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5070发布日期:2021-11-22 20:5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房空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2.为避免严寒地区冬季发电厂锅炉本体运转层以上部分设备、管道及仪器仪表被冻坏,一般在锅炉钢架周围采用复合型保温压型钢板进行封闭,形成封闭围护结构,称为紧身封闭;锅炉运转层以下部分室内布置,围护结构一般采用砖墙或轻型砌块封闭。在锅炉运转层,围护结构周边有用于通风和采光的窗户;在锅炉房屋顶设有屋顶通风器或屋顶风机用于夏季的锅炉房通风,通风设施冬季处于关闭状态;在锅炉房底层和运转层布置散热器及暖风机等供暖设施。
3.在冬季,将锅炉房门、窗、屋顶通风器或屋顶风机全部关闭,室内运行供暖系统,以维持室内温度在设计温度范围以内。但是由于锅炉房属于高大空间,底层的供暖系统、室内设备与管道的散热在热压的作用下,形成烟囱效应,造成锅炉房内竖向温度梯度大,底层温度低,上部温度高。特别是严寒地区电厂的锅炉房内,烟囱效应明显,使得冬季底层冷风渗透强烈,底层温度不容易保证在预设范围内,而上部温度又过高,甚至达到50℃,造成锅炉房达不到设计温度,运行检修人员工作环境极为不舒适。
4.目前国内比较常见的方案为:1)在室内温度偏低的区域增加散热器,对热压作用造成的热量损失进行补偿;2)在运转层增加通风格栅封堵,来减小热压作用下锅炉房底层的冷风渗透。但是这些仍不能最大程度地维持运转层下部及运转层上部工作区域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5.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缺点:
6.1)增加供暖设备的安装数量,造成了能源消耗较大,并且加剧了烟囱效应,会造成锅炉房上部温度更高,不能完全解决“下冷上热”的问题。2)在运转层采用通风格栅封堵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热压作用下锅炉房底层的冷风渗透,但功能较为单一,也不能完全解决“下冷上热”的问题。以上两种现有技术都没有解决通过运转层门窗的冷风渗透问题,难以维持运转层下部及运转层上部工作区域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运行检修人员工作环境恶劣,并有可能造成部分设备、管道的故障,危害电厂生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7.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没有解决通过运转层门窗的冷风渗透问题,难以维持运转层下部及运转层上部工作区域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等问题。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系统,包括锅炉房、设于锅炉房内的运转层,所述运转层将所述锅炉房内部空间隔断为从上至下的上部空间、下部空间,所述上
部空间内设有空气处理机组,所述空气处理机组设有能吸取空气的进风管、能输出空气的送风管,所述进风管设于所述上部空间内,所述送风管从所述上部空间延伸至下部空间。
10.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锅炉房的上部空间内的热空气经空气处理机组由送风管送至运转层下方的下部空间工作区域,充分利用锅炉房的上部空间内热空气的热量以维持运转层下方的下部空间的温度,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随着送风量的增加,下部空间的空气压力随之升高,当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压力等于或者略大于室外压力(热压和风压)时,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室内正压阻止了锅炉房外冷空气从孔洞、门窗等缝隙向锅炉房内的渗透,更加有利于保证锅炉房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1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方案,能够在不增加设计热负荷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热舒适。
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锅炉房冬季循环通风方案,能够在不增加设计热负荷的条件下,通过把锅炉房上部热空气的热量下送,有效地改善了锅炉房内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温度场分布,提高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供暖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还可以提高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冷风渗透,弥补了现有锅炉房全面通风系统在运转层采用通风格栅封堵的缺陷。此外,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系统构成简单,基本不额外增加施工、设计的难度,改善了作业人员操作环境,提高了人体人舒适,容易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
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的进风口连接有进风格栅。
14.进风格栅的设置,有利于去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外部异物进入进风管中,提高吸入进风管的空气的洁净度。
1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格栅为双层格栅。
16.双层格栅进一步提高了吸入进风管的空气洁净度。
1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的送风口连接有出风格栅。
18.出风格栅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外部异物进入送风管中,并能让气流更加均匀,从而使温度场分布得改善更为合理。
1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的送风口连接有三通连接管。
20.三通连接管便于同时向两个方向侧向送风,合理分配风量,有利于提高下部空间空气温度的均衡分布。
2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通连接管为t型三通连接管。
22.t型三通连接管的设置,便于设置成同时水平向两个方向侧向送风的送风结构,便于调节送风方向。
2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为l型管。
24.l型管节约了送风管的占用空间,同时便于竖直向将热空气经空气处理机组由送风管送至运转层下方的下部空间工作区域。
25.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的进风口连接有防火管。
26.防火管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有利于防止火灾。防火管可优选防火软管,能保持柔软的特质,便于调节方向,减小机组振动对送风管带来的影响。
2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上连接有风量调节阀。
28.风量调节阀使进风管的进风流量可调,调节进风管局部阻力。
2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上连接有风量调节阀。
30.风量调节阀使送风管的送风流量可调,调节送风管局部阻力。
31.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1)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增加设计热负荷的条件下,通过把锅炉房上部热空气的热量下送,有效地改善了锅炉房内上部空间和下部空间的温度场分布,提高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供暖效果;还可以提高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锅炉房的下部空间的冷风渗透,弥补了现有锅炉房全面通风系统在运转层采用通风格栅封堵的缺陷;
