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2.有机热载体锅炉是指载热工质为高温导热油的新型热能转换设备,所以有机热载体锅炉也称导热油锅炉,其是以煤、重油、轻油、可燃气体及其它可燃材料为燃料,导热油为热载体,利用循环油泵强制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继而返回重新加热的直流式特种工业炉。
3.通常情况下现有有机热载体锅炉燃烧后的高温气体中的大部分热量无法进入相应的工质液盘管中,因此会使用到余热利用装置对排出的高温气体再次进行余热利用,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采用整体式管道的设计,不便于后续对各个部件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
5.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器、上工质液输入机构、下工质液输出机构和内工质液输送机构,余热利用器底部与出气管一端连通,余热利用器顶部与导气管连通,出气管另一端与有机热载体锅炉炉体的出气端连通,内工质液输送机构位于余热利用器内,内工质液输送机构一端与上工质液输入机构连接,上工质液输入机构另一端与下工质液输出机构连接,且内工质液输送机构能与出气管输入至余热利用器内的热气进行热量传递。
6.可选的,内工质液输送机构包括内工质输送弯管,内工质输送弯管两端为弯曲段,且分别与上工质液输入机构和下工质液输出机构连通,内工质输送弯管中部为垂直段。
7.进一步的,内工质液输送机构由四根内工质输送弯管、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四根内工质输送弯管沿余热利用器中心分散设置,且内工质输送弯管上弯曲段从上固定片的上固定孔穿过,内工质输送弯管下弯曲段从下固定片的下固定孔穿过。
8.可选的,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相对设置,且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中部均设置有透气穿孔。
9.可选的,上工质液输入机构包括上工质液输入总管、上工质液输入环管24和上工质液输入支管,上工质液输入总管与上工质液输入环管连通,上工质液输入环管通过上连接杆与余热利用器上部外壁连接,上工质液输入环管与上工质液输入支管一端连通,上工质液输入支管另一端与内工质输送弯管上弯曲段连通。
10.可选的,下工质液输出机构包括下工质液输出总管、下工质液输出环管和下工质液输出支管,下工质液输出总管与下工质液输出环管连通,下工质液输出环管通过下连接杆与余热利用器下部外壁连接,下工质液输出环管与下工质液输出支管一端连通,下工质液输出支管另一端与内工质输送弯管下弯曲段连通。
11.进一步的,余热利用器内设置有上滤网和下滤网,上滤网靠近余热利用器与导气管连通处,下滤网靠近余热利用器与出气管连通处。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3.1、通过设置由余热利用器、上工质液输入机构、下工质液输出机构和内工质液输送机构分体式组成的余热利用装置,使得各个部分能够便于拆分进行维护。
14.2、在内工质液输送机构内设置有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对内工质液输送弯管从上部和下部进行固定,提高整个弯管的稳定性。
15.3、通过在余热利用器内设置上滤网和下滤网,能够对有机热载体进入的气体,和完成余热利用后输出至除尘机构的气体进行预过滤,去除其中残余的大尺寸杂质。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顶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底部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记为: 1为有机热载体锅炉炉体、5为出气管、6为余热利用器、20为导气管、21为下工质液输出总管、22为下工质液输出环管、23为下工质液输出支管、24为上工质液输入环管、25为上工质液输入总管、26为上工质液输入支管、27为上滤网、28为上固定片、29为上连接法兰、30为上固定孔、31为下固定片、32为内工质输送弯管、33为下连接法兰、35为下滤网、36为下固定孔、38为下连接杆、39为上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有机热载体锅炉余热利用装置包括余热利用器6、上工质液输入机构、下工质液输出机构和内工质液输送机构,余热利用器6底部与出气管5一端连通,余热利用器6顶部与导气管20连通,出气管5另一端与有机热载体锅炉炉体1的出气端连通,内工质液输送机构位于余热利用器6内,内工质液输送机构一端与上工质液输入机构连接,上工质液输入机构另一端与下工质液输出机构连接,且内工质液输送机构能与出气管5输
入至余热利用器6内的热气进行热量传递。
24.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由余热利用器、上工质液输入机构、下工质液输出机构和内工质液输送机构分体式组成的余热利用装置,使得各个部分能够便于拆分进行维护,解决了现有的余热利用装置采用整体式管道的设计,不便于后续对各个部件进行维护的问题。
25.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情况上工质液输入机构中管道部分通过上连接法兰29与余热利用器连接,下工质液输出机构中管道部分通过下连接法兰33与余热利用器连接。
26.本实施例中,内工质液输送机构包括内工质输送弯管32,内工质输送弯管32两端为弯曲段,且分别与上工质液输入机构和下工质液输出机构连通,内工质输送弯管32中部为垂直段,内工质液输送机构由四根内工质输送弯管32、上固定片28和下固定片31,四根内工质输送弯管32沿余热利用器6中心分散设置,且内工质输送弯管32上弯曲段从上固定片28的上固定孔30穿过,内工质输送弯管32下弯曲段从下固定片31的下固定孔36穿过,上固定片28和下固定片31相对设置,且上固定片28和下固定片31中部均设置有透气穿孔。
27.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设置的内工质输送弯管,能够对进入余热利用器中的高温气体进行热传递,其中工质液流动方向与气体流动方向相反,同时弯曲段用于与工质液输入支管和工质液输出支管连通。
28.并且,在内工质液输送机构内设置有上固定片和下固定片,对内工质液输送弯管从上部和下部进行固定,提高整个弯管的稳定性。
29.再则,余热利用器6内设置有上滤网27和下滤网35,上滤网27靠近余热利用器6与导气管20连通处,下滤网35靠近余热利用器6与出气管5连通处。
30.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余热利用器内设置上滤网和下滤网,能够对有机热载体进入的气体,和完成余热利用后输出至除尘机构的气体进行预过滤,去除其中残余的大尺寸杂质。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