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65479发布日期:2022-06-10 22:46阅读:7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射流送风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的空调器绝大部分是采取导风板送风模式,在制冷或制热状态下会导致冷热空气直吹人体,造成人体的体感舒适性较差,而且采用导风板送风模式送风距离较短,会导致室内温度不均衡的现象发生。
3.相关技术中存在通过在空调器室内机上设置贯通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一端用来出风,另一端用来引流,在出风通道的出风端出风的过程中,在内部产生负压,从而在引流端引入室内空气与出风端吹出的冷热气流进行混合,使出风更加舒适,但是相关技术中利用出风气流在出风通道内产生的负压较小,引流效果不明显,送风距离较短,想要提高引流效率和送风距离需要增大空调器的出风量来提高出风通道内的负压和出风气流的流速。
4.因此,如何提高出风气流的送风距离,提高引流效果,形成舒适的出风气流,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6.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提高出风气流的送风距离,提高引流效果,形成舒适的出风气流。
7.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部设有贯通壳体的出风通道,出风通道的一端为出风口位于壳体的前端面上,另一端为引流口位于壳体的后端面上;在出风通道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且沿出风通道的出风方向上,第二进风口位于第一进风口的前侧,第一进风口与第二进风口内均设有导流件。
8.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9.通过在壳体内设置贯通的出风通道,从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进入出风通道的内换热气流在导流件的作用下从位于壳体的前端面上的出风口吹出,在出风通道内形成负压区域,使位于壳体后端面上的引流口附近的室内空气被负压吸入出风通道内与换热气流混合后共同吹出,形成舒适的出风气流,由于第二进风口位于第一进风口的前侧,因此第一进风口流出的气流能够对第二进风口流出的气流形成前推的作用,增强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压力,提高送风距离,而且还能在出风通道后方形成较强的负压区域,提高引流效果,进而提高送风舒适性。
10.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11.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12.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后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件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15.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环形导流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进风流道与第二进风流道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18.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进风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进风流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个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
23.100、壳体;101、前端面;102、后端面;110、出风通道;111、出风口;112、引流口;113、第一进风口;114、第二进风口;200、导流件;210、环形导流体;211、粗口;212、细口;220、环形射流口;230、连接片;231、弧形面;300、第一进风流道;310、第一直流部;320、第一回流部;330、第一换热室;400、第二进风流道;410、第二直流部;420、第二回流部;430、第二换热室;500、安装凸台;510、进风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25.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26.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7.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
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28.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29.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0.结合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壳体100内部设有贯通壳体100的出风通道110,出风通道110的一端为出风口111位于壳体100的前端面101上,另一端为引流口112位于壳体100的后端面102上;在出风通道110的内侧壁上设有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且沿出风通道110的出风方向上,第二进风口114位于第一进风口113的前侧,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内均设有导流件200。
