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96826发布日期:2022-02-12 13:54阅读:68来源:国知局
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普遍应用于热泵系统中,现有技术中的插片式微通道换热器多采用扁管水平布置,插片式翅片于迎风侧凸出于扁管,部分冷凝水沿凸出部分排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排水问题。
3.然而,仍会有部分冷凝水残留在扁管的上表面上,使得化霜不彻底。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换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扁管的上表面残留有部分冷凝水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翅片,包括:翅片本体,翅片本体上设置有用于与扁管配合的第一插接槽,第一插接槽具有相对设置的迎风端和背风端,第一插接槽沿迎风端至背风端的方向上倾斜向上地设置;其中,迎风端至背风端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0
°
<α<15
°

6.进一步地,翅片本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插接槽设置在第一板体上,第一插接槽远离第二板体的槽口形成背风端,第一插接槽靠近第二板体的一端形成迎风端。
7.进一步地,第二板体为波纹板结构;和/或,第一板体上设置有多个开窗结构,多个开窗结构沿第一板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开窗结构之间设置有第一插接槽。
8.进一步地,开窗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底端与第一插接槽的槽边的距离为l1,顶端与第一插接槽的槽边的距离为l2,l1<l2。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扁管;翅片,翅片为上述提供的翅片,翅片的第一插接槽插设在扁管上。
10.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集流管上设置有用于与扁管配合的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0
°
<β<15
°

11.进一步地,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集流管上设置有用于与扁管配合的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为水平槽;其中,扁管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管段、折弯管段和换热管段,连接管段为水平管段,换热管段为与第一插接槽配合的倾斜管段。
12.进一步地,换热器为双排结构,双排结构包括第一排换热部和第二排换热部,第一排换热部的第一扁管与第二排换热部的第二扁管的在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或平齐设置。
13.进一步地,第一扁管与第二扁管连接以形成u形管结构。
14.进一步地,扁管为l型结构、或c型结构、或g型结构。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迎风端至背风端的方向为倾斜向上地设置,且倾斜角度设置在上述角度范围内,这样,能够保证扁管上的冷凝水顺利排出,且不会过多地
增加风阻。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翅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扁管的上表面残留有部分冷凝水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翅片为单排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中的a-a向视图;
19.图3示出了图1中的i处的放大图;
20.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单排翅片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4中的主视图;
22.图6示出了图5中的b-b向视图;
23.图7示出了图6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4.图8示出了图4中集流管的主视图;
25.图9示出了图8中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26.图10示出了图4中的俯视图;
27.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弯管段的扁管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28.图12示出了图11中的c-c向视图;
29.图13示出了图11中的结构对应的俯视图;
30.图1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折弯管段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31.图1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在风机作用下翅片处的气流的流向;
32.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排翅片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7示出了图16中的d-d向视图;
34.图18示出了图16中的结构对应的俯视图;
35.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翅片为双排且开窗结构对齐的结构示意图;
36.图2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翅片为双排且开窗结构错位的结构示意图;
37.图21示出了图16中的结构对应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u形扁管、且双排翅片的各排的第一插接槽的延伸方向呈预设角度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39.图23示出了图22中的e-e向视图;
40.图24示出了图22中对应的结构的俯视图;
41.图2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具有u形扁管、且双排翅片的各排的第一插接槽的延伸方向相同的换热器的主视图;
42.图26示出了图25中的f-f向视图;
43.图27示出了图25中对应的结构的俯视图;
44.图28示出了图25中对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45.图2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排l型结构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46.图3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双排l型结构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47.图3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排c型结构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48.图3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单排g型结构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4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50.10、翅片;11、翅片本体;111、第一板体;112、第二板体;113、开窗结构;12、第一插接槽;20、扁管;21、连接管段;22、折弯管段;23、换热管段;30、集流管;31、第二插接槽;4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5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52.如图1至图3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翅片10,包括:翅片本体11,翅片本体11上设置有用于与扁管20配合的第一插接槽12,第一插接槽12具有相对设置的迎风端和背风端,第一插接槽12沿迎风端至背风端的方向上倾斜向上地设置;其中,迎风端至背风端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0
