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74593发布日期:2022-04-14 21:32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空调室内机一般在出风口处设置导风板,通过导风板来实现对送风风向的控制。但是,在制热时,由于热空气密度小,容易上升,所以很难将热风送达地面,这样会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同时,在制冷时,由于冷空气密度大,容易下沉,这样也会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头热脚冷”。综上可知,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广角送风能力差,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空调室内机的广角送风能力差,从而使得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匀,降低了用户的体验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框,所述面框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
6.面板,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面框,在所述面板的移动轨迹上,所述面板具有高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闲置工位,以及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前侧的导风工位,当所述面板处于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可转动,以便由所述室内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可调节。
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处于所述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具有第一导风位置,所述面板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面板引导气流向上流动。
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处于所述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具有第二导风位置,所述面板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面板引导气流向下流动。
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在所述面框上且与所述面板相连以驱动所述面板相对所述面框移动。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模组和第二转动模组,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框的前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面板从所述闲置工位摆动至所述导风工位,所述第二转动模组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板连接用于将所述面板从第一导风位置转动到第二导风位置。
1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直线模组,所述直线模组设于所述面框上,所述第一转动模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模组上,所述直线模组用于将所述面板在所述面框上沿上下方向移动。
1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模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齿轮和齿条,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面框上,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转动连接,所述齿条相对所述面板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面框上,所述齿条与所述第一转动模组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传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模组上下移动。
1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模组还包括齿条固定盖和齿条固定座,所述齿条固定盖盖合于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齿条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电机设于所述齿条固定盖的一侧。
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模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齿轮和第一摇杆,所述第二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电机连接于所述齿条上,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模组连接,从而带所述第二转动模组进行摆动。
1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模组还包括第一固定盖和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盖与所述齿条连接,盖合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摇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电机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一侧。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模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齿轮和第二摇杆,所述第三齿轮套设于所述第三电机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三电机连接于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另一端与所述面板连接,以便由所述室内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可调节。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转动模组还包括第二固定盖和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盖设于所述第一摇杆的另一端,盖合于所述第二固定座形成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摇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腔内,所述第三电机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的一侧。
18.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装置间隔设置于所述面框的前侧。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具有平直段和过渡段,所述过渡段设于所述平直段的下侧且盖合于所述室内出风口上。
2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框的前侧设有前进风口,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前进风组件,所述前进风组件设于所述面框的前侧,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进风口的下边缘。