31.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壳体100内设置贯通的出风通道110,从第一进风口113和第二进风口114进入出风通道110的内换热气流在导流件200的作用下从位于壳体100的前端面101上的出风口111吹出,在出风通道110内形成负压区域,使位于壳体100后端面102上的引流口112附近的室内空气被负压吸入出风通道110内与换热气流混合后共同吹出,形成舒适的出风气流,由于第二进风口114位于第一进风口113的前侧,因此第一进风口113流出的气流能够对第二进风口114流出的气流形成前推的作用,增强出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压力,提高送风距离,而且还能在出风通道110后方形成较强的负压区域,提高引流效果,进而提高送风舒适性。
32.可选地,出风通道110的过流面为圆形,设置于出风通道110的内侧壁上的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均为环形。这样,使出风通道110整体为圆柱形的流道,气流能够通畅的在出风通道110内流动,通过设置于出风通道110内侧壁的环形的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能够向出风通道110内吹入环形的进风气流,提高进风的均匀性,而且进风气流在导流件200的导流作用下能够形成更均匀的出风,通过环形的第一进风口113吹入的气流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第二进风口114吹入的气流,增强出风通道110内的压力,提高送风距离。
33.结合图4-5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导流件200包括多个环形导流体210,多个环形导流体210沿其轴向上均匀排布,圆心处于同一轴线上,且相邻的环形导流体210之间限定出环形射流口220。这样,通过多个前后均匀排布的环形导流体210组成导流件200,使导流件200能够与环形的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适配,更好的安装在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内,通过第一进风口113和第二进风口114吹入的进风气流能够被更均匀的导流后从环形射流口220吹出,由于多个导流件200前后均匀排布,因此在相邻的环形射流口220中,在后的环形射流口220吹出的气流能够对在前的环形射流口220吹出的气流形成推动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出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压力,从而在提高出风均匀性的同时提高送风距离,由于出风通道110内的气流压力增强,会在出风通道110后方形成更强的负压区域,提高引流效果,而且环形射流口220射流出的气流能够对引流口112引入的气流形成包围的效果,增强引入的室内气流与换热气流的混合效果,进一步提高送风舒适性。
34.可选地,环形导流体210为外侧面朝向其中轴线弯曲的喇叭状结构。这样,使环形导流体210的外环面形成能够导流的曲面,由于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均呈环形
设置于出风通道110的内侧壁,而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内均设有导流件200,导流件200又由多个喇叭状结构的环形导流体210组成,因此在通过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向出风通道110内进风时,进风气流先吹在环形导流体210的外环面上,从而通过多个环形导流体210对进风气流进行更好的导向,使进风气流更均匀的吹入出风通道110内,形成向出风通道110中轴线偏移的气流,在出风通道110的中轴线区域汇聚成强力的送风气流,提高送风距离。
35.可选地,环形导流体210具有粗口211和细口212,且导流件200中的多个环形导流体210的细口212均朝向出风口111设置。这样,由于环形导流体210呈喇叭状结构,因此将导流件200中的多个环形导流体210的细口212均朝向出风口111设置,使经环形导流体210的外环面导向后的气流能够更好的向出风通道110的出风口111的方向射流。
36.可选地,相邻的环形导流体210中,在后的环形导流体210的外环面与在前的环形导流体210的内环面之间限定出环形射流口220。这样,使通过第一进风口113和第二进风口114吹入的进风气流能够被在后的环形导流体210的外环面与在前的环形导流体210的内环面共同导向,使经环形射流口220射流出的气流能够更好的向出风通道110的中轴线区域偏移,在出风通道110的中轴线区域汇集形成强力的送风气流,提高送风距离,而且强力的出风气流会在出风通道110后方形成更强的负压区域,提高引流效果,进而提高送风舒适性。
37.可选地,环形导流体210的内环直径与出风通道110的内径相同。这样,使由多个环形导流体210组成的导流件200能够隐藏安装在环形的第一进风口113以及第二进风口114内,在美观的同时还能避免导流件200对后方的来风形成阻挡,降低气流压力的损失。
38.可选地,多个环形导流体210之间通过连接片230连接,连接片230设有多个,且多个连接片230沿环形导流体210的环面排布。这样,通过连接片230将多个环形导流体210前后连接组成导流件200,能够增强导流件200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设置多个沿环形导流体210的环面排布的连接片230不仅能够将多个环形导流体210牢固的连接在一起组成导流件200,还能对进风气流起到分隔导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导流件200的导流效果,使经导流件200导流后的出风气流的均匀性更好。
39.可选地,沿环形导流体210的轴向上,连接片230与环形导流体210的中轴线平行。这样,由于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均呈环形,因此进风气流是相对于环形导流体210径向进行进风的,因此使连接片230与环形导流体210的轴向平行,能够降低连接片230来对进风气流的干扰,减小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
