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0852发布日期:2021-12-04 10:1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焦油加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2.通常炼油者一直将来自其炼油厂的减压渣油以高硫燃料油的形式出售,压渣油进行共混以形成低硫燃料油,或使用渣油加氢裂化或延迟焦化将减压渣油转化为减压瓦斯油或较轻质馏出物,或在某些情况下,将减压渣油脱硫为适用于加入渣油fcc单元的油。或者,减压渣油可被送到渣油加氢裂化单元,以将减压渣油转化为减压瓦斯油和其他轻质馏分,减压瓦斯油和其他轻质馏分可被输送以在馏出物加氢处理单元或馏出物加氢裂化单元中进一步提质。或者,减压渣油可被送至硫脱沥青单元以回收脱沥青的油馏分,沥青馏分可以与高硫燃料油或低硫燃料油共混,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用作道路沥青,焦油加氢工艺流程主要分煤焦油脱水及分馏

加氢精制

产品分馏三个部分,其中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是焦油加氢工艺中重要的设备之一。
3.但是现有的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对换热罐内壁附着的污垢刮除,污垢沉积难以清理,导致换热管内部容易发生堵塞,影响设备换热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以解决现有的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在使用时存在不能对换热罐内壁附着的污垢刮除,污垢沉积难以清理,导致换热管内部容易发生堵塞,影响设备换热效率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罐、热媒入管和换热管,所述热媒入管嵌入安装在所述换热罐外壁一侧,所述换热管均匀嵌入安装在所述换热罐内部,所述换热管与所述换热罐内壁之间通过半圆夹板支撑连接,所述半圆夹板内部靠近所述换热罐内壁嵌入安装有除垢机构,所述除垢机构用于对所述换热罐内壁和所述换热管外壁表面附着的污垢进行清除;
6.所述除垢机构包括活塞杆、刮臂、齿片、支撑弹簧以及滚动卡环,所述活塞杆贯穿嵌入安装在所述半圆夹板内部边缘位置处,所述刮臂活动套设在所述活塞杆外壁两侧端部,所述齿片均匀焊接在所述刮臂外壁表面,所述支撑弹簧套设在所述刮臂底部表面与所述半圆夹板外壁表面之间,所述热媒入管底部与所述换热罐内壁之间固定卡接安装有密封隔板,所述滚动卡环套设安装在所述密封隔板外壁与所述换热罐内壁之间。
7.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罐外壁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热媒出管,所述换热罐外壁一侧顶部嵌入安装有冷媒入管,所述换热罐外壁一侧底部嵌入安装有冷媒出管。
8.作为优选,所述热媒入管外部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热媒入管进行转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履带轮、传动履带、驱动轮、驱动电机以及轴承卡环,所述
履带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热媒入管底部外壁,所述驱动电机安装在所述热媒入管外部一侧,所述驱动轮套设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外壁,所述传动履带套设在所述履带轮和所述驱动轮外壁之间,所述轴承卡环嵌入在所述热媒入管底部外壁与所述换热罐端部内壁之间。
9.作为优选,所述轴承卡环与所述换热罐端部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所述轴承卡环靠近所述换热罐内壁位置处套设有丁腈胶油封。
10.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罐底部两侧焊接安装有固定支架,所述换热罐底部靠近所述固定支架一侧嵌入安装有排污管。
11.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罐内外壁均电镀有隔热漆,所述换热管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厚度大于三十毫米。
12.作为优选,所述热媒入管内壁连接处套设有轴承环,所述换热罐外壁两侧端部均卡接安装有法兰盖板。
13.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除垢机构,焦油加氢后的蒸馏液经热媒入管进入至换热罐内部换热管中,冷却水经冷媒入管进入至换热罐内部对蒸馏液换热降温冷却,配合滚动卡环对热媒入管及密封隔板在换热罐内部进行转动,并经冷却水对活塞杆在半圆夹板处的冲击,经支撑弹簧对刮臂的复位支撑,由刮臂处的齿片可以对换热罐内壁长时间换热后附着的污垢刮除,解决了换热罐内壁污垢沉积难以清理,导致换热管内部容易发生堵塞,影响设备换热效率的问题,提高了焦油的转换工艺效益,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15.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驱动机构,经驱动电机和驱动轮配合传动履带带动履带轮转动,在轴承卡环对热媒入管与换热罐内壁之间的滚动支撑,为半圆夹板和换热管整体在换热罐内部转动提供了动力源,减少了刮臂数量的安装使用,保证了除垢机构工作时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换热罐内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除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换热罐;2、热媒入管;3、热媒出管;4、冷媒入管;5、冷媒出管;6、半圆夹板;7、换热管;8、除垢机构;801、活塞杆;802、刮臂;803、齿片;804、支撑弹簧;805、滚动卡环;9、驱动机构;901、履带轮;902、传动履带;903、驱动轮;904、驱动电机;905、轴承卡环;10、固定支架;11、排污管;12、密封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看图1

