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挡风片及挡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57463发布日期:2022-04-22 10:05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挡风片及挡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导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挡风片,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两种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虽然出风口设有可调节出风风向的导风板,但由于空调内机的安装位置与受风位置存在较大差异,而固有的导风板的风向调整范围有限,不能根据客户的使用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从而降低了空调使用的舒适性。现有导风板虽然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导风角度,但这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用手将导风板转动到合适的导风角度,对于已经安装好的导风板,由于空调一般设置在高位,因此通过掰动导风板的方式调整导风角度往往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导风板导风的角度调整往往依靠手掰动导风板,结合导风板的使用环境,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供一种挡风片。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片包括抵挡空调出风口的挡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片的横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端以及与支撑端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座包括供螺纹杆穿过的螺纹套以及驱动座本体,所述驱动座本体与支撑端转动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座本体与螺纹套为一体结构,所述螺纹杆与支撑端通过万向球连接,而在另外一部分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座本体与螺纹套为分体结构,所述螺纹套与支撑端转动连接。
4.本实用新型所述横向是指挡风片的轴向方向,如图3所示的ab方向,纵向方向为图3所示的ac方向。
5.现有导风板通常通过挂件挂在空调上,导风板与挂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往往无法通过自身结构改变导风板与挂件之间的角度,因此,如背景技术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经常需要掰动导风板的方式强行改变导风板的导风角度,而由于空调的安装位置太高,这样的操作往往伴随着风险,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片只需要运行驱动机构即可,当螺纹杆在螺纹套中转动时,螺纹杆与螺纹套发生的相对位置移动将带动挡风片转动,在此过程中,根本无需接触挡风片,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没有任何操作风险。除此之外,所述驱动机构能够维持所述挡风片处于指定的转动角度不变,只要停止螺纹杆在螺纹套内的转动即可。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结构非常简单,包括拥有螺纹套的驱动座及穿过螺纹套的螺纹杆,鉴于此,技术人员可以将驱动座设置在挡风片的任何部位,而不需顾及是否影响驱动机构的运行。
6.针对挡风片,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7.所述螺纹杆设有外力驱动端;
8.所述部分支撑端位于挡风片横向方向的中部区域;
9.所述挡风片为弧面或平面;
10.所述挡风片由刚性材料制成;
11.所述挡风片与支撑端为分体结构,所述挡风面设有供支撑端安装的支撑端安装位或者供支撑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轨。
12.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片整体可以作为一块挡风板设置在空调出风口,由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一种挡风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一个挡风片,所述支撑架包括与空调连接的连接端、与部分支撑端转动连接的连接座以及连接连接端和连接座的主架,所述驱动座与连接座连接。
13.针对第一挡风装置,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14.所述挡风片表面设有抵挡挡风片持续转动的抵挡面,所述支撑架设有抵住所述抵挡面的阻挡面;
15.所述挡风片与支撑端为分体结构,所述挡风面设有供支撑端安装的支撑端安装位或供支撑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轨;
16.所述主架通过第二滑轨与连接座滑动连接。