21.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框和面板,所述面框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面框,在所述面板的移动轨迹上,所述面板具有高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闲置工位,以及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前侧的导风工位,当所述面板处于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可转动,以便由所述室内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可调节。
22.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框和面板,所述面框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面框,在所述面板的移动轨迹上,所述面板具有高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闲置工位,以及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前侧的导风工位,当所述面板处于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可转动,以便由所述室内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方向可调节。如此,通过将所述面板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所述面框上,所述面板具有闲置工位和导风工位,当所述面板处于导风位置时,所述面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的前侧,以对从所述室内出风口吹出的气流根据需要进行导向,相对传统的空调室内机在出风口的位置处设置导风板,本实用新型取消导风板的设置,减小机身厚度,节省了室内空间,通过将所述面板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处,利用所述面板对气流进行导向,增大送风距离及角度,从而实
现广角送风,进而使得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图1中a-a处的剖面图;
26.图3为图1中b-b处的剖面图;
27.图4为图1中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图;
28.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面板未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面板与驱动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30.图7为图1的爆炸视图;
31.图8为图7中的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图8的爆炸视图;
33.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面板处于闲置工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为图10中c-c的剖面图;
35.图12为图10的左侧视图;
36.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面板处于第一导风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4为图13中d-d的剖面图;
38.图15为图13的左侧视图;
39.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面板处于第二导风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7为图16中e-e的剖面图;
41.图18为图16的左侧视图。
42.附图标号说明:
43.[0044][0045]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6]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7]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8]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9]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0050]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7所示,该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面框11和面板12,所述面框11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111,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面框11,在所述面板12的移动轨迹上,所述面板12具有高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闲置工位,以及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前侧的导风工位,当所述面板12处于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12可转动,以便由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的气流方向可调节。
[0051]
具体而言,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可以包括面板12和面框11,所述面框11呈框体结构或罩体结构。所述面框11可以一体成型设置,这样可以增强所述面框11整体强度,当然,所述面框11还可以为分体设置,这样方便拆装。所述面板12安装于所述面框11的前侧,以起到保护和装饰的作用。所述面板12与所述面框11可拆卸连接,以方便对安装于面框11上的器件进行维修。
[0052]
进一步地,所述面框11具有上进风口113、前进风口112和室内出风口111,所述上进风口113设于所述面框11的顶部,所述前进风口112设于所述面框11前侧,所述室内出风口111设于所述面框11前侧的下端,所述上进风口113、前进风口112和所述室内出风口111连通形成风道;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蒸发器组件15和风机组件19,所述蒸发器及所述风机组件19设于所述风道内,所述风机组件19用以驱动空气从所述前进风口112和上进风口113进入所述风道,与所述蒸发器进行换热后再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排出。从而达到调节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蒸发器的形状可以大致成u型或者v型设置。
[005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底盘组件17和前蜗舌组件18,所述底盘组件17通常与墙体连接,同时为所述面框11、电机和风机组件19以及蒸发器等提供安装位,已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整体有效性连接。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电机盖,所述底盘组件17的一端设有电机位,所述电机盖盖合所述电机位,以对安装于所述电机位的电机进行固定。所述前蜗舌组件18设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处,对从所述风道流向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气流进行导向。
[0054]
传统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100常规的导风结构设置在室内出风口111处,进行导风,控制出风方向,实现不同方向的送风,一般的产品为一片或两片的导风板组成,送风范围有限。
[0055]
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面框11和面板12,所述面
