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01679发布日期:2022-05-05 20:4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支架组件和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架组件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微波烤箱包括烤盘,将食物置于烤盘上。微波烤箱工作时,烤盘随着转盘的转动而转动。烤制食物时,需要不断打开微波烤箱以翻转食物。若不翻面则会导致食物受热不均、上色不均,影响食物口感及色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支架组件。
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支架组件,用于烹饪器具,包括:支架;支撑部,设于支架,支撑部用于支撑支架;悬持部,设于支架,悬持部用于固定食物。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支架组件包括支架、支撑部和悬持部。
8.支撑部设于支架,支撑部具有支撑支架的作用。即,当支架组件置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时,支撑部将支架与烹饪腔的腔壁分离,也就是说,支撑部使支架与烹饪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
9.进一步地,悬持部设于支架,悬持部用于固定食物。如,悬持部能够夹持食物,和/或悬持部能够挂接食物。悬持部可将食物悬空,而不会使食物堆积于悬持部。该设置使得在不翻转食物的情况下,食物各个部分均能受热,且食物的各个部分均能上色,以保证食物受热的均衡性及一致性,及保证食物上色更加均匀。另外,由于食物处于悬持状态,故而烘烤食物时渗出的汁液能够顺着食物流下,以达到食物与汁液分离,烹饪食物效果更理想,食物口感更佳。
10.另外,该设置在提升悬持食物的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支架组件的材料投入,有利于减轻支架组件的重量,且有利于降低支架组件的生产成本。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支架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1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悬持部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中的至少一个。
13.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持部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中的至少一个,即,悬持部包括悬持缺口,或者悬持部包括悬持孔,或者悬持部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利用悬持缺口和/或悬持孔固定食物,以使食物悬空。
14.另外,该设置使得食物与悬持部的接触面积少,减少食物外观破损,方便取放食物。
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悬持部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凸凹布置。
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悬持部的结构,使得悬持部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
分凸凹布置,也即,悬持部用于固定食物的区域面积渐变,且该设置能够增大悬持部与食物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有利于提升悬持部固定食物的稳定性及可行性,可有效避免食物掉落的情况发生。
17.具体地,悬持部具有第一悬持壁和第二悬持壁,第一悬持壁和第二悬持壁对应设置,第一悬持壁和第二悬持壁中的至少一个凸凹布置。
1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悬持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悬持部间隔布置。
19.在该技术方案中,悬持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悬持部间隔布置,该设置能够利用多个的悬持部悬持多个食物,如,利用多个悬持部悬持多个同类食物,又如,利用多个悬持部悬持多种不同类的食物。以保证一次烹饪的食物量。
20.另外,由于多个悬持部间隔布置,使得食物重量分布更加均匀,避免支架组件倾倒。
2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多个悬持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悬持部的形状相同。
2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多个悬持部的结构,使得多个悬持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悬持部的形状相同。也即,多个悬持部中的一部分悬持部的形状相同。或者多个悬持部中的任意两个悬持部的形状相同。可利用形状相同的悬持部悬持同一种类的食物。当然,亦可用形状相同的悬持部悬持不同种类的食物。
23.由于多个悬持部中的至少一部分悬持部的形状相同,故而能够简化支架组件的加工难度,便于支架组件的生产,且可降低支架组件的生产成本。
24.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架包括:第一架体,支撑部设于第一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悬持杆;第二架体,设于第一架体,第二架体可相对于第一架体移动,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悬持杆,第二悬持杆位于第一悬持杆的一侧,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之间合围出悬持部。
25.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包括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第一架体包括第一悬持杆,第二架体包括第二悬持杆,第二悬持杆位于第一悬持杆的一侧,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之间合围出悬持部,也就是说,悬持部由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共同限定出,食物夹设于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之间。
