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40693发布日期:2022-06-08 07:56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2.新风空调的新风装置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以解决室内循环导致空气越来越差的技术问题,提升室内空气质量。由于其占据空间较大,因而一般与新风空调的电气盒设于同一端部,以节约新风空调的占据空间。不过,新风装置在处理空气时会在新风装置内部形成凝露水。由于新风装置具有用于插设过滤网的开口,这部分凝露水存在从该开口外溢而流入电气盒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风装置,旨在解决新风装置产生的凝露水从过滤网安装口外溢的技术问题。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装置,包括:
5.进风罩;
6.过滤网组件;以及
7.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与进风罩连接;所述壳体组件具有送风腔体,所述过滤网组件设于所述送风腔体内;所述送风腔体的内底壁的一部分壁面朝向外底壁凹陷形成引水结构,所述引水结构与所述过滤网组件正对设置,且所述引水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进风罩延伸,形成引水出口。
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风罩具有与所述送风腔体连通的进风腔体以及与所述进风腔体连通的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位于所述引水出口的下侧。
9.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导流段,所述导流段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引水出口的下侧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上侧。
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结构包括第一引水槽和第二引水槽,所述第一引水槽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引水槽的延伸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交叉;所述第二引水槽的一端具有引水入口,所述第二引水槽通过所述引水入口与所述第一引水槽连通,所述第二引水槽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进风罩延伸形成所述引水出口。
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引水槽的槽深在所述引水入口朝向所述引水出口的方向上逐渐增大。
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入口位于所述第一引水槽的最低位置。
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和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引水槽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靠近所述第一内侧壁,所述第二槽段靠近所述第二内侧壁;所述第一槽段的槽深在所述第一内侧壁朝向所述第二内侧壁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槽段的槽深在所述第二内侧壁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所述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的相接处为所述最低位置。
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侧壁和所述第二内侧壁中的任一个设置有与所述送风腔体贯通的安装口,所述过滤网组件通过所述安装口安装于所述送风腔体内。
1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底座;电气盒;以及如前所述的新风装置;所述电气盒与所述新风装置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同一端。
16.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新风装置包括:管道组件,所述进风罩通过所述管道组件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管道组件与所述电气盒位于所述进风罩的同一侧。
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壳体组件的送风腔体的内底壁的一部分壁面朝向外底壁凹陷形成引水结构,送风腔体内产生的凝露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引水结构内,而不会在送风腔体的壁面累积;由于引水结构正对过滤网组件设置,且形成引水结构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进风罩延伸形成引水出口,在此形成的凝露水会在引水结构的引导下流动至引水出口而排至进风罩内,通过进风罩产生的气流带出新风装置,避免产生的凝露水过多累积而从过滤网组件的安装口外溢出新风装置。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壳体组件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壳体组件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新风装置壳体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截面布局示意图。
25.附图标记列表
26.100新风装置130d外底壁200底座130e导流段300电气盒130f第一内侧壁110进风罩130g第二内侧壁120过滤网组件130h安装口130壳体组件130b-1第一引水槽140管道组件130b-2第二引水槽110a进风通道130b-1a第一槽段130a送风腔体130b-1b第二槽段130b引水结构130b-2a引水入口130c内底壁130b-2b引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1.新风空调弥补了传统空调在室内循环时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缺陷。新风空调包括新风装置和空调本体,新风装置主要是将室外空气引入室内,空调本体则主要调节室内空气的湿度、温度。新风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凝露水,且容易从新风装置的过滤网安装口流出,进而存在流入新风空调的电气盒内造成电气安全事故的风险。
