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93116发布日期:2022-03-02 03:29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生活的不断追求,对于厨房炊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集成灶是一种多种功能的厨房电器,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并且,集成灶油烟不经过人的脸部,如果排除质量以及安装问题,油烟吸除率基本都达到95%以上,节省空间,不会碰头,不会滴油,漏油,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实现各项功能地最大化使用效率,全自动化地智能控制,真正实现人们追求绿色环保型高档厨房电器产品的要求。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集成灶通常为天然气灶头或煤气灶头,而在广大的乡村地区,更多人的还是愿意使用成本更低的柴火灶,乡村地区要想享受集成灶带来的便利,由于现有集成灶大多不具备煤气与柴火两种使用方式,乡村地区使用集成灶的成本相对原有的柴火灶更高,这就导致集成灶很难在乡村范围中普及,并且,单一的供能方式,在不具备天然气和煤气供能的地方无法使用,实用性受到影响。
4.因此,发明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通过设置燃烧机构,增加现有集成灶的供能方式,以解决现有集成灶使用成本较高,难以在广大乡村中普及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原有集成灶供能单一,实用性受能源供给条件限制的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包括灶体、灶台和灶头,所述灶体顶部安装灶台,所述灶台顶部设置灶头,还包括安装在灶台内部的燃烧机构和设置在灶台内部下方的回收组件;所述燃烧机构设置在回收组件上方,所述燃烧机构包括燃烧盒、燃烧室和落灰斗,所述燃烧盒套接在灶体内部,所述燃烧盒上方设置燃烧室,所述燃烧室顶部连接灶头,所述燃烧盒下方设置落灰斗,所述落灰斗下方设置回收组件。
7.优选的,所述灶台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油烟机,所述灶台内部还设置有烤箱,所述灶头为倒立的圆台形状,所述灶台背部安装有烟囱,所述灶台顶部设置有凹槽。
8.优选的,所述燃烧机构还包括隔热件、挡板一、把手一、铰链、把手二和漏槽,所述隔热件设置在燃烧盒与燃烧室外围,所述挡板一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灶体外壁上,所述挡板一外壁上安装把手一,所述把手二设置在燃烧盒一端。
9.优选的,所述回收组件包括集灰腔、集灰斗、滑轨、滚轮和把手三,所述集灰腔设置在灶体内部下方,所述集灰腔内部底端安装滑轨,所述滑轨上通过滚轮活动连接集灰斗,所述集灰斗侧壁上固定安装把手三。
10.优选的,所述回收组件包括还包括挡板二,所述挡板二上方通过铰链活动安装在
灶体侧壁上,所述挡板二侧壁上设置有抓握把手。
11.优选的,所述隔热件是由玻璃纤维材料构成的隔热保护层,所述隔热件内部设置燃烧盒和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为四棱台形状,所述燃烧室顶部直径小于底部。
12.优选的,所述燃烧盒为两面开放的长方体形状,所述燃烧盒由金属不锈钢材料或氧化铝材料构成。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4.1通过设置在灶体的内部的燃烧机构,燃烧机构中的隔热件内部设置抽屉式燃烧盒,燃烧盒上方设有燃烧室,燃烧室顶部连接灶头,可以通过烧柴火的方式进行供能使用,降低了集成灶的使用成本,更容易被广大乡村地区接受;
15.2.在使用煤气作为燃料时,将煤气专用灶头放置在集成灶的灶头中,连接煤气罐的导管放置在灶台顶部设置的凹槽中,便于更换不同的燃料能源使用,提高集成灶的实用性;
16.3.通过燃烧机构下方设置的回收组件,对柴火焚烧后的灰烬进行收集,方便对灰烬进行集中处理,提高使用柴火时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整体组件正剖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整体组件侧剖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整体组件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燃烧盒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1中燃烧盒俯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中燃烧盒俯视图。
23.图中:1灶体、2灶台、3油烟机、4灶头、5燃烧机构、6回收组件、7燃烧盒、8隔热件、9挡板一、10把手一、11铰链、12燃烧室、13落灰斗、14把手二、15漏槽、16集灰腔、17集灰斗、18滑轨、19滚轮、20把手三、21烤箱、22烟囱、23凹槽、24挡板二。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5.实施例1:
