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37287发布日期:2022-06-01 23:11阅读:60来源:国知局
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纱车间湿度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2.纺织厂时常会出现静电、飞花断头等现象,影响纺织品的正常生产,一定程度上造成次品率的提升。对此,纺织厂会使用湿度调节系统进行湿度调节,使纺纱车间的湿度控制在45%至65%之间,因为在此湿度范围内时,纺织品不易产生静电,且飞花断头的现象也很少,能够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从而明显降低次品率,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3.然而,现有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不仅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且在进行湿度调节时,飞花很容易造成管道和阀门的堵塞,影响纺纱车间内后续的湿度调节。
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廉,且不易堵塞管道和阀门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所述机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通过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除杂组件、除湿组件以及加湿组件相连通,所述除杂组件的进气端紧邻所述进气口设置,所述除杂组件的出气端与所述除湿组件和所述加湿组件的进气端选择性连通。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杂组件包括箱体、设置于所述箱体进气端的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出气端的出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依次交替连接所述箱体内腔的上、下壁面,所述挡板靠近进气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毛刺面,所述箱体内靠近所述出口的位置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设置方向与进气方向相垂直。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的设置方向与所述箱体内腔的上、下壁面相垂直,所述挡板的设置高度不小于所述箱体内腔高度的1/2。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板于所述箱体内等间距设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杂组件通过三通阀与所述除湿组件或所述加湿组件的上端选择性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杂组件与所述三通阀之间还设置有导气泵。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组件和所述加湿组件的下端通过三通管连通所述出气口。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湿组件包括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密封壳体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密封壳体内紧邻所述
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均设置有隔网,所述隔网的设置方向与进气方向垂直,所述隔网内紧密填充有除湿填料颗粒。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湿组件包括密封外壳,所述密封外壳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所述密封外壳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密封外壳内等间距设置有交替连接所述密封外壳两侧壁的若干阻流板,所述阻流板的设置方向均与进气方向垂直,所述阻流板的进气侧旁均设置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均设置于所述密封外壳的两侧壁上,且通过管道连通设置于所述机体中部的进水口,所述密封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从所述第二出气口延伸至所述密封外壳内的延伸管。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体的前端开设有旋转门,所述旋转门上设置有把手和观察窗。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8.1.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通过在除湿组件和加湿组件的前端设置除杂组件,并在除杂组件内安装滤网以及多块带有毛刺面的挡板,实现了对流入箱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过滤,以确保空气中的棉絮等杂质不会对装置中的管道和阀门造成堵塞。
19.2.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相比现有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制造及检修成本较低,适合一些小型工厂使用。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的除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的除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的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
