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22328发布日期:2022-02-23 23:01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除湿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2.除湿机是一种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并排除的设备。目前市场上的除湿机多数采用落地式安装,也有一些嵌入式安装的除湿机,落地式安装的除湿机需占用一定的室内面积,放置在地方狭小的卫生间等地方时给室内布置带来困难。可挂式安装的除湿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技术问题,该可挂式除湿机直接置于房屋顶板上或通过吊装支撑悬挂在房屋顶板上,因此,不占用地面空间,特别适用于卫生间、衣柜等地方狭小、又需要除湿的场合,但是这种可挂式除湿机装好后就不能再任意移动,比如有房间临时需要除湿,人们不可能将安装在卫生间顶的除湿机方便地拆下,移到需要除湿的房间中,因此这种可挂式除湿机使用场合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为克服现有技术不方便拆卸及不方便移动等多种使用的缺陷,提供一种除湿机。
4.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内设有第一安装腔,所述壳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组件上设有过风口,所述过风口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底座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内设有第二安装腔,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连通,所述底座组件上设置有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连通,所述壳体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底座组件可拆,所述壳体组件的所述过风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所述第一开口相连通;除湿物质,所述除湿物质设置在壳体组件内,所述除湿物质用于吸收水分;烘干组件,所述烘干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烘干组件用于加热流经的空气。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组件和底座组件,除湿物质设置在壳体组件内,用于吸收水分。壳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安装腔相连通,壳体组件上设有过风口,过风口与第一安装腔连通,底座组件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底座组件上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壳体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上,壳体组件与底座组件可拆,壳体组件的过风口与第二安装腔的第一开口相连通,增加了空气流通面,壳体组件内设有第一安装腔,烘干组件至少有部分设置第一安装腔内,空气进入第一安装腔内,由于除湿物质设置在壳体组件内,流经的空气进入除湿物质内并与除湿物质接触,再经由烘干组件加热流经的空气,可以更好的提高除湿效果。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烘干组件包括负压发生装置组件和加热组件,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
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流经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组件的空气,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组件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二安装腔内的空气转移到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烘干组件包括负压发生装置组件和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流经负压发生装置组件的空气,负压发生装置组件一端与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连通,负压发生装置组件用于将第二安装腔内的空气转移到第一安装腔内,使湿空气与加热组件更加充分的接触,提高加热效果。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组件包括负压发生装置主体和第一安装支架,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主体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负压发生装置主体上,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缺口,所述加热装置组件设置在所述安装缺口处。更好的加大加热装置组件与负压发生装置主体的接触面,可以更好的使湿空气与加热装置组件接触,提高加热效果,同时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成本。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组件本体和第二安装支架,所述加热组件本体上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二安装支架设置在所述加热组件本体上,所述加热组件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与所述负压发生装置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过风口相连通。更好的加大加热装置组件与负压发生装置主体的接触面,可以更好的使湿空气与加热装置组件接触,提高加热效果,同时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成本。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本体为pct发热体。进一步地,加热组件本体可以为pct发热体。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风道装置,所述风道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风道装置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壳体组件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风道装置可以相对所述底座组件运动,所述风道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风道装置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且一端至少部分与所述烘干组件相接触,所述风道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所述风道装置与所述底座组件可拆卸分离。还包括风道装置,风道装置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风道装置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壳体组件上的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风道装置可以相对底座组件运动,风道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风道装置至少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上且一端至少部分与烘干组件相接触,风道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风道装置与底座组件可拆卸分离。进一步的,风道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应用于到其他工作环境,如放置到衣柜中,能够对衣柜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因此具有更好的除湿效率。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装置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开口,所述多个第三开口呈预设距离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开口与所述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可以更好的有利于待除湿的空气与加热后的空气不容易混杂,可以更好的提高出风效率。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壳体上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一隔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交叉设置,所述第二隔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隔板将所述多个第一隔板分成多段。进一步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设置,有利于空气从壳体内向壳体外流出,可以更好的提高除湿效果和除湿效率。