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高效集成换热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3043发布日期:2022-05-18 20:3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智慧高效集成换热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设备领域,具体是智慧高效集成换热站。


背景技术:

2.换热站也叫作热力站,是热力集中、交换的地方,按供热形式分直供站和间供站,前者是电厂直接供用户,温度高,控制难,浪费热能。是最初电厂余热福利供热的产物。
3.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热商品化,热力公司开始提高供热质量,才有间供站,这属于集中供热。还有锅炉供热,省掉电厂环节,但是效率低,污染大已近淘汰。集中供热是发展方向,间供站为主。
4.传统的换热站体积较大,设备安装繁琐,现场操作不便,因此,集成式的换热站因为其整体式的安装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集成换热站一般由主体箱和底部框架组成,主体箱主要是用于对箱体内部的设备进行一定的保护,底部框架则用于承载箱体内部设备的安装,现有的底部框架其通过横向和竖向分布的框架杆来对设备进行安装定位,底部框架中的框架杆往往是固定的,当需要对集成换热站内部的设备进行调整时,因为内部的框架杆无法移动,就会导致无法进行调整或需要重新定制底部框架,这样就进一步的导致整体成本的增加且给安装造成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智慧高效集成换热站,以解决底部框架无法进行调整,给设备安装造成不便和成本增加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智慧高效集成换热站,包括主体箱和底部框架,底部框架包括通过竖向主杆和横向主杆组成的固定的外部框架,包括主体箱和底部框架,底部框架包括通过竖向主杆和横向主杆组成的固定的外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外部框架内部的能够进行位置调整的若干个安装支杆。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支杆通过安装在安装支杆两端处的安装座进行固定。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向主杆、横向主杆和安装支杆的下侧面均设置有固定槽。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座包括安装段和插接段,插接段内部形成插接槽,插接槽与安装支杆相适配使安装支杆能够在安装在插接槽中;安装段内部形成安装槽,安装槽与竖向主杆、横向主杆、安装支杆均能够适配。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安装槽的内侧底部通过复位簧安装有移动块,移动块的上表面上设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适配块,安装段的顶部安装有若干用于固定的固定机构。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杆贯穿安装段
的上侧壁,在固定杆的底部位于安装槽内部位置处安装有与固定杆转动连接的固定片,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施力块,在施力块与安装段上侧壁之间的固定杆外部安装有顶簧。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插接段内部的插接槽中设有与固定槽相适配的插接固定块。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本实用新型的底部框架由横向主杆和竖向主杆构成,在横向主杆和竖向主杆的内部设置能够进行移动安装支杆,通过安装支杆的移动,能够方便对集成式换热站内部设备安装位置的调整,避免了当设备安装位置发生改变时需要定制底部框架增加安装成本和不方便安装调整后的设备的情况发生。
16.通过安装座的设置能够方便安装支杆的安装,且安装支杆与安装座采用分体式的设计,当针对不同的间距是只需要调整安装支杆的长度即可,能够增强安装支杆和安装座的适应性,同时不需要对安装支杆进行过多特殊的加工,进一步控制了整体的成本。
17.通过设置移动块和固定机构,能够方便安装座的安装,且在固定机构上设置对固定杆进行顶推的顶簧,能够增加固定杆与安装段上侧壁之间的转动摩擦力,避免固定杆出现松动的情况。
附图说明
18.图1为智慧高效集成换热站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安装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安装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安装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安装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竖向主杆、2-横向主杆、3-安装座、4-安装支杆、5-施力块、6-固定槽、7-顶簧、8-固定杆、9-固定片、10-插接槽、11-插接固定块、12-移动块、13-适配块、14-复位簧、15-安装槽、16-插接段、17-安装段、18-主体箱。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8.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慧高效集成换热站,包括主体箱18和底部框架,底部框架包括通过竖向主杆1和横向主杆2组成的固定的外部框架,包括主体箱18和
