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4976发布日期:2022-04-16 18:2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通风散热的通风机构(3)和用于配合所述通风机构(3)进行初始降温的冷却机构(4)以及用于配合所述通风机构(3)进行风向导流的导流机构(5),所述通风机构(3)安装在房体(1)内部,所述房体(1)外侧面四周均安装有太阳能光伏板(2),所述通风机构(3)内部底面安装有所述导流机构(5),所述导流机构(5)动力端连接切换机构(6),所述通风机构(3)通过所述冷却机构(4)连接地下水;所述通风机构(3)包括第一气管(31)、滤芯(32)、风机(33)、第一内循环管(34),所述第一内循环管(34)和第二内循环管(35)成组安装,所述第一内循环管(34)两端均连接有所述第一气管(31),所述第二内循环管(35)两端均连接有第二气管(36),所述第一内循环管(34)和所述第一气管(31)的接缝处通过三通连接所述风机(33),所述第二内循环管(35)和所述第二气管(36)的接缝处通过三通链接所述风机(33),位于所述风机(33)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气管(31)、所述第二气管(36)之间设置有开合板(37);所述冷却机构(4)包括循环水泵(41)、地下水管(42)、循环水管(43)、冷却螺旋管(44),所述循环水泵(41)下端通过所述地下水管(42)连接地下水,所述循环水泵(41)上端通过所述循环水管(43)连接所述冷却螺旋管(44),所述冷却螺旋管(44)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管(31)、所述第二气管(36)外部;所述导流机构(5)包括切换轴(51)、l型导流板(52)、单向阀板(53)、档位板(54),所述l型导流板(52)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循环管(34)、所述第二内循环管(35)与室内空间的孔处,所述l型导流板(52)动力端连接所述切换轴(51),所述l型导流板(52)被风面安装有所述单向阀板(53),所述单向阀板(53)一侧设置有所述档位板(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6)包括调节电机(61)、蜗杆(62)、蜗轮(63),所述蜗轮(63)安装在所述切换轴(51)上,所述蜗轮(63)下端和所述蜗杆(62)啮合,所述蜗杆(62)动力端连接所述调节电机(6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6)包括调节电机(61)、连杆(611)、主动锥齿轮(612)、被动锥齿轮(613),所述被动锥齿轮(613)安装在所述切换轴(51)上,所述被动锥齿轮(613)下端和所述主动锥齿轮(612)啮合,所述主动锥齿轮(612)通过所述连杆(611)连接,所述连杆(611)动力端连接所述调节电机(6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光伏板(2)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房体(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螺旋管(44)通过焊接连接所述第一气管(31),所述冷却螺旋管(44)外部套接有套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循环管(34)、所述第二内循环管(35)内部空气流向为单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板(53)通过销轴连接所述l型导流板(52),所述档位板(54)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内循环管(34)、所述第二内循环管(3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通风散热结构,包括用于通风散热的通风机构和用于配合通风机构进行初始降温的冷却机构以及用于配合通风机构进行风向导流的导流机构,通风机构安装在房体内部,房体外侧面四周均安装有太阳能光伏板,通风机构内部底面安装有导流机构,导流机构动力端连接切换机构,通风机构通过冷却机构连接地下水。本实用新型利用通风机构配合冷却机构、太阳能光伏板,使得进入系统内部的空气进行初始冷却,从而提高降温效果,且利用太阳能光伏板进行光照强度和方向的检测,及时更换风流方向,从而到底节能的效果,利用通风机构配合导流机构、切换机构,能够使热空气及时排出和将冷空气置换进室内,提高通风效果。提高通风效果。提高通风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马洋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中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20
技术公布日:2022/4/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