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灯光可变色的智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69791发布日期:2022-02-08 08:5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灯光可变色的智能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灯光可变色的智能取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取暖器的品种非常多,尤其是一种集成吊顶式的取暖器,通常将该种取暖器设置为平板状,并在平板吊顶上集成氛围灯结构,增加用户的使用效果,但对于传统的罩式取暖器,不适应于氛围灯结构安装,且现有技术中带有氛围灯的集成吊顶式的取暖器,其氛围灯出光效果不佳,发光单一,氛围灯通常是在通电状态下随取暖器同步开启,无法单独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灯光可变色的智能取暖器,增加使用效果。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灯光可变色的智能取暖器,包括环形设置的罩体,所述罩体内设有发热组件,所述罩体中部设有壳体,所述壳体外周环绕设置有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包括有多个rgb灯组,所述发热组件具有多个发热功率档位,所述壳体包括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内设有与发热组件电连接的第一控制模组,所述下腔内设有与发光组件电连接第二控制模组,所述第一控制模组与第二控制模组通过一功率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组根据发热组件的实时功率控制多个rgb灯组变色发光。
5.进一步,所述第二控制模组还连接有声传感器,所述第二控制模组根据声传感器的功率变化控制多个rgb灯组的发光频率。
6.进一步,所述壳体内设有用于分隔上腔和下腔的支架,所述支架沿径向伸出设有多个支撑管,所述支承杆端部伸入罩体连接。
7.进一步,所述发热组件包括设于加热丝和设于罩体与加热丝之间的散光板,所述散光板将罩体分隔成发热腔和散热腔,所述加热丝容置在发热腔内。
8.进一步,所述支撑管内设有接线通道,所述散光板上设有接线口,且一个所述支撑管的端部靠近所述接线口设置。
9.进一步,所述支撑管端部设有螺纹端,所述支架上设有供支撑端容置的凹座,且所述凹座和支撑管上设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孔。
10.进一步,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用于构成发光腔的上透光座和下透光座,所述罩体的底部内周径向延伸设有内边,所述下透光座位于内边上方,所述上透光座在壳体与罩体之间构成第一发光区域,所述下透光座朝向罩体外部构成第二发光区域。
11.进一步,所述发光组件设于罩体中部的相对底部,且所述罩体中部的壁面上具有反光涂料。
12.进一步,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环形设置的灯板,所述灯组容置在灯板上,且所述灯环
上和/或下方设有电致变色层。
13.进一步,所述上透光座、下透光座包括连接端座和透光端座,所述透光端座上设有透明导电板,所述连接端座上设有散热口。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一个环形的罩体,在罩体中部设置一个壳体,壳体和罩体之间构成供灯组件布置的空间,灯组件环形的设置在壳体的外周,第一控制模组和第二控制模组分别设于壳体的上腔和下腔内,从而方便灯组件的安装,支撑管供罩体和壳体连接的同时,还提供接线作用,从而方便壳体内线路排布;
15.通过功率传感器感应发热组件在不同加热档位的实时功率,第二控制模组接收实时功率信息,并控制rgb灯组的混合亮度,从而自动实现对氛围灯光效果的自动调节,增加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和支撑管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20.图5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发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本实用新型的散光板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8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的一种连接示意图;
24.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的另一种连接示意图;