40.可选地,沿环形导流体210的径向上,连接片230具有背向其径向弯曲的弧形面231。这样,由于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均呈环形,因此进风气流是相对于环形导流体210径向进行进风的,因此使连接片230具有背向其径向弯曲的弧形面231能够更好的对进风气流进行导流,使进风气流的流向发生偏移,形成螺旋的出风,提高了送风的均匀性。
41.结合图6-9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第一进风流道300和第二进风流道400。第一进风流道300一端套设于出风通道110的外侧,且与第一进风口113连通;第二进风流道400一端套设于出风通道110的外侧,且与第二进风口114连通。这样,通过第一进风流道300向第一进风口113内输送换热气流,通过第二进风流道400向第二进风口114内输送换热气流,而且将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分别套设在出风
通道110的外侧,从而更好的在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处形成环形进风,提高了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的进风均匀性,而均匀性更高的进风气流在导流件200的导流作用下能够形成更均匀的出风,通过环形的第一进风口113吹入的气流能够更好的作用于第二进风口114吹入的气流,增强出风通道110内的压力,提高送风距离。
42.可选地,出风通道110由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共同限定出。这样,由于第一进风流道300通过第一进风口113与出风通道110连通,第二进风流道400通过第二进风口114与出风通道110连通,因此出风通道110由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共同限定出,即出风通道110由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组成,能够增大出风通道110的进风量,第一进风口113吹出的气流能够直接作用于第二进风口114吹出的气流,进一步提高送风距离。
43.可选地,第二进风流道400一端的侧壁贴附于第一进风流道300一端的侧壁设置。这样,将第二进风流道400紧靠第一进风流道300设置,使第二进风口114也紧靠第一进风口113且位于第一进风口113的前侧,从第一进风口113吹入的气流能够直接作用下第二进风口114吹入的气流,使第一进风口113吹入的气流更好的推动第二进风口114吹入向前流动,在出风通道110内形成合力,提高送风距离。
44.可选地,沿出风通道110的轴向上,第二进风流道400的后侧壁贴附于第一进风流道300的前侧壁设置。这样,由于第二进风口114位于第一进风口113的前侧,而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一端均套设于出风通道110上,且共同限定出出风通道110,因此在沿出风通道110的轴向上,第二进风流道400的后侧壁贴附于第一进风流道300的前侧壁设置,能够使第一进风流道300的进风气流能够更好的通过第一进风口113吹入出风通道110内,第二进风流道400的进风气流能够更好的通过第二进风口114吹入出风通道110内,且第一进风口113吹入的气流能够更好的推动第二进风口114吹入的气流,形成强力的送风,提高送风距离。
45.可选地,第一进风口113内的导流件200通过第一环形座固定安装于第一进风流道300的后侧内壁上,第二进风口114内的导流件200通过第二环形座固定安装于第二进风流道400的后侧内壁上。这样,通过第一环形座与第二环形座将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内的导流件200固定安装,能够使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内的导流件200收到的支撑力更均匀,在对进风气流进行导向时产生的晃动较小,提高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内的导流件200的稳定性,更好的对进风气流进行导向。
46.可选地,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均垂直于出风通道110的轴向设置。这样,由于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均为环形,且进风方向为沿出风通道110的径向,因此将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垂直于出风通道110的轴向设置,使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内的进风气流能够更通畅的进入第一进风口113与第二进风口114内,降低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提高送风距离。
47.可选地,第一进风流道300包括:第一直流部310和第一回流部320。第一直流部310设置在出风通道110的一侧,且与第一进风口113的部分连通;第一回流部320与第一直流部310流通,且设置在出风通道110的另一侧,与第一进风口113的其余部分连通。这样,进风气流通过第一直流部310朝向第一进风口113的方向流动,在到达第一进风口113的位置部分进风气流能够直接进入第一进风口113内,其余部分流入第一回流部320内,然后在第一回
流部320的导向作用下流向发生改变后流入第一进风口113,使环形的第一进风口113能够均匀的进风,而且通过第一回流部320的导向使第一进风口113的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较小,提高第一进风口113的进风效果,进而提高出风效果。
