸部521和定位卡槽522。
66.本实施例的定位延伸部521为从电路板盒500的接近面罩100的内侧面向顶壁220方向突出而设的板形筋状结构,数量为两条并互相平行地相对而设。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延伸部521从电路板盒500的图示方向的上侧内侧面向下方突出延伸,同时定位延伸部521也接续电路板盒500的靠近风扇方向的内侧面,定位延伸部521同时垂直于框体200开口所在的平面和电路板盒盖510所在的平面。由于两条定位延伸部521之间需插入wifi模块700,因此定位延伸部521之间的距离为等于或略大于wifi模块700的长边或短边。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延伸部521之间的距离等于wifi模块700的短边。
67.定位卡槽522分别设于各定位延伸部521的顶端位置,为互相相向的凹槽结构,用于使板状wifi模块700插入并定位于凹槽内。具体地,各定位延伸部521在靠近端部位置且互相相向的侧面上设有相向突出的两条突出筋,分别为第一定位突筋523和第二定位突筋524,第一定位突筋523和第二定位突筋524互相平行且相隔而设置,使得两条定位突筋之间形成凹槽形状,即,形成定位卡槽522。同时,突出筋沿平行于框体200开口所在的面的方向延伸,即,定位卡槽522平行于框体200开口所在的面。设于定位延伸部521的各定位卡槽522互相相对,安装者以wifi模块700的两侧置于定位卡槽522内并沿卡槽推动wifi模块700,即可收纳wifi模块700于定位卡槽522内,定位卡槽522的突出筋抵挡wifi模块700的移动,起到定位作用。另外,定位卡槽522也可以通过凹陷等其他设计来实现凹槽形状。需要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仅以各定位延伸部521设有一个定位卡槽522(即,两条定位突筋)的设计情况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实用新型对定位卡槽522的数量不作限定,例如,当平行且相隔设置三条以上的定位突筋时,可形成两个以上的定位卡槽,并且可根据实际情况,将板状wifi模块插入任意一个定位卡槽中或插入其他部件。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突筋523位于定位延伸部521的最末端位置,即相比第二定位突筋524更靠近定位延伸部521的延伸方向上的端部,且第一定位突筋523的突出长度大于第二定位突筋524的突出长度。因此,通过上述设计,产品生产人员在安装wifi模块700时,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正确地安装wifi模块700至定位卡槽522内,从而防止倾斜安装wifi模块700导致安装错误的发生。
69.当wifi模块700定位于定位卡槽522后,通过安装电路板盒盖510来抵挡wifi模块700,也就是说,安装电路板盒盖510后,电路板盒盖510与定位卡槽522之间的距离小于wifi模块700的长边或短边长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盒盖510与定位卡槽522之间的距离小于wifi模块700的长边长度。通过上述方式,可防止在安装状态下wifi模块700脱出定位卡槽522,从而导致发生wifi模块700损坏或连接断开等不良后果,由此,wifi模块700可以稳定地安装于定位卡槽522上,并且通过活用电路板盒盖510结合wifi模块定位部520,而无需额外增设定位结构,既节约生产成本也减少制造装配工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