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不凝气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80920发布日期:2022-04-14 21:58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不凝气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不凝气换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效不凝气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管壳式换热器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常见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的上管箱、上管板、壳程、下管板和下管箱,上下管板之间连通换热管,待加热物料从下管箱进入后经换热管进入上管箱折返后排出,蒸汽则进入壳程,经过换热管,加热换热管内部的物料,之后排出。但是由于蒸汽在壳程内部流程短、传热系数低,要想达到预期的换热效果,需要增加换热管的数量,导致设备体积大,占地面积大。且在利用含有大量不凝气的蒸汽换热时,排放的不凝气较多,需要在壳程上多次开孔将不凝气引出,存在不凝气来不及换热就被排出的风险,造成热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源利用率高的高效不凝气换热器。
4.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高效不凝气换热器,其包括上管箱、上管板、壳程、下管箱和下管板,所述壳程包括不凝气筒体、导流筒体、壳程筒体、挡气板、气体导流筒和若干换热管,所述不凝气筒体的顶端和所述上管板连接,在所述不凝气筒体的内部固定有所述挡气板,所述不凝气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导流筒体的顶端连接,所述导流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壳程筒体的顶端连接,所述壳程筒体的底端与所述下管板连接;在所述壳程筒体的中部设置有所述气体导流筒,且所述气体导流筒的顶端穿过所述导流筒体与所述挡气板的顶端连通;在所述气体导流筒的内部和外部设有若干纵向设置的所述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顶端与所述上管板连通,所述换热管的底端与所述下管板连通;在所述导流筒体的侧部连通有蒸汽进口,在所述不凝气筒体的侧部连通有不凝气出口,在所述壳程筒体的下方侧部连通有冷凝液出口。
5.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筒体包括内导流筒体和分体套设在所述内导流筒体外部的外导流筒体,所述内导流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壳程筒体的顶端对接固定,所述外导流筒体的底端与所述内导流筒体的外壁密闭连接;所述外导流筒体的顶端与所述不凝气筒体的底端对接固定,所述蒸汽进口连通设置在所述外导流筒体的侧部。
6.进一步的,在所述壳程筒体的内壁及所述导流筒体的内壁与所述气体导流筒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折流板。
7.进一步的,若干所述折流板沿纵向上下交错布置。
8.进一步的,在所述下管箱的内部竖直设有顶端与所述下管板对接的隔板,在所述隔板两侧的所述下管箱的侧壁上分别连通有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
9.进一步的,在所述壳程筒体的底端侧部连通有排净口。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蒸汽通过导流筒进入换热器壳程,经挡气板和气体导流筒阻
挡,蒸汽先在壳程和导流筒间流动与气体导流筒外侧的换热管换热,产生的冷凝液在壳程下管板上部累积,没有冷凝的蒸汽和主要不凝气进入气体导流筒和其内部的换热管再次换热,最终的不凝气经气体导流筒进入不凝气隔离腔,与换热管再次换热后经过不凝气出口排出;通过设置气体导流筒延长了气体的换热流程,加大了换热效率,通过不凝气筒体对不凝气进行统一收集排放,可减少开孔数量,减少热源浪费,提高热源利用率,且设备整体体积小。且冷凝水收集到下管板上方的壳程筒体内,使得气体导流筒的底端浸入到冷凝液中,形成液封,使得气液分离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13.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14.上管箱1、上管板2、壳程3、下管箱4、下管板5、不凝气筒体6、导流筒体7、内导流筒体71、外导流筒体72、壳程筒体8、挡气板9、气体导流筒10、换热管11、蒸汽进口12、不凝气出口13、冷凝液出口14、折流板15、隔板16、物料入口17、物料出口18、排净口19。
具体实施方式:
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1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高效不凝气换热器,其包括上管箱1、上管板2、壳程3、下管箱4和下管板5,在下管箱4的内部竖直设有顶端与下管板5对接的隔板16,在隔板16两侧的下管箱4的侧壁上分别连通有物料入口17和物料出口18;通过设置隔板16,使得壳程为双管程,进而可以延长物料壳程3内的流程,加强换热效果,具体的,物料经物料入口17进入隔板一侧的下管箱4后经对应的换热管11进入上管箱,然后在经其余的换热管进入隔板16另一侧的下管箱4内,之后经物料出口18排出。壳程3包括不凝气筒体6、导流筒体7、壳程筒体8、挡气板9、气体导流筒10和若干换热管11,不凝气筒体6的顶端和上管板2连接,在不凝气筒体6的内部固定有挡气板9;导流筒体7包括内导流筒体71和分体套设在内导流筒体71外部的外导流筒体72,内导流筒体71的底端与壳程筒体8的顶端对接固定,外导流筒体72的底端与内导流筒体71的外壁密闭连接;外导流筒体72的顶端与不凝气筒体6的底端对接固定,蒸汽进口12连通设置在外导流筒体72的侧部。壳程筒体8的底端与下管板5连接;在壳程筒体8的中部设置有气体导流筒10,且气体导流筒10的顶端穿过导流筒体7与挡气板9的顶端连通;在气体导流筒10的内部和外部设有若干纵向设置的换热管11,换热管11的顶端与上管板2连通,换热管11的底端与下管板5连通;在导流筒体7的侧部连通有蒸汽进口12,在不凝气筒体6的侧部连通有不凝气出口13,在壳程筒体8的下方侧部连通有冷凝液出口14。
17.蒸汽由蒸汽进口12进入内外导流筒体之间的空间内部后,再向上越过内导流筒体
71的顶端进入内导流筒体71的内部,经挡气板9和气体导流筒10的阻挡,蒸汽向下流动进入壳程筒体8中与气体导流筒10外部的换热管11中的物料换热,产生的冷凝液在下管板5上部累积,没有冷凝的蒸汽和主要不凝气从气体导流筒10底端进入气体导流筒10中,与其内部的换热管11中的物料再次换热,冷凝的蒸汽继续产生的凝液在下管板5上部累积,最终的不凝气进入不凝气筒体6,经过不凝气出口13排出。在壳程筒体8的底端侧部连通有排净口19,用于排尽冷凝液。
18.优选的,在壳程筒体8的内壁及导流筒体7的内壁与气体导流筒10的外壁之间设置有若干折流板15,若干折流板15沿纵向上下交错布置,蒸汽进入壳程3后经折流板从上向下依次折流,可延长蒸汽在气体导流筒10外部的流程,加强换热效果。且通过折流板15可将气体导流筒10和壳程3内壁固定,加强气体导流筒10的稳定性。
1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