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3713发布日期:2022-03-30 12:2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新风系统领域,涉及一种环控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的环控机通常为吊顶式或立柜式,进出风口位于环控机的顶部位置与管道连接,安装过程中需要在横梁上进行施工。但教学楼等公共区域中,对施工要求较为严格,在横梁上打孔容易出现安全隐患。
3.公告号为cn21215739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小学教室用新风机,包括箱体和设于箱体内的主控电路及电源模块,所述箱体的正面设置有控制面板,箱体的侧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箱体的后部分别设置有室外新风入口和室外排风出口,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复合初效过滤器、等离子发生器和复合高效过滤器,两个过滤器之间设置有交流风机和带石墨烯全热交换器的热交换箱,所述的室外排风出口处通过风管连接有室外机,所述的室外机包括冷凝板、温度传感器、贯流风机、压缩机、四通阀和储液罐。
4.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室外机与室内机连接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该技术方案中热交换箱位于室内机中,使室内空间占用较大并且室内机换热后直接出风导致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7.本技术创造性地提供了一种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包括安装于室外侧的室外机和安装于室内侧的室内机,所述室外机包括室外机壳体,室外机壳体具有通过室外机隔板组件分隔的新风腔、送风腔、回风腔、排风腔和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室内设置有热交换芯,新风腔和送风腔通过热交换芯的新风通道连通,回风腔和排风腔通过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连通,所述室内机包括室内机壳体,室内机壳体具有通过室内机隔板组件分隔的曲折形进风通道和曲折形出风通道,所述曲折形进风通道连通送风腔和室内,所述曲折形出风通道连通回风腔和室内。
8.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送风腔连接位于室外机水平中心面下方的送风口,所述回风腔连接位于室外机水平中心面下方的回风口。
9.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室外机隔板组件包括:
10.进风侧隔板,设于新风腔和回风腔之间,
11.排风侧隔板,设于送风腔和排风腔之间,
12.第一导风折板,设置在热交换芯靠近进风侧隔板一侧,驱使新风腔新风进入热交换芯的新风通道并且驱使回风腔的回风进入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
13.第二导风折板,设置在热交换芯靠近排风侧隔板一侧,驱使热交换芯新风通道的
新风进入送风腔并且驱使热交换芯回风通道的回风进入排风腔。
14.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第一导风折板包括:
15.第一导风隔板,设于热交换芯新风通道进风侧和回风通道进风侧之间,
16.第一进风分隔板,沿第一导风隔板一侧分隔新风腔和热交换室中热交换芯回风通道进风侧,
17.第二进风分隔板,沿第一导风隔板另一侧分隔回风腔和热交换室中热交换芯新风通道进风侧。
18.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第二导风折板包括:
19.第二导风隔板,设于热交换芯新风通道出风侧和回风通道出风侧之间,
20.第一出风分隔板,沿第二导风隔板一侧分隔送风腔和热交换室中热交换芯回风通道出风侧,
21.第二出风分隔板,沿第二导风隔板另一侧分隔排风腔和热交换室中热交换芯新风通道出风侧。
22.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曲折形进风通道具有连接室内的室内新风口和连接送风腔的室外进风口,所述曲折形出风通道具有连接室内的室内回风口和连接回风腔的室外出风口,所述送风口和回风口均位于室外机壳体的室内侧,所述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分别对应送风口和回风口设置在室内机壳体的室外侧。
23.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室内新风口位于室内机壳体室内侧,所述室内回风口位于室内机壳体底部。
24.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室内机隔板组件包括横向设置在室内机壳体内位于室外进风口上方且位于室内新风口下方的第一横隔板,第一横隔板在室外进风口一侧开设有第一缺口,且第一横隔板在第一缺口的边缘位置向下设置室内侧导风折板,室内机壳体内位于室外出风口下方设置有第二横隔板,该第二横隔板封闭室内侧导风折板底部使室外进风口与室内回风口分隔,并且该第二横隔板上位于内侧导风折板背离室外进风口一侧设有连接室内回风口和室外出风口第二缺口。