4:焦油加氢用预分馏塔充分换热结构,包括换热罐1、热媒入管2和换热管7,热媒入管2嵌入安装在换热罐1外壁一侧,换热管7均匀嵌入安装在换热罐1内部,换热管7与换热罐1内壁之间通过半圆夹板6支撑连接,半圆夹板6内部靠近换热罐1内壁嵌入安装有除垢机构8;除垢机构8包括活塞杆801、刮臂802、齿片803、支撑弹簧804以及滚动卡环805,活塞杆801贯穿嵌入安装在半圆夹板6内部边缘位置处,刮臂802活动套设在活塞杆801外壁两侧端部,齿片803均匀焊接在刮臂802外壁表面,支撑弹簧804套设在刮臂802底部表面与半圆夹板6外壁表面之间,热媒入管2底部与换热罐1内壁之间固定卡接安装有密封隔板12,滚动卡环805套设安装在密封隔板12外壁与换热罐1内壁之间,换热罐1外壁另一侧嵌入安装有热媒出管3,换热罐1外壁一侧顶部嵌入安装有冷媒入管4,换热罐1外壁一侧底部嵌入安装有冷媒出管5,焦油加氢后的蒸馏液经热媒入管2进入至换热罐1内部换热管7中,冷却水经冷媒入管4进入至换热罐1内部对蒸馏液换热降温冷却,配合滚动卡环805对热媒入管2及密封隔板12在换热罐1内部进行转动,并经冷却水对活塞杆801在半圆夹板6处的冲击,经支撑弹簧804对刮臂802的复位支撑,由刮臂802处的齿片803可以对换热罐1内壁长时间换热后附着的污垢刮除,解决了换热罐1内壁污垢沉积难以清理,导致换热管7内部容易发生堵塞,影响设备换热效率的问题,提高了焦油的转换工艺效益,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24.热媒入管2外部设置有驱动机构9,驱动机构9包括履带轮901、传动履带902、驱动轮903、驱动电机904以及轴承卡环905,履带轮901固定套设在热媒入管2底部外壁,驱动电机904安装在热媒入管2外部一侧,驱动轮903套设在驱动电机904输出轴外壁,传动履带902套设在履带轮901和驱动轮903外壁之间,轴承卡环905嵌入在热媒入管2底部外壁与换热罐1端部内壁之间,经驱动电机904和驱动轮903配合传动履带902带动履带轮901转动,在轴承卡环905对热媒入管2与换热罐1内壁之间的滚动支撑,为半圆夹板6和换热管7整体在换热罐1内部转动提供了动力源,减少了刮臂802数量的安装使用,保证了除垢机构8工作时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5.为了保证轴承卡环905在换热罐1处安装的牢固性和使用的密封性,轴承卡环905与换热罐1端部内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且轴承卡环905靠近换热罐1内壁位置处套设有丁腈胶油封。
26.换热罐1底部两侧焊接安装有固定支架10,换热罐1底部靠近固定支架10一侧嵌入安装有排污管11,经固定支架10可以对换热罐1整体支护固定,配合排污管11可以对换热罐1内部残积的冷却液排出。
27.为了避免换热罐1内部热量向外的散热,同时提高换热管7的导热换热效率并改善装置的耐腐蚀性能,换热罐1内外壁均电镀有隔热漆,换热管7为不锈钢材质制成,厚度大于三十毫米,为了提高热媒入管2与外部焦油加氢反应罐之间连接的牢固性和密封性,热媒入管2内壁连接处套设有轴承环,换热罐1外壁两侧端部均卡接安装有法兰盖板。
28.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经驱动电机904和驱动轮903配合传动履带902带动履带轮901转动,在轴承卡环905对热媒入管2与换热罐1内壁之间的滚动支撑,为半圆夹板6和换热
管7整体在换热罐1内部转动提供了动力源,然后,焦油加氢后的蒸馏液经热媒入管2进入至换热罐1内部换热管7中,冷却水经冷媒入管4进入至换热罐1内部对蒸馏液换热降温冷却,配合滚动卡环805对热媒入管2及密封隔板12在换热罐1内部进行转动,并经冷却水对活塞杆801在半圆夹板6处的冲击,经支撑弹簧804对刮臂802的复位支撑,由刮臂802处的齿片803可以对换热罐1内壁长时间换热后附着的污垢刮除。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