框11上设置有室内出风口111,可上下移动地安装于所述面框11,在所述面板12的移动轨迹上,所述面板12具有高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闲置工位,以及位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前侧的导风工位,当所述面板12处于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12可转动,以便由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的气流方向可调节。如此,通过将所述面板12可上下移动的设置在所述面框11上,所述面板12具有闲置工位和导风工位,当所述面板12处于导风位置时,所述面板1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前侧,以对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的气流根据需要进行导向,相对传统的空调室内机100在出风口的位置处设置导风板,本实用新型取消导风板的设置,减小机身厚度,节省了室内空间,通过将所述面板12可转动设置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处,利用所述面板12对气流进行导向,增大送风距离及角度,从而实现广角送风,进而使得室内温度分布均匀,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0056]
在实施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2处于所述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12具有第一导风位置,所述面板12转动至所述第一导风位置时,所述面板12引导气流向上流动。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100具有制冷模式,在空调室内机100开启制冷模式时。由于冷风密度大,空调室内机100内部的冷风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后会快速向下流动,会造成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距离短,导致室内环境中的温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用户体感处于室内不同位置存在较大差异,降低用户的体验舒适度。如图13至1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空调室内机100开启制冷模式时,所述面板12移动至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前侧,此时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面板12顺时针转动使得所述面板12的下端抵接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下端外边缘上,所述面板12的上端与所述面框11之间间隔设置,从而使得所述面板12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由后向前的方向上,所述面板12朝向上方倾斜延伸设置。由所述空调室内机100风道的冷风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后,在所述面板12的导向作用下,能够使冷风朝向上方和/或斜上方吹出,可以增大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距离和送风角度,实现广角送风,从而可以提升室内环境中的温降均匀度,提升用户的体验舒适度。
[0057]
再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12处于所述导风工位时,所述面板12具有第二导风位置,所述面板12转动至所述第二导风位置时,所述面板12引导气流向下流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具有具有制热模式,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开启制热模式时,由于热风密度小,所述空调室内机100风道的热风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后容易上升,造成用户使用过程中靠近地面的区域温度较低,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如图16至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开启制热模式时,所述面板12运动至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前侧位置,此时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处于打开状态,所述面板12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面板12的上端抵接于所述面框11上,所述面板12的下端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下边缘间隔设置。所述空调室内机100风道的热风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后,在所述面板12的作用下,能够使热风朝向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向下吹出,可以实现热风贴壁流的送风模式,从而可以增加靠近地面的区域温度,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0058]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送风模式,如图10至图13所示,在所述空调开启送风模式时,所述面板12移动至所述闲置工位,即所述面板12在脱离所述面框11后向上移动,且移动至高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位置,从而将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完全打开,同时,所述面板12顺时针转动以将设置所述面框11前侧的前进风口112打开,并
且对所述前进风口112的气流进行导向。以增大进气流量从而达到增大送风距离,实现广角送风。同时,设置多种送风模式可以提升所述空调器的适用群体,提升企业效应。
[0059]
如图5至图8所示,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包括驱动装置13,所述驱动装置13设在所述面框11上且与所述面板12相连以驱动所述面板12相对所述面框11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面框11的前侧设有所述驱动装置13的安装位,所述驱动装置13可以通过扣接或者螺钉等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位上,所述驱动装置13与所述面板12也可以通过扣接或者螺钉等方式进行安装。所述驱动装置13适用于驱动所述面板12沿所述面框11上下移动,以打开和盖合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同时,驱动所述所述面板12在所述面框11前摆动,以将所述面板12从闲置工位摆动至所述导风工位,还可以驱动所述面板12自身转动,从而对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以实现广角送风。
[0060]
进一步地,如图8至图9所示,所述驱动装置13包括第一转动模组132和第二转动模组133,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面框11的前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的一端连接用于将所述面板12从所述闲置工位摆动至所述导风工位,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板12连接用于将所述面板12从第一导风位置转动到第二导风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用于将所述面板12在所述面框11的前侧上进行摆动,以实现所述面板12在开机状态下从盖合于所述面框11上摆动至闲置工位以及导风工位,然后再在关机状态下从闲置工位或者导风工位摆动至盖合于所述面框11上。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用于驱动所述面板12自身进行转动,以控制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的气流进行向上或者向下导向,从而实现广角送风。
[0061]