25.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室内新风口和室内回风口均为横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
26.在上述的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中,所述送风腔中设有送风风机,所述排风腔中设有排风风机;所述新风腔中新风路径上设置有新风过滤器,所述回风腔中回风路径上设置有回风过滤器。
27.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28.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环控机适用于教学楼等公共场所,通过室外机和室内机配合达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在室外机内完成换热过程,占用室内空间小,免去了管道的设置,并且通过室内机隔板组件分隔成曲折形进风通道和曲折形出风通道,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噪音。
29.2)室外机壳体内通过室外机隔板组件形成折线形气流通道,降低气体的流速,使室内室外的气体经过多次转折,从而进一步降低噪音。
30.3)特殊的室外机隔板组件设计,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附图说明
3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环控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外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外机的俯视方向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室内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5.图中,室外机1、室外机壳体10、新风腔101、送风腔102、回风腔103、排风腔104、热交换室105、送风口106、回风口107、热交换芯11、室外机隔板组件12、进风侧隔板121、排风侧隔板 122、第一导风折板123、第一导风隔板1230、第一进风分隔板 1231、第二进风分隔板1232、第二导风折板124、第二导风隔板 1240、第一出风分隔板1241、第二出风分隔板1242、送风风机13、排风风机14、新风过滤器15、回风过滤器16、室内机2、室内机壳体20、曲折形进风通道201、曲折形出风通道202、室内新风口203、室外进风口204、室内回风口205、室外出风口206、室内机隔板组件21、第一横隔板211、第一缺口212、室内侧导风折板213、第二横隔板214、第二缺口215。
具体实施方式
36.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
37.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教学楼用免打梁分体式环控机,包括安装于室外侧的室外机1和安装于室内侧的室内机2,室外机1包括室外机壳体10,室外机壳体10具有通过室外机隔板组件12分隔的新风腔101、送风腔102、回风腔103、排风腔 104和热交换室105,热交换室105内设置有热交换芯11,新风腔101和送风腔102通过热交换芯11的新风通道连通,回风腔 103和排风腔104通过热交换芯11的回风通道连通,室内机2包括室内机壳体20,室内机壳体20具有通过室内机隔板组件21分隔的曲折形进风通道201和曲折形出风通道202,曲折形进风通道201连通送风腔102和室内,曲折形出风通道202连通回风腔 103和室内。
38.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环控机适用于教学楼等公共场所,通过室外机1和室内机2配合达到室内外空气的交换,在室外机1内完成换热过程,占用室内空间小,免去了管道的设置,并且通过室内机隔板组件21分隔成曲折形进风通道201和曲折形出风通道 202,能够有效降低室内的噪音。
39.具体而言,送风腔102连接位于室外机1水平中心面下方的送风口106,回风腔103连接位于室外机1水平中心面下方的回风口107。送风口106和回风口107位于室外机壳体10的室内侧。新风腔101连接位于室外机1水平中心面上方的新风口,排风腔104连接位于室外机1水平中心面上方的排风口。新风口和排风口分别位于室外机壳体10的两侧。
40.送风腔102中设有送风风机13,排风腔104中设有排风风机 14。新风腔101中新风路径上设置有新风过滤器15,回风腔103 中回风路径上设置有回风过滤器16。
41.具体而言,热交换芯11的轴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室外机壳体 10内,并且热交换芯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室外机壳体10的上下两侧面。热交换芯11的新风通道进风侧和回风通道进风侧设置在同一侧,热交换芯11的新风通道出风侧和回风通道出风侧设置在同一侧。