33.(2)本实用新型进风格栅的设置,有利于去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外部异物进入进风管中,提高吸入进风管的空气的洁净度;
34.(3)本实用新型出风格栅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外部异物进入送风管中,并能让气流更加均匀,从而使温度场分布得改善更为合理;
35.(4)本实用新型三通连接管便于同时向两个方向侧向送风,合理分配风量,有利于提高下部空间空气温度的均衡分布;
36.(5)本实用新型t型三通连接管的设置,便于设置成同时水平向两个方向侧向送风的送风结构,便于调节送风方向;
37.(6)本实用新型l型管节约了送风管的占用空间,同时便于竖直向将热空气经空气处理机组由送风管送至运转层下方的下部空间工作区域;
38.(7)本实用新型防火管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有利于防止火灾;
39.(8)本实用新型风量调节阀使进风管的进风流量、送风管的送风流量可调,调节进风管和送风管局部阻力。
附图说明
4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41.图2为图1的俯视图
42.图3为图2沿i

i面的剖视图。
43.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空气处理机组,2、风量调节阀,3、防火管,4、出风格栅,5、进风格栅,6、三通连接管,11、进风管,12、送风管,100、锅炉房,101、上部空间,102、下部空间,200、运转层,21、钢平台,22、90
°
弯头,23、橡胶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44.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45.实施例1
4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系统,包括锅炉房100、设于锅炉房100内的运转层200,所述运转层200将所述锅炉房100内部空间隔断为从上至下的上部空间101、下部空间102,所述上部空间101内设有空气处理机组1,所述空气处理机组1设有能吸取空气的进风管11、能输出空气的送风管12,所述进风管11设于所述上部空
间101内,所述送风管12从所述上部空间101延伸至下部空间102。
47.工作时,一方面,锅炉房100的上部空间101内的热空气经空气处理机组1(可优选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进风和送风性能更佳)由送风管12送至运转层200下方的下部空间102工作区域,充分利用锅炉房100的上部空间101内热空气的热量以维持运转层200下方的下部空间102的温度,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随着送风量的增加,下部空间102的空气压力随之升高,当锅炉房100的下部空间102的压力等于或者略大于室外压力(热压和风压)时,锅炉房100的下部空间102的室内正压阻止了锅炉房100外冷空气从孔洞、门窗等缝隙向锅炉房100内的渗透,更加有利于保证锅炉房100温度在预设范围内。
4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善锅炉房冬季温度场分布的循环通风方案,能够在不增加设计热负荷的情况下,有效地保证了锅炉房100的下部空间102的温度在预设范围内,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热舒适。
4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锅炉房冬季循环通风方案,能够在不增加设计热负荷的条件下,通过把锅炉房100上部热空气的热量下送,有效地改善了锅炉房100内上部空间101和下部空间102的温度场分布,提高锅炉房100的下部空间102的供暖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还可以提高锅炉房100的下部空间102的压力,最大程度地减少锅炉房100的下部空间102的冷风渗透,弥补了现有锅炉房全面通风系统在运转层200采用通风格栅封堵的缺陷。此外,本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系统构成简单,基本不额外增加施工、设计的难度,改善了作业人员操作环境,提高了人体人舒适,容易在实际工程中得到推广应用。作为优选,在锅炉房上部左右两侧设置多台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机组包含进风段、初效过滤段、送风机段。
5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11的进风口连接有进风格栅5。
51.进风格栅5的设置,有利于去除空气中的杂质,防止外部异物进入进风管11中,提高吸入进风管11的空气的洁净度。
5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格栅5为双层格栅。
53.双层格栅进一步提高了吸入进风管11的空气洁净度。
5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12的送风口连接有出风格栅4。
55.出风格栅4的设置,有利于防止外部异物进入送风管12中,并能让气流更加均匀,从而使温度场分布得改善更为合理。
5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12的送风口连接有三通连接管6。
57.三通连接管6便于同时向两个方向侧向送风,合理分配风量,有利于提高下部空间102空气温度的均衡分布。
5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三通连接管6为t型三通连接管。
59.t型三通连接管的设置,便于设置成同时水平向两个方向侧向送风的送风结构,便于调节送风方向。
60.实施例2
61.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包含了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6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12为l型管。
63.l型管节约了送风管12的占用空间,同时便于竖直向将热空气经空气处理机组1
(可优选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进风和送风性能更佳)由送风管12送至运转层200下方的下部空间102工作区域。现实中,送风管12可采用弯折成90
°
管道,也可以采用90
°
弯头连接多段管道支撑。
6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12的进风口连接有防火管3。
65.防火管3的设置,有利于防止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有利于防止火灾。防火管3可优选防火软管,能保持柔软的特质,便于调节方向,减小机组振动对送风管12带来的影响。
6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进风管11上连接有风量调节阀2。
67.风量调节阀2使进风管11的进风流量可调,调节进风管11局部阻力。
6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送风管12上连接有风量调节阀2。
69.风量调节阀2使送风管12的送风流量可调,调节送风管12局部阻力。
70.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钢平台21,90
°
弯头22,橡胶减震垫23,由于是现有技术的部件,故未再对其具体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71.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7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