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29899发布日期:2022-03-12 13:34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2.供热主要是针对北方城市保暖措施,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措施是集供热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利用集中热源,向该区域的工厂及民用建筑供应生产、生活和采暖用热集中供热,由于它具有节约燃料、减少城市污染等优点,所以发展速度很快,现有的供热系统通过水源的加热来提供热气进行输送,这种方式过于依赖水源,无法使用其它资源进行供热利用,导致工作不方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具备多种供热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供热系统通过水源的加热来提供热气进行输送,这种方式过于依赖水源,无法使用其它资源进行供热利用,导致工作不方便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包括供热设备本体,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内腔中端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中端固定安装有水源加热器,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有耐高温空气过滤芯,所述耐高温空气过滤芯的顶部活动连接于隔板的底部,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左侧中端固定安装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供热设备本体的内腔左侧下方,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热口,所述集热口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供热设备本体的内腔顶部,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所述控制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供热控制器。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其中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表面下方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门,通过支撑腿的设置,可对供热设备本体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导致工作出现意外状况,通过活动门的设置,可将耐高温空气过滤芯进行拆卸与更换,提高实用性能。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其中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注水管,所述供热设备本体的右侧位于控制箱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乏汽管道,通过注水管的设置,方便将水源运输至供热设备本体的内部,避免出现水源不足的现象,对水源加热器造成极大伤害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其中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放管,所述控制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
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供热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控制面板的设置,可对供热控制器进行人为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实地进行控制操作,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其中所述供热控制器包括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温度检测模块、风光储一体化设备、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电量储存设备和电压检测模块,所述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供热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风光储一体化设备的输出端单向连接于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的输入端,所述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量储存设备的输入端,所述电量储存设备的输出端和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呈电性连接。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其中所述供热控制器的输出端双向电性连接有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以及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的输入端呈电性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1.1、本实用新型工作人员通过注水管将过滤后达到饮用标准的水源进行运输,通过隔板将水源阻隔在供热设备本体的内部上方,通过乏汽管道和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进行管道接通后,使得火电厂乏汽余热将乏汽余热回收处理后运输至温度检测模块,温度进行检测后合格可通过乏汽管道输送至耐高温空气过滤芯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可将热气滞留在供热设备本体的内腔底部,与此同时通过注水管将水源注入后,通过风光储一体化设备将太阳能和风能进行收集,再由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转化成电能,通过电量储存设备进行电量蓄能,通过电压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后将电能输送至供热控制器,通过中央处理器启动供热控制器,使得供热控制器启动水源加热器将水源进行加热沸腾,使得大量带有热量的水蒸气被集热口收集,通过集热口将热气运输至第二管道的内部,通过供热控制器启动风机使得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分别将热能输送至排放管,通过排放管将热能运输至指定工作位置,达到了供热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供热系统通过水源的加热来提供热气进行输送,这种方式过于依赖水源,无法使用其它资源进行供热利用,导致工作不方便的问题。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支撑腿的设置,可对供热设备本体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导致工作出现意外状况,通过活动门的设置,可将耐高温空气过滤芯进行拆卸与更换,提高实用性能。
13.3、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管的设置,方便将水源运输至供热设备本体的内部,避免出现水源不足的现象,对水源加热器造成极大伤害的问题。
14.4、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面板的设置,可对供热控制器进行人为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实地进行控制操作,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供热设备本体主视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供热设备本体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供热控制流程图。
18.图中:1、供热设备本体;2、集热口;3、注水管;4、控制面板;5、控制箱;6、乏汽管道;7、支撑腿;8、活动门;9、第一管道;10、排放管;11、风机;12、耐高温空气过滤芯;13、隔板;
14、水源加热器;15、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本实用新型的供热设备本体1、集热口2、注水管3、控制面板4、控制箱5、乏汽管道6、支撑腿7、活动门8、第一管道9、排放管10、风机11、耐高温空气过滤芯12、隔板13、水源加热器14和第二管道15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23.请参阅图1-3,一种火电厂乏汽余热与风光储一体化低碳智慧供热系统,包括供热设备本体1,供热设备本体1的内腔中端固定连接有隔板13,隔板13的顶部中端固定安装有水源加热器14,供热设备本体1的内腔底部活动连接有耐高温空气过滤芯12,耐高温空气过滤芯12的顶部活动连接于隔板13的底部,供热设备本体1的左侧中端固定安装有风机11,风机11的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管道15和第一管道9,第一管道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供热设备本体1的内腔左侧下方,第二管道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集热口2,集热口2的底部固定连接于供热设备本体1的内腔顶部,供热设备本体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控制箱5,控制箱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供热控制器。
24.供热设备本体1的底部四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7,供热设备本体1的表面下方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活动门8,通过支撑腿7的设置,可对供热设备本体1的底部进行支撑,避免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导致工作出现意外状况,通过活动门8的设置,可将耐高温空气过滤芯12进行拆卸与更换,提高实用性能。
25.供热设备本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注水管3,供热设备本体1的右侧位于控制箱5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乏汽管道6,通过注水管3的设置,方便将水源运输至供热设备本体1的内部,避免出现水源不足的现象,对水源加热器14造成极大伤害的问题。
26.风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放管10,控制箱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4,控制面板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供热控制器的输入端,通过控制面板4的设置,可对供热控制器进行人为控制,方便工作人员实地进行控制操作,提高工作的稳定性。
27.供热控制器包括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温度检测模块、风光储一体化设备、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电量储存设备和电压检测模块,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入端,温度检测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供热控制器的输入端,风光储一体化设备的输出端单向连接于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的输入端,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电量储存设备的输入端,电量储存设备的输出端和电压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呈电性连接。
28.供热控制器的输出端双向电性连接有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以及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的输入端呈电性连接。
29.使用时,工作人员通过注水管3将过滤后达到饮用标准的水源进行运输,通过隔板13将水源阻隔在供热设备本体1的内部上方,通过乏汽管道6和火电厂乏汽余热回收设备进行管道接通后,使得火电厂乏汽余热将乏汽余热回收处理后运输至温度检测模块,温度进行检测后合格可通过乏汽管道6输送至耐高温空气过滤芯12进行二次净化处理,可将热气滞留在供热设备本体1的内腔底部,与此同时通过注水管3将水源注入后,通过风光储一体化设备将太阳能和风能进行收集,再由风光储一体化电能转化设备转化成电能,通过电量储存设备进行电量蓄能,通过电压检测模块进行检测后将电能输送至供热控制器,通过中央处理器启动供热控制器,使得供热控制器启动水源加热器14将水源进行加热沸腾,使得大量带有热量的水蒸气被集热口2收集,通过集热口2将热气运输至第二管道15的内部,通过供热控制器启动风机11使得第一管道9和第二管道15分别将热能输送至排放管10,通过排放管10将热能运输至指定工作位置,达到了供热的效果,解决了现有的供热系统通过水源的加热来提供热气进行输送,这种方式过于依赖水源,无法使用其它资源进行供热利用,导致工作不方便的问题。
3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