26.由于第二架体可相对于第一架体移动,故而,移动第二架体能够调节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的间距,进而能够调节悬持部的尺寸。如,悬持体积较小的食物时,可通过移动第二架体以减小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的间距,满足悬持小体积食材的需求。又如,悬持体积较大的食物时,可通过移动第二架体以增大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的间距,满足悬持大体积食材的需求。该设置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使用的适用性及通用性。
27.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设于第一架体,且第二架体设于第一架体,支撑部能够支撑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使得悬持部能够与放置支架组件的端面之间具有间距,为悬挂食物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2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支架组件,还包括:固定件,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通过固定件可拆装连接。
29.在该技术方案中,支架组件还包括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固定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
30.具体地,将第二架体置于第一架体上,根据食物的体积调整好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的间距后,装配固定件,以固定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通过固定件组成为一个整体。
31.具体地,烹饪完成后,将固定件拆卸下来,可将第二架体由第一架体上拆卸下来。
32.该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拆装及决定第二架体相对于第一架体的安装位置,进而可适用不同种类食物的悬挂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且便于支架组件的清洁和清理,可保证支架组件的使用安全性及卫生性。
3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架体还包括连接部,第一悬持杆连接连接部;第二架体还包括避让空位,避让空位与连接部对应设置,第二悬持杆位于避让空位的周侧;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连接部连接,第二配合部与第二悬持杆连接。
3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架体还包括连接部,第二架体还包括避让空位,避让空位与连接部对应设置,也即,避让空位能够避让连接部,使得连接部不被遮挡。固定件设置有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用于与连接部连接,第二配合部用于与第二悬持杆连接。
35.由于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故而,能够限定与第一配合部连接的第一架体和与第二配合部连接的第二架体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二架体不能相对于第一架体移动,进而可固定悬持部的尺寸。
36.另外,第一悬持杆与连接部连接,也即,连接部还具有固定第一悬持杆的作用。
3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第一配合部包括配合凸部,连接孔的孔壁和配合凸部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齿部,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齿部,第一齿部与第二齿部啮合。
3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架体和固定件的配合结构,使得连接部设置有连接孔,第一配合部包括配合凸部,且使连接孔的孔壁和配合凸部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齿部,连接孔的孔壁和配合凸部的外表面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齿部,第一齿部和第二齿部相啮合,以沿连接部的周向限位第一架体和固定件,第一架体不能相对于固定件移位。
39.该设置具有操作便利,连接可靠性强的优点。具体地,第一齿部沿第二架体至第一架体的方向贯穿第一架体。当固定件与第一架体装配时,可将固定件由第一架体的顶部插入连接孔中。当固定件与第一架体分离时,可将固定件直接抽离出第一架体。
4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配合部设置有配合槽,第二悬持杆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配合槽内。
41.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配合部设置有配合槽,固定件与第二架体配合时,第二悬持杆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配合槽内,以实现固定件固定第二架体的目的。该设置增大了固定件和第二架体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有利于提升固定件和第二架体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可有效避免第二架体相对于固定件移位的情况发生。
4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悬持杆和第二悬持杆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悬持杆沿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悬持杆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悬持杆;其中,多个第二悬持杆的端部之间合围出避让空位。
43.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悬持杆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悬持杆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一悬持杆和多个第二悬持杆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第一悬持杆沿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悬持杆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悬持杆。也即,多个第一悬持杆和多个第二悬持杆之间合围出多个悬持部,这样可满足一次烹饪多个食物的使用需求。