32.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装置,该新风装置内产生的凝露水会被引导至进风罩内,通过进风罩内的气流带出新风装置,以有效避免凝露水从过滤网安装口流出。
33.具体地,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风装置100,包括:
34.进风罩110;
35.过滤网组件120;以及
36.壳体组件130,所述壳体组件130与进风罩110连接;所述壳体组件130 具有送风腔体130a,所述过滤网组件120设于所述送风腔体130a内;所述送风腔体130a的内底壁130c的一部分壁面朝向外底壁130d凹陷形成引水结构 130b,所述引水结构130b与所述过滤网组件120正对设置,且所述引水结构 130b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进风罩110延伸,形成引水出口130b-2b。
3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壳体组件130的送风腔体130a的内底壁 130c的一部分壁面朝向外底壁130d凹陷形成引水结构130b,送风腔体130a 内产生的凝露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引水结构130b内,而不会在送风腔体130a 的壁面累积;由于引水结构130b正对过滤网组件120设置,且形成引水结构 130b的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进风罩110延伸形成引水出口130b-2b,在此形成的凝露水会在引水结构130b的引导下流动至引水出口130b-2b而排至进风罩110内,通过进风罩110产生的气流带出新风装置100,避免产生的凝露水过多累积
而从过滤网组件120的安装口130h外溢出新风装置100。
38.需要说明的是,壳体组件130一般包括彼此密封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均构造有相互连通的通道,以构建出送风腔体 130a。第二壳体内设有动力风扇,用于产生吸力,将空气吸入该新风装置100 内。第二壳体上构造有出风口,将新风装置100内的气体排出。一般情况下,按照空气的流动方向,进风罩110、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依次密封连接。第二壳体一般制成蜗壳状。经过大量的试验以及对现有产品的研究发现,凝露水容易产生于第一壳体的壁面,而且过滤网组件120又设于送风腔体130a对应于第一壳体的位置,因而这部分凝露水在累积过后会从过滤网的安装口130h 外溢。为此,引水结构130b设置于第一壳体的内底壁130c,即:引水结构 130b设置于所述送风腔体130a的对应于第一壳体的内底壁130c的一部分壁面;引水结构130b在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凹陷形成,即从内底壁130c朝向外底壁130d凹陷形成。而且,引水结构130b正对滤网组件120设置,也即引水结构130b位于过滤网组件120的下侧,产生的凝露水从引水结构130b 排出,不会在过滤网组件120处累积,进而避免产生的凝露水过多累积而从过滤网组件120的安装口130h外溢出新风装置100。
39.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3和图4所示,一般情况下,第一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130f和第二内侧壁130g;且第一壳体还具有内顶壁,内顶壁与内底壁130c相对设置。第一内侧壁130f、内顶壁、第二内侧壁130g与内底壁130c围合形成送风腔体130a的一部分。送风腔体130a的另一部分由第二壳体限定而成。而且,所述第一内侧壁130f和所述第二内侧壁130g中的任一个设置有与所述送风腔体130a贯通的安装口130h,所述过滤网组件 120通过所述安装口130h安装于所述送风腔体130a内。通过引水结构130b 的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内侧壁形成的凝露水不会累积,进而能够避免凝露水从安装口130h外溢。
40.需要说明的是,进风罩110用于将外部空气引导至壳体组件130内;而过滤网组件120包括空气滤芯及框架,空气滤芯固定于框架内,空气滤芯则是对空气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除臭、除杂、除颗粒中的一个,提升空气的质量。
41.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图2所示,所述进风罩110具有进风腔体(未示出)以及与所述进风腔体连通的进风通道110a。所述进风通道110a 位于所述引水出口130b-2b的下侧。进风腔体与送风腔体130a连通。空气从进风通道110a进入进风腔体,再通过进风腔体流动至送风腔体130a。由于所述进风通道110a位于所述引水出口130b-2b的下侧,从引水出口130b-2b流出的凝露水会流动至进风通道110a内,在气流的作用下,空气携带凝露水排出新风装置100。
42.需要说明的是,进风通道110a包括进风通道进口和进风通道出口,进风通道110a进口作为空气流入新风装置100的起始端,进入进风通道110a的空气通过进风通道出口流动至进风腔体内。所述进风通道110a位于所述引水出口130b-2b的下侧,是指:引水出口130b-2b的安装高度高于进风通道110a 出口的安装高度;安装高度是在新风装置100处于使用状态下的参数。比如,当新风装置100悬挂于墙壁时,进风通道出口的安装高度可以为其与地面的高度,引水出口130b-2b的安装高度可以为其与地面的高度。
4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壳体组件130包括导流段130e,所述导流段130e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引水出口130b-2b的下侧且位于所述进风通道110a的上侧。导流段130e的作用主要用于将从引水出口130b-2b 流出的水流导流至进风通道110a内,其位
于引水出口130b-2b的下侧,进风通道110a的上侧。尤其是,导流段130e的出水位置在投影至进风通道110a 时最好位于进风通道110a内。
44.具体实施过程中,壳体组件130包括第三壳体,第二壳体的面向进风罩 110的一端与第三壳体密封连接,而且第三壳体位于进风腔体内。导流段130e 为第三壳体的一部分,其位于内底壁130c的下侧,并且朝向进风罩110延伸。或者导流段130e为第一壳体上的朝向进风罩110的凸出于进风端口的外端面的一部分结构,且位于内底壁130c的下侧。
