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风管及具有其的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53713发布日期:2022-02-26 00:48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排风管及具有其的新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风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风管及具有其的新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新风装置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现有的新风装置一般将室外的新鲜空气引入至室内,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然而,在新风装置的工作过程中,新风装置的新风在从出风口进入至排风管内时,新风与排风管的管壁发生冲击,气流发生内部冲击产生较大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风管及具有其的新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风管内的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风管,包括:过渡管段和引风管段,过渡管段与引风管段连接,过渡管段远离引风管段的一端形成进风口,引风管段远离过渡管段的一端形成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呈预设角度设置;其中,过渡管段具有沿过渡管段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管形截面,第一管形截面的底部边缘具有第一过渡段,第一过渡段为曲线,第一过渡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第一端点位于进风口处,第二端点与引风管段连接,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连成的直线与进风口处的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130
°
≤θ≤160
°

6.进一步地,第一管形截面的顶部边缘具有第二过渡段,第二过渡段与第一过渡段相对设置,第二过渡段为曲线。
7.进一步地,第二过渡段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点和第四端点,第三端点位于进风口处,第四端点与引风管段连接,第三端点和第四端点连成的直线与进风口处的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δ,120
°
≤δ≤150
°

8.进一步地,第引风管段具有沿引风管段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管形截面,第二管形截面的底部边缘具有第一引风段,第一引风段与第一过渡段连接,第一引风段为曲线。
9.进一步地,第一过渡段和第一引风段在第二端点处相切连接。
10.进一步地,第引风管段具有沿引风管段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管形截面,第二管形截面的顶部边缘具有第二引风段,第二引风段与第二过渡段连接,第二引风段为曲线。
11.进一步地,第二过渡段和第二引风段在第四端点处相切连接。
12.进一步地,第二管形截面的顶部边缘还具有出口段,出口段设置在第二引风段远离第二过渡段的一侧,出口段远离第二引风段的一端形成出口,出口段沿水平方向延伸;和/或,沿进风口至出风口的方向,引风管段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13.进一步地,第进风口处的进风方向与出风口处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85
°
≤α≤95
°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包括:新风机;上述提供的排风管,排风管安装在新风机的排风口处。
15.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第一过渡段采用大弧度曲线结构,能够便于减弱气流的冲击,降低从叶轮出来的气流对下游通道的冲击,从而降低内部冲击噪音。通过将第二过渡段采用大弧度曲线结构,能够便于减弱蜗旋区的影响,以更好地降低内部冲击噪音。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的剖视图;
19.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的蜗旋区位置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的高压区位置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的剖视图。
22.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3.10、过渡管段;11、第一管形截面;111、第一过渡段;112、第二过渡段;20、引风管段;21、第二管形截面;211、第一引风段;212、第二引风段;213、出口段;31、进风口;32、出风口;40、新风机;51、蜗旋区;52、高压区。
具体实施方式
24.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排风管,该排风管包括过渡管段10和引风管段20,过渡管段10与引风管段20连接,过渡管段10远离引风管段20的一端形成进风口31,引风管段20远离过渡管段10的一端形成出风口32,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呈预设角度设置。其中,过渡管段10具有沿过渡管段1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一管形截面11,第一管形截面11的底部边缘具有第一过渡段111,第一过渡段111为曲线,第一过渡段1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第一端点位于进风口31处,第二端点与引风管段20连接,第一端点和第二端点连成的直线与进风口31处的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130
°
≤θ≤160
°

