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04640发布日期:2022-01-08 01:48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室内挂机顶部设置进风口,下部设置出风口,通过上进风下出风的气流循环方式将经过蒸发器的气流进行冷却,再将冷却气流送风室内来实现降温。出风口处的气流温度低,用户体验舒适性差。
3.有鉴于此,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空调室内机,其包括:
7.机体,其顶部设有相邻设置的调温进风口和混风进风口;且所述机体的前下侧设有相邻设置的调温出风口和混风出风口;
8.调温风道,其形成于机体内,并连通所述调温进风口与调温出风口;所述调温风道内设有蒸发器及主风机;
9.混风风道,其与所述调温风道并列设置,且所述混风风道连通所述混风进风口与混风出风口;所述混风风道内设有轴流风机;
10.所述空调室内机运行时,所述主风机与所述轴流风机工作;部分室内空气通过所述调温进风口进入所述调温风道,经过所述蒸发器调温后,由所述调温出风口进入室内;同时,部分室内空气通过所述混风进风口进入所述混风风道,并由所述混风出风口流出;由所述混风出风口流出的气流与由所述调温出风口流出的气流相混合。
11.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机体的前侧下部设有一个可旋转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旋转以同时打开或关闭所述调温出风口和混风出风口。
12.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轴流风机设于所述混风风道靠近所述混风出风口的位置。
13.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轴流风机的旋转轴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顶壁的夹角记为∠a,∠a∈[30
°
,75
°
]。
[0014]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a=60
°

[0015]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向长度方向,所述调温风道的宽度记为w1,所述混风风道的宽度记为w2;w1:w2∈[4,8]。
[0016]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机体包括底座和中框;所述底座与中框相配合共同限定出调温风道;
[0017]
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混风风道的一端设有电机安装座;所述电机安装座位于所述混风风道内,且所述电机安装座上安装有驱动所述主风机的主驱动电机。
[0018]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底座上形成有风机安装座,所述主风机安装于所述风机安装座上,并与所述主驱动电机相连接;其中,所述主风机为贯流风机。
[0019]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调温进风口处设有第一格栅;所述混风进风口处设有第二格栅。
[0020]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所述第一格栅与所述第二格栅一体形成于所述中框的顶部。
[002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0022]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其包括其顶部设有调温进风口和混风进风口的机体,其中,调温进风口和混风进风口相邻设置;且机体的前下侧设有调温出风口和混风出风口;其中,调温出风口和混风出风口相邻设置;机体内形成与调温风道并列设置的混风风道;混风风道连通混风进风口与混风出风口;且混风风道内设有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运行时,主风机与轴流风机工作;部分室内空气通过调温进风口进入调温风道,经过蒸发器调温后,由调温出风口进入室内;同时,部分室内空气通过混风进风口进入混风风道,并由混风出风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经过混风风道的混风气流温度没有变化,而经过调温风道的调温气流温度被调节,由混风出风口流出的混风气流与由调温出风口流出的调温气流相混合,以调和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增加送风舒适性,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剖视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调温风道的剖视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混风风道的剖视图。
[0028]
以上各图中:底座11;中框12;导风板13;主驱动电机14;
[0029]
调温进风口1;调温出风口2;调温风道5;蒸发器7;第一格栅9;
[0030]