44.另外,由于多个第一悬持杆沿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使得多个第一悬持杆和多个第二悬持杆之间合围出的多个悬持部也沿连接部的周向间隔布置。当利用支架组件悬持多个食物时,可保证支架组件不同位置处受力的均衡性,可有效避免支架组件倾斜甚至是倾倒的情况发生。
45.进一步地,多个第二悬持杆的端部之间合围出避让空位,该设置合理利用了多个第二悬持杆的结构,在保证形成悬持部的有效性的可行性的同时,为固定件固定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4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一环形圈,第一环形圈围位于连接部的周侧,每个第一悬持杆均与第一环形圈连接;其中,支撑部与第一环形圈连接。
4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架体还包括第一环形圈,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环形圈、多个第一悬持杆和连接部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环形圈围位于连接部的周侧,且每个第一悬持杆均与第一环形圈连接,第一环形圈具有增强第一架体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为食物能够有效固定于支架组件提供了结构支撑。
48.另外,第一环形圈与多个第一悬持杆和连接部之间具有空隙,可利用该空隙悬挂体积较小的食物。且该结构设置使得可将食物置于第二架体上,丰富了支架组件的使用功能,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4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悬持杆为弹性件,第二悬持杆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的第一侧,第二悬持杆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的第二侧。
50.在该技术方案中,环形圈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架体和第二架体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悬持杆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的第一侧,第二悬持杆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的第二侧。该设置使得第二架体的第一部分插入第一架体内,有利于提升支架组件的装配稳定性及可靠性。
51.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悬持杆为弹性件,通过弯曲第二悬持杆,使得第二悬持杆的第二部分能够压入第一环形圈的第二侧,能够沿支架组件的高度方向限位第二架体,避免第二架体移位的情况发生。
52.具体地,第二架体为不锈钢件。第一架体为不锈钢件。
5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架体还包括第二环形圈,第二环形圈围位于避让空位的周侧,每个第二悬持杆均与第二环形圈连接。
54.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架体还包括第二环形圈,通过合理设置第二环形圈、多个第二悬持杆和避让空位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环形圈围位于避让空位的周侧,每个第二悬持杆均与第二环形圈连接。第二环形圈具有增强第二架体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为食物能够有效固定于支架组件提供了结构支撑。
55.另外,第二环形圈与多个第二悬持杆之间具有空隙,可利用该空隙悬挂体积较小的食物。且该结构设置使得可将食物置于第二架体上,丰富了支架组件的使用功能,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5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环形圈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环形圈沿第二悬持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57.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环形圈的数量为多个,且使第二环形圈的数量为多个,该设置能够增强第二架体的结构强度,且会增大第二环形圈与多个第二悬持杆之间的间隙,可以悬挂更多体积较小的食物。
58.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支架组件。
5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因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技术方案的支架组件,因此具有上述支架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做一一陈述。
60.具体地,烹饪器具包括微波炉、微波烤箱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61.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6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6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架体和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6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第二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65.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6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分解图;
67.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68.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69.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第三部分结构示意图;
70.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71.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第二状态的分解图;