26.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第一过渡段111设置为大弧度结构,能够便于减弱气流的冲击,降低从叶轮出来的气流对下游通道的冲击,从而降低内部冲击噪音。因此,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风管内的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形截面11的顶部边缘具有第二过渡段112,第二过渡段112与第一过渡段111相对设置,第二过渡段112为曲线。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曲线能够便于减小对内部气流的冲击,从而更好地降低排风管内的噪音。
2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过渡段11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端点和第四端点,第三端点位于进风口31处,第四端点与引风管段20连接,第三端点和第四端点连成的直线与进
风口31处的进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δ,120
°
≤δ≤150
°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减小气流在此处弯曲段产生蜗旋的情况,进而避免内部气流流动紊乱,防止内部气流再生噪音,使得气流流动更加均匀。
29.在本实施例中,引风管段20具有沿引风管段2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管形截面21,第二管形截面21的底部边缘具有第一引风段211,第一引风段211与第一过渡段111连接,第一引风段211为曲线。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将第一引风段211也设置为曲线,这样能够便于更好的减小内部气流的冲击,从而更好地降低排风管内的噪音。
3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过渡段111和第一引风段211在第二端点处相切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过渡段111和第一引风段211平缓过渡,避免气流在由第一过渡段111进入至第一引风段211内对排风管的内壁产生冲击的情况,从而进一步降低排风管内的噪音。
31.在本实施例中,引风管段20具有沿引风管段20的延伸方向延伸的第二管形截面21,第二管形截面21的顶部边缘具有第二引风段212,第二引风段212与第二过渡段112连接,第二引风段212为曲线。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便于减小气流在第二引风段212处的产生的冲击,降低第二引风段212处的噪音。
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过渡段112和第二引风段212在第四端点处相切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过渡段112和第二引风段212平缓过渡,避免气流在由第二过渡段112进入至第二引风段212内对排风管内壁产生冲击的情况,从而便于进一步降低排风管在顶部处的噪音。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管形截面21的顶部边缘还具有出口段213,出口段213设置在第二引风段212远离第二过渡段112的一侧,出口段213远离第二引风段212的一端形成出口,出口段213沿水平方向延伸;和/或,沿进风口31至出风口32的方向,引风管段20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34.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管形截面21的顶部边缘具有出口段213,出口段213设置在第二引风段212远离第二过渡段112的一侧,出口段213远离第二引风段212的一端形成出口,出口段213沿水平方向延伸,以便于使由排风管排出的风可以沿水平方向或与水平方向呈小角度范围内流出。沿进风口31至出风口32的方向,引风管段20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这样,能够便于增加出风口32处的出风压力,以便于增加出风的吹风距离。
35.在本实施例中,进风口31处的进风方向与出风口32处的出风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85
°
≤α≤95
°
。采用这样的结构设置,通过本实施例中的排风管能够将进风口31处的进风方向进行改变,以使出风方向和进风方向近似垂直,这样,能够便于减少排风管在高度方向上的布局,同时也便于将排风水平吹出,以更好地吹向至室内,从而便于增加排风效果。
3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新风装置,新风装置包括新风机40和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排风管安装在新风机40的排风口处,以通过排风管将新风机40的排风口处的新风排出。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新风装置可以适用于空调器或其他空气改善结构内,以便于向室内提供新风。
37.当气流从新风机40的排风口流出后,直接流入排风管,如果排风管结构设计不合理,开启新风功能后,气流会冲击排风管管壁,使得新风模块具有较大噪音时,从而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气流经过弯曲段后会在排风管内产生漩涡,导致内部气流流动紊乱。而采用上
述实施例提供的排风管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8.本实施例中的排风管底部型线大弧度可以减弱气流的冲击,来降低噪音。排风管顶部型线采用弧度设计可以避免气流漩涡,而产生气流再生噪声,使得气流流动更加均匀。常见的风机出口的排风管平行连接于风机的扩压段,本专利申请的排风管垂直连接扩压段,也即为排风管的进风口31和出风口32的方向近似垂直。
39.本专利申请一种新风模块中使用的排风管,该排风管垂直连接扩压段,设计了排风管型线,可以降低从叶轮出来的气流对下游通道壁面的冲击,减小内部冲击噪音。且避免了排风管内气流漩涡,防止产生气流再生噪声,使得气流流动更加均匀。
40.参见附图1可得,气流流动状况:室外空气首先经过过滤网过滤,然后流入新风风机,从新风风机流出后流入新风通道(排风管)内,最后排入室内,实现了引入室外新风功能。
41.参见附图5可得,本专利申请的排风管直接连接于新风机40排风口,排风管包括上型线(即顶部型线,包括第二过渡段112、第二引风段212和出口段213)和下型线(即底部型线,包括第一过渡段111和第一引风段211),上型线有oa(第二过渡段112)和ab(第二引风段212)两段光滑曲线组成,oa和ab两段曲线在a点处相切连接;下型线有o
′a′
(第一过渡段111)和a
′b′
(第一引风段211)两段光滑曲线组成,o
′a′
和a
′b′
两段曲线在a

点处相切连接。
42.o

与o在同一条水平线上,a点距离o点的水平与垂直距离分别为s2、h2,夹角δ=1-acrtan(s2/h2),a

点距离o

点的水平与垂直距离分别为s1、h1,夹角θ=1-acrtan(s1/h1)。
43.排风管型线影响着内部气流流动状况和噪音状况,参见附图2可得,如果排风管上型线设计不合理,气流从风机出口流出后,会在上型线附近产生蜗旋区51,不仅会影响内部气流的流动状况,还会产生气流再生噪声。
44.参见附图3可得,如果排风管下型线设计不合理,气流从风机出口流出后,气流会直接冲击下型线,产生冲击噪音,且会形成一个高压区52,对内部气流流动产生影响。
45.参见附图5可得,为了使得内部流动更加均匀,本专利申请的排风管底部型线和顶部型线采用大弧度曲线,排风管中夹角δ范围为:120
°
≤δ≤150
°
,夹角θ范围为:130
°
≤θ≤160
°

46.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降低从叶轮出来的气流对下游通道的冲击,减小内部冲击噪音;避免排风管内气流漩涡,防止产生气流再生噪声,使得气流流动更加均匀。
47.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48.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
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0.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1.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