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0636发布日期:2022-08-23 21:22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水塔水雾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冷却水塔循环冷却水消耗的原因是在于进入冷却水塔的空气变成了饱和湿热空气,分布在冷却水塔内的布水器上部空间,在冷却水塔排气扇的作用下,饱和湿热气被排出塔口,与塔外的相对低温空气接触,湿热空气温度逐渐下降,并逐步呈现过饱和状态,凝结成水雾,混合于空气中形成白雾消散空气中,造成了冷却水损失。
3.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8795023u,公开了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冷却水塔、集雾罩、水雾回收塔和循环管路,水雾回收塔具有回收空腔,集雾罩设置于冷却水塔的顶部且具有气体出口。
4.以上专利存在以下不足,在水雾会收系统中继续采用冷空气进行冷却水雾并且采用带有化学试剂的吸收液淋洒空气造成大量空气污染,为此,提出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冷却水塔、回收塔、吸气泵、水泵一、水池与水泵二,所述吸气泵、水泵一、水池与水泵二均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回收塔内部开设有第一冷却层、第二冷却层、第一冷凝水层、第二冷凝水层与第三冷凝水层,所述水池通过多通进水管固定于水泵二的进水口,所述水泵二的出水口通过多通进水管分别固定于第一冷凝水层、第二冷凝水层与第三冷凝水层顶部,所述水池通过多通出水管固定于水泵一的出水口,所述水泵一的进水口通过多通出水管分别固定于第一冷凝水层、第二冷凝水层与第三冷凝水层底部,所述第一冷却层与第二冷却层底部通过多通回收管固定于水泵三的进水口,所述水泵三的出水口通过多通回收管固定于水池外壁。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塔顶部固定有水雾储存室与支撑柱。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柱一端固定有排气扇。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雾储存室通过多通进气管固定于吸气泵的进气口,所述吸气泵的出气口通过多通进气管分别固定于第一冷却层与第二冷却层底部。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层与第二冷却层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安装有出气网。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网为吸水材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回收塔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4.1.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为了提高冷却效率,冷却时,水泵二将冷却水从水池抽出通过多通进水管进入第一冷凝水层、第二冷凝水层与第三冷凝水层内部,水泵一通过多通出水管将冷凝水从第一冷凝水层、第二冷凝水层与第三冷凝水层内部输送进入水池,如此不断循环保证冷却水始终是相对低温状态,可使第一冷却层与第二冷却层内部水雾得到充分的冷却,同时冷却水可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15.2.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为了对水雾中的水分进行回收,回收时,水泵三将第一冷却层与第二冷却层能的冷却水抽出输送到水池内部。
16.3.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为了再次减少空气中的水分,当空气从出气口排出时,经过出气网再次吸收空气中没有冷却的水分。
17.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水塔内部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塔内部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回收塔底部详细结构图。
23.附图标记:
24.1-冷却水塔、2-水雾储存室、3-多通进气管、4-吸气泵、5-底座、6-回收塔、7-水泵一、8-水泵二、9-水池、10-排气扇、11-支撑柱、12-多通进水管、13-第一冷凝水层、14-第一冷却层、15-第二冷凝水层、16-第二冷却层、17-第三冷凝水层、18-出气网、19-多通出水管、20-多通回收管,21-水泵三。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
32.如图1-4所示,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包括冷却水塔1、回收塔6、吸气泵4、水泵一7、水池9与水泵二8,所述吸气泵4、水泵一7、水池9与水泵二8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地面上,所述冷却水塔1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水雾储存室2与支撑柱11,支撑柱11放置于水雾储存室2内部,所述支撑柱11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排气扇10,加速将水雾从水雾储存室2内排出,所述回收塔6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底座5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地面上,并且内部为空心结构,所述回收塔6内部开设有第一冷却层14、第二冷却层16、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所述水雾储存室2通过多通进气管3卡接于吸气泵4的进气口,所述吸气泵4的出气口通过多通进气管3分别卡接于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底部,气体从多通进气管3分别进入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从而增大与内壁的接触面,从而增加冷却的速度;
33.为了提高冷却效率,所述水池9通过多通进水管12卡接于水泵二8的进水口,所述水泵二8的出水口通过多通进水管12分别卡接于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顶部,所述水池9通过多通出水管19卡接于水泵一7的出水口,所述水泵一7的进水口通过多通出水管19分别卡接于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底部,冷却时,水泵二8将冷却水从水池9抽出通过多通进水管12进入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水泵一7通过多通出水管19将冷凝水从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输送进入水池9,如此不断循环保证冷却水始终是相对低温状态,可使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内部水雾得到充分的冷却,由于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是有极限的,当含量达到这个极限后空气就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蒸气,此时的空气为饱和空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极大值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水雾的温度可将空气与水分分离,同时冷却水可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
34.为了对水雾中的水分进行回收,所述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底部通过多通回收管20卡接于水泵三21的进水口,所述水泵三21的出水口通过多通回收管20卡接于水池
9外壁,回收时,水泵三21将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能的冷却水抽出输送到水池9内部。
35.本实施例中:对水雾进行回收时,开启水泵二8,水泵二8将水池9内的水通过多通进水管12输送入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随后,开启水泵一7将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冷却水输送进入水池9,如此不断循环保证冷却水始终是相对低温状态,随后开启吸气泵4将水雾通过多通进气管3输送至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内部,由于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的循环水始终保持低温,所以可使水雾得到充分的冷却,由于在一定温度下,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是有极限的,当含量达到这个极限后空气就不能再容纳更多的水蒸气,此时的空气为饱和空气,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极大值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水雾的温度可将空气与水分分离,同时冷却水可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冷却后水雾中的水分冷凝后从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内壁流入多通回收管20,此时开启水泵一7将冷凝水输送进入水池9,冷凝后水雾中的空气从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顶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大气中。
36.实施例2:
37.一种冷却水塔水雾节能回收装置,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以下改进,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顶部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内安装有出气网18,所述出气网18为吸水材质;
38.在本实施例中,当空气从出气口排出时,经过出气网18再次吸收空气中没有冷却的水分。
39.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对水雾进行回收时,开启水泵二8,水泵二8将水池9内的水通过多通进水管12输送入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随后,开启水泵一7将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冷却水输送进入水池9,如此不断循环保证冷却水始终是相对低温状态,随后开启吸气泵4将水雾通过多通进气管3输送至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内部,由于第一冷凝水层13、第二冷凝水层15与第三冷凝水层17内部的循环水始终保持低温,所以可使水雾得到充分的冷却,同时冷却水可循环使用,减少水资源浪费,冷却后水雾中的水分冷凝后从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内壁流入多通回收管20,此时开启水泵一7将冷凝水输送进入水池9,冷凝后水雾中的空气到达第一冷却层14与第二冷却层16顶部的出气口,随后经过出气网18再次吸收空气中没有冷却的水分之后排出进入大气中。
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