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翅片板及具有该翅片板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9144发布日期:2022-04-02 08:03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翅片板及具有该翅片板的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翅片板及具有该翅片板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2.换热器通常在换热通道内设置翅片板的方式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为了提升翅片板的流体交错面积,通常采用滚压成型翅片板,即滚齿翅片板,滚齿翅片板设有多个翅片以提升流体的交错面积,为了便于加工,滚齿翅片板设有一定数量的滚齿退刀结构,滚齿退刀结构通常为宽度较宽的翅片,过宽的滚齿退刀结构减少了翅片板的流体交错面积,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翅片板及具有该翅片板的换热器,不仅便于加工,而且提升翅片板的流体交错面积。
4.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翅片板,包括第一退刀结构,所述第一退刀结构包括两个第一翅片和一个第二翅片,所述第二翅片位于两个第一翅片之间,所述第一翅片包括第一基部、第一顶部、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定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位于所述第一顶部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连接所述第一顶部和所述第一基部,所述第二翅片包括第二基部、第二顶部、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三侧部和第四侧部位于所述第二顶部的相反两侧,所述第三侧部或第四侧部连接所述第二顶部和所述第二基部,
5.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沿第二方向排布,所述第一翅片的第一侧部与第二翅片的第三侧部沿第一方向相错位且第三侧部与第一侧部之间形成第一窗口,所述第一翅片的第二侧部与第二翅片的第四侧部沿第一方向相错位且所述第四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之间形成第二窗口,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窗口的宽度小于1.8mm,所述第二窗口的宽度小于1.8mm。
6.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换热器,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换热板片以及位于至少部分相邻换热板片之间的翅片板,所述翅片板为上述翅片板,相邻换热板片之间形成换热通道,所述换热通道包括互不连通的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所述第一换热通道和第二换热通道沿换热板片的堆叠方向交替设置,所述翅片板位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
7.本技术中由于第一退刀结构设有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提升翅片板的流体交错面积,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效果,且控制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的宽度均小于1.8mm,避免加工时滚齿的切割深度过深,保证第一退刀结构的退刀效果,便于翅片板的加工,保证滚压工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8.图1为本技术换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9.图2为本技术换热器的一种爆炸结构示意图;
10.图3为本技术换热器的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1.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2.图5为本技术换热器的又一种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4.图7为第一翅片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5.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6.图9为图7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10为第三翅片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11为图10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12为第二翅片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13为图12中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考图1-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换热器10,包括堆叠设置的多个换热板片2,相邻换热板片2之间具有换热通道,换热通道3包括互不连通的第一换热通道31和第二换热通道32,第一换热通道31和第二换热通道32沿换热板片2的堆叠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换热通道31供一种介质流通,例如制冷剂,第二换热通道32供另一介质流通,例如冷却液,当然,当换热器10作为中间换热器10时,第一换热通道31和第二换热通道32可以供不同温度的同一介质流通。
22.如图2-图6所示,第一换热通道31和第二换热通道32内均设有翅片板1,换热板片2设有与第一换热通道31或第二换热通道32连通的角孔21,翅片板1设有避让角孔21的孔18或缺口19。当然,翅片板1也可以仅设于第一换热通道31,第二换热通道32可以通过设置凸起等结构提升第二换热通道32的扰流效果。
23.如图2-图9所示,第一换热通道31内设有第一翅片板11,第一翅片板11包括多个第一翅片组,多个第一翅片组沿第一方向排布,其中,第一方向为如图7和图5所示的方向n,即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第一翅片组包括第一退刀结构141,第一退刀结构141包括两个第一翅片111和一个第二翅片113,第二翅片113位于两个第一翅片111之间,如图6所示,第一翅片111包括第一基部1114、第一顶部1111、第一侧部1112和第二侧部1113,沿第一方向,第一侧部1112和第二侧部1113位于第一顶部1111的相反两侧,第一侧部1112连接第一顶部1111和第一基部1114,第二侧部1113连接第一顶部1111和沿第一方向与其相邻的另一第一翅片111的第一基部1114,第二翅片113包括第二基部1134、第二顶部1131、第三侧部1132和第四侧部1133,沿第一方向,第三侧部1132和第四侧部1133位于第二顶部1131的相反两侧,第三侧部1132连接第二顶部1131和第二基部1134,第四侧部1133连接第二顶部1131和沿第一方向与其相邻的另一第二翅片113的第二基部1134,第一翅片111和第二翅片113沿第二方向排布,其中,第二方向为如图3、图7所示的方向m,即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在本实施方式,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设置,当然,第一方向和第二方
