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9958发布日期:2022-04-16 19:16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化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2.固化是指在电子行业及其它各种行业中,为了增强材料结合的应力而采用的零部件加热、树脂固化和烘干的生产工艺,实施固化的容器即为固化炉,该固化炉在使用的时候,无法满足无法使进入炉体内部的容量均匀分布,导致炉体内部岩棉温度不足,影响成品的质量,同时还无法满足对回气口的大小进行调节,导致影响热风循环的效率,也大大的降低了固化炉的新颖性,且达不到用户的使用需求。
3.因此,中国专利(申请号201921185147.7)提出“一种生产岩棉用固化炉的热风循环装置”,通过在炉体的左侧进行固定交换室,且循环风机吹出的风将交换室内部热量再次吹入炉体的内部,大大的加强热风循环的效率,使炉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均匀,但是该装置存在以下缺陷,首先空气与热源不能够充分均匀的接触,导致空气或者热风加热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热风吹进炉体的内部,其对流的效果不理想,易造成局部温度较高,不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将热风与炉体的内部热空气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两侧设有加热机构,且炉体底部设有送风机构,所述加热机构包括固定在在炉体内壁的金属挡板、金属管、均匀固定在金属管外壁的导热片和缠绕在金属管外壁的电加热线圈;
7.所述送风机构包括固定在炉体底部内壁的支撑柱、与支撑柱外壁形成转动配合的扇叶、固定在扇叶底部的第一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的第二伞齿轮、固定在第二伞齿轮内壁的转轴和固定在转轴一端的涡扇。
8.优选的,所述炉体一边设有过滤机构,且过滤机构包括固定在炉体一边外壁的漏斗、固定在漏斗一端的安装框和固定在安装框两侧内壁的滤网。
9.优选的,所述炉体顶部固定有吸气泵,且吸气泵的进气端通过法兰固定在漏斗的另一端。
10.优选的,所述吸气泵的出气端通过法兰固定在金属管顶端,所述安装框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
11.优选的,所述金属挡板底部开有出风口,且金属管底端固定在出风口内壁,所述金属挡板一侧外壁位于出风口一侧固定有支架,且支架与转轴一端形成转动配合。
12.优选的,所述炉体一边开有进风口,且安装框固定在进风口内壁。
13.优选的,所述支撑柱顶部固定有穿孔网板,所述金属挡板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
安装口,且导热片固定在安装口内壁。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吸气泵从炉体内吸气,并从金属管导出,实现热风循环,在循环时,热风经过安装框内填充的活性炭颗粒吸附,使得热风受到净化处理,并利用电加热线圈对空气进行加热,其空气与热源充分接触,使其加热的效率较高,同时利用金属挡板和导热片可将炉体热量传递至炉体两侧的加热室,往加热室内添加液体,实现余热再利用;
16.2、在将热风从金属管导出时,会吹动涡扇旋转,带动转轴和第二伞齿轮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伞齿轮和扇叶旋转,将热风快速的扩散至炉体内,使得炉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的送风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的过滤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的侧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炉体、2加热机构、3送风机构、4金属挡板、5导热片、6金属管、7电加热线圈、8支撑柱、9扇叶、10第一伞齿轮、11第二伞齿轮、12转轴、13涡扇、14穿孔网板、15过滤机构、16漏斗、17安装框、18滤网、19吸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4,一种循环式固化炉的循环装置,包括炉体1,炉体1两侧设有加热机构2,且炉体1底部设有送风机构3,加热机构2包括金属挡板4、金属管6、导热片5和电加热线圈7,金属挡板4固定在在炉体1内壁,导热片5均匀固定在金属管6外壁,且电加热线圈7缠绕在金属管6外壁,金属挡板4开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安装口,且导热片5固定在安装口内壁,利用电加热线圈7对空气进行加热,其空气与热源充分接触,使其加热的效率较高,同时利用金属挡板4和导热片5可将炉体1热量传递至炉体1两侧的加热室,往加热室内添加液体,实现余热再利用;
24.送风机构3包括支撑柱8、扇叶9、第一伞齿轮10、第二伞齿轮11、转轴12和涡扇13,支撑柱8固定在炉体1底部内壁,且扇叶9与支撑柱8外壁形成转动配合,第一伞齿轮10固定在扇叶9底部,且第二伞齿轮11与第一伞齿轮10啮合,转轴12固定在第二伞齿轮11内壁,且涡扇13固定在转轴12一端,金属挡板4底部开有出风口,且金属管6底端固定在出风口内壁,金属挡板4一侧外壁位于出风口一侧固定有支架,且支架与转轴12一端形成转动配合,支撑柱8顶部固定有穿孔网板14,在将热风从金属管6导出时,会吹动涡扇13旋转,带动转轴12和第二伞齿轮11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伞齿轮10和扇叶9旋转,将热风快速的扩散至炉体1内,使
得炉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25.炉体1一边设有过滤机构15,且过滤机构15包括漏斗16、安装框17和滤网18,漏斗16固定在炉体1一边外壁,且安装框17固定在漏斗16一端,滤网18固定在安装框17两侧内壁,炉体1顶部固定有吸气泵19,且吸气泵19的进气端通过法兰固定在漏斗16的另一端,吸气泵19的出气端通过法兰固定在金属管6顶端,安装框17内填充有活性炭颗粒,炉体1一边开有进风口,且安装框17固定在进风口内壁,吸气泵19从炉体1内吸气,并从金属管6导出,实现热风循环,在循环时,热风经过安装框17内填充的活性炭颗粒吸附,使得热风受到净化处理。
26.工作原理:吸气泵19从炉体1内吸气,并从金属管6导出,实现热风循环,在循环时,热风经过安装框17内填充的活性炭颗粒吸附,使得热风受到净化处理,并利用电加热线圈7对空气进行加热,其空气与热源充分接触,使其加热的效率较高,同时利用金属挡板4和导热片5可将炉体1热量传递至炉体1两侧的加热室,往加热室内添加液体,实现余热再利用;在将热风从金属管6导出时,会吹动涡扇13旋转,带动转轴12和第二伞齿轮11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伞齿轮10和扇叶9旋转,将热风快速的扩散至炉体1内,使得炉体内部的温度分布更加均匀。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
ꢀ“
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
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8.此外,术语“第一”、
ꢀ“
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