°
<α<15
°
。具体的,第一插接槽12内插设有扁管20。
53.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迎风端至背风端的方向为倾斜向上地设置,且倾斜角度设置在上述角度范围内,这样,能够保证扁管20上的冷凝水顺利排出,且不会过多地增加风阻。因此,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翅片10,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扁管20的上表面残留有部分冷凝水的技术问题。
54.具体的,通过设置风机40,在风机40的引风作用下引导翅片10上的气流的流向,以提高换热效率。
55.在本实施例中,翅片本体1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第一插接槽12设置在第一板体111上,第一插接槽12远离第二板体112的槽口形成背风端,第一插接槽12靠近第二板体112的一端形成迎风端。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设置第二板体112能够提高第一板体111的结构强度,以保证正常运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板体112可以与第一板体111通过一体成型形成。第二板体112凸出于扁管20设置。
56.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均为条形板结构,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均沿同一方向延伸,第一板体111和第二板体112沿垂直于第一板体111延伸方向的方向连接布置。
57.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板体112可以为波纹板结构。或者,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板体11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开窗结构113,多个开窗结构113沿第一板体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开窗结构113之间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2。或者,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板体112可以为波纹板结构;第一板体11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开窗结构113,多个开窗结构113沿第一板体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开窗结构113之间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2。
58.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板体112可以为波纹板结构;第一板体111上可以设置有多个开窗结构113,多个开窗结构113沿第一板体11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开窗结构113之间设置有第一插接槽12。通过波纹板的多个弯折段能够增加空气扰动,增强换热,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同时,波纹板的设置也可以引导冷凝水的排出。通过设置开窗结构113能够增加空气扰动,增强换热。
59.在本实施例中,开窗结构113具有相对设置的顶端和底端,底端与第一插接槽12的槽边的距离为l1,顶端与第一插接槽12的槽边的距离为l2,l1<l2。需要说明的使,对于同一个开窗结构113而言,该开窗结构113的上方设置有一个第一插接槽12,该开窗结构113的下方也设置有一个第一插接槽12,“底端与第一插接槽12的槽边的距离”是指“底端与位于该开窗结构113下方的第一插接槽12的槽边的距离”,“顶端与第一插接槽12的槽边的距离”是指“顶端与位于该开窗结构113上方的第一插接槽12的槽边的距离”。通过使l1小于l2,这样,能够便于使得换热量为最优。
6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扁管20和翅片10,翅片10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翅片10,翅片10的第一插接槽12插设在扁管20上。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由于第一插接槽12为倾斜槽,能够便于使得冷凝水顺利排出。
6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30,集流管30上设置有用于与扁管20配合的第二插接槽31,第二插接槽3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β,0
°
<β<15
°
。第二插接槽31倾斜向上地设置。具体的,第二插接槽31内插设有扁管20。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扁管20呈倾斜设置,以便于扁管20上的冷凝水顺利排出。通过将β设置在上述角度范围内,能够便于更好地使扁管20上的冷凝水顺利排出,避免冷凝水残留的情况。优选的,可以将α和β设置为相同的角度,以便于扁管20的安装,使扁管20以同一角度倾斜设置。
62.在实施例三中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实施例三中的换热器与实施例二中的换热器的区别主要在于集流管30上的第二插接槽31的结构的不同。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还包括集流管30,集流管30上设置有用于与扁管20配合的第二插接槽31,第二插接槽31为水平槽。其中,扁管20具有依次连接的连接管段21、折弯管段22和换热管段23,连接管段21为水平管段,换热管段23为与第一插接槽12配合的倾斜管段。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连接管段21插设至第二插接槽31内,换热管段23插设至第一插接槽12内,这样换热管端为倾斜设置,这样便于使得换热管段23处的冷凝水顺利排出。
63.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中,换热器均可以为双排结构,双排结构包括第一排换热部和第二排换热部,第一排换热部的第一扁管20与第二排换热部的第二扁管20的在高度方向上交错设置或平齐设置。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使得翅片10和集流管30适用于双排结构的换热器中,便于增加换热流路,提高换热性能。另外,采用高度方向上错位设置的方案,能够便于更好地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性能。相应的,翅片10也可以为双排。
64.优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扁管20与第二扁管20连接以形成u形管结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扁管20和第二扁管20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形成。
65.在实施例二和实施例单中,扁管20可以为l型结构、或c型结构、或g型结构。可以根据换热需求以及空间布局选择相应的扁管20的结构。其中,l型结构、或c型结构、或g型结构均可以采用单排或双排结构,相应的,翅片10也可以采用单排或双排。
6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翅片以及换热器能够使得扁管倾斜设置,以便于扁管上的冷凝水顺利流出;且扁管的倾斜方向与风向相同,可减少因扁管倾斜导致的风阻增加。
6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6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6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7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7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