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排水结构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2.飞机地面空调作为代替飞机apu(辅助动力装置)燃油制冷的机组,为停靠停机坪的飞机输送冷气或暖气,由于民航标准要求出风温度低于2℃,因此机组在夏季运行制冷时,蒸发器产生大量的冷凝水需要排出。另外,机组静压在5500pa以上,如果在蒸发器下直接将冷凝水排除,一方面,会造成严重漏风,降低风量影响性能;另一方面,伴随冷水冷风流出风道,存在“漏冷”问题,降低整机能力性能。
3.常规的方法是用u管密封,但是此类方法无法解决冷量跟随冷凝水排出的问题。由于冷凝器距离蒸发器侧端u管较近,即使安装有隔板,蒸发器两端依旧会受冷凝器热风的影响,被中和部分冷量。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接排水结构和制冷设备,旨在实现密闭式蒸发器排水的同时避免蒸发器的冷量损失。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排水结构,用于密闭式蒸发器,包括将密闭式蒸发器的内腔分隔成换热区和至少一个非换热区的分隔件,分别设置在换热区和非换热区底部的接水件,将换热区的接水件上的冷凝水导入至非换热区进行换热的喷淋组件、以及设于非换热区的接水件上将其内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液组件。
6.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分隔件将密闭式蒸发器的内腔分隔成两个非换热区和一个换热区,两个非换热区位于换热区两侧。
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入水口连接在换热区的接水件上、出水口位于非换热区内的管体,所述管体上设有将换热区内的接水件上的冷凝水泵出的水泵。
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出水口朝向非换热区上靠近热源的一侧。
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出水口上对泵出的冷凝水进行雾化的喷头。
1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非换热区的接水件上设有液位检测件,所述管体上设有根据所述液位检测件检测结果打开或关闭所述管体的第一电磁阀。
1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喷淋组件的入水口均连接于换热区的接水件上,两个所述喷淋组件的出水口分别位于两个非换热区内。
1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非换热区的接水件上均设有第二液位检测件;所述排液组件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有根据所述第二液位检测件的检测结果打开或关闭的第二电磁阀。
13.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呈u形,u形的管体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非换热区
的顶部。
14.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排水结构。
15.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飞机地面空调。
1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隔件将密闭式蒸发器的内腔分隔成换热区和非换热区,通过非换热区的隔绝和缓冲,避免处于换热区内的冷气直接与外界进行换热,从而避免密闭式蒸发器的冷量损失。同时,将处于换热区内的冷凝水喷洒至非换热区内,从而进一步降低非换热区内的冷量损失。通过喷淋组件将换热区的接水件上的冷凝水导入至非换热区内,实现换热区内的冷凝水的导出,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17.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其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以下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
20.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排水结构,用于密闭式蒸发器,包括将密闭式蒸发器的内腔分隔成换热区110和至少一个非换热区40的分隔件10,分别设置在换热区110和非换热区40底部的接水件100,将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的冷凝水导入至非换热区40进行换热的喷淋组件、以及设于非换热区40的接水件100上将其内的冷凝水排出的排液组件。
21.具体的,一种接排水结构,包括分隔件10、接水件100、喷淋组件、以及排液组件。
22.其中,密闭式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和盖设在蒸发器本体上的壳体120,蒸发器本体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蒸发器本体,因此不再一一赘述。
23.盖设在蒸发器本体上的壳体120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120,具有支撑能力强、耐磨损等优点。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该壳体120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材料制成,例如塑料材料。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的壳体120,具有重量轻、成本低、容易制作等优点。
24.分割组件位于壳体120的内部,将壳体120的内部分隔成换热区110和至少一个非换热区40。其中蒸发器本体位于换热区110内部,当然可以想到的是,蒸发器本体可以部分位于非换热区40内,以降低非换热区40内的温度。
25.在换热区110、非换热区40的底部均设置有接水件100,本技术中所表述的接水件100为接水盘,接水盘的最高水位低于蒸发器本体的最低位置,从而保证接水盘内的冷凝水不会淹没蒸发器本体,从而保证了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26.喷淋组件用于将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的冷凝水导入到非换热区40内,并在非换热区40内进行换热,从而降低非换热区40内的温度。
27.在非换热区40的接水件100上设置有排液组件,排液组件用于将非换热区40的接水件100上的冷凝水排出。
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隔件10将密闭式蒸发器的内腔分隔成换热区110和非换热区40,通过非换热区40的隔绝和缓冲,避免处于换热区110内的冷气直接与外界进行换热,从而避免密闭式蒸发器的冷量损失。同时,将处于换热区110内的冷凝水喷洒至非换热区40内,从而进一步降低非换热区40内的冷量损失。通过喷淋组件将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的冷凝水导入至非换热区40内,实现换热区110内的冷凝水的导出,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29.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分隔件10为两个,两个所述分隔件10将密闭式蒸发器的内腔分隔成两个非换热区40和一个换热区110,两个非换热区40位于换热区110两侧。