17.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片显然也可以作为更大挡风装置的组成部分而用于挡风,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种挡风装置,该装置借鉴了第一种挡风装置的结构,并进一步增设至少一个与挡风片并排设置并同步运动的挡风辅助片,所述辅助片包括抵挡空调出风口出风的挡风辅助面,所述挡风片纵向方向一端设有压条面,所述挡风片纵向方向另一端设有承压条面,所述辅助片纵向方向一端设有压条面,辅助片纵向方向另一端设有承压条面,当挡风片在第一转动角度及第二转动角度之间转动时,相互紧邻的压条面及承压条面相互靠近或疏远,所述相互紧邻的压条面及承压条面之间形成供空调出风口出风穿过的通道空间。
18.针对第二种挡风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9.所述压条面抵住承压条面所形成的缝隙,部分或者全部密不透风;
20.所述挡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挡风片并排设置并同步运动的挡风辅助片,所述辅助片包括抵挡空调出风口出风的挡风辅助面,所述辅助片表面设有抵挡辅助片持续转动的辅助抵挡面,所述支撑架设有抵住所述辅助抵挡面的辅助阻挡面;
21.所述挡风装置还包括至少一个与挡风片并排设置的挡风辅助片,所述辅助片包括抵挡空调出风口出风的挡风辅助面,所述辅助片的横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辅助支撑端,所述辅助片围绕辅助支撑端转动,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与部分辅助支撑端转动连接的辅助连接座,所述辅助连接座与主架连接;
22.所述辅助片与辅助支撑端为分体结构,所述挡风辅助面设有供辅助支撑端安装的辅助支撑端安装位或者供辅助支撑端滑动连接的第一辅助滑轨;
23.所述主架通过第二辅助滑轨与辅助连接座滑动连接;
24.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串联连接支撑端与辅助支撑端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螺纹杆通过万向球连接。
附图说明
25.图1是实施例1所述挡风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实施例1所述挡风装置在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挡风片及辅助片横向及纵向方向示意图;
28.图4是实施例5所述挡风装置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本部分是对实用新型内容部分的详细说明。
30.如本实用新型内容部分所述,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了一种挡风片,所述挡风片包括抵挡空调出风口出风的挡风面,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片呈一平面,因此,在所述挡风片纵向方向上,所述挡风片的截面为一线段,但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片呈一弧面,在所述挡风片纵向方向上,所述挡风片的截面成弧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挡风实际需求对挡风面进行选择,例如,对于需要较强的挡风效果,可选择截面弧形的挡风片,而需要较强的导风效果,则可以选择截面为线段的挡风片,所述挡风片的横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端,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所述支撑端,可将挡风片支撑至合适的地方,并使所述挡风面朝向空调出风口,从而完成对空调出风口出风的阻挡。当然,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片并不是固定不动,而是可以围绕支撑端转动,从而可以根据需要对挡风效果进行调节。
31.如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部分所述,现有导风板角度的调整通常需要直接用手掰动挡风板,鉴于空调的安装位置往往较高,使得通过直接掰动挡风板挡风的操作存在较大风险,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述挡风片还包括与支撑端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挡风片转动,改变挡风角度,从而可完全杜绝上述风险的发生。除此之外,指定挡风角度的挡风片,在不良外力作用下,会改变挡风片的挡风角度,例如最为常见的是空调出风口吹向挡风面的风力,挡风片就会出现转动,亦或是擦拭清洁挡风片时对挡风片施加的外力。本实用新型所述驱动机构可保持挡风片维持指定的挡风角度不变,这样的驱动机构包括包括驱动座以及螺纹杆,所述驱动座包括供螺纹杆穿过的螺纹套以及驱动座本体,所述驱动座本体与支撑端转动连接,驱动座本体可以与螺纹套为一体结构,所述螺纹杆与支撑端通过万向球连接,当然,驱动座本体也可以与螺纹套为分体结构,所述螺纹套与支撑端转动连接,随着螺纹杆在螺纹套中的转动,螺纹杆与螺纹套相对位置发生改变,通过彼此连接的支撑端驱动挡风板转动,而转动完成后,由于螺纹杆与螺纹套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只能通过螺纹杆转动完成,因此,挡风板即便在不良外力作用下,也不会发生偏转。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螺纹杆设有外力驱动端,技术人员可以直接通过外力驱动端手动使螺纹杆转动,也可以借助机械传动结构将所述外力驱动端延长至合适的长度,从而方便实际使用过程中,手动操作。
