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01601发布日期:2022-03-02 04:38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果蔬烘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


背景技术:

2.目前较为常见的果蔬烘干机一般为工业所用,为较大型设备,常利于其核心部件,即电加热器等对果蔬进行加热以去除适量水分。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类型的果蔬烘干机内部结构较为复杂,整体体型较大,较难为家用或小型化使用。且大多采用一个风机,制冷制热都是从同一个方向进风和出风,吹向料桶(内装待烘干果蔬)的温度受环境温度影响特别大,通常在空载状态下出风温度跟环境温度差值仅在6度以内,很难达到物料所需要的温度,如果需要达到温度通常需要增加比较大的电加热功率才能提升,耗能特别高,存在升温速度慢,升温温度低,耗能高的不足。
3.为此,本技术研发团队特别研发了一种利用核心部件,即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部件等组成的特别适合家用(当然也可工业用)的果蔬烘干机(参见专利公告号:cn306516673s、专利名称:加热烘干机,申请人:谢迎春;专利申请名称:一种双风机一体式热泵果蔬烘干机,申请人:谢迎春;专利申请名称:一种果蔬烘干风道,申请人:谢迎春)。其利用制冷剂在上述核心部件中的流通而获得热空气(热风)以烘干料桶(料桶内装有待烘干果蔬)内的果蔬。在整个烘干过程中,果蔬能被均匀有效烘干,同时具备烘干效率高,升温速度快,升温温度高,耗能低的有益效果。
4.但在实际使用时,因其内部结构的布设,使得热空气出风口位于矩形机体的顶部,料桶在放置时,需要抬起并高过机体顶部后才能稳妥置于出风口上,由于料桶本身重量不轻,特别是在加装物料后,一个人很难将料桶抬起并高过机体顶部,一般需要至少两个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料桶的妥善放置。
5.由此急需一种空间结构布设得到优化的果蔬烘干机,以有效降低料桶放置高度,以便捷、省力的方式实现料桶的放置。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在保障升温速度快,升温温度高,耗能低的前提下,空间结构布设得到优化,能有效降低料桶放置高度,方便放置。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主体和聚风底盘;
8.所述烘干机主体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室体和第二室体,其中一个室体设有蒸发器以形成制冷室,另一个室体设有冷凝器以形成制热室,所述制冷室和制热室之间设置隔板以形成冷热分离;
9.所述聚风底盘置放于烘干机主体外部,所述制热室通过风机以侧向出风的方式将其内的热量以热空气的形式输送至聚风底盘,所述聚风底盘设有顶出风口,而内装待烘干
物料的料桶则置放于所述顶出风口上。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内装于制热室,该风机设有配装于制热室侧部的侧出风口以形成侧向出风;优选地,所述侧出风口偏向制热室侧部底端位置而凸装于制热室侧部的安装口中;优选地,所述聚风底盘以侧进风的方式承接热空气;优选地,所述聚风底盘靠近制热室前侧部设置,所述聚风底盘设有侧进风口,所述聚风底盘与风机之间设有连接风道,连接风道的进风端与风机的侧出风口连接,出风端则连接聚风底盘的侧进风口以使得聚风底盘形成侧进风;优选地,所述连接风道的进风端所在的竖向高度高于出风端所在的竖向高度。
11.由此热空气通过侧向出风、侧进风的方式流通,加上连接风道以高进风端、低出风端的特殊结构设计,可整体压低聚风底盘的高度,便于进一步有效降低料桶的抬升高度,实现更便捷、省力的操作。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风底盘设有侧进风口,所述聚风底盘于侧进风口附近设置导流板;优选地,所述导流板靠近侧进风口底端中部位置设置;优选地,所述导流板设置外凸部,所述外凸部迎向侧进风口;优选地,所述导流板为弧形板、v形板、平板中的一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风底盘的外周部形成外凸的圆弧状台阶,便于料桶能更为便捷、省力地沿着外凸的圆弧状台阶挪移至顶出风口上进行稳妥置放,都可避免对料桶的抬升操作,使得一个人便可通过挪移的方式进行料桶的放置。