72.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和食物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73.图1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4.图1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75.其中,图1至图1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76.100支架组件,110支架,112第一架体,114第一悬持杆,116第二架体,118第二悬持杆,120连接部,122避让空位,124连接孔,126第一环形圈,128第二环形圈,130支撑部,132第一齿部,140悬持部,150固定件,152第一配合部,154第二配合部,156第二齿部,200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77.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7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
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79.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支架组件100和烹饪器具。
80.实施例1:
81.如图4、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82.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用于支撑支架110。
83.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
84.详细地,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85.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具有支撑支架110的作用。即,当支架组件100置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时,支撑部130将支架110与烹饪腔的腔壁分离,也就是说,支撑部130使支架110与烹饪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
86.进一步地,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如,悬持部140能够夹持食物,和/或悬持部140能够挂接食物。悬持部140可将食物200悬空,而不会使食物200堆积于悬持部140。该设置使得在不翻转食物200的情况下,食物200各个部分均能受热,且食物200的各个部分均能上色,以保证食物200受热的均衡性及一致性,及保证食物200上色更加均匀。另外,由于食物200处于悬持状态,故而烘烤食物200时渗出的汁液能够顺着食物200流下,以达到食物200与汁液分离,烹饪食物200效果更理想,食物200口感更佳。
87.另外,该设置在提升悬持食物200的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支架组件100的材料投入,有利于减轻支架组件100的重量,且有利于降低支架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88.实施例2:
89.如图4、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90.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用于支撑支架110。
91.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
92.进一步地,悬持部140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中的至少一个。
93.详细地,悬持部140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中的至少一个,即,悬持部140包括悬持缺口,或者悬持部140包括悬持孔,或者悬持部140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利用悬持缺口和/或悬持孔固定食物200,以使食物200悬空。
94.进一步地,如图11和图12所示,悬持部140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凸凹布置。
95.其中,通过合理设置悬持部140的结构,使得悬持部140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凸凹布置,也即,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的区域面积渐变,且该设置能够增大悬持部140与食物200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有利于提升悬持部140固定食物200的稳定性及可行性,可有效避免食物200掉落的情况发生。
96.具体地,悬持部140具有第一悬持壁和第二悬持壁,第一悬持壁和第二悬持壁对应设置,第一悬持壁和第二悬持壁中的至少一个凸凹布置。
97.实施例3:
98.如图4、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99.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用于支撑支架110。
100.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
101.进一步地,如图8、图10、图11和图12所示,悬持部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悬持部140间隔布置。
102.详细地,悬持部14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悬持部140间隔布置,该设置能够利用多个的悬持部140悬持多个食物200,如,利用多个悬持部140悬持多个同类食物200,又如,利用多个悬持部140悬持多种不同类的食物200。以保证一次烹饪的食物200量。
103.另外,由于多个悬持部140间隔布置,使得食物200重量分布更加均匀,避免支架组件100倾倒。
104.具体地,多个悬持部140合围出环形结构。
105.进一步地,多个悬持部140中的至少一部分悬持部140的形状相同。
106.其中,通过合理设置多个悬持部140的结构,使得多个悬持部140中的至少一部分悬持部140的形状相同。也即,多个悬持部140中的一部分悬持部140的形状相同。或者多个悬持部140中的任意两个悬持部140的形状相同。可利用形状相同的悬持部140悬持同一种类的食物200。当然,亦可用形状相同的悬持部140悬持不同种类的食物200。
107.由于多个悬持部140中的至少一部分悬持部140的形状相同,故而能够简化支架组件100的加工难度,便于支架组件100的生产,且可降低支架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108.实施例4:
109.如图4、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110.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用于支撑支架110。
111.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
112.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4和图9所示,支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
113.支撑部130设于第一架体112,第一架体112包括第一悬持杆114。
114.第二架体116设于第一架体112,第二架体116可相对于第一架体112移动。
115.第二架体116包括第二悬持杆118,第二悬持杆118位于第一悬持杆114的一侧,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合围出悬持部140。
116.详细地,支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第一架体112包括第一悬持杆114,第二架体116包括第二悬持杆118,第二悬持杆118位于第一悬持杆114的一侧,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合围出悬持部140,也就是说,悬持部140由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共同限定出,食物200夹设于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之间。
117.由于第二架体116可相对于第一架体112移动,故而,移动第二架体116能够调节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的间距,进而能够调节悬持部140的尺寸。如,悬持体积较小的食物200时,可通过移动第二架体116以减小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的间距,满足悬持小体积食材的需求。又如,悬持体积较大的食物200时,可通过移动第二架体116以增大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的间距,满足悬持大体积食材的需求。该设置能够满足用户的不同使用需求,有利于提升产品使用的适用性及通用性。
118.可以理解的是,支撑部130设于第一架体112,且第二架体116设于第一架体112,支撑部130能够支撑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使得悬持部140能够与放置支架组件100的
端面之间具有间距,为悬挂食物200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119.实施例5:
120.如图4、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121.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用于支撑支架110。
122.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
123.支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
124.进一步地,如图3、图4、图8、图9、图10所示,支架组件100还包括固定件150,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通过固定件150可拆装连接。
125.具体地,将第二架体116置于第一架体112上,根据食物200的体积调整好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的间距后,装配固定件150,以固定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通过固定件150组成为一个整体。
126.具体地,烹饪完成后,将固定件150拆卸下来,可将第二架体116由第一架体112上拆卸下来。
127.该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的拆装及决定第二架体116相对于第一架体112的安装位置,进而可适用不同种类食物200的悬挂使用需求,产品的适应性强,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且便于支架组件100的清洁和清理,可保证支架组件100的使用安全性及卫生性。
128.进一步地,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9所示,第一架体112还包括连接部120,第一悬持杆114连接连接部120;第二架体116还包括避让空位122,避让空位122与连接部120对应设置,第二悬持杆118位于避让空位122的周侧;固定件150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52和第二配合部154,第一配合部152与连接部120连接,第二配合部154与第二悬持杆118连接。
129.详细地,第一架体112还包括连接部120,第二架体116还包括避让空位122,避让空位122与连接部120对应设置,也即,避让空位122能够避让连接部120,使得连接部120不被遮挡。固定件150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52和第二配合部154,第一配合部152用于与连接部120连接,第二配合部154用于与第二悬持杆118连接。
130.由于第一配合部152和第二配合部154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故而,能够限定与第一配合部152连接的第一架体112和与第二配合部154连接的第二架体116的相对位置,使得第二架体116不能相对于第一架体112移动,进而可固定悬持部140的尺寸。
131.另外,第一悬持杆114与连接部120连接,也即,连接部120还具有固定第一悬持杆114的作用。
132.进一步地,如图1、图3和图7所示,连接部120设置有连接孔124,第一配合部152包括配合凸部,连接孔124的孔壁和配合凸部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齿部132,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齿部156,第一齿部132与第二齿部156啮合。
133.其中,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架体112和固定件150的配合结构,使得连接部120设置有连接孔124,第一配合部152包括配合凸部,且使连接孔124的孔壁和配合凸部的外表面中的一个设置有第一齿部132,连接孔124的孔壁和配合凸部的外表面中的另一个设置有第二齿部156,第一齿部132和第二齿部156相啮合,以沿连接部120的周向限位第一架体112和固定件150,第一架体112不能相对于固定件150移位。
134.该设置具有操作便利,连接可靠性强的优点。