底部框架,底部框架包括通过竖向主杆1和横向主杆2组成的固定的外部框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外部框架内部的能够进行位置调整的若干个安装支杆4。底部框架由横向主杆2和竖向主杆1构成,在横向主杆2和竖向主杆1的内部设置能够进行移动安装支杆4,通过安装支杆4的移动,能够方便对集成式换热站内部设备安装位置的调整,避免了当设备安装位置发生改变时需要定制底部框架增加安装成本和不方便安装调整后的设备的情况发生。
29.所述安装支杆4通过安装在安装支杆4两端处的安装座3进行固定。通过安装座3的设置能够方便安装支杆4的安装,且安装支杆4与安装座3采用分体式的设计,当针对不同的间距是只需要调整安装支杆4的长度即可,能够增强安装支杆4和安装座3的适应性,同时不需要对安装支杆4进行过多特殊的加工,进一步控制了整体的成本。
30.所述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和安装支杆4的下侧面均设置有固定槽6。在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和安装支杆4的下侧面均设置固定槽6方便安装座3的固定,因为设备在正式安装时是安装在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和安装支杆4的上侧面,固定槽6设置在下侧面能够避免因设置固定槽6造成的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和安装支杆4上侧面的凹凸不平,避免对设备安装产生影响。
31.所述安装座3包括安装段17和插接段16,插接段16内部形成插接槽10,插接槽10与安装支杆4相适配使安装支杆4能够在安装在插接槽10中;安装段17内部形成安装槽15,安装槽15与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安装支杆4均能够适配。
32.所述安装槽15的内侧底部通过复位簧14安装有移动块12,移动块12的上表面上设有与固定槽6相适配的适配块13,安装段17的顶部安装有若干用于固定的固定机构。
33.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8,固定杆8贯穿安装段17的上侧壁,在固定杆8的底部位于安装槽15内部位置处安装有与固定杆8转动连接的固定片9,固定杆8的顶部设置有施力块5,在施力块5与安装段上侧壁之间的固定杆8外部安装有顶簧7。固定杆8与安装段17的上侧壁之间是采用螺纹的方式安装的,整个固定的过程就是通过施力块5旋转使固定杆8转动,进而带动固定片9上下运动的一个过程;通过设置移动块和固定机构,能够方便安装座的安装,且在固定机构上设置对固定杆进行顶推的顶簧,能够增加固定杆与安装段上侧壁之间的转动摩擦力,避免固定杆出现松动的情况。
34.所述插接段16内部的插接槽10中设有与固定槽6相适配的插接固定块11。
35.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竖向主杆1和横向主杆2相互固定,形成底部框架的外部框架,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铆接、螺栓固定等等固定方式,只要能够使其相互固定能够形成稳固的外部框架即可。在外部框架形成之前,要提前预装若干个安装支架1在框架内,因为外部框架一旦固定,是无法将安装支架1和安装座3整体装进去的,此时预装的安装支架1是能够移动的。设备安装的位置是提前设计好的,根据设计需求,提前在外部框架上标定需要安装安装支杆4的位置,然后对安装支架1进行安装,安装支架2的两端插入到安装座3的插接段16的插接槽10内部,在插入时,安装支架4的固定槽6位于在插接固定块11的外部。安装座3的安装段17的安装槽15卡在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或安装支杆4上,移动块12上的适配块13抵在对应的固定槽6内部,当安装座3移动到预定位置后,通过对施力块5旋转,带动固定杆8转动,从而带动固定片9上下移动,使固定片9对此时位于安装槽15内部的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或安装支杆4进行挤压,实现对安装座3的固定。因为固定杆8与安装段17之间是通过螺纹连接的,当整体固定之后,在顶簧7的作用之下,固定杆8与安装段17螺纹连
接位置处螺牙相互之间的挤压力较大,从而能够避免固定杆8因震动造成松动。另外,在移动块12的底部设置复位簧14,在安装座3进行安装时,首先要向下按压移动块12,将安装块3置于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或安装支杆4后,撤去向下按压的力,在复位簧14的作用之下,复位簧14向上顶推移动块12,使移动块12的适配块13位于固定槽6的内部,这样能够使安装块3在完全紧固之前有一个基本的固定,使安装座3能够维持在只能沿着竖向主杆1、横向主杆2或安装支杆4的轴向进行移动的状态。
3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