4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图1和图3所示,所述引水结构130b 包括第一引水槽130b-1和第二引水槽130b-2,所述第一引水槽130b-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引水槽130b-2的延伸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交叉;所述第二引水槽130b-2的一端具有引水入口130b-2a,所述第二引水槽130b-2通过所述引水入口130b-2a与所述第一引水槽130b-1连通,所述第二引水槽130b-2 的另一端朝向所述进风罩110延伸形成所述引水出口130b-2b。具体而言,第一引水槽130b-1和第二引水槽130b-2为内底壁130c朝向外底壁130d凹陷形成的槽状结构,均具有各自的延伸方向。第一引水槽130b-1和第二引水槽 130b-2在不同方向上延伸。由于第二引水槽130b-2的延伸方向指向进风罩 110,且所述第一引水槽130b-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引水槽130b-2的延伸方向在同一平面内交叉,进而第一引水槽130b-1可以将两侧的凝露水汇集后,引导至第二引水槽130b-2内,以排出。
46.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第一引水槽130b-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引水槽 130b-2的延伸方向最好为相互垂直的。第一引水槽130b-1的两端最好位于内底壁130c与内侧壁的交界位置,凝露水在内侧壁上基于重力流动至第一引水槽130b-1内汇集,流动至第二引水槽130b-2内再排出。当然,所述第一引水槽130b-1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二引水槽130b-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为相互垂直的,比如还可以为120
°
、60
°
等。
47.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引水槽130b-2的槽深在所述引水入口130b-2a朝向所述引水出口130b-2b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也即:第二引水槽130b-2的槽底面倾斜往下朝向进水罩延伸,使得引水出口130b-2b 的高度低于引水入口130b-2a的高度,将第一引水槽130b-1内的凝露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进水罩内。也即,引水结构130b具有外侧底内侧高的结构特点,便于将壳体组件130内的凝露水排出壳体组件130。
48.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所述引水入口130b-2a位于所述第一引水槽130b-1的最低位置。也即:第一引水槽130b-1内的凝露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第二引水槽130b-2的引水入口130b-2a,进而从第二引水槽 130b-2排出壳体组件130,避免累积。
49.比如,在新风装置100处于使用状态时,最低位置为第一引水槽130b-1 距离地面最近的位置。
50.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图3和4所示,所述壳体组件13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内侧壁130f和第二内侧壁130g,所述第一引水槽130b-1 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槽段130b-1a和第二槽段130b-1b,所述第一槽段 130b-1a靠近所述第一内侧壁130f,所述第二槽段130b-1b靠近所述第二内侧壁130g;所述第一槽段130b-1a的槽深在所述第一内侧壁130f朝向所述第二内侧壁130g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且所述第二槽段130b-1b的槽深在所述第二内侧壁130g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130f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以使所述第一槽段130b-1a和第二槽段130b-1b的相接处为所述最低位置。
51.根据第二引水槽130b-2的引水入口130b-2a的位置,可以将第一引水槽 130b-1分
为彼此连接的第一槽段130b-1a和第二槽段130b-1b。第一槽段 130b-1a靠近第一内侧壁130f,第二槽段130b-1b靠近第二内测壁。比如,第一槽段130b-1a远离引水入口130b-2a的一端位于内底壁130c与第一内侧壁130f的相交位置;第二槽段130b-1b远离引水入口130b-2a的一端位于内底壁130c与第二内侧壁130g的相交位置。为了能够让水流能够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动至引水入口130b-2a,第一槽段130b-1a的槽深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内侧壁130f朝向所述第二内侧壁130g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槽段130b-1b的槽深按照如下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内侧壁130g朝向所述第一内侧壁130f的方向上逐渐增大;也即第一引水槽130b-1为“v”型的两边高中间底的构造。
5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尤其为带有新风装置100的室内挂壁空调器。图5所示,该空调器包括底座200、新风装置100和电气盒300;其中,新风装置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为了能够减少空调器的轴向长度,将所述电气盒 300与所述新风装置100设置于所述底座200的同一端。而且,由于新风装置 100产生的凝露水在引水结构130b的引导下进入进风罩110,再由气流携带出新风装置100,进而不会从过滤网的安装口130h外溢,降低了凝露水进入电气盒300的风险,降低了电气盒300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53.一般情况下,电气盒300与底座200之间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可拆卸结构相连。作为本领域的已知技术,电气盒300内具有容纳空调器电动元件的腔体,通过导线将电气盒300内的电控元件与分布在空调器上的用电设备 (比如导风板驱动电机、显示等电路板、新风装置100的电机等)电连接。
54.一般情况下,新风装置100与底座200之间也可以通过螺钉、卡扣等可拆卸结构相连。
5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图6所示,所述新风装置100包括:管道组件140,所述进风罩110通过所述管道组件140与外界大气连通;所述管道组件140与所述电气盒300位于所述进风罩110的同一侧。由于新风装置100不会从过滤网的安装口130h外溢凝露水,因此在一些情况下,在空调器安装于壁面时,管道组件140和电气盒300可以位于进风罩110的下侧。管道组件140用于将室外的空气引入新风装置100内,其一端与外界大气连通,另一端与新风装置100连通。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