向可以呈其他角度设置,例如45
°
,65
°
等。
24.如图6、图8、图9所示,第一退刀结构141中的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沿第一方向相错位且第三侧部1132与第一侧部1112之间形成第一窗口1134,第二翅片113的第四侧部1133与第一翅片111的第二侧部1113沿第一方向相错位且第四侧部1133与第二侧部1113之间形成第二窗口1135,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窗口的宽度小于1.8mm,所述第二窗口的宽度小于1.8mm,在申请中由于第一退刀结构141设有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提升翅片板1的流体交错面积,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效果,且控制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均小于1.8mm,避免加工时滚齿的切割深度过深,保证第一退刀结构141的退刀效果,便于翅片板1的加工,保证滚压工艺的稳定性。
25.在一些实施例中,翅片板1还多个第三翅片112,第三翅片112包括第三基部1124、第三顶部1121、第五侧部1122和第六侧部1123,沿第一方向,第五侧部1122和第六侧部1123位于第三顶部1121的相反两侧,第五侧部1122连接第三顶部1121和第三基部1124,第六侧部1123连接第三顶部1121和沿第一方向与其相邻的另一第三翅片112的第三基部1124,其中,第一翅片111可以为多个,第一翅片组中的至少部分第一翅片111和第三翅片112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或第二侧部1113也可以与第三翅片112的第五侧部1122或第六侧部1123相连,或者与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或第四侧部1133相连,同理,第三翅片112的第二侧部1122或第五侧部1123也可以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或第二侧部1113相连,或者与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或第四侧部1133相连,即,相邻第一翅片组中的至少部分第一翅片111、第三翅片112或第二翅片113沿第一方向不对齐。
26.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图8、图9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一侧部1112与第五侧部1122相错位且第一侧部1112与第五侧部1122之间形成第三窗口1114,第二侧部1113与第六侧部1123相错位且第二侧部1113与第六侧部1123之间形成第四窗口1115,如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w1大于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w3,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w2大于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w4,由于第一退刀结构141包括第二翅片113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13两侧的两个第一翅片111,第一翅片111与第二翅片113之间具有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提升了翅片板1的流体交错面积,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性能,而且,第一退刀结构141包括第二翅片113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13两侧的两个第一翅片111使第一退刀结构141具有足够的宽度,并且,位于第一翅片111和第三翅片112之间的第三窗口1114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位于第二翅片113与第一翅片111之间的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位于第一翅片111和第三翅片112之间的第四窗口1115沿第一方向的宽度大于位于第二翅片113与第一翅片111之间的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通过控制第一退刀结构141的宽度以及第一退刀结构141中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从而实现退刀的效果,便于翅片板1的加工,保证滚压工艺的稳定性。其中,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与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与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27.如图8所示,第一翅片111和第三翅片112沿第二方向交替设置,第三翅片112的第五侧部1122和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位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的同一侧,如图所示均位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的左侧,即第三翅片112和第二翅片113相对于
第一翅片111朝向同一方向凸出,当然,沿第一方向,第三翅片112的第五侧部1122和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位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的两侧,即第三翅片112和第二翅片113相对于第一翅片111朝向相反的方向凸出,即第二翅片113可以相对于第一翅片111朝向不同的方向凸出,只要保证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大于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大于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即可。