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主体设有包括蒸发器、冷凝器在内的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还包括压缩机和节流部件,所述压缩机通过管道接通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管道接通节流部件,所述节流部件通过管道接通蒸发器,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接通压缩机,所述循环系统中流通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通过管道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内循环流通;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装于制热室,而所述蒸发器则装于制冷室。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板的底端连接烘干机主体的底部、顶端连接烘干机主体的顶部;优选地,隔板一侧的烘干机主体空间形成制热室,隔板另一侧的烘干机主体空间形成制冷室。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凝器靠近与隔板相对的烘干机主体的一侧侧壁设置,且与该侧壁形状相匹配成竖立的厚板状,所述冷凝器的顶部与烘干机主体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隔距离;优选地,与冷凝器靠近的烘干机主体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
17.所述蒸发器和烘干机主体的另一侧侧壁的形状相匹配,且形成竖立的厚板状,所述蒸发器的顶部与烘干机主体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隔距离;优选地,所述蒸发器与隔板之间的烘干机主体的前后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
18.优选地,所述烘干机主体的底壁上于蒸发器底部设置水槽,所述水槽设有引流管以将残留水引出。
19.优选地,所述烘干机主体设置有将制冷室内冷空气排出的排气风扇;优选地,所述排气风扇设置在烘干机主体的另一侧侧壁上。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1.1、第一室体和第二室体通过隔板左右隔开,形成了冷热分离式结构,实现了冷热
的分离,提高了出风温度和升温速度,比常规型的果蔬烘干机温度要上升快,温度要高5-10度,所需要的辅助电加热功率低,甚至不需要电加热启动就能达到所需要温度,耗能低,解决原来出风是冷热混合风,温度低,带走物料水分少的问题;
22.2、两个室体左右设置,且制热室通过风机以侧向出风的方式将其内的热量以热空气的形式输送至外部聚风底盘,避免了热空气从高度较高的制热室顶部(即烘干机主体顶部)输出,而此时配合外置式聚风底盘的设置,加上聚风底盘设置有能放置料桶的顶出风口,这样位置在下的制热室内的热量便可通过风机以热空气的形式输送至置放有料桶的聚风底盘中,以实现对料桶内物料的烘干处理;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结构的布设,料桶无需抬升至烘干机主体顶部,只要至于聚风底盘顶出风口即可进行置放,而聚风底盘外置于烘干机主体,接收的热空气又来自制热室的侧向出风,由此聚风底盘高度的设计只要能承载料桶的重量及保障与料桶底部具有适当的间隔距离即可,由此聚风底盘的高度相比烘干机主体的高度可以设计得低很多,这样在进行料桶放置时,因聚风底盘高度较低,料桶放置高度得到显著降低,避免了对料桶的高高抬起,方便了料桶以省时、省力、便捷的方式进行放置。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显示料桶);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聚风底盘的结构示意图(导流板为弧形板);
28.图中:烘干机主体1,聚风底盘2,顶出风口21,侧进风口22,圆弧状台阶23,蒸发器3,冷凝器4,节流部件5,压缩机6,制冷室7,制热室8,隔板9,料桶10,风机11,连接风道12,导流板13,通风孔15,排气风扇16,水槽17。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一
31.请参阅附图1-4所示,该实施例展示了一种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该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包括烘干机主体1和聚风底盘2,所述聚风底盘2置于烘干机主体1外部,且所述聚风底盘2靠近烘干机主体1的侧部靠底端的位置设置,也就是说尽量压低聚风底盘2设置的高度位置。