135.具体地,第一齿部132沿第二架体116至第一架体112的方向贯穿第一架体112。当固定件150与第一架体112装配时,可将固定件150由第一架体112的顶部插入连接孔124中。当固定件150与第一架体112分离时,可将固定件150直接抽离出第一架体112。
136.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配合部154设置有配合槽,第二悬持杆118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配合槽内。
137.其中,第二配合部154设置有配合槽,固定件150与第二架体116配合时,第二悬持杆118的至少一部分能够插入配合槽内,以实现固定件150固定第二架体116的目的。该设置增大了固定件150和第二架体116的接触面积和接触角度,有利于提升固定件150和第二架体116装配的稳固性及可靠性,可有效避免第二架体116相对于固定件150移位的情况发生。
138.实施例6:
139.如图4、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140.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用于支撑支架110。
141.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
142.支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
143.支撑部130设于第一架体112,第一架体112包括第一悬持杆114。
144.第二架体116设于第一架体112,第二架体116可相对于第一架体112移动。
145.第二架体116包括第二悬持杆118,第二悬持杆118位于第一悬持杆114的一侧,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合围出悬持部140。
146.支架组件100还包括固定件150,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通过固定件150可拆装连接。
147.第一架体112还包括连接部120,第一悬持杆114连接连接部120;第二架体116还包括避让空位122,避让空位122与连接部120对应设置,第二悬持杆118位于避让空位122的周侧;固定件150设置有第一配合部152和第二配合部154,第一配合部152与连接部120连接,第二配合部154与第二悬持杆118连接。
148.进一步地,如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的数量均为多个,多个第一悬持杆114沿连接部120的周向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悬持杆114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悬持杆118;多个第二悬持杆118的端部之间合围出避让空位122。
149.其中,第一悬持杆114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悬持杆118的数量为多个,通过合理设置多个第一悬持杆114和多个第二悬持杆118的配合结构,使得多个第一悬持杆114沿连接部120的周向间隔布置,任意相邻两个第一悬持杆114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二悬持杆118。也即,多个第一悬持杆114和多个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合围出多个悬持部140,这样可满足一次烹饪多个食物200的使用需求。
150.另外,由于多个第一悬持杆114沿连接部120的周向间隔布置,使得多个第一悬持杆114和多个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合围出的多个悬持部140也沿连接部120的周向间隔布置。当利用支架组件100悬持多个食物200时,可保证支架组件100不同位置处受力的均衡性,可有效避免支架组件100倾斜甚至是倾倒的情况发生。
151.同时,多个第二悬持杆118的端部之间合围出避让空位122,该设置合理利用了多
个第二悬持杆118的结构,在保证形成悬持部140的有效性的可行性的同时,为固定件150固定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提供了有效且可靠的结构支撑。
152.进一步地,如图1、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第一架体112还包括第一环形圈126,第一环形圈126围位于连接部120的周侧,每个第一悬持杆114均与第一环形圈126连接;支撑部130与第一环形圈126连接。
153.其中,第一架体112还包括第一环形圈126,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环形圈126、多个第一悬持杆114和连接部120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一环形圈126围位于连接部120的周侧,且每个第一悬持杆114均与第一环形圈126连接,第一环形圈126具有增强第一架体112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为食物200能够有效悬挂于支架组件100提供了结构支撑。
154.另外,第一环形圈126与多个第一悬持杆114和连接部120之间具有空隙,可利用该空隙悬挂体积较小的食物200。且该结构设置使得可将食物200置于第二架体116上,丰富了支架组件100的使用功能,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155.进一步地,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第二悬持杆118为弹性件,第二悬持杆118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126的第一侧,第二悬持杆118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126的第二侧。
156.其中,环形圈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通过合理设置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悬持杆118的第一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126的第一侧,第二悬持杆118的第二部分位于第一环形圈126的第二侧。该设置使得第二架体116的第一部分插入第一架体112内,有利于提升支架组件100的装配稳定性及可靠性。
157.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悬持杆118为弹性件,通过弯曲第二悬持杆118,使得第二悬持杆118的第二部分能够压入第一环形圈126的第二侧,能够沿支架组件100的高度方向限位第二架体116,避免第二架体116移位的情况发生。
158.具体地,第二架体116为不锈钢件。第一架体112为不锈钢件。
159.进一步地,如图2、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第二架体116还包括第二环形圈128,第二环形圈128围位于避让空位122的周侧,每个第二悬持杆118均与第二环形圈128连接。