26.参照附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包括灶体1、灶台2和灶头4,灶体1顶部安装灶台2,灶台2顶部设置灶头4,还包括安装在灶台2内部的燃烧机构5和设置在灶台2内部下方的回收组件6;燃烧机构5设置在回收组件6上方,燃烧机构5包括燃烧盒7、燃烧室12和落灰斗13,燃烧盒7套接在灶体1内部,燃烧盒7上方设置燃烧室12,燃烧室12顶部连接灶头4,燃烧盒7下方设置落灰斗13,落灰斗13下方设置回收组件6,具体的,通过设置的燃烧盒7将柴火放入内部进行燃烧,火焰热量通过燃烧室12传导至灶头4进行供能,燃烧后的灰烬通过落灰斗13,落入回收组件6进行集中处理;
27.进一步地,灶台2顶部一端固定连接油烟机3,灶台2内部还设置有烤箱21,灶头4为倒立的圆台形状,灶台2背部安装有烟囱22,灶台2顶部设置有凹槽23,具体的,油烟机3和烤
箱21是现有公开专利技术,能够起到去除油烟和附加集成灶功能的作用;
28.进一步地,燃烧机构5还包括隔热件8、挡板一9、把手一10、铰链11、把手二14和漏槽15,隔热件8设置在燃烧盒7与燃烧室12外围,挡板一9通过铰链11活动连接在灶体1外壁上,挡板一9外壁上安装把手一10,把手二14设置在燃烧盒7一端,具体的,隔热件8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通过挡板一9将燃烧盒7内部火焰隔绝,漏槽15能够将柴火燃烧后的灰烬落至落灰斗13,再通过落灰斗13下落至回收组件6中,通过把手二14能够将燃烧盒7从隔热件8中抽出,方便清理使用;
29.进一步地,回收组件6包括集灰腔16、集灰斗17、滑轨18、滚轮19和把手三20,集灰腔16设置在灶体1内部下方,集灰腔16内部底端安装滑轨18,滑轨18上通过滚轮19活动连接集灰斗17,集灰斗17侧壁上固定安装把手三20,具体的,集灰斗17起到承接落灰斗13落下的灰烬的作用,通过抓握把手三20,再利用集灰斗17底部的滚轮19,将集灰斗17从集灰腔16内部抽出,方便清理;
30.进一步地,回收组件6包括还包括挡板二24,挡板二24上方通过铰链活动安装在灶体1侧壁上,挡板二24侧壁上设置有抓握把手,具体的,挡板二24起到阻挡灰烬,防止灰烬外漏的作用;
31.进一步地,隔热件8是由玻璃纤维材料构成的隔热保护层,隔热件8内部设置燃烧盒7和燃烧室12,燃烧室12为四棱台形状,燃烧室12顶部直径小于底部,具体的,玻璃纤维材料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且机械强度高,由玻璃纤维构成的隔热件8能够起到隔热保护的作用;
32.进一步地,燃烧盒7为两面开放的长方体形状,燃烧盒7由金属不锈钢材料构成,具体的,金属不锈钢材质硬度高,且耐磨、耐高温性能优越,燃烧盒7中填充柴火等燃料,点燃后为灶头4提供热能,燃烧盒7的顶部与靠近挡板一9一侧敞开设置。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柴火放入燃烧盒7中,点燃柴火时,燃烧盒7中燃烧的火焰通过燃烧室12传导至灶头4提供能量,燃烧后的灰烬通过燃烧盒7底部的漏槽15落至落灰斗13中,通过落灰斗13的灰烬最终落至集灰斗17中,使得集成灶在工作时,能够通过柴火提供热能工作,降低了集成灶的使用成本和对燃料的局限性;当使用煤气作为燃料时,将使用煤气的灶头放置在灶头4中,连接煤气灶头与煤气罐的管道放置在灶台2顶部设置的凹槽23中,能够进行更换不同的燃料使用,提高集成灶的实用性。
34.实施例2:
35.参照附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煤气柴火两用集成灶,包括灶体1、灶台2和灶头4,灶体1顶部安装灶台2,灶台2顶部设置灶头4,还包括安装在灶台2内部的燃烧机构5和设置在灶台2内部下方的回收组件6;燃烧机构5设置在回收组件6上方,燃烧机构5包括燃烧盒7、燃烧室12和落灰斗13,燃烧盒7套接在灶体1内部,燃烧盒7上方设置燃烧室12,燃烧室12顶部连接灶头4,燃烧盒7下方设置落灰斗13,落灰斗13下方设置回收组件6,具体的,通过设置的燃烧盒7将柴火放入内部进行燃烧,火焰热量通过燃烧室12传导至灶头4进行供能,燃烧后的灰烬通过落灰斗13,落入回收组件6进行集中处理;
36.进一步地,燃烧盒7为两面开放的长方体形状,燃烧盒7由氧化铝材料构成,具体的,氧化铝材料是一种高硬度的化合物,熔点为2054℃,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由氧化铝材料构成的燃烧盒7,耐火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氧化铝材料制成的燃烧盒7,耐火性能更好,使用寿命更长;将柴火放入燃烧盒7中,点燃柴火时,燃烧盒7中燃烧的火焰通过燃烧室12传导至灶头4提供能量,燃烧后的灰烬通过燃烧盒7底部的漏槽15落至落灰斗13中,通过落灰斗13的灰烬最终落至集灰斗17中,使得集成灶在工作时,能够通过柴火提供热能工作,降低了集成灶的使用成本和对燃料的局限性;当使用煤气作为燃料时,将使用煤气的灶头放置在灶头4中,连接煤气灶头与煤气罐的管道放置在灶台2顶部设置的凹槽23中,能够进行更换不同的燃料使用,提高集成灶的实用性。
38.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