32.在该实施例中,所述烘干机主体1内设置有循环系统,所述循环系统包括如下核心部件:蒸发器3、冷凝器4、节流部件5和压缩机6。所述压缩机6通过管道接通冷凝器4,所述冷凝器4通过管道接通节流部件5,所述节流部件5通过管道接通蒸发器3,所述蒸发器3通过管道接通压缩机6。所述循环系统中流通有制冷剂,所述制冷剂通过管道在压缩机6、冷凝器4、节流部件5、蒸发器3内循环流通,由此使得冷凝器4附近形成了热空气区,蒸发器3附近形成
了冷空气区。循环系统具体工作原理请详见背景技术中所提及的参考文件(专利申请名称:一种双风机一体式热泵果蔬烘干机,申请人:谢迎春)。
33.在本实施例中,根据热空气区和冷空气区,所述烘干机主体1设置有制冷室7及制热室8,制冷室7对应冷空气区,制热室8对应热空气区。
34.对于制冷室7及制热室8的空间分布,所述制冷室7可以在制热室8左侧或者右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室7优选在制热室8右侧,制热室8和制冷室7左右分布。
35.为达到冷热分离的效果,所述制冷室7和制热室8之间设置隔板9以使烘干机主体1内形成冷热左右分离,冷热不交叉,制热室8和制冷室7互不干涉,制热室8输送出的热空气温度高,烘干速度快、效果高。
3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制冷室7内装有核心部件蒸发器3,在工作时,低压制冷剂进入蒸发器3,低压液态变成低压气态,这个过程是需要吸热的,所吸收的热量来自蒸发器3外表面。这样,经过蒸发器3外表面的空气的热量被蒸发器3内部的低压液态制冷剂吸收带走,由此空气温度降低,从而形成冷空气区,构成烘干机主体1的制冷室7。
37.而所述制热室8内装有核心部件冷凝器4,在工作时,制冷剂在压缩机6里面变成高温高压的气态,进入到冷凝器4后,制冷剂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冷却变成高压液态,气态变液态的过程朝外面放热,由此形成制热室8。
38.为获得热空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聚风底盘2置放于烘干机主体1的外部并靠近烘干机主体1的前侧部设置。所述聚风底盘2设有顶出风口21,而内装待烘干物料的料桶10则置放于顶出风口21,所述烘干机主体1将制热室8内的热量通过风机11以热空气的形式从制热室8以侧出风的方式输送至聚风底盘2,热空气还向上穿过顶出风口21以对料桶10内物料实施烘干处理。
39.由此,热空气有别于常规从烘干机主体1的顶出口直接进入承载于顶出口的料桶10中,热空气是从制热室8前侧部输出,形成侧向出风,热空气输出高度位置得到大幅度降低,可有效降低料桶10的放置高度。同时聚风底盘2是于烘干机主体1的外部承接来自制热室8的侧向出风,所述聚风底盘2的结构设计在满足料桶10的重量承载时,聚风底盘2的高度在设计时可以得到有效压低,即只要满足放置的料桶10的底部与聚风底盘2的内底壁之间存在适当的间隔距离使得热空气能向上通过顶出风口21流通至料桶10内即可,最终便于料桶10的放置。
40.实施例二
4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1-图4,对于风机11的具体安装、聚风底盘2与风机11如何连接等进行详细介绍。
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11内装于制热室8,且该风机11设有配装于制热室8侧部的侧出风口以形成侧向出风。所述侧出风口偏向制热室8侧部底端位置且凸装于制热室8侧部的安装口中。而所述聚风底盘2则靠近制热室8的外侧部底端设置,所述聚风底盘2的底部与烘干机主体1的底部保持齐平,可共同置于地基或载物台上。
43.所述聚风底盘2设有侧进风口22,所述聚风底盘2与风机11之间设有连接风道12,连接风道12的进风端与风机11的侧出风口连接,出风端则连接聚风底盘2的侧进风口22以使得聚风底盘2形成侧进风。所述连接风道12的进风端所在的竖向高度高于出风端所在的竖向高度。连接风道12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压低聚风底盘2的高度,使得料桶10放置的高度
进一步降低,更利于料桶10的放置。
44.由此可见,制热室8、风机11、聚风底盘2共同配合形成了侧向出风、侧向进风的侧向模式,加上连接风道12本身进风端高、出风端低的特殊结构设计,极大程度地降低了聚风底盘2的设计高度,也就是说获得了高度尽量降低的最优结构的聚风底盘2,最终使得料桶10的放置高度得到了最优状态的降低,对于料桶10的省力、便捷放置方面作出了优秀的贡献。
45.实施例三