当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3还包括直线模组131,所述直线模组131设于所述面框11上,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模组131上,所述直线模组131用于将所述面板12在所述面框11上沿上下方向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直线模组131沿上下方向延伸,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第二转动模组133和面板12在所述面框11上沿上下方向做直线,设置所述直线模组131可以减少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中第一摇杆132c长度的设置,以减少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的体积大小,减小空调尺寸,实现空调小型化。同时设置所述直线模组131以驱动所述面板12紧闭于所述面框11的室内出风口111位置。
[006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模组131包括第一电机131a、第一齿轮131b和齿条131c,所述第一电机131a设于所述面框11上,所述第一齿轮131b与所述第一电机131a转动连接,所述齿条131c相对所述面板12可上下移动地连接于所述面框11上,所述齿条131c与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31b与所述齿条131c啮合传动以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上下移动。由图9可知,所述齿条131c沿上下方向设置,所述齿条131c与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连接,所述齿条131c与所述第一齿轮131b啮合传动,所述第一齿轮131b套设于所述第一电机131a的输出轴的一端,所述第一电机131a与所述第一齿轮131b相对所述面框11固定设置,所述第一电机131a可以为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等。
[0063]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模组131还包括齿条131c固定盖和齿条131c固定座,所述齿条131c固定盖盖合于形成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齿轮131b和所述齿条131c设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第一电机131a设于所述齿条131c固定盖的一侧。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所述齿轮齿条131c的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中,所述固定盖与所述固定座盖合形成第一安装腔,以供所述齿条131c和所述第一齿轮131b配合安装,所述第一电机131a设于所述
齿条131c固定盖的一侧,所述固定盖上设有第一电机131a穿孔,以便所述第一电机131a穿过所述第一电机131a穿孔与所述第一齿轮131b连接以带动所述齿条131c运动,所述实现带动面板12在所述面框11上沿上下方向运动。所述齿条131c固定盖与所述齿条131c固定座用于形成第一安装腔对所述齿条131c的运动方向进行限位,同时保证所述齿条131c所述第一齿轮131b啮合的精度。
[0064]
如图8和图9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包括第二电机132a,第二齿轮132b和第一摇杆132c,所述第二齿轮132b套设于所述第二电机132a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二电机132a连接于所述齿条131c上,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132b啮合,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连接,从而带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进行摆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通过所述第二电机132a的电机轴与所述第二齿轮132b和所述齿条131c连接,从而可以在所述直线模组131上下运动时,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跟随所述直线模组131运动,同时,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可以在所述直线模组131上下运动时驱动所述面板12在所述面框11前侧摆动,以使得更将方便所述室内出风口111,还可以驱动所述面板12在闲置工位和导风工位之间摆动,以对不同模式下对风的导向要求。所述第一摇杆132c一端与所述第二齿轮132b啮合,另一端与所述面板12或者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连接,所述第一摇杆132c与所述第二齿轮132b啮合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一端上设置内环齿条131c从使得实现第一摇杆132c的摆动。
[0065]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还包括第一固定盖132d和第一固定座132e,所述第一固定盖132d与所述齿条131c连接,盖合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32e形成第二安装腔,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二电机132a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32e的一侧。如图所示,所述第一固定盖132d设于所述齿条131c远离所述第一次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盖132d与所述齿条131c可以是一体成形设置或者粘接或者焊接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所述第一固定盖132d盖合所述第一固定座132e以形成第二安装腔供所述第二齿轮132b安装。所述第一固定座132e与所述第一固定盖132d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一端啮合安装。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扣接或者螺钉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作特殊限定。所述第二电机132a设于所述第一固定座132e远离所述第一固定盖132d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座132e上设有供所述第二电机132a的电机轴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二电机132a通过穿孔与所述第二齿轮132b连接,然后第二齿轮132b再通过啮合传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摇杆132c摆动,从而实现对连接于所述第一摇杆132c另一端的第二转动机构或者所述面板12的驱动,实现所述面板12在所述面框11前侧摆动。
[0066]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包括第三电机133a、第三齿轮133b和第二摇杆133c,所述第三齿轮133b套设于所述第三电机133a的电机轴上,所述第三电机133a连接于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另一端上,所述第二摇杆133c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133b啮合,另一端与所述面板12连接,以便由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吹出的气流方向可调节。为实现所述面板12可以根据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在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及其他模式下对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导向,进而实现广角送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第二转动模组133,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用于控制所述面板12在相对位置固定情况下,所述面板12自身的转动,从而实现面板12与所述面框11之间的开合角度的调节。由图可知,所述第二摇杆