32.在一些应用场合中,所述空调出风口往往具有较大的长度,因此需要配备相应长度的挡风片,过长的挡风片由于其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导致自然下垂,使得挡风面形变成曲面,从而给挡风调节功能带来不良影响,由此,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部分支撑端位于挡风片横向方向的中部区域,以有效的支撑中部区域的部分挡风片,使整个挡风片的受力均衡。事实上,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片包括位于挡风片两端的两个支撑端以及至少一个位于挡风片横向方向中部区域的支撑端。通常,所述支撑端固定在挡风片的挡风面上,根据挡风片的实际支撑情况,为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适当的增减所述支撑端,所述挡风片与支撑端为分体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在所述挡风片适当的地方设置了供支撑端安装的支撑端安装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各种可拆卸或不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将支撑端安装在挡风片上,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挡
风面设有供支撑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轨,这样设置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的移动所述支撑端,使挡风片的受力情况快速的达到均衡,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同时在挡风片上设置支撑端安装位以及供支撑端滑动的第一滑轨。
33.出于对挡风片轻质化的追求,市面上所采用的轻质柔软材料(如较薄的塑料或软制塑料)制成,也容易产生挡风片下垂的问题,除了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之外,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片由刚性材料制成,因此可以不必在挡风片横向方向的中部区域设置部分支撑端,极端的情况是,仅保留两个支撑端。
3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两种使用所述挡风片的结构,由于挡风片完全具备挡风的所有功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为第一种挡风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架以及一个挡风片,所述支撑架包括与空调连接的连接端、与部分支撑端转动连接的连接座以及连接连接端和连接座的主架,驱动座与连接座连接。鉴于驱动座可以设置在挡风板的任何位置,所述驱动座可以与连接座滑轨连接,方便技术人员随时将驱动座设置在合适的位置。
35.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挡风片表面设有抵挡挡风片持续转动的抵挡面,所述支撑架设有抵住所述抵挡面的阻挡面,在这部分实施例中,当挡风片在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至极限位置时,所述阻挡面抵住所述抵挡面,从而阻止挡风片进一步转动。
36.对于较长的挡风片,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采用了多个支撑端,通常包括位于挡风片两端的两个支撑端以及至少一个位于挡风片横向方向中部区域的支撑端,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部分优选实施例则将所述挡风片与支撑端设置为分体结构,所述挡风面设有供支撑端安装的支撑端安装位,另一部分实施例则在所述挡风面上设置了供支撑端滑动连接的第一滑轨。应该看到,这两种将支撑端与挡风片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单独出现在所述第一种挡风装置上,也可以两种同时出现在所述第一挡风装置上。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与连接座连接一端设有第二滑轨,所述连接座与第二滑轨滑动连接,所述挡风片通过第一滑轨与支撑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轨与第二滑轨平行设置,从而所述第一种挡风装置中的挡风片的重力受力点位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确保挡风片不因重力作用而发生部分下垂。
3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挡风结构为第二种挡风装置,该装置包括支撑架、一个挡风片及至少一个与挡风片并排设置并同步运动的挡风辅助片,所述辅助片包括抵挡空调出风口出风的挡风辅助面,所述辅助片一方面在于极大的增加了挡风片在纵向方向的挡风面积,鉴于小尺寸的挡风片的制作成本较低,相比于一整块较大尺寸的挡风片,辅助片的使用可极大的降低制作成本,另一方面,辅助片的使用在于提供一种可任意控制挡回至空调的空调出风及穿过挡风片的空调出风比例的挡风装置,事实上,一整块挡风片在导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部分从空调出风挡回至空调,从而使得空调的温度传感器所反应的室内温度并不客观,例如在制冷模式下,由于部分温度较低的空调出风被挡风片挡回空调,使得空调传感器附近的空气温度较室内客观温度低,在达到设定温度时,空调停止工作,但此时室内温度仍然高于空调设定温度,因此消费者倾向于将空调设定温度进一步降低,这样的操作显然会大大的增加空调的用电量,增加消费者的用电经济负担,当然在制热模式下,也存在类似情况。而为了使空调传感器能够客观的反应室内温度,则需要放弃使用挡风片,从而无法解决空调出风直吹人体的问题。