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包括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的数量为多根,多根所述第三隔板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交叉设置,所述第四隔板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四隔板将所述多个第三隔板分成多段。进一步的,出风口通过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的设置,有利于空气从壳体内向壳体外流出,可以更好的提高除湿效果和除湿效率。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部和限位部,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配合设置,所述定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上,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壳体通过所述定位部和所述限位部配合限位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通过限位部和定位部的配合设置进行安装。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固定安装。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固定安装。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组件包括第三壳体主体和底座主体,所述第三壳体主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主体上,所述第三壳体主体与所述底座主体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底座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所述若干透气孔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外界的空气经各所述透气孔到达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底板组件包括第三壳体主体和底座主体,第三壳体设置在底座主体上,第三壳体与底座主体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底座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若干透气孔形成进风口,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待除湿的空气进入到第二安装腔内。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主体与所述底座主体活动连接。进一步的,第三壳体主体与底座主体活动连接。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主体与所述底座主体可拆。进一步的,第三壳体主体与底座主体可拆连接。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烘干组件电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烘干组件运行。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烘干组件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烘干组件运行,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提高安装效率。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按键装置,所述按键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按键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还包括按键装置,按键装置设置在底座组件上,按键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提高安装效率。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触摸开关,所述触摸开关设置在所述底座组件上,所述触摸开关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还包括触摸开关,触摸开关设置在底座组件上,触摸开关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提高安装效率。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部,所述把手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还包括把手部,把手部设置在壳体组件上,便于提携,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可视化装置,所述可视化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组件上,所述可视化装置用于观察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除湿物质状态。还包括可视化装置,可视化装置设置在壳体组件上,可视化装置用于观察壳体组件内除湿物质状态。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装置,所述电源装置内置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电源装置为充电模块;或;所述电源装置为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用于安装或拆卸电
池。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25.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整体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1;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局部分解示意图2;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的剖视图。
31.其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32.1壳体组件,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111第一隔板,112第二隔板,121第三隔板,122第四隔板;
33.2底座组件,21第三壳体主体,22底座主体,23第一开口;
34.3除湿物质;
35.4烘干组件,41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2加热组件,411负压发生装置主体,412第一安装支架,421加热组件本体,422第二安装支架;
36.5风道装置;
37.6把手部;
38.7可视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39.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4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42.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
中的具体含义。
43.如图1~图4所示,可选的,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组件1,壳体组件1内设有第一安装腔,壳体组件1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安装腔相连通,壳体组件11上设有过风口,过风口与第一安装腔连通;底座组件2,底座组件2内设有第二安装腔,底座组件2上设有第一开口23,第一开口23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底座组件2上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壳体组件1至少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壳体组件1与底座组件2可拆,壳体组件1的过风口与第二安装腔的第一开口相连通;除湿物质3,除湿物质3设置在壳体组件1内,除湿物质3用于吸收水分;烘干组件4,烘干组件4至少部分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烘干组件4用于加热流经的空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是一种除湿机,包括壳体组件和底座组件,除湿物质设置在壳体组件内,用于吸收水分。壳体组件上设置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与第一安装腔相连通,壳体组件上设有过风口,过风口与第一安装腔连通,底座组件上设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底座组件上设置有进风口且进风口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壳体组件至少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上,壳体组件与底座组件可拆,壳体组件的过风口与第二安装腔的第一开口相连通,增加了空气流通面,壳体组件内设有第一安装腔,烘干组件至少有部分设置第一安装腔内,空气进入第一安装腔内,由于除湿物质设置在壳体组件内,流经的空气进入除湿物质内并与除湿物质接触,再经由烘干组件加热流经的空气,可以更好的提高除湿效果。