26.100-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10-机体;101-进气口;102-出气口;103-进水口;11-三通阀;12-导气泵;13-三通管;14-旋转门;141-把手;142-观察窗;20-除杂组件;21-箱体;211-入口;212-出口;22-挡板;23-毛刺面;24-滤网;30-除湿组件;31-密封壳体;311-第一进气口;312-第一出气口;32-隔网;33-除湿填料颗粒;40-加湿组件;41-密封外壳;411-第二进气口;412-第二出气口;42-阻流板;43-雾化喷头;44-延伸管。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8.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29.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
要素。
30.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100,包括机体10;机体10的上端设置有进气口101,机体10的下端设置有出气口102,进气口101至出气口102之间通过设置于机体10内的除杂组件20、除湿组件30以及加湿组件40经管道相连通,除杂组件20的前方进气端紧邻进气口101设置,除杂组件20的后方出气端连接有除湿组件30和加湿组件40,除湿组件30和加湿组件40的上端通过三通阀11与除杂组件20选择性连通,除湿组件30和加湿组件40的下端通过三通管13连通机体10下端的出气口102。如此设置,当空气途经除湿组件30或加湿组件40进行除湿处理或加湿处理前,将首先经过除杂组件20进行除杂处理,从而有效避免了空气中的棉絮等对机体10内管道和阀门的堵塞,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
31.具体的,请参阅图3所示,除杂组件20包括箱体21、设置于箱体21进气端的入口211以及设置于箱体21出气端的出口212;箱体21内设置有多块挡板22,这些挡板22依次交替连接在箱体10内腔的上、下壁面上,挡板22在靠近进气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毛刺面23,箱体内靠近出口212的位置还设置有滤网24,滤网24的设置方向与进气方向相垂直。如此设置,当气体经箱体21前端的入口211流入箱体21内部时,将途经多块挡板22,在撞击挡板22的过程中,空气中的棉絮等污染物将被大量粘附于毛刺面23上,此外,设置于箱体出口212前端的滤网24也将对挡板22后方空气中残存的少量飞花进行进一步拦截,从而有效避免了大量棉絮对滤网24造成堵塞,影响除杂组件20的使用效果,确保飞花能够在除杂组件20中被彻底清除干净,避免了对后续管道和阀门的堵塞。
32.进一步来说,要想实现上述较好的作用效果,可以让这些挡板22等间距的依次交替连接在箱体21内腔的上、下壁面上,例如:第一块挡板若连接箱体21的上壁面、那么第二块挡板就应连接箱体21的下壁面,依次交替设置,且各块挡板22的设置方向均应与箱体21内腔的上、下壁面的设置方向相垂直,并且各块挡板22的设置高度均应不小于箱体21内腔高度的1/2。如此设置,所有输送至机体10内部的空气在途经除杂组件20时,都将不可避免地与多块挡板22接触,从而最大限度地确保空气中的飞花能够在除杂组件20内被彻底清除干净。
33.请参阅图2所示,除杂组件20通过三通阀11来控制与后方除湿组件30或加湿组件40的选择性连通。在除杂组件20与三通阀11之间还设置有导气泵12,以确保空气在途经除杂组件20后仍能有足够的动力流经后方的除湿组件30或者加湿组件40。
34.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所示,机体10的前端开设有旋转门14,旋转门14上设置有便于控制此旋转门14开合的把手141。如此设置,便于人工开启旋转门14后,手动调节机体10内部的三通阀11,来控制空气既能够途经除湿组件30除湿又能够途径加湿组件40加湿,以保证纺织厂内的空气湿度始终处于一定范围内。
35.请参阅图4所示,除湿组件30包括密封壳体31,密封壳体31的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311,密封壳体3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出气口312,密封壳体31内紧邻第一进气口311和第一出气口312均设置有隔网32,隔网32的设置方向与进气方向垂直,隔网32内紧密填充有除湿填料颗粒33。如此设置,能够确保除湿填料颗粒33遍布于密封壳体31的横截面,从而确保空气在途经除湿组件30时能够充分与除湿填料颗粒33作用,保证除湿效果。
36.请参阅图5所示,加湿组件40包括密封外壳41,密封外壳41的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
口411,密封外壳41的下端设置有第二出气口412,密封外壳41内等间距设置有交替连接密封外壳41两侧壁的若干阻流板42,阻流板42的设置方向均与进气方向垂直,各阻流板42的进气侧旁均设置有雾化喷头43,雾化喷头43均设置于密封外壳41的两侧壁上,且通过管道连接设置于机体10中部的进水口。如此设置,以确保空气在流经加湿组件40时,能够经阻流板42的拦截充分与加湿组件40内雾化的水气接触,增强加湿效果。
37.进一步的,密封外壳41的底部设置有从第二出气口412延伸至密封外壳41内的延伸管44。以防止过多的水气在加湿过程中凝结,聚集至密封外壳41底部,沿底端的第二出气口412排出,造成装置漏水。
38.请参阅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门14上还设置有观察窗142。以便于观察装置内的运行情况,遇到问题及时处理。
39.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100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40.使用时,根据纺织厂内空气的湿度先调节好三通阀11,随后,空气经由进气口101首先导入到除杂组件20内,在除杂组件20内部经过时会撞击在挡板22上,其中的飞花会被大量粘附在毛刺面23上,此外,设置于箱体出口212前端的滤网24也将对挡板22后方空气中残存的少量飞花进行进一步拦截,以尽数去除风中的飞花,避免堵塞管道及阀门。随后空气经过导气泵12与三通阀11导入除湿组件30或加湿组件40内,由除湿组件30或加湿组件40对空气进行除湿或加湿后经三通管13与出气口102排出,即可完成湿度的调节。
4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通过在除湿组件和加湿组件的前端设置除杂组件,并在除杂组件内安装滤网以及多块带有毛刺面的挡板,实现了对流入箱体内的空气进行充分过滤,以确保空气中的棉絮等杂质不会对装置中的管道和阀门造成堵塞。本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实用性强,相比现有的纺纱车间湿度调节系统,制造及检修成本较低,非常适合一些小型工厂使用。
42.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