30.具体的,分隔件10为两个,分隔件10为密封板,两个分隔件10将密闭式蒸发器的内腔分隔成两个非换热区40和一个换热区110,两个非换热区40位于换热区110的两侧。由于在换热区110的两侧均设置有非换热区40,通过非换热区40的缓冲,进一步避免了换热区110内冷量的流失。
3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同时可进一步避免换热区110内冷量的流失。
3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入水口连接在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出水口位于非换热区40内的管体90,所述管体90上设有将换热区110内的接水件100上的冷凝水泵80出的水泵80。
33.具体的,喷淋组件包括管体90和设置在管体90上的水泵80。
34.其中,管体90的入水口连接在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管体90的入水口与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例如:螺纹连接、卡接等等,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便于管体90与接水件10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的维护。当然根据设计的需要,管体90的入水口与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之间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连接可提高管体90的入水口与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之间的连接强度。
35.管体90的入水口可以连接在接水件100的侧壁上,也可以连接在接水件100的底部。为了便于将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的冷凝水导入至非换热区40内,优选将管体90的入水口连接在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的底部。
36.管体90的出水口设置在非换热区40内。水泵80采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水泵80,在此不再做限定。水泵80用于将换热区110内的接水件100上的冷凝水泵80出至非换热区40内。
3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38.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90的出水口朝向非换热区40上靠近热源30的一侧。
39.具体的,管体90的出水口朝向非换热区40域上靠近热源30的一侧,从而提高了管体90内的冷凝水与外部热源30的换热效率,从而间接的降低了换热区110内的冷量损失。
4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降低了换热区110内的冷量损失。
41.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出水口上对泵出的冷凝水进行雾化的喷头20。
42.具体的,喷淋组件还包括喷头20,喷头20设置在出水口上,喷头20对管体90内的冷凝水进行雾化,从而增大了冷凝水的换热面积,提高了冷凝水与非换热区40内的换热效率。
从而间接的避免了换热区110内的冷量损失。
4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简单,同时进一步降低了换热区110内的冷量损失。
4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非换热区40的接水件100上设有液位检测件50,所述管体90上设有根据所述液位检测件50检测结果打开或关闭所述管体90的第一电磁阀70。
45.具体的,在非换热区40的接水件100上设置有液位检测件50,液位检测件50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液位检测件50,在此不做限定。
46.在管体90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70。第一电磁阀70与液位检测件50的配合关系为:
47.在液位检测件50上预设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其中检测的最高水位低于接水件100的最大高度。为了实现密封,最低水位大于接水件100的最低水位。
48.当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接水件100上的水位大于最高预设水位时,关闭第一电磁阀70,从而避免冷凝水漫出接水件100。此时通过排液组件进行排液。
4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液位检测件50与第一电磁阀70的相互配合,避免冷凝水溢出,提高了接排水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0.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组件为两个,两个所述喷淋组件的入水口均连接于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两个所述喷淋组件的出水口分别位于两个非换热区40内。
51.具体的,喷淋组件为两个,两个喷淋组件的入水口均连接在换热区110的接水件100上,两个喷淋组件的出水口分别位于两个非换热区40内,从而实现换热区110内的冷凝水在两个非换热区40的换热,进一步降低了换热区110内的冷量损失。
5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液组件包括排水管60,所述排水管60上设有根据所述液位检测件50的检测结果打开或关闭的第二电磁阀70。
53.具体的,排液组件包括排水管60,排水管60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70,当液位检测件50检测到非换热区40的接水件100上的液位低于预设的最小值时,关闭第二电子阀。从而避免了冷量的流失。
54.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90呈u形,u形的管体90的出水口位于所述非换热区40的顶部。
55.具体的,管体90呈u形, u形的管体90可实现对换热区110的密封,避免换热区110内的冷量损失。
56.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如上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接排水结构。
57.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制冷设备包括飞机地面空调。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