25.图中:1、罩体;1.1、发热腔;1.2、散热腔;1.3、内边;2、发热组件;2.1、加热丝;2.2、散光板;2.21、接线口;3、壳体;3.1、上腔;3.2、下腔;3.3、支架;3.31、凹座;3.4、支撑管;3.41、接线通道;3.42、螺纹端;3.5、定位孔;4、发光组件;4.1、rgb灯组;4.2、上透光座;4.3、下透光座;4.4、电致变色层;4.5、连接端座;4.6、透光端座;4.7、透明导电板;5、第一控制模组;6、第二控制模组;7、功率传感器;8、声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应当理解尽管在本文中出现了术语上、中、下、顶端、一端等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被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元件彼此区分开以便于理解,而不是用于定义任何方向或顺序上的限制。
28.如图1-9所示,一种灯光可变色的智能取暖器,包括环形设置的罩体1,所述罩体1内设有发热组件2,所述罩体1中部设有壳体3,所述壳体3外周环绕设置有发光组件4,所述发光组件4包括有多个rgb灯组4.1,所述发热组件具有多个发热功率档位,所述壳体3包括
上腔3.1和下腔3.2,所述上腔3.1内设有与发热组件2电连接的第一控制模组5,所述下腔3.2内设有与发光组件4电连接第二控制模组6,所述第一控制模组5与第二控制模组6通过一功率传感器7连接,所述第二控制模组6根据发热组件2的实时功率控制多个rgb灯组4.1变色发光,该变色发光具体指得是rgb灯组4.1中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的亮度,在发热组件2档位越高,则亮度越高,通过设置一个环形的罩体1,在罩体1中部设置一个壳体3,壳体3和罩体1之间构成供灯组件布置的空间,灯组件环形的设置在壳体3的外周,第一控制模组5和第二控制模组6分别设于壳体3的上腔3.1和下腔3.2内,从而方便灯组件的安装,支撑管3.4供罩体1和壳体3连接的同时,还提供接线作用,从而方便壳体3内线路排布,通过功率传感器7感应发热组件2在不同加热档位的实时功率,第二控制模组6接收实时功率信息,并控制rgb灯组4.1的混合亮度,从而自动实现对氛围灯光效果的自动调节,增加使用效果。
29.其中,还可以在第一控制模组5和第二控制模组6上设置定时关闭装置,设定n小时自动关闭,如7小时后自动关闭,防止使用场所忘记关闭,节约能耗。
30.具体的,所述第二控制模组6还连接有声传感器8,所述第二控制模组6根据声传感器8的功率变化控制多个rgb灯组4.1的发光频率,该发光频率具体指得是rgb灯组4.1中红绿蓝三个颜色通道的亮度变换频率,通过声传感器8接受外界分贝,当外界分贝越大,则rgb灯组4.1变换频率越快。
31.具体的,所述壳体3内设有用于分隔上腔3.1和下腔3.2的支架3.3,所述支架3.3沿径向伸出设有多个支撑管3.4,所述支承杆端部伸入罩体1连接,第一控制模组5和第二控制模组6相互之间独立安装,避免干扰,且合理运用空间排布。
32.具体的,所述发热组件2包括设于加热丝2.1和设于罩体1与加热丝2.1之间的散光板2.2,通过散光板2.2使投射出的光线变得更加柔和、通透,不会直射用户的眼睛,不刺眼,以降低氛围灯产生的光污染,所述散光板2.2将罩体1分隔成发热腔1.1和散热腔1.2,所述加热丝2.1容置在发热腔1.1内,所述散光板2.2具有一平面,所述平面具有朝向两侧扩张的弧形边。
33.具体的,所述支撑管3.4内设有接线通道3.41,所述散光板2.2上设有接线口2.21,且一个所述支撑管3.4的端部靠近所述接线口2.21设置,发热组件2的接线通过支撑管3.4排布在上腔3.1。
34.具体的,所述支撑管3.4的数量为三个,且相互之间呈120
°
夹角,所述支撑管3.4从壳体3内伸出至罩体1,所述支撑管3.4端部设有螺纹端3.42,所述螺纹端3.42伸入罩体1,并通过螺母固定,所述支架3.3上设有供支撑端容置的凹座3.31,且所述凹座3.31和支撑管3.4上设有相互对应的定位孔3.5,通过在两个定位孔3.5内穿设销子,从而固定支撑管3.4位置,防止其转动。
35.具体的,所述发光组件4包括用于构成发光腔的上透光座4.2和下透光座4.3,所述罩体1的底部内周径向延伸设有内边1.3,所述下透光座4.3位于内边1.3上方,所述上透光座4.2在内边1.3、壳体3与罩体1之间构成第一发光区域,所述下透光座4.3朝向罩体1外部构成第二发光区域。
36.如图6和图9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具体的,所述发光组件4设于罩体1中部的相对底部,且所述罩体1中部的壁面上具有反光涂料,从而在第一发光区域上增加发光效果。
37.具体的,所述发热组件2包括设于加热丝2.1和设于罩体1与加热丝2.1之间的散光板2.2,所述散光板2.2将罩体1分隔成发热腔1.1和散热腔1.2,所述加热丝2.1容置在发热腔1.1内。
38.所述上透光座4.2、下透光座4.3包括连接端座4.5和透光端座4.6,所述透光端座4.6上设有透明导电板4.7,所述连接端座4.5上设有散热口。
39.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