3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种挡风装置在所述挡风片纵向方向
一端设有压条面,另一端则设有承压条面,同样的,所述辅助片纵向方向一端设有压条面,另一端则设有承压条面,当挡风片在转动时,由于挡风片与所述辅助片同步运动,相互紧邻的压条面及承压条面相互靠近或者疏远,相互紧邻的压条面及承压条面之间形成供空调出风口穿过的通道空间,通过调整挡风片的转动角度,所述通道空间可相应的增大或缩小,从而达到调整空调出风口出风穿过挡风装置的部分及挡回至空调的部分之间的比例,使得在尽可能的避免空调出风直吹人体的前提下,使得空调温度传感器所反应的室内温度尽量客观。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部分优选实施例,这部分实施例中相互紧邻的压条面及承压条面在完全靠近时,可至少部分或者完全相互抵住,由此而形成的缝隙,部分或者全部密不透风,对于完全无法容忍空调出风直吹的消费者而言,更倾向于全部密不透风,而对于无法容忍空调温度反应不客观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部分密不透风,显然,压条面与承压条面相抵时,所述缝隙的透风比例,可因人而异。
39.如前所述,所述挡风片由于失控或者操作失误等小概率事件,导致挡风片转动至极端位置,由此,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种挡风装置的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片表面设有抵挡辅助片持续转动的辅助片抵挡面,所述支撑架设有抵住所述辅助抵挡面的辅助阻挡面,在这部分实施例中,即便出现上述小概率事件,挡风片仍然可以确保在一定范围内转动,事实上,当挡风片在驱动机构驱动下转动至超过极端位置后,所述辅助阻挡面抵住所述辅助抵挡面,从而阻止挡风片进一步转动。
40.与挡风片类似,本实用新型所述辅助片也设有辅助支撑端,并围绕辅助支撑端转动,从而实现所述通道空间的增大或缩小所述通道空间,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所述辅助片与挡风片同步运动的结构,该结构包括串联连接支撑端与辅助支撑端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螺纹杆通过万向球连接,这样当挡风片围绕支撑端转动时,辅助片也围绕辅助支撑端转动。
41.对于较长的辅助片,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也采用了多个辅助支撑端,通常在所述辅助片的横向方向至少设置两个辅助支撑端,例如具体可以是,位于辅助片两端的两个辅助支撑端以及至少一个位于辅助片横向方向中部区域的辅助支撑端,这些辅助支撑端与辅助连接座转动连接,所述辅助连接座与主架连接,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部分优选实施例则将所述辅助片与辅助支撑端设置为分体结构,所述挡风辅助面设有供支撑端安装的辅助支撑端安装位,另一部分实施例则在所述挡风辅助面上设置了供辅助支撑端滑动连接的第一辅助滑轨。应该看到,这两种将辅助支撑端与辅助片连接的连接方式可以单独出现在所述第二种挡风装置上,也可以两种同时出现在所述第二种挡风装置上。在更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主架与辅助连接座连接一端设有第二辅助滑轨,所述辅助连接座与第二辅助滑轨滑动连接,所述辅助片通过第一辅助滑轨与辅助支撑端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辅助滑轨与第二辅助滑轨平行设置,从而所述第二种挡风装置中的辅助片的重力受力点位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确保辅助片不因重力作用而发生部分下垂。
42.实施例1
43.一种挡风装置,用于挡住空调出风口出风,包括并排设置的三块片,最上端为挡风片8,下面两片为挡风辅助片10,另外还包括将所述挡风片8及所述辅助片10置于空调出风口的外部挡风位置的支撑架,所述挡风片朝向空调出风口的一面为挡风面,所述辅助片10朝向空调出风口的一面为辅助挡风面,从而可抵挡空调出风口出风,实现挡风效果。
44.所述挡风片8的横向方向设有至少两个支撑端,在本实施例中,一共设有三个支撑端3,分别为位于挡风片8在横向方向两端的支撑端以及位于挡风片8横向方向中部区域的支撑端,同样的,所述辅助片10横向方向的中部区域也设有一个辅助支撑端13,而在辅助片10的两端也各设有一个辅助支撑端,其分布与支撑端3在挡风片8上的分布情况相同。虽然从图1上看,挡风片8及辅助片10的横向长度不长,但事实上,可以根据空调出风口的长度制作相当长度的挡风片8及辅助片10,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使挡风片8及辅助片10的中部区域受自身重力作用而下垂,尤其在使用轻质软性材料制作挡风片8及辅助片10的情况下,多个支撑端及辅助支撑端的设置可有效的防止下垂现象的产生。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刚性材料制作挡风片8及辅助片10,这样可避免使用较多的支撑端及辅助支撑端。
