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坩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4934发布日期:2021-12-04 09:52阅读:5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坩埚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坩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石墨坩埚。


背景技术:

2.传统坩埚种类主要有铁坩埚、铸铁坩埚、石英坩埚、瓷坩埚、刚玉坩埚、碳化硅坩埚、白金坩埚、镍坩埚、金坩埚、银坩埚。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热导性和耐高温性能,同时对酸碱溶液的抗腐蚀能力较强,化学稳定性高的优点,石墨坩埚的市场逐渐扩大,石墨坩埚除具有天然石墨原有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外,对急热和急冷具有一定的抗应变性能,广泛应用于合金工具钢的冶炼和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熔炼。
3.实验室对金属进行检测时,由于所需量小,因此实验室用坩埚与生产用坩埚存在一定区别,而目前的实验室坩埚中,石墨制产品市场可选范围有限,不利于实验室对金属的熔融检测。为此,发明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石墨坩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坩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石墨坩埚,包括坩埚本体,所述坩埚本体由石墨制成,坩埚本体包括锅体和锅座,锅体底部与锅座顶部固定,锅体和锅座一体化成型,锅座为圆柱状结构,锅体顶部设有锅腔,锅腔底为平底,平底至锅腔口部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扩大。
7.使用时将待熔金属放入锅腔内,然后使用通用的电磁感应加热围绕锅体进行加热即可,金属受热融化积蓄在锅腔内,整个坩埚体积小巧,加热方便,非常适合于实验室环境下的各种金属熔融检测需求。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锅腔顶部与锅体边缘呈弧形过渡,使顶口保持钝角,一方面避免操作时对顶口的触碰导致对顶口产生破坏,另一方面避免锋利的锐角伤人伤物,方便坩埚的使用。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锅座底部设有夹持部,用于对坩埚进行夹持,方便在进行加热时以及需要取用熔融的金属溶液时对坩埚进行夹持控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部包括多个竖直的夹持缺口,多个夹持缺口沿锅座对称设置,锅座为圆柱状,夹持部为缺口状,两者相互搭配即可使夹持部在夹持时具有足够的夹持稳定性,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结构,相反还减少了锅座的体积,减轻了整个坩埚的重量。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部设有两个夹持缺口,夹持缺口左右对称设置于锅座两侧,保持对称以方便夹持时的均匀受力,确保夹持的稳定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夹持缺口底部延伸至锅座底部,夹持缺口位置同时开有定位孔,定位孔用于避免夹持坩埚进行翻转时坩埚掉落的情况发生,进一步保障夹持的稳定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锅座底部中心位置开有槽孔,槽孔为圆形孔,进一步减少锅座的体积,减轻重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坩埚,结构设置巧妙且布置合理,本实用新型中使用时将待熔金属放入锅腔内,然后使用通用的电磁感应加热围绕锅体进行加热即可,金属受热融化积蓄在锅腔内,整个坩埚体积小巧,加热方便,非常适合于实验室环境下的各种金属熔融检测需求;
16.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夹持部,用于对坩埚进行夹持,方便在进行加热时以及需要取用熔融的金属溶液时对坩埚进行夹持控制;
17.3、本实用新型中锅座为圆柱状,夹持部为缺口状,两者相互搭配即可使夹持部在夹持时具有足够的夹持稳定性,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结构,相反还减少了锅座的体积,减轻了整个坩埚的重量;
18.4、本实用新型中该石墨坩埚使用操作简单,体积小,加热方便快捷,非常适合于小熔融量需求的实验室环境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一种石墨坩埚的立体图。
20.图2为一种石墨坩埚的俯视图。
21.图3为一种石墨坩埚的仰视图。
22.图中:1、坩埚本体;11、锅体;111、锅腔;12、锅座;121、槽孔;13、夹持部;131、夹持缺口;132、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24.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

3,一种石墨坩埚,包括坩埚本体1,所述坩埚本体1由石墨制成,坩埚本体1包括锅体11和锅座12,锅体11底部与锅座12顶部固定,锅体11和锅座12一体化成型,锅座12为圆柱状结构,锅体11顶部设有锅腔111,锅腔111底为平底,平底至锅腔111口部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扩大,所述锅腔111顶部与锅体11边缘呈弧形过渡,使顶口保持钝角,一方面避免操作时对顶口的触碰导致对顶口产生破坏,另一方面避免锋利的锐角伤人伤物,方便坩埚的使用;
25.所述锅座12底部设有夹持部13,用于对坩埚进行夹持,方便在进行加热时以及需要取用熔融的金属溶液时对坩埚进行夹持控制,所述夹持部13包括两个竖直的夹持缺口131,夹持缺口131左右对称设置于锅座12两侧,锅座12为圆柱状,夹持部13为缺口状,两者相互搭配即可使夹持部13在夹持时具有足够的夹持稳定性,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结构,相反还减少了锅座12的体积,减轻了整个坩埚的重量,夹持缺口131左右对称设置于锅座12两侧,保持对称以方便夹持时的均匀受力,确保夹持的稳定性。
26.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

3,一种石墨坩埚,包括坩埚本体1,所述坩埚本体1由石墨制成,坩埚本体1包括锅体11和锅座12,锅体11底部与锅座12顶部固定,锅体11和锅座12一体化成型,锅座12为圆柱状结构,锅体11顶部设有锅腔111,锅腔111底为平底,平底至锅腔111
口部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扩大,所述锅腔111顶部与锅体11边缘呈弧形过渡,使顶口保持钝角,一方面避免操作时对顶口的触碰导致对顶口产生破坏,另一方面避免锋利的锐角伤人伤物,方便坩埚的使用;
27.所述锅座12底部设有夹持部13,用于对坩埚进行夹持,方便在进行加热时以及需要取用熔融的金属溶液时对坩埚进行夹持控制,所述夹持部13包括两个竖直的夹持缺口131,夹持缺口131左右对称设置于锅座12两侧,锅座12为圆柱状,夹持部13为缺口状,两者相互搭配即可使夹持部13在夹持时具有足够的夹持稳定性,不需要额外增加其他结构,相反还减少了锅座12的体积,减轻了整个坩埚的重量,夹持缺口131左右对称设置于锅座12两侧,保持对称以方便夹持时的均匀受力,确保夹持的稳定性;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缺口131底部延伸至锅座12底部,夹持缺口131位置同时开有定位孔132,定位孔132用于避免夹持坩埚进行翻转时坩埚掉落的情况发生,进一步保障夹持的稳定性,所述锅座12底部中心位置开有槽孔121,槽孔121为圆形孔,进一步减少锅座12的体积,减轻重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待熔金属放入锅腔111内,然后使用通用的电磁感应加热围绕锅体11进行加热即可,金属受热融化积蓄在锅腔111内,整个坩埚体积小巧,加热方便,非常适合于实验室环境下的各种金属熔融检测需求。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1.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