48.可选地,第一直流部310位于穿过第一进风口113圆心的竖直线的一侧,第一回流部320位于穿过第一进风口113圆心的竖直线的另一侧,且第一直流部310与第一回流部320共同限定出第一进风口113。这样,使第一回流部320与第一直流部310更好的连通,第一直流部310内流动的气流能够通畅的进入第一回流部320内,然后在第一回流部320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第一进风口113内,降低进风气流压力的损失。
49.可选地,第一回流部320为环绕出风通道110的半环形流道。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流入的进风气流进行导向,使通过第一直流部310流入第一回流部320内的进风气流能够在第一回流部320的环形内壁的导向作用下,更好的进入第一进风口113内,降低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
50.可选地,第一回流部320的外环面的直径与第一直流部310的高度相同。这样,使第一直流部310内流动的进风气流能够通畅的流入第一回流部320内,降低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
51.可选地,第二进风流道400包括:第二直流部410与第二回流部420。第二直流部410设置在出风通道110的一侧,且与第二进风口114的部分连通;第二回流部420与第二直流部410流通,且设置在出风通道110的另一侧,与第二进风口114的其余部分连通。这样,进风气流通过第二直流部410朝向第二进风口114的方向流动,在到达第二进风口114的位置部分进风气流能够直接进入第二进风口114内,其余部分流入第二回流部420内,然后在第二回流部420的导向作用下流向发生改变后流入第二进风口114,使环形的第二进风口114能够均匀的进风,而且通过第二回流部420的导向使第二进风口114的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较小,提高第二进风口114的进风效果,进而提高出风效果。
52.可选地,第二直流部410位于穿过第二进风口114圆心的竖直线的一侧,第二回流部420位于穿过第二进风口114圆心的竖直线的另一侧,且第二直流部410与第二回流部420共同限定出第二进风口114。这样,使第二回流部420与第二直流部410更好的连通,第二直流部410内流动的气流能够通畅的进入第二回流部420内,然后在第二回流部420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第二进风口114内,降低进风气流压力的损失。
53.可选地,第二回流部420也为环绕出风通道110的半环形流道。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流入的进风气流进行导向,使通过第二直流部410流入第二回流部420内的进风气流能够在第二回流部420的环形内壁的导向作用下,更好的进入第二进风口114内,降低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
54.可选地,第二回流部420的外环面的直径与第二直流部410的高度相同。这样,使第二直流部410内流动的进风气流能够通畅的流入第二回流部420内,降低进风气流的压力损失。
55.可以理解的,第一直流部310的高度是指沿竖直方向上,第一直流部310的下端面与上端面的距离;第二直流部410的高度是指沿竖直方向上,第二直流部410的下端面与上端面的距离。
56.可选地,沿水平方向上,第一进风流道300的第一直流部310位于出风通道110的一
侧,第二进风流道400的第二直流部410位于出风通道110的另一侧。这样,便于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在壳体100内的设置,合理利用壳体100内部的空间。
57.可选地,壳体100内还设有第一换热室330与第二换热室430。第一换热室330与第一进风流道300的进风端连通,第二换热室43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的进风端连通,且第一换热室330与第二换热室430内均设有换热器与风机。这样,室内空气可流入第一换热室330和第二换热室430内进行换热,换热后的换热气流经第一进风流道300与第二进风流道400进入出风通道110内,在导流件200的作用下形成强力的出风气流,在出风通道110后方形成较强的负压区域,能够吸入引流口112附近的室内空气与出风气流混合后吹出,提高送风距离和送风舒适性。
58.可选地,壳体100外壁设有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第一回风口与第一换热室330连通,第二回风口与第二换热室430连通。这样,室内空气通过第一回风口和第二回风口分别进入第一换热室330与第二换热室430内,与换热器换热后吹入出风通道110内,在导流件200的作用下形成强力的出风气流,提高送风距离和舒适性。
59.结合图10所示,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该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凸台500。安装凸台500设置于壳体100的后端面102上。这样,通过安装凸台500将该空调室内机挂置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使壳体100的后端面102与墙壁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隙,由于引流口112位于壳体100的后端面102上,因此使壳体100的后端面102与墙壁之间具有较大间隙,能够给引流口112提供充足的引流空间,避免墙壁对引流口112造成封堵,更好的引入室内空气与换热气流混合,形成温和的出风气流,提高送风舒适性。
60.可选地,安装凸台500对应于引流口112的位置设有进风凹槽510。这样,在通过安装凸台500将该空调室内机挂置安装在室内的墙壁上时,壳体100的后端面102与墙壁之间具有间隙,而在安装凸台500对应于引流口112的位置具有进风凹槽510,使室内的空气能够顺畅的通过进风凹槽510进入引流口112内与出风通道110内的换热气流混合,提高送风的舒适性。
61.可选地,安装凸台500上设有挂置槽,这样,在安装该空调室内机时,可在安装的墙壁上安装与挂置槽适配的支架,然后将挂置槽卡入支架上完成安装,便于该空调室内机的安装。
62.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