45.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端3与辅助支撑端13分别固定设置在挡风片8及辅助片1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挡风片8上设有第一滑轨,位于挡风片8横向方向中部的一个支撑端3可在所述第一滑轨上滑动,但位于挡风片8两端的两个支撑端3则卡接在挡风片8端部,所述辅助片10也对应设置了第一辅助滑轨,位于辅助片10两端的两个辅助支撑端则卡接在辅助片10端部。
46.支撑架包括与空调连接的连接端12、分别与支撑端3及辅助支撑端13连接的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以及将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与连接端12连接的主架11,所述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分别对应的与支撑端3及辅助支撑端13轴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为一体结构,使得结构更加简化,如图1可知,主架分别与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转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主架分别通过第二滑轨及第二辅助滑轨分别与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滑动连接,所述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分别设有供第二滑轨及第二辅助滑轨穿过的通孔。这样,所述挡风片8及辅助片10就可以通过支撑架设置在朝向空调出风口的位置上,从而起到挡风效果。
47.挡风片8纵向方向一端设有压条面20,另一端设有承压条面21,辅助片纵向方向一端设有压条面18,另一端设有承压条面19,在本实施例中,在挡风片8及辅助片10呈关闭状态时,也即如图2所展示的状态时,压条面及承压条面相抵,从而形成缝隙7,两个辅助片10之间则形成缝隙6,而当挡风片8与辅助片10呈打开状态时,所述缝隙7及缝隙6变大,最终形成供空调出风口出风的通道空间。所述缝隙6及缝隙7密不透风,因此,在挡风片8及辅助片10呈关闭状态时,本实施例所述挡风装置就形成了一整块挡风板。
48.本实施例所述挡风片8及两块辅助片10可同步转动,转动的动力来源于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使用,使挡风片8及辅助片10的转动不需要通过用手掰动完成,本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座本体50,内设螺纹孔54的螺纹套53以及穿过螺纹孔54的螺纹杆,所述驱动座50设置在连接座及辅助连接座的一体结构上,螺纹套53与驱动座本体50为分体结构,螺纹套53通过设有转动关节52的传动臂51与联动杆55连接,位于挡风片8及辅助挡风片10中部的支撑端及辅助支撑端由联动杆55串联连接,确保挡风片8与辅助片10的转动是同步的。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来源方式是采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与螺纹套53发生相对位置改变,至少部分鉴于螺纹杆与螺纹套53螺纹配合无法发生相对移动,使得该方案可确保挡风片8转动至一定角度时,即便挡风片8受到较大的外力,存在改变挡风角度的倾向时,仍能维持所述挡风片8不动。
49.本实施例所述挡风装置可通过螺纹杆转动,同步转动挡风片8及两片辅助片10,随着挡风片8及辅助片10的转动,所述压条面及承压条面之间形成的通道空间大小可控,甚至可逐渐变小形成缝隙6或7,所述缝隙密不透风,因此,本实施例所述挡风装置可自由的改变空调出风口出风经挡风装置抵挡后返回空调的出风比例,尽量减少空调温度传感器所测温度与室内真实温度的误差,而又可避免空调出风口出风大量的对人体直吹。此外,由于所述驱动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所述驱动座50可任意设置在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所围成的框架结构上,甚至可以完全替代一端的连接座2及辅助连接座14,从而便于技术人员设计出使用更加方便的挡风装置,而不会受制于驱动装置的复杂结构。
50.实施例2
5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压条面及承压条面在挡风片及辅助片呈关闭状态时所形成的缝隙,仅部分避免透风或者仅部分压条面与部分承压条面相抵,因此,不论如何转动挡风片及辅助片,本实施例所述挡风装置,总是允许部分空调出风口出风穿过挡风装置。
52.实施例3
5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挡风片及辅助片均为平面,而不是弯曲的弧形,所述联动杆亦为一直杆。
54.实施例4
5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不同点在于,所述挡风装置仅有挡风片而没有挡风辅助片,同时也没有联动杆,所述辅助片及挡风片为一体结构,从而形成新的挡风片,驱动机构的使用使得改变所述新的挡风片的转动角度变得极为容易,显然不需要通过手掰动挡风片来进行改变。
56.实施例5
5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大体相同,不同点在于驱动机构,见图4,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轴本体62、螺纹套64以及螺纹杆60,螺纹套64与驱动座本体62为一体结构,螺纹杆60穿过螺纹套64,并与传动臂65通过万向球61连接,所联动杆63串联连接支撑端及辅助支撑端后与传动臂65连接。
5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