42.结合图2和图3所示,室外机壳体10内通过室外机隔板组件 12形成折线形气流通道,降低气体的流速,从而降低噪音。
43.室外机隔板组件12包括进风侧隔板121、排风侧隔板122和第一导风折板123。
44.进风侧隔板121,沿水平方向设于新风腔101和回风腔103 之间。
45.排风侧隔板122,沿水平方向设于送风腔102和排风腔104 之间。
46.第一导风折板123,设置在热交换芯11靠近进风侧隔板121 一侧。
47.第一导风折板123包括第一导风隔板1230、第一进风分隔板 1231和第二进风分隔板1232。
48.第一导风隔板1230,沿竖直方向设于热交换芯11新风通道进风侧和回风通道进风侧之间。
49.第一进风分隔板1231,沿第一导风隔板1230一侧竖直设置分隔新风腔101和热交换室105中热交换芯11回风通道进风侧。
50.第二进风分隔板1232,沿第一导风隔板1230另一侧竖直设置分隔回风腔103和热交换室105中热交换芯11新风通道进风侧。
51.第一导风折板123中第一进风分隔板1231和第二进风分隔板 1232交错设置,驱使新风腔101新风进入热交换芯11的新风通道并且驱使回风腔103的回风进入热交换芯11的回风通道。
52.第二导风折板124,设置在热交换芯11靠近排风侧隔板122 一侧。
53.第二导风折板124包括第二导风隔板1240、第一出风分隔板 1241和第二出风分隔板1242。
54.第二导风隔板1240,沿竖直方向设于热交换芯11新风通道出风侧和回风通道出风侧之间。
55.第一出风分隔板1241,沿第二导风隔板1240一侧竖直分隔送风腔102和热交换室105中热交换芯11回风通道出风侧。
56.第二出风分隔板1242,沿第二导风隔板1240另一侧竖直分隔排风腔104和热交换室105中热交换芯11新风通道出风侧。
57.第二导风折板124中第一出风分隔板1241和第二出风分隔板 1242交错设置,驱使热交换芯11新风通道的新风进入送风腔102 并且驱使热交换芯11回风通道的回风进入排风腔104。
58.结合图2和图4所示,曲折形进风通道201具有连接室内的室内新风口203和连接送风腔102的室外进风口204,曲折形出风通道202具有连接室内的室内回风口205和连接回风腔103的室外出风口206,送风口106和回风口107均位于室外机壳体10 的室内侧,室外进风口204和室外出风口206分别对应送风口106 和回风口107设置在室内机壳体20的室外侧。
59.室内新风口203位于室内机壳体20室内侧,室内回风口205 位于室内机壳体20底部。
60.室内机隔板组件21包括横向设置在室内机壳体20内位于室外进风口204上方且位于室内新风口203下方的第一横隔板211,第一横隔板211在室外进风口204一侧开设有第一缺口212,且第一横隔板211在第一缺口212的边缘位置向下设置室内侧导风折板213,室内机壳体20内位于室外出风口206下方设置有第二横隔板214,该第二横隔板214封闭室内侧导风折板213底部使室外进风口204与室内回风口205分隔,并且该第二横隔板214 上位于内侧导风折板213背离室外进风口204一侧设有连接室内回风口205和室外出风口206第二
缺口215。
61.室内新风口203和室内回风口205均为横向设置的长条形开口,保证的通风风量的大小和均匀度。
6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63.室外机1和室内机2分别通过支架固定在墙体内外两侧的横梁下方,室外机1通过送风口106与室内机2的室外进风口204 连接,且室外机1通过回风口107与室内机2的室外出风口206 连接。避免了在横梁上的打孔的安全隐患。
64.室外新风从新风口进入新风腔101,经过新风过滤器15过滤后,在第一导风折板123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热交换芯11的新风通道,再通过送风风机13进入送风腔102,经由送风口106和室外进风口204进入室内机2的曲折形进风通道201,室外新风经过多次绕行后,从室内新风口203进入室内。
65.室内回风从室内回风口205进入曲折形出风通道202,经由室外出风口206和回风口107进入室外机1的回风腔103,经过回风过滤器16过滤后,在第二导风折板124的导向作用下,进入热交换芯11的回风通道,再通过排风风机14进入排风腔104从排风口排出室外。
66.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67.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室外机1、室外机壳体10、新风腔101、送风腔102、回风腔103、排风腔104、热交换室105、送风口106、回风口107、热交换芯11、室外机隔板组件12、进风侧隔板121、排风侧隔板122、第一导风折板123、第一导风隔板1230、第一进风分隔板1231、第二进风分隔板1232、第二导风折板124、第二导风隔板1240、第一出风分隔板1241、第二出风分隔板1242、送风风机13、排风风机14、新风过滤器15、回风过滤器16、室内机2、室内机壳体20、曲折形进风通道201、曲折形出风通道 202、室内新风口203、室外进风口204、室内回风口205、室外出风口206、室内机隔板组件21、第一横隔板211、第一缺口212、室内侧导风折板213、第二横隔板214、第二缺口215等术语。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