如图5、图6所示,沿第一方向,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为w1,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为w2,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为w3,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为w4,其中,0.3≤w3/w1≤0.9,并且,0.3≤w4/w2≤0.9,其中,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w1或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w2具体可以为0.4-2mm,具体的,如6所示,第三窗口1114和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均为0.7mm,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均为0.4mm,通过控制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与第三窗口1114和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的关系,避免第三窗口和第四窗口的宽度过大,加工过程中,减少滚齿的切割深度,便于滚齿实现退刀的效果。
2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和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均大于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和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定义第三窗口1114与第四窗口1115的数量之和为a1,定义第一窗口1134与第二窗口1135的数量之和为a2,其中,a2/(a1+a2)≤0.3,保证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的数量之和不大于第三窗口1114和第四窗口1115的数量之和,特别是满足a2/(a1+a2)≤0.3时,使翅片板具有足够数量的第三窗口1114和第四窗口1115供流体绕流,提升流体的交错面积,减小流体的流阻,并且设有一定数量的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以便于翅片板1的加工,保证滚压工艺的稳定性,并且能够供部分流体从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流通,提升了翅片板的流体交错面积,从而提升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29.如图7-图9所示,沿第二方向,即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m,第一翅片111、第二翅片113和第三翅片112的宽度相等,其中,第一翅片111、第二翅片113和第三翅片112的宽度均满足0.4-2.5mm,沿第一方向,第一翅片111的第一顶部1111、第三翅片112的第三顶部1121、第二翅片113的第二顶部1131的长度相等,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与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相等,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与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相等,仅控制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大于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大于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当然,第二翅片113的宽度也可以大于第一翅片111和第三翅片112的宽度,定义第一翅片111的宽度为b1,第二翅片113的宽度为b3,第三翅片112的宽度为b2,其中,b1≤b3≤3b1,且,b2≤b3≤3b2,从而更有利于保证滚压工艺的稳定性。
30.如图7、图8所示,第一翅片板11包括沿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n排列的多个第一翅片组,每个第一翅片组包括多个第一翅片单元,第一翅片单元包括沿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m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翅片111和第三翅片112,相邻第一翅片单元之间设有第一退刀结构,相邻第一翅片组的第一退刀结构沿第一方向对齐设置,当然,相邻第一翅片组的第二翅片113沿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可以相错开。
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翅片组还包括第二退刀结构,如图9所示,第二退刀结构142包括第二翅片113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13两侧的两个第三翅片112,第三窗口1114位于第三翅片112的第五侧部1122与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之间,第四窗口1115位于第三翅片112的第六侧部1123与第二翅片113的第四侧部1133之间。第一翅片单元中的第一翅片111的数量可以相等,第一翅片单元中第三翅片112的数量可以相等,如图8、图9所示,第一翅片单元均具有十二个第一翅片111和十二个第三翅片112,当然,第一翅片单元中的第一翅片
111和第三翅片112的数量可以不相等,或者,至少部分第一翅片单元之间的第一翅片111或第三翅片112的数量可以不相等,即,第一翅片单元的最外侧的翅片可以为第一翅片111也可以为第三翅片112,如图8所示,当第一翅片单元最外侧的翅片为第三翅片112时,相邻第一翅片单元之间可以设置第一退刀结构141,如图9所示,当第一翅片单元的最外层的翅片为第一翅片111时,相邻第一翅片单元之间可以设置第二退刀结构142。具体的,第二翅片113可以全部设在相邻第一翅片111之间,第一窗口1134位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与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之间,第二窗口1135位于第一翅片111的第二侧部1113和第二翅片113的第四侧部1133之间,当然,部分第二翅片113可以设在相邻第三翅片112之间,部分第二翅片113设在相邻第一翅片111之间,第一窗口1134除了位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与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之间外,还可以位于第三翅片112的第五侧部1122与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之间,第二窗口1135除了位于第一翅片111的第二侧部1113与第二翅片113的第四侧部1133之间外,还可以位于第三翅片112的第六侧部1123与第二翅片113的第四侧部1133之间。
