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加热锅炉。
背景技术:2.电加热锅炉主要由锅炉本体和电控箱及控制系统组成。其特点是环保、清洁、无污染、无噪音、全自动,随着有限能源的减少和大幅度涨价,电加热锅炉作为新兴的锅炉设备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电加热管是电加热锅炉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着锅炉的使用寿命,尽量选择非金属电加热管(如陶瓷电加热管),因为它耐负荷、寿命长,并且是水电分离结构,锅炉永不漏电。
3.现有的电加热锅炉大多结构较为传统,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部分热量将跟随蒸汽流失,热量利用率低,易造成能源浪费。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提供一种电加热锅炉,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加热锅炉,旨在解决以下问题:现有的电加热锅炉大多结构较为传统,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部分热量将跟随蒸汽流失,热量利用率低,易造成能源浪费,因此难以得到广泛应用。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加热锅炉,所述电加热锅炉包括:
6.锅炉主体以及位于锅炉主体上的节能仓,其中所述节能仓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锅炉主体内分别设置有预加热腔和主加热腔,且节能仓与预加热腔和主加热腔之间通过进水管连接;
7.加热机构,位于所述锅炉主体内;其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位于主加热腔内的主加热组件以及位于预加热腔内的预加热组件;以及
8.余热利用组件,位于所述节能仓内,用于实现对蒸汽中预热的再次利用。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有加热机构和余热利用组件,加热机构内预加热组件先于主加热组件进行工作,便于降低能耗的同时首先产生蒸汽,提高锅炉对蒸汽的利用效果,同时方便降低整体能耗,余热利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蒸汽中余热的利用处理,避免了锅炉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部分热量将跟随蒸汽流失,热量利用率低,易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加热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余热利用组件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3.附图中:1
‑
锅炉主体,2
‑
预加热腔,3
‑
分隔板,4
‑
主加热腔,5
‑
蒸汽引导管,6
‑
安全阀,7
‑
导热板,8
‑
控制阀,9
‑
节能仓,10
‑
进水口,11
‑
余热利用板,12
‑
阻隔件,13
‑
出气口,14
‑
支撑件,15
‑
进水管,16
‑
第二电加热棒,17
‑
第一电加热棒,18
‑
出水管,19
‑
导热液,20
‑
延时板,21
‑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15.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16.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加热锅炉,所述电加热锅炉包括:
17.锅炉主体1以及位于锅炉主体1上的节能仓9,其中所述节能仓9上设置有进水口10,所述锅炉主体1内分别设置有预加热腔2和主加热腔4,且节能仓9与预加热腔2和主加热腔4之间通过进水管15连接;
18.加热机构,位于所述锅炉主体1内;其中所述加热机构包括位于主加热腔4内的主加热组件以及位于预加热腔2内的预加热组件;以及
19.余热利用组件,位于所述节能仓9内,用于实现对蒸汽中预热的再次利用。
20.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进水口10即可向节能仓9内添加冷水,从而通过进水管15即可将冷水导入至预加热腔2内,工作时首先通过预加热腔2实现对冷水进行加热产生蒸汽导入至余热利用组件内,此时余热利用组件工作即可实现对进入到锅炉主体1内的冷水进行提前预热处理,有效实现对余热的充分利用,同时通过预加热组件还能带动主加热组件工作,此时通过加热结构的全面工作即可产生大量蒸汽,方便余热利用组件对蒸汽中的热量进行再次利用;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置有加热机构和余热利用组件,加热机构内预加热组件先于主加热组件进行工作,便于降低能耗的同时首先产生蒸汽,提高锅炉对蒸汽的利用效果,同时方便降低整体能耗,余热利用组件的设置实现了对蒸汽中余热的利用处理,避免了锅炉在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部分热量将跟随蒸汽流失,热量利用率低,易造成能源浪费的问题。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预加热组件包括:
22.第一电加热棒17,所述第一电加热棒17设置于所述预加热腔2内;以及
23.分隔板3,用于实现对所述预加热腔2和所述主加热腔4的分隔处理。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加热棒17采用圆盘形结构,便于增大其与水的接触面积;工作时通过第一电加热棒17即可实现对水的加热处理,通过分隔板3便于对预加热腔2和主加热腔4之间进行分隔,其中所述分隔板3和所述锅炉主体1内均可以设置有隔热棉,避免热量流失。
2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主加热组件包括:
26.至少一组导热板7,位于所述主加热腔4内;
27.导热液19,所述导热液19设置于所述导热板7内;以及
28.第二电加热棒16,位于所述导热板7内,且第二电加热棒16与所述预加热组件相连接。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7可以在所述主加热腔4内均匀设置四组,通过导热板7即可对主加热腔4进行区域分隔,所述导热板7可以采用高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电加热
棒16上还设置有多组导热片,且导热片设置于所述导热板7内,所述导热液19填充在所述导热板7内,且导热液19可以采用导热油,且所述第二电加热棒16与所述第一电加热棒17相连接;当预加热组件开始工作时,通过第一电加热棒17通电即可实现第二电加热棒16同时工作,通过第二电加热棒16即可实现对导热液19的加热处理,当预加热腔2内开始产生蒸汽时即可向主加热腔4内添加冷水,此时导热液19已处于高温状态,便于提高对水的加热速率。
3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余热利用组件包括:
31.蒸汽引导管5,用于所述预加热腔2和所述主加热腔4与所述节能仓9之间的连接;
32.至少一组余热利用板11,所述余热利用板11设置于所述节能仓9内,且余热利用板11与所述蒸汽引导管5相连接;以及
33.位于所述节能仓9上的出气口13,且出气口13与所述余热利用板11相连接。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余热利用板11在所述节能仓9内间隔设置,所述锅炉主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对节能仓9进行稳定支撑的支撑件14,所述支撑件14可以采用支撑杆,所述余热利用板11与所述蒸汽引导管5相连通;工作时通过将蒸汽导入至余热利用板11内,通过余热利用板11即可对节能仓9内的水进行预加热处理,便于实现对蒸汽中余热进行利用的同时,将预加热完的水导入至锅炉主体1内进行加热,便于提高加热速率,同时减小能耗。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余热利用组件还包括:
36.至少一组阻隔件12,所述阻隔件12设置于所述节能仓9内,用于减缓所述节能仓9内水的流动速度。
3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阻隔件12可以采用板状结构,且阻隔件12的尺寸小于余热利用板11的宽度,通过阻隔件12即可实现对水的阻挡处理,便于延长水与余热利用板11的接触时间,便于实现对余热的充分利用。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余热利用板11内还设置有至少一组延时板20,且延时板20上均开设有通孔21,用于延长蒸汽在所述余热利用板11内的停留时间,提高对蒸汽中余热的利用率。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蒸汽引导管5上还设置有安全阀6,用于对余热利用组件提供安全工作保障,避免出现压力过大的现象,提高锅炉使用时的安全性。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还包括控制阀8,所述控制阀8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设置于蒸汽引导管5、进水管15以及出水管18上,且控制阀8可以采用电磁阀,也可以采用单向阀,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还包括出水管18,所述出水管18与所述主加热仓4和预加热仓2相连。
4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