混风进风口3;混风出风口4;混风风道6;轴流风机8;第二格栅1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3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3]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4]
一种空调室内机,如图1-图5所示,其包括机体,机体包括底座11及与该底座11相
配合的中框12。其中,机体的顶部设有调温进风口1和混风进风口3;其中,调温进风口1和混风进风口3相邻设置;且机体的前下侧设有调温出风口2和混风出风口4;且调温出风口2和混风出风口4相邻设置。机体内形成有并列设置的调温风道5与混风风道6。其中,调温风道5连通调温进风口1与调温出风口2的调温风道5;其中,调温风道5内设有蒸发器7及主风机(图中未示出)。主风机工作,如图4所示,驱动室内空气由调温进风口1进入调温风道5,经过蒸发器7的调温后由调温出风口2流出,以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混风风道6连通混风进风口3与混风出风口4,且混风风道6内设有轴流风机8;轴流风机8工作,如图5所示,驱动室内空气由混风进风口3进入混风风道6,并由混风出风口4流出。本实施例中,调温进风口1处设有第一格栅9;混风进风口3处设有第二格栅10。本实施例中,第一格栅9与第二格栅10一体形成于中框12的顶部,即第一格栅9、第二格栅10、中框12一体成型。
[0035]
空调室内机运行时,主风机与轴流风机8同时工作;如图4所示,部分室内空气通过调温进风口1进入调温风道5,经过蒸发器7调温后,由调温出风口2进入室内;同时,如图5所示,部分室内空气通过混风进风口3进入混风风道6,并由混风出风口4流出;由混风出风口4流出的温度未改变的混风气流与由调温出风口2流出的调温气流相混合,有效调和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增加送风舒适性,改善用户体验。
[0036]
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轴流风机8设于混风风道6靠近混风出风口4的位置。其中,轴流风机8的旋转轴与空调室内机的顶壁的夹角记为∠a,∠a∈[30
°
,75
°
]。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a=60
°
。以上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确保混风风道6的进风量,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混风风道6内混风气流由竖直向下向前下侧转向,以使混风气流由空调室内机的前侧下部流出,并确保了混风气流流动的流畅性。
[0037]
其中,机体的前侧下部设有一个可旋转的导风板13,导风板13旋转以同时打开或关闭调温出风口2和混风出风口4。即,调温出风口2与混风出风口4沿机体横向的长度之和与导风板13沿机体横向的长度相等,以实现一个导风板13同时控制调温出风口2和混风出风口4的开关。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沿空调室内机的横向长度方向,调温风道5的宽度记为w1,混风风道6的宽度记为w2;w1:w2∈[4,8]。本实施例中,调温风道5的宽度w1与混风风道6的宽度w2的大小设置为w1:w2=6。以上设置,有效确保空调室内机的调温风道5的进风量,以确保对足量的室内空气进行调温,满足室内温度调节效率的需求;另一方面,确保有足够的混风气流对调温气流进行调和;确保由空调室内机吹出气流的温度适宜,提高用户舒适度。
[0038]
本实施例中,底座11与中框12相配合共同限定出调温风道5;蒸发器7安装于底座11上,并与底座11共同限定出风机容置腔;底座11上形成有位于风机容置腔内的风机安装座,主风机安装于风机安装座上,并由主驱动电机14所驱动。本实施例中,主风机为贯流风机。底座11靠近混风风道6的一端设有用于安装主驱动电机14的电机安装座;电机安装座位于混风风道6内。混风气流经过混风风道6时,经过主驱动电机14,以携带走主驱动电机14上所产生的热量,从而保持主驱动电机14的高效工作。作为一种可实施的方式,电机安装座至少部分裸露于混风风道6内,以与混风气流直接接触,提高主驱动电机14的散热效率。本实施例中,主驱动电机14远离主风机的端面裸露于混风风道6内;且主驱动电机14远离风机安装座的周向侧壁裸露于混风风道6内。
[0039]
以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其顶部设有调温进风口和混风进风口的机体,其中,调温进风口和混风进风口相邻设置;且机体的前下侧设有调温出风口和混风出
风口;其中,调温出风口和混风出风口相邻设置;机体内形成与调温风道并列设置的混风风道;混风风道连通混风进风口与混风出风口;且混风风道内设有轴流风机;空调室内机运行时,主风机与轴流风机工作;部分室内空气通过调温进风口进入调温风道,经过蒸发器调温后,由调温出风口进入室内;同时,部分室内空气通过混风进风口进入混风风道,并由混风出风口流出;本实用新型的设置经过混风风道的混风气流温度没有变化,而经过调温风道的调温气流温度被调节,由混风出风口流出的混风气流与由调温出风口流出的调温气流相混合,以调和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温度,增加送风舒适性,改善用户体验。
[004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