160.其中,第二架体116还包括第二环形圈128,通过合理设置第二环形圈128、多个第二悬持杆118和避让空位122的配合结构,使得第二环形圈128围位于避让空位122的周侧,每个第二悬持杆118均与第二环形圈128连接。第二环形圈128具有增强第二架体116的结构强度的作用,为食物200能够有效悬挂于支架组件100提供了结构支撑。
161.另外,第二环形圈128与多个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具有空隙,可利用该空隙悬挂体积较小的食物200。且该结构设置使得可将食物200置于第二架体116上,丰富了支架组件100的使用功能,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
162.进一步地,如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第二环形圈12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环形圈128沿第二悬持杆118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163.其中,第二环形圈128的数量为多个,且使第二环形圈128的数量为多个,该设置能够增强第二架体116的结构强度,且会增大第二环形圈128与多个第二悬持杆118之间的间隙,可以悬挂更多体积较小的食物200。
164.实施例7:
165.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实
施例的支架组件100。
166.详细地,烹饪器具包括支架组件100。
167.支架组件100包括支架110、支撑部130和悬持部140。
168.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具有支撑支架110的作用。即,当支架组件100置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时,支撑部130将支架110与烹饪腔的腔壁分离,也就是说,支撑部130使支架110与烹饪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
169.进一步地,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如,悬持部140能够夹持食物,和/或悬持部140能够挂接食物。悬持部140可将食物200悬空,而不会使食物200堆积于悬持部140。该设置使得在不翻转食物200的情况下,食物200各个部分均能受热,且食物200的各个部分均能上色,以保证食物200受热的均衡性及一致性,及保证食物200上色更加均匀。另外,由于食物200处于悬持状态,故而烘烤食物200时渗出的汁液能够顺着食物200流下,以达到食物200与汁液分离,烹饪食物200效果更理想,食物200口感更佳。
170.另外,该设置在提升悬持食物200的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支架组件100的材料投入,有利于减轻支架组件100的重量,且有利于降低支架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171.实施例8:
172.烹饪器具包括微波炉、微波烤箱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173.具体地,以烹饪器具为微波炉举例。
174.微波炉包括烹饪腔,烹饪腔内设置有转盘,支架组件100置于转盘上。微波炉的背部热风烘烤利用热气流在腔体内循环。食物200尤其是肉类,如,鸡腿、肉串等竖立起来烘烤。支架组件100随转盘旋转。
175.可根据食物200尺寸大小调节悬持部140的尺寸,以适应不同食材。
176.食物200悬挂立起来烘烤,使内部的汁液会滴下来,使食物200与油水分离,整体烤制效果更理想。
177.食物200与支架组件100的悬持部140的接触面积少,减少食物200外观破损,方便取放食物200。
178.具体地,如图1至图10所示,支架组件100包括第一架体112、第二架体116、支撑部130和固定件150。第一架体112包括连接部120,连接部120设置有连接孔124,连接孔124的孔壁设置有第一齿部132。固定件150包括第一配合部152和第二配合部154,第一配合部152与连接部120连接,第二配合部154与第二架体116的第二悬持杆118连接。第一配合部152包括配合凸部,配合凸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齿部156,第一齿部132与第二齿部156啮合。
179.使用时,当调整好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的配合尺寸后,使得第一架体112的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架体116的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合围出悬持部140。悬持部140用于夹住相应大小的食物200,食物200可竖立进行烘烤。
180.支撑部130设于支架110,支撑部130具有支撑支架110的作用。即,当支架组件100置于烹饪器具的烹饪腔内时,支撑部130将支架110与烹饪腔的腔壁分离,也就是说,支撑部130使支架110与烹饪腔的腔壁之间具有间距。
181.进一步地,悬持部140设于支架110,悬持部140用于固定食物200。悬持部140可将食物200悬空,而不会使食物200堆积于悬持部140。该设置使得在不翻转食物200的情况下,食物200各个部分均能受热,且食物200的各个部分均能上色,以保证食物200受热的均衡性
及一致性,及保证食物200上色更加均匀。另外,由于食物200处于悬持状态,故而烘烤食物200时渗出的汁液能够顺着食物200流下,以达到食物200与汁液分离,烹饪食物200效果更理想,食物200口感更佳。
182.另外,该设置在提升悬持食物200的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了支架组件100的材料投入,有利于减轻支架组件100的重量,且有利于降低支架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183.悬持部140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中的至少一个,即,悬持部140包括悬持缺口,或者悬持部140包括悬持孔,或者悬持部140包括悬持缺口和悬持孔。利用悬持缺口和/或悬持孔悬持食物200,以使食物200悬挂起来。
184.如图11和图12所示,悬持部140的内壁面的至少一部分凸凹布置。
185.如图1、图2、图4和图9所示,支架110包括第一架体112和第二架体116。支撑部130设于第一架体112,第一架体112包括第一悬持杆114。第二架体116设于第一架体112,第二架体116可相对于第一架体112移动。第二架体116包括第二悬持杆118,第二悬持杆118位于第一悬持杆114的一侧,第一悬持杆114和第二悬持杆118之间合围出悬持部140。
186.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8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