46.参考图1-图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聚风底盘2设有侧进风口22,所述聚风底盘2于侧进风口22附近设置导流板13,对流入的热空气进行导向的作用,以均匀分散后整体均衡汇合在聚风底盘2中。
47.对于导流板13的设置位置,所述导流板13靠近侧进风口22的底端的中部位置设置,进一步实现均匀分散的目的。
48.对于导流板13的具体结构设计,所述导流板13设置外凸部,所述外凸部迎向侧进风口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板13优选弧形板(参考图4),当然也可以是v形板、平板中的一种,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比较好的其他形状,只要其具有导流、分散气流的效果则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9.实施例四
50.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参见附图1、图4,所述聚风底盘2的外周部形成了外凸的圆弧状台阶23。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台阶实际上就是外凸的圆弧状拱起。该结构的聚风底盘2,特别是把外周部设计成了圆弧状台阶后,加上聚风底盘2本身的高度降低,在进行料桶10的放置时,通过一个人的操作,在不抬起料桶10的前提下,便可将料桶10挪移到圆弧状台阶23上,并最终将料桶10挪移至聚风底盘2的顶出风口21上。由此可见,在整个料桶10的放置过程中,通过一个人便可实现操作,且无需抬起料桶10,通过挪移的方式便可进行,非常省时、省力、便捷,同时也显著节约了人力成本。
51.当然,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圆弧状台阶外,还可以是其他的如圆柱状来构成聚风底盘2的外周部,这些结构的改变,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52.实施例五
5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附图3,所述隔板9的底端连接烘干机主体1的底部、顶端连接烘干机主体1的顶部。隔板9左侧的烘干机主体空间形成制热室8,隔板9右侧的烘干机主体空间形成制冷室7。
54.所述冷凝器4靠近与隔板9相对的烘干机主体1的左侧壁设置,且与该侧壁形状相匹配成竖立的厚板状。为方便气体流通,所述冷凝器4的顶部与烘干机主体1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隔距离,也就是说冷凝器4的顶部并未与烘干机主体1的顶部接触,两者之间还留有较大的间隔距离。
55.为实现通风,实现循环系统与外界空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与冷凝器4靠近的烘干机主体1的左侧壁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15。为了实现快速热量交换,通风孔15排列规则,且基本布满相应的侧壁。
56.而所述蒸发器3和烘干机主体1的右侧壁的形状相匹配,且形成竖立的厚板状。所述蒸发器3的顶部与烘干机主体1的顶部之间留有间隔距离,也未接触到烘干机主体1的顶
部。
57.同样,所述蒸发器3与隔板9之间的烘干机主体1的前后侧壁上也设置有若干通风孔15。通风孔15排列规则,且基本布满相应的侧壁。
58.考虑到外部空气遇到蒸发器3时会冷凝出水,所述烘干机主体1的底壁上于蒸发器3底部设置水槽17,所述水槽17设有引流管以将残留水引出,避免了残留水留存于烘干机主体1内。
59.所述烘干机主体1设置有将制冷室7内冷空气排出的排气风扇1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风扇16设置在烘干机主体1的右侧壁上,加速了热量交换效率,且冷空气也能及时得到排出。由此也使得烘干机主体1形成了右部出冷空气,位置在左的制热室前侧向出热空气的结构。
60.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所需要的辅助电加热功率低,甚至不需要电加热启动就能达到所需要温度,耗能低,解决了常规出风是冷热混合风,温度低,带走物料水分少的问题。
61.本实用新型的左右结构式果蔬烘干机,实现了冷热左右分离,制冷室和制热室之间通过隔板进行分隔,彼此互不影响,有利于烘干效率的提升。同时制热室在左,热空气从制热室前部靠近底部的位置进行输出到聚风底盘来加热物料,避免了像常规那样通过顶出热空气的方式来费力抬升料桶,有效降低了料桶的放置高度,甚至通过个人挪移的方式即可实现操作。
6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