133c的一端与所述第三齿轮133b啮合连接,所述第三齿轮133b套设于所述第三电机133a的电机轴上,与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另一端连接,以实现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与所述第一转动模组132的连接。所述第二摇杆133c与所述第三齿轮133b的啮合传动可以通过在所述第二摇杆133c的上设置内环齿条131c从而实现所述面板12自身的转动。所述第二摇杆133c的另一端与所述面板12连接,所述第三电机133a带动所述第三齿轮133b转动,然后第三齿轮133b与所述第二摇杆133c的一端啮合传动,进而带动设置所述第二摇杆133c另一端上的所述面板12发生转动,从而实现所述面板12对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气流流向的调节。
[0067]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述,所述第二转动模组133还包括第二固定盖133d和第二固定座133e,所述第二固定盖133d设于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另一端,盖合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33e形成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齿轮133b与所述第二摇杆133c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安装腔内,所述第三电机133a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33e的一侧。如图所示,所述第二固定盖133d设于所述第一摇杆132c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固定盖133d与所述第一摇杆132c可以是一体成形设置或者粘接或者焊接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所述第二固定盖133d盖合所述第二固定座133e以形成第三安装腔供所述第三齿轮133b安装。所述第二固定座133e与所述第二固定盖133d可拆卸连接,以方便所述齿轮与所述第二摇杆133c的一端啮合安装。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扣接或者螺钉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在此不作特殊限定。所述第三电机133a设于所述第二固定座133e远离所述第二固定盖133d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座133e上设有供所述第三电机133a的电机轴穿过的穿孔,所述第三电机133a通过穿孔与所述第三齿轮133b连接,然后第三齿轮133b再通过啮合传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二摇杆133c摆动,从而实现对连接于所述第二摇杆133c另一端的所述面板12的转动,以实现所述面板12对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气流流向的调节。
[0068]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驱动装置13间隔设置于所述面框11的前侧。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驱动装置13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者多个,当所述驱动装置13的数量为一个时,所述驱动装置13可以设置于所述面框11前侧的中部或者所述面框11沿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中其中一端。如图5所示,当所述驱动装置13为两个时,所述驱动装置13可以设置在所述面框11的前侧,又或者设置在所述面框1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当所述驱动装置13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所述驱动装置13的数量可以沿所述面框11的长度方向进行排布,从而实现更好对面板12的支撑和控制作用。
[0069]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面板12具有平直段121和过渡段122,所述过渡段122设于所述平直段121的下侧且盖合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取消导风板的设置,如此,可以减小在所述室内出风口111位置设置导风板使得气流吹出时,流经所述导风板可能形成涡流使得导风板发生异动或者抖动产生噪音。为了使得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关机的情况下处于封闭状态,减小烟尘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进入风道,在风道内停留或者堆积,使得在再开启空调室内机100时,烟尘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吹出污染室内环境,因此本技术将所述面板12设置设了平直段121和过渡段122,所述平直段121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关闭时盖合于所述面框11的前侧,所述过渡段122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关闭时盖合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上,以密闭所述室内出出风口,防止烟尘或者粉尘由室内出风口111进入风道,同时可以在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关闭时,提升所述空调室内机100的协调性以及整体观感。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过渡
段122设于所述平直段121的下端盖合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上,所述过渡段122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的相适设置,所述过渡段122大致呈圆弧状,或者与所述平直段121形成v字型结构等。
[0070]
如图7至图18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框11的前侧设有前进风口112,所述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前进风组件14,所述前进风组件14设于所述面框11的前侧,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进风口112的下边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中,为增大所述空调室内的进风量,在所述面框11的前侧设有前进风口112,但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100处于制冷模式时,由于冷风密度大,为使得冷气流在室内快速分布,所述面板12形成向上的送风角度,如此就与所述前进风口112的进风气流发生混流,既降低了前进风口112的进风量,同时也降低了所述室内出风口111向上送风的送风量以及送风角度,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前进风口112处设置所述前进风组件14,所述前进风组件14可打开和盖合于所述前进风口112上,与所述前进风口112下侧边缘转动连接。
[0071]
具体地,所述前进风组件14可以包括板状的隔档件,将所述前进风口112与所述室内出风口111间隔开,防止发生混流从而影响空调室内机100的性能。所述前进风组件14还可以包括驱动件以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可以是多个的分别连接于所述面框11以及所述隔档件上,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以带动所述隔档件实现开关动作。
[0072]
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隔档件也可以面板12驱动装置13进行驱动,可以在面板12打开的所述室内出风口111时同时打开所述前进风口112,增大进风量。
[0073]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100,该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7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