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3534发布日期:2022-04-14 13:19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


背景技术:

2.对于生活垃圾的焚烧处理能够实现废物的充分利用,是一种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匮乏,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垃圾势在必行。
3.通过将焚烧时产生的烟气的余热转化为蒸汽、热水和热空气后直接提供给外界,可以直接有效的垃圾焚烧产生的余热进行回收,此外余热后的助燃热空气可以把热量带入焚烧炉内,能够提高垃圾焚烧的效率和焚烧炉体内可以有效利用的热量,而在进行供热过程时,为了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保证供热的顺利进行,需要对供热设备的不同位置进行热效率的实时监测。
4.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对不同的位置监测,感温探头和监测装置之间通常通过引线连接,以将感温探头获取的数据发送到监测装置,但是引线存在一定的长度,容易在监测装置上产生散乱,不方便进行整理。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解决了引线容易在监测装置上产生散乱,不方便进行整理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包括:监测装置本体;
8.探测组件,所述探测组件固定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的两侧,所述探测组件包括连接引线,所述连接引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壳,所述安装壳上固定连接有感温探头;
9.绕线筒,所述绕线筒固定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的两侧,其中,所述连接引线缠绕在所述绕线筒上;
10.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固定于所述绕线筒的一侧,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
11.优选的,所述连接引线和所述绕线筒均固定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的一侧,所述绕线筒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引线穿过的走线槽。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绕线筒的一侧,所述感温探头的底部依次穿过两个所述限位环。
13.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齿板,所述齿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凹槽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
轴,所述导向轴的外表面套设有调节弹簧。
14.优选的,所述凹槽开设于所述固定架的内部,所述导向轴的一端穿过所述活动板,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和所述活动板固定连接。
15.优选的,所述齿轮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架的外部,所述安装壳的两侧开设有和所述固定轴配合使用的固定孔,所述监测装置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讯装置。
16.优选的,还包括固定于所述卡槽内壁底部的弧形托架,所述弧形托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护垫。
17.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通过设置绕线筒,方便连接引线的缠绕和使用,便于通过感温探头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感温测试,方便连接引线的整理,避免连接引线散乱,而且通过固定组件将安装壳定位在固定架上,避免感温探头松动使得已经缠绕在绕线筒上的连接引线从绕线筒上脱落。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组件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图2所示固定架内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中标号:
24.1、监测装置本体;
25.2、探测组件,21、连接引线,22、安装壳,23、感温探头;
26.3、绕线筒;
27.4、定位组件,41、固定架,42、卡槽,43、限位环;
28.5、走线槽;
29.6、固定组件,61、凹槽,62、齿轮,63、齿板,64、活动板,65、固定轴,66、导向轴,67、调节弹簧;
30.7、控制旋钮,8、固定孔,9、通讯装置;
31.10、弧形托架,11、弧形防护垫。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3.第一实施例
34.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定位组件侧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固定架内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包括:监测装置
本体1;
35.探测组件2,所述探测组件2固定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的两侧,所述探测组件2包括连接引线21,所述连接引线2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壳22,所述安装壳22上固定连接有感温探头23;
36.绕线筒3,所述绕线筒3固定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的两侧,其中,所述连接引线21缠绕在所述绕线筒3上;
37.定位组件4,所述定位组件4固定于所述绕线筒3的一侧,所述定位组件4包括固定架41,所述固定架4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42,所述卡槽42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环43。
38.监测装置本体1是现有技术中对供热装置的热量监测设备,通过感温探头23进行感温,即可测的感温探头23作为位置的温度,并且显示在监测装置本体1上,监测装置本体1需要外接电源进行使用,通过连接引线21连接安装壳22和感温探头23,可以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感温,可以对垃圾焚烧炉,换热站端和用户端的供热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将数据通过远程通信汇总到分析系统,与正常数值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各个环节是否正常运行,是否有热量异常损耗。
39.所述连接引线21和所述绕线筒3均固定于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的一侧,所述绕线筒3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所述连接引线21穿过的走线槽5。
40.连接引线21可以从绕线筒3的上方卡到走线槽5之中。
41.所述固定架41固定于所述绕线筒3的一侧,所述感温探头23的底部依次穿过两个所述限位环43。
42.通过两个限位环43共同为感温探头23进行限位,使得感温探头23可以处于竖直方向上。
43.所述固定架4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组件6,所述固定组件6包括凹槽61,所述凹槽61内壁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齿轮62,所述齿轮62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齿板63,所述齿板6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板64,所述活动板6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轴65,所述凹槽61内壁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轴66,所述导向轴66的外表面套设有调节弹簧67。
44.齿轮62和位于上方和下方的齿板63处于啮合状态。
45.所述凹槽61开设于所述固定架41的内部,所述导向轴66的一端穿过所述活动板64,所述调节弹簧67的一端和所述活动板64固定连接。
46.导向轴66穿过活动板64,可以使得活动板64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活动板64只能带动齿板63在水平方向上移动。
47.所述齿轮6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旋钮7,所述控制旋钮7的一端位于所述固定架41的外部,所述安装壳22的两侧开设有和所述固定轴65配合使用的固定孔8,所述监测装置本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通讯装置9。
48.由于控制旋钮7和齿轮62固定连接,使得转动控制旋钮7时即可带动齿轮62转动,通过通讯装置9方便对监测装置本体1所监测到数据进行发送,便于通过网络实时获取监测数据。
4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50.当手动逆时针转动控制旋钮7时即可带动齿轮62逆时针转动,齿轮62带动通过两
个齿板63带动两个活动板64向不同的方向移动,活动板64向相反方向左右移动时带动固定轴65移动,使得固定轴65脱离固定孔8,此时即可向上拉动安装壳22,抽出感温探头23,并将缠绕在绕线筒3上的连接引线21取下,即可使用感温探头23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测温;
51.反之,当将感温探头23穿过两个限位环43时,即可松开控制旋钮7,此时,调节弹簧67伸展并推动活动板64,活动板64带动固定轴65共同移动,使得固定轴65被卡入到固定孔8的内部,完成对安装壳22的顶部的固定,保证感温探头23不会脱离固定架41。
5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3.通过设置绕线筒3,方便连接引线21的缠绕和使用,便于通过感温探头23对不同的位置进行感温测试,方便连接引线21的整理,避免连接引线散乱,而且通过固定组件6将安装壳22定位在固定架41上,避免感温探头23松动使得已经缠绕在绕线筒3上的连接引线21从绕线筒3上脱落。
54.第二实施例
55.请结合参阅图4,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基于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56.具体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基于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还包括
57.固定于所述卡槽42内壁底部的弧形托架10,所述弧形托架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弧形防护垫11。
5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热效率实时监测与远传供热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59.通过设置弧形托架10,可以托起感温探头23的底部,并且通过弧形防护垫11为感温探头23的底部提高保护,避免将感温探头23放置到固定架41上时,感温探头23和固定架41碰撞产生撞击。
6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