44.如图3~图4所示,可选的,烘干组件4包括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1和加热组件42,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1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加热组件42设置在第二安装腔内,加热组件42用于加热流经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1的空气,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1一端与第一开口23连通,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1用于将第二安装腔内的空气转移到第一安装腔内。烘干组件包括负压发生装置组件和加热组件,加热组件用于加热流经负压发生装置组件的空气,负压发生装置组件一端与第一开口连通,另一端与进风口连通,负压发生装置组件用于将第二安装腔内的空气转移到第一安装腔内,使湿空气与加热组件更加充分的接触,提高加热效果。
45.如图1和图3所示,可选的,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1包括负压发生装置主体411和第一安装支架412,负压发生装置主体411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第一安装支架412设置在负压发生装置主体411上,第一安装支架412上设置有安装缺口,加热装置组件42设置在安装缺口处。更好的加大加热装置组件与负压发生装置主体的接触面,可以更好的使湿空气与加热装置组件接触,提高加热效果,同时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成本。
46.如图1和图3所示,可选的,加热组件42包括加热组件本体421和第二安装支架422,加热组件本体421上设置在第一安装支架412上,第二安装支架422设置在加热组件本体421上,加热组件本体421设置在第二安装支架422与负压发生装置组件41之间,第二安装支架422上设置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过风口相连通。更好的加大加热装置组件与负压发生装置主体的接触面,可以更好的使湿空气与加热装置组件接触,提高加热效果,同时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了成本。
47.如图3所示,可选的,加热组件本体421为pct发热体。进一步地,加热组件本体421可以为pct发热体。
48.如图4所示,可选的,还包括风道装置5,风道装置5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风道装置
5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壳体组件1上的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风道装置5可以相对底座组件2运动,风道装置5处于第一位置时,风道装置5至少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且一端至少部分与烘干组件4相接触,风道装置5处于第二位置时,风道装置5与底座组件2可拆卸分离。还包括风道装置,风道装置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内,风道装置上设置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与壳体组件上的第一出风口相对设置,风道装置可以相对底座组件运动,风道装置处于第一位置时,风道装置至少部分设置在底座组件上且一端至少部分与烘干组件相接触,风道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风道装置与底座组件可拆卸分离。进一步的,风道装置处于第二位置时,可以应用于到其他工作环境,如放置到衣柜中,能够对衣柜内的空气进行除湿,因此具有更好的除湿效率。
49.如图2所示,可选的,风道装置5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开口,多个第三开口呈预设距离间隔设置,第三开口与第二安装腔相连通。可以更好的有利于待除湿的空气与加热后的空气不容易混杂,可以更好的提高出风效率。
50.如图2所示,可选的,壳体组件1包括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围合形成第一安装腔,第一壳体上11包括第一隔板111和第二隔板112,第一隔板111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一隔板111间隔设置,第二隔板112与第一隔板111交叉设置,第二隔板1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隔板112将多个第一隔板111分成多段。进一步的,出风口通过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的设置,有利于空气从壳体内向壳体外流出,可以更好的提高除湿效果和除湿效率。
51.如图2所示,可选的,第二壳体上12包括第三隔板121和第四隔板122,第三隔板121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第三隔板121间隔设置,第四隔板122与第三隔板121交叉设置,第四隔板1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四隔板122将多个第三隔板121分成多段。进一步的,出风口通过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的设置,有利于空气从壳体内向壳体外流出,可以更好的提高除湿效果和除湿效率。
52.如图2所示,可选的,还包括定位部和限位部,定位部和限位部配合设置,定位部设置在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上,限位部设置在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的另一个上,第一壳体11通过定位部和限位部配合限位在第二壳体12上。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通过限位部和定位部的配合设置进行安装。
53.如图2所示,可选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固定安装。进一步的,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固定安装。
54.如图3所示,可选的,底板组件2包括第三壳体主体21和底座主体22,第三壳体主体21设置在底座主体22上,第三壳体主体21与底座主体22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底座主体22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若干透气孔形成进风口,外界的空气经各透气孔到达第二安装腔内。底板组件包括第三壳体主体和底座主体,第三壳体设置在底座主体上,第三壳体与底座主体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底座主体上设置有若干个透气孔,若干透气孔形成进风口,因此可以吸收更多的待除湿的空气进入到第二安装腔内。
55.如图3所示,可选的,第三壳体主体21与底座主体22活动连接。进一步的,第三壳体主体与底座主体活动连接。
56.如图3所示,可选的,第三壳体主体21与底座主体22可拆。进一步的,第三壳体主体与底座主体可拆连接。
57.可选的,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烘干组件4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烘干组件4运行。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烘干组件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烘干组件4运行,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提高安装效率。
58.可选的,还包括按键装置,按键装置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按键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还包括按键装置,按键装置设置在底座组件上,按键装置与控制装置电连接,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提高安装效率。
59.可选的,还包括触摸开关,触摸开关设置在底座组件2上,触摸开关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还包括触摸开关,触摸开关设置在底座组件上,触摸开关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提高安装效率。
60.如图2所示,可选的,还包括把手部6,把手部6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还包括把手部6,把手部6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便于提携,且进一步的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61.如图2所示,可选的,还包括可视化装置7,可视化装置7设置在壳体组件1上,可视化装置7用于观察壳体组件1内除湿物质3状态。还包括可视化装置,可视化装置设置在壳体组件上,可视化装置用于观察壳体组件内除湿物质状态。
62.可选的,还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内置安装在壳体组件1内,电源装置为充电模块;或;电源装置为电池盒,电池盒用于安装或拆卸电池。简化了安装结构,降低成本。
6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