3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图9所示,第一翅片组还包括第三退刀结构143,第三退刀结构143包括第四翅片114,第四翅片114位于相邻第一翅片111或第三翅片112之间,第一翅片111、第三翅片112和第二翅片113的宽度均小于第四翅片114的宽度,沿第二方向,翅片板1具有第一边部151和第二边部152,第三退刀结构143包括两个,一个靠近第一边部151,一个靠近第二边部152,第一退刀结构141位于两个第三退刀结构143之间,由于整个翅片板1在滚压加工过程中,靠近第一边部151和第二边部152的区域更容易对整个翅片板1施力,将宽度较宽的第三退刀结构143设于靠近第一边部151或第二边部152,容易实现退刀的效果,而且,在换热器10中,靠近第一边部151和第二边部152的区域,换热板片2通常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翻边结构,并且为了实现翅片板1的合理装配,通常设置一定的安装间隙,保证此处换热流体的流通面积,第一退刀结构141或第二退刀结构142中第三窗口1114和第四窗口1115对流体交错面积的提升在此区域的影响不大。这样的翅片板1结构,将对第一换热通道31的宽度较宽的换热器10更为有利,尤其是,对于油冷器,受限于产品安装空间以及应用场景的局限,长宽比较小或近似正方向的外形轮廓,具有更多的应用价值。
33.如图10、图11所示,第二换热通道32内可以设置第三翅片板12,第三翅片板12包括沿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m排列的多个第一翅片组,每个第一翅片组包括多个第一翅片单元,第一翅片单元包括沿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n交替设置的多个第一翅片111和第三翅片112,相邻第一翅片单元之间设有第二翅片113,第一翅片组包括多个第一翅片111和多个第三翅片112,第一翅片111包括第一基部114、第一顶部1111、第一侧部1112和第二侧部1113,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第一侧部1112和第二侧部1113位于第一顶部1111的相反两侧,第一侧部1112连接第一顶部1111和第一基部1114,第二侧部1113连接第一顶部1111和第一基部1114,第三翅片112包括第三基部1124、第三顶部1121、第五侧部1122和第六侧部1123,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第五侧部1122和第六侧部1123位于第三顶部1121的相反两侧,第五侧部1122连接第三顶部1121和第三基部1124,第六侧部1123连接第三顶部1121和第三基部1124,第二翅片113包括第二基部1134、第二顶部1131、第三侧部1132和第四侧部1133,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第三侧部1132和第四侧部1133位于第二顶部1131的相反两侧,第三侧部1132连接第二顶部1131和第二基部1134,第四侧部1133连接第二顶部1131和第二基部
113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翅片113位于相邻两个第一翅片111之间,第一退刀结构141包括第二翅片113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13两侧的两个第一翅片111,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与第三翅片112的第五侧部1122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相错位且第一侧部1112与第五侧部1122之间形成第三窗口1114,第一翅片111的第二侧部1113与第三翅片112的第六侧部1123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相错位且第二侧部1113与第六侧部1123之间形成第四窗口1115,第二翅片113的第三侧部1132与第一翅片111的第一侧部1112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相错位且第三侧部1132与第一侧部1112之间形成第一窗口1134,第二翅片113的第四侧部1133与第一翅片111的第二侧部1113沿换热器的宽度方向相错位且第四侧部1133与第二侧部1113之间形成第二窗口1135,沿换热器的长度方向,第三窗口1114的宽度大于第一窗口1134的宽度,第四窗口1115的宽度大于第二窗口1135的宽度,第三窗口1114和第四窗口1115保证流体的交错面积,第一退刀结构141包括第二翅片113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13两侧的两个第一翅片111,保证第一退刀结构141的宽度以实现退刀的效果,不仅便于加工,保证滚压工艺的稳定性,而且第一窗口1134和第二窗口1135提升了流体的交错面积,提升换热器10的换热性能。当然,翅片板1也可以包括第二退刀结构142,即第二翅片113位于相邻两个第三翅片112之间,第二退刀结构142包括第二翅片113以及位于第二翅片113两侧的两个第三翅片112。
3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相邻第一翅片组的第二翅片113沿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对齐设置,当然,相邻第一翅片组的第二翅片113沿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可以相错开。
35.需要指出的是,第三翅片板12和第一翅片板11的区别仅在于第一翅片组的排列方向不同,第一翅片板11的其他特征,例如参数关系等,第三翅片板12均符合上述规律。
3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换热通道32可以设置其他结构的翅片板1,如图4、图12、图13所示,第二换热通道32设置第二翅片板13,第二翅片板13包括沿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翅片组,第三翅片组包括沿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第三翅片单元,第三翅片单元包括沿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的第五翅片131和第六翅片132,相邻第三翅片单元之间设有第七翅片133,第七翅片133位于相邻第五翅片131或相邻第六翅片132之间,第七翅片133为第四退刀结构144,第五翅片131与第六翅片132之间形成第五窗口,第五翅片131与第七翅片133或第六翅片132与第七翅片133之间形成第六窗口,沿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第七翅片133的宽度大于第五翅片131的宽度,第七翅片133的宽度大于第六翅片132的宽度,将第二翅片板13的第三翅片组沿换热器10的宽度方向排列,第三翅片组内的第五翅片131和第六翅片132沿换热器10的长度方向排列,由于第五窗口和第六窗口的朝向与第二换热通道32内的流体的流向大致相同,第七翅片133的宽度对流体的阻挡较小,对翅片板的换热效果的影响较小,因此,通过控制第七翅片133的宽度均大于第五翅片131和第六翅片132的宽度,从而保证第四退刀结构的退刀效果,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加工。
3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换热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