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煅烧窑余热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88175发布日期:2022-02-19 23:30阅读:39来源:国知局
旋转煅烧窑余热回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旋转煅烧窑余热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2.旋转煅烧窑,俗称回转窑或旋窑,在建材、冶金、化工、环保等众多生产行业中,广泛地使用回转圆筒设备对固体物料进行机械、物理或化学处理,是一种高耗能工业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大多通过鼓风机对回转窑筒体表面进行吹扫(风冷)降温,这部分热量不仅没有得到充分回收及有效利用,风机工作时还产生额外的电力消耗。为此,我们提出旋转煅烧窑余热回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旋转煅烧窑余热回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旋转煅烧窑余热回收设备,包括,
5.旋转煅烧窑主体;
6.余热回收组件,所述余热回收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旋转煅烧窑主体外壁前后侧的安装环,两组所述安装环外壁通过轴承共同转动套设有集热筒,所述集热筒顶部开设有通口,且通口处设置有相适配的滤网件,所述集热筒底部中央固定插设有集热管,且集热管顶部均匀开设有抽出孔,所述集热管底部通过管道与抽风装置输入端连通。
7.进一步地,所述集热筒左侧中部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底部前后侧均固定有侧板,两组所述侧板之间底部均通过垫板固定有竖截面呈圆形的导向壳,所述抽风装置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导向壳右侧连通,所述导向壳的前侧固定有发电机,且发电机输出端的扇叶组处于导向壳内,所述发电机电性连接蓄电池。
8.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架底部固定有筒体,所述筒体内壁固定有螺旋换热管,且螺旋换热管顶端和底端分别连通有连接出气管和连接进气管,且连接进气管另一端与导向壳顶部连通,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一侧分别设置有相连通的连接水管一和连接水管二。
9.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底部内壁固定有空心块,所述空心块顶部活动插设有转动杆,且转动杆竖向活动贯穿筒体,所述转动杆外壁且处于筒体内的位置从上至下等距设置有多组扰流叶片,且扰流叶片处于螺旋换热管内,所述空心块的左侧活动插设有辅助杆,且辅助杆右端和转动杆的底部通过锥齿轮组传动连接,且锥齿轮组处于空心块内。
10.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杆的左端通过轴承与侧板左侧转动连接,所述导向壳左侧活动插设有与扇叶组左端固定的轴体,且轴体和辅助杆通过链轮传动组传动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集热筒内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导热块,且导热块外壁均匀开设有通孔。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余热回收组件,通
过抽风装置使得外界的气体通过滤网件过滤后进入集热筒和旋转煅烧窑主体之间,气体在导热块之间流动带走旋转煅烧窑主体表面的热量使得气体进入导向壳,从而使得扇叶组转动,进而使得发电机为蓄电池提供电源,通过蓄电池提供电源,节省使用的能源消耗,气体再通过连接进气管进入螺旋换热管与筒体内的液体进行换热,使得液体具有一定的温度,方便使用人员使用,同时在扇叶组转动时通过轴体、链轮传动组、辅助杆、锥齿轮组和转动杆使得扰流叶片转动,使得内部的液体搅动均匀与螺旋换热管接触换热,以保证余热回收使用质量。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热筒结构剖视立体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板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结构另一视角立体图。
17.图中:1、旋转煅烧窑主体;2、余热回收组件;21、安装环;22、集热筒;23、滤网件;24、导热块;25、集热管;26、抽风装置;27、连接架;28、导向壳;29、侧板;210、发电机;211、筒体;212、连接进气管;213、空心块;214、轴体;215、链轮传动组;216、辅助杆;217、连接水管一;218、螺旋换热管;219、转动杆;220、扰流叶片;221、连接水管二。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旋转煅烧窑余热回收设备,包括,旋转煅烧窑主体1,旋转煅烧窑主体1在本领域应用广泛,在此不另做详述;余热回收组件2,余热回收组件2包括分别固定在旋转煅烧窑主体1外壁前后侧的安装环21,两组安装环21外壁通过轴承共同转动套设有集热筒22,集热筒22的设置使得进入的空气在内部流动,集热筒22顶部开设有通口,且通口处设置有相适配的滤网件23,滤网件23由框体和滤网组成,对进入的空气起到过滤的作用,集热筒22底部中央固定插设有集热管25,集热管25使得进入的空气换热后排出,且集热管25顶部均匀开设有抽出孔,方便气体流动,集热管25底部通过管道与抽风装置26输入端连通,抽风装置26在本领域应用广泛,在此不另做详述。
21.如图2-3所示:集热筒22左侧中部固定有连接架27,起到支撑和安装结构的作用,连接架27底部前后侧均固定有侧板29,两组侧板29之间底部均通过垫板固定有竖截面呈圆形的导向壳28,导向壳28对进入的气流起到导向作用,抽风装置26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导向壳28右侧连通,导向壳28的前侧固定有发电机210,且发电机210输出端的扇叶组(图中未示出)处于导向壳28内,气流进入导向壳28使得扇叶组转动,进而扇叶组使得发电机210工作,发电机210电性连接蓄电池,蓄电池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器元件提供电源;
22.如图2-3所示:连接架27底部固定有筒体211,筒体211内壁固定有螺旋换热管218,
且螺旋换热管218顶端和底端分别连通有连接出气管和连接进气管212,且连接进气管212另一端与导向壳28顶部连通,筒体211顶部和底部一侧分别设置有相连通的连接水管一217和连接水管二221,连接水管一217和连接水管二221分别与外界设备管道连接,方便向筒体211内注水或进行出水使用,处于导向壳28内的气体通过连接进气管212进入螺旋换热管218内再从连接出气管排出,在螺旋换热管218内流动的气体和筒体211内的液体进行换热。
23.实施例2
24.如图3-4所示:筒体211底部内壁固定有空心块213,起到支撑和安装结构的作用,空心块213顶部活动插设有转动杆219,转动杆219与空心块213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且转动杆219竖向活动贯穿筒体211,转动杆219外壁且处于筒体211内的位置从上至下等距设置有多组扰流叶片220,对筒体211内部的液体起到扰流作用,方便液体更均匀的与螺旋换热管218接触换热,且扰流叶片220处于螺旋换热管218内,空心块213的左侧活动插设有辅助杆216,辅助杆216与空心块213的连接处设置有轴承,且辅助杆216右端和转动杆219的底部通过锥齿轮组(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锥齿轮组为两组相啮合的齿轮,且锥齿轮组处于空心块213内;
25.如图3-4所示:辅助杆216的左端通过轴承与侧板29左侧转动连接,导向壳28左侧活动插设有与扇叶组左端固定的轴体214,扇叶组转动进而带动轴体214转动,且轴体214和辅助杆216通过链轮传动组215传动连接,链轮传动组215为链轮和链条组成,在本领域应用广泛,在此不另做详述;
26.如图3-4所示:集热筒22内壁环形阵列设置有多组导热块24,导热块24可采用为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例如铜、铝等金属材料,且导热块24外壁均匀开设